這一段路上《徐霞客游記》仍然寫得非常簡單:“初十日,龍里歇(明代龍里衛,今龍里縣);十一日,二十里,至鼓角(今谷腳鎮)。三十里,至貴州;十二日,止貴州,游古佛洞;十三日,止貴州,寓吳慎所家?!边@是我們在高速公路“龍里東”下高速時拍的照片。 這是谷腳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的照片,從周圍環境看,到處是高樓大廈,新筑的公路,谷腳鎮已經是貴陽城郊的新開發區。 徐霞客游古佛洞,是什么情況呢?他沒有說。于是,《徐霞客游記》編者寫了一段詳細的說明:古佛洞,民國《貴州通志》載:黔靈山“山半為古佛洞“。黔靈山風景區得山水之勝,明代已有開發。進入黔靈公園往西邊路登山,就是九曲徑,又稱赤松道。路邊削壁千仞,稱溜翠巖。石壁下部有一洞近一人高,內有白玉石雕苦行佛坐像一尊,即霞客所游之古佛洞。洞前小屋一楹,梁上有“道光辛丑年建”字樣,建屋時間較晚。登完九曲徑,山頂凹處即是弘佛寺(今弘福寺)。進入公園大門往東傍檀山澗行,即到麒麟洞,不但山形像麒麟,洞門邊略加雕琢的鐘乳石,亦似一對正舞動的麒麟。洞門外有明嘉靖九年(1530年)鎮守貴州太監楊金的一首七律詩。解放后,新辟了動物園,修了黔靈湖、烈士塔及穿山隧道,黔靈山成為貴州市的著名風景區。<div>這是我們進園的黔靈山公園西大門,大門外面就是停車場。</div> 進園步行約四五百米是黔靈湖,湖區面積很大,四周高山環繞,環境幽靜。湖邊建有亭臺樓閣、劃船碼頭,是市民節假日帶著孩子來休閑娛樂的好地方。<div><br></div> <p class="ql-block">我們來黔靈公園的目的,是尋找古佛洞和麒麟洞,在湖邊轉了一大圈,既沒有看到指路牌,也不見工作人員,詢問園中游客,沒有人知道這兩個洞。后來在湖灣處,碰到一位七十來歲的老人,說麒麟洞在山那邊,要穿過一條隧道。讓我們跟著他過去。老人說,他是武漢人,退休了來貴陽跟著女兒一起生活。我見他拉著一輛買菜車,車上放著一桶水。問他哪里買的水?他說是黔靈湖邊裝的泉水,水質非常好,回去家里人喝的,喝完了再來裝。跟著老人在三嶺灣步行隧道里走了好長時間(大約有六七百米)。出了隧道,老人說,這邊是南大門,并指著左邊的道路說,向前不遠就是麒麟洞。這時,我發現游園的人非常多,與黔靈湖那邊完全不一樣。</p> 我們跟著人群大約前行了三四百米,看到了一座飛檐翹角的門樓,上書“麒麟洞”三字。 門前立有一塊石碑,上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麒麟洞張學良囚禁處”。 進了門樓,繼續登著石階上山。上面是一座亭式門樓,門額“麒麟洞”。門前有一副對聯:佛殿聳靈山,朝看猿鳥聽經去;石麒護寶地,暮涌云霞入洞來。 進門便看到山腳一個巖洞,外面如獅子大開口,里面掛滿鐘乳石,洞門兩邊各有一塊鐘乳石猶如兩只石獅,守住洞口。 這是刻在鐘乳石上的“麒麟洞”三字。 這塊鐘乳石有點像石獅子。 這是麒麟洞內的經營項目--射箭。 主洞下面還有個支洞,洞內是個商場,門口掛著“別有洞天”的霓虹燈,為的是招攬生意。 這塊鐘乳石稍加修鑿,更像一只石獅。 這幢房屋位于麒麟洞對面,是當年張學良、楊虎城囚禁處。 進門的門楣掛著一塊黑色的方牌,上書:張學良將軍、楊虎城將軍囚禁室。有介紹說,1941年,囚禁在貴州修文縣陽明洞的張學良患爛尾炎,到貴陽中央醫院就醫,手術后囚禁在麒麟洞白衣庵。由于離市區較近,知道的人越來越多。1942年,經請示戴笠,張學良被轉移到距貴陽一百多公里的開陽縣劉育鄉。1949年1月12日,蔣介石宣布引退,國內要求釋放張學良、楊虎城的呼聲日益高漲。2月1日,毛人鳳在蔣介石的指令下,將囚禁在重慶“中美合作所”的楊虎城將軍轉移到貴陽麒麟洞,囚禁了七個月。之后,被押往重慶秘密處決。 這是囚禁室里陳列的床和柜子。 這是麒洞旁邊的麒麟閣,里面供奉佛像。 這是近代復制的明萬歷年間鎮守貴州的太監楊金作的七律詩:<div>白云深處一唐山,枕石煙菲洞口連。</div><div>策杖適情尋古跡,分云乘興見壺天。</div><div>千重嵐氣千峰翠,萬顆垂珠萬象懸。</div><div>柯爛棋終事已往,吾身來復入桃源。</div><div>楊金,明嘉靖年間(1522--1566)鎮守貴州太監,原石1966年被毀,今將原詩刻石以存史跡,1994年貴陽園林局識,王萼華書。</div><div><br></div> 這是麒麟洞旁邊的小巖洞,門口攔住,不讓游客參觀。 游覽過麒麟洞,下山時,看了這塊石碑,上刻: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蔣介石與張學良會面處。 里面的房屋不多,卻似園林建筑。當時,應是看守張學良的士兵辦公與住所。 里面環境幽靜,沒有閑雜人,幾位老人圍在石桌邊在下棋,不亦樂乎! <p class="ql-block">游覽了麒麟洞,還要尋找古佛洞。一連問了三四個人,都說不知道。后來走到南大門小廣場,看到一位值勤民警,問古佛洞在哪里?他指著東邊的山崖說,那里有一條登山道,叫“九曲徑”,順著九曲徑上去就是古佛洞。謝天謝地!公園指路牌上沒有標示,手機高德地圖上也看不到,民警指路,肯定沒錯!</p> 這是路邊的一塊石碑,上刻: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黔靈山摩崖。 這是一塊摩崖石刻:菩提路。 這又是一塊摩崖石刻:第一山,這好像是從江蘇眙盱復制來的“第一山”。是宋代米芾手跡。 此為“虎”字石刻。 此為“多行好事,廣積功德”摩崖石刻。 這是古佛洞,確實很小,貼在山崖上,洞口掛著簾子,里面是個小巖洞,供一尊佛像。旁邊寫著幾行文字:原祀苦行佛,為黔靈山最早古跡之一。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崇禎十一年(1638年)曾到此游覽。 側面看古佛洞貼著山崖建造,雖然很小,卻非常精致。 古佛洞三字為篆體。落款:歲次乙丑秋末,貴陽茂林敬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七台河市|
虹口区|
顺义区|
乌鲁木齐县|
绿春县|
秦安县|
敖汉旗|
洪洞县|
万安县|
双峰县|
达尔|
托克托县|
无棣县|
宁远县|
乡城县|
曲靖市|
游戏|
饶阳县|
集贤县|
塔河县|
灵丘县|
库车县|
中宁县|
三亚市|
宁南县|
色达县|
柘荣县|
怀宁县|
达拉特旗|
湟中县|
绿春县|
金溪县|
普兰店市|
沧州市|
深水埗区|
聂拉木县|
峨眉山市|
龙泉市|
怀柔区|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