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隸書在東漢達到了它的極盛時期,簡牘風行,碑碣云起,千姿百態,蔚為大觀。雖然當時的名家如蔡邕等人的書作今已不可見,但是流傳至今的那些出自民間無名書家之手的隸書碑刻,如《史晨碑》方整平正,《禮器碑》秀麗清勁,《張遷碑》端嚴雄渾,《石門頌》奇縱恣肆 ,足以令后人傾倒,可見當年隸書流行時的盛況和在民眾間普及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東漢以后,隸書消失了它原有的天真古拙的氣勢和昂揚激奮的精神,變得平整、呆板而乏生氣,并且逐漸讓位于楷、行、草。唐、宋、元、明各代雖然也有少數書寫隸書的書家,如唐代的韓擇木等人,但是成績甚微,未能改變隸書衰落凋敝的局面。直到清代,碑學興盛,隸書也東山再起。清代前期,傅山、鄭簠、石濤開其首,金農、鄭板橋繼其后,形成了尚隸風氣。他們的隸書反帖學之道而行之,蕩規逾矩,情緒激越,給人一種奇特的審美感受,然而矯枉過正,不免流于狂野。</p> <p class="ql-block">鄧石如崛起于清代中期書壇,潛心鉆研,刻苦臨摹漢隸,乃集大成。他的隸書從分間布白到點畫波勢的輕重,都寫得應規入矩,仿佛如漢人再世,特別是他的隸書大字幾可超越漢隸。不僅如此,他還寫出了漢隸的古拙氣勢。雖然,他前后的清代中期隸書書家,例如桂馥、伊秉綬等人,都表現出了克服前期隸書的狂野,極力向漢隸規矩風貌復歸的創作傾向;但是與鄧石如相比,桂馥得漢隸之形而失其氣勢、趣味,伊秉綬得漢隸意態而用筆卻與漢隸完全不同。所以,鄧石如是兩千年之后再興漢隸絕學的第一流書法家。</p> <p class="ql-block">當然,鄧石如的隸書并非是漢隸的翻版,而是具有蒼勁渾厚、緊密堅實的獨特風格。孫過庭《書譜》中指出:“隸欲精而密”,即字的分間布白要精謹嚴密,這是隸書的美學追求。而恰恰正在這一點上,鄧石如的隸書表現得最為突出,略勝漢隸一籌。它那樸茂蒼厚的筆畫與精確緊密的結構,互相映發,意趣盎然。如《隸書五言聯》(琴伴庭前月,衣無世外塵)中,如“塵”字,一連八橫排疊而下,但是橫與橫之間沒有粘合糊涂,留白依然清晰可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阴县|
武城县|
长汀县|
黎川县|
洛浦县|
西平县|
肇州县|
海南省|
阿克苏市|
兴化市|
昌宁县|
辉南县|
紫金县|
海淀区|
乌兰浩特市|
台北县|
嘉义市|
镇巴县|
达孜县|
福海县|
兴安盟|
呼玛县|
平阴县|
栖霞市|
伊春市|
精河县|
高雄市|
囊谦县|
黄大仙区|
洛浦县|
建始县|
电白县|
永城市|
乐安县|
泰顺县|
宜春市|
长兴县|
特克斯县|
乌鲁木齐市|
隆回县|
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