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于長沙湘江橘子洲頭</p> <p class="ql-block">1963年在空軍第十七航空學校學習航空機械專業,畢業后分配到空軍第七飛行學院當過機械員、機械師和機務中隊、大隊領導工作。</p> <p class="ql-block">1980年調海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一大隊。1983年調海軍總醫院2000年從軍隊退休。移交軍休所養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戰友們期盼已久,等待已久的聚會由群主侯振平和毛立慶發動。長沙戰友周司明、楊華生、付志強負責接待和會務保障等工作。肖乾仲之子迎來送往,一天往返機場和車站多次。他們的服務使戰友們感到了,貼心周到送甘甜,戰友群里春風暖。帽子和T恤胸部的圖案由李文剛設計。參會老兵和軍嫂共計196人,其中戰友135人。他們當中有參加過抗美援朝89歲的老戰士,相隔五十五年再次重逢的戰友,還有重病在身七老八十的耄耋老兵。他們不因時間的推移淡泊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又不因身體和其他原因放棄這次重逢的機會。有曾經傲翔藍天的飛行員,也有人在地面,心系藍天的機務人員和保障人員。深厚的戰友情,雖然不是蜜。但它卻像蜜一樣,把我們緊緊的粘在一起。這種把危險留給自己,生存的希望留給對方,又能不辜負戰友的囑托,親如兄弟般的感情通過聚會再次得到升華。</span></p><p class="ql-block">“流水當年懷往事,桃花依舊笑春風”。見到了戰友,激情歲月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用千言萬語也表達不完的知心話,掏心話和有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相見時難別亦難。重逢時握手擁抱,離別時淚流滿面,難舍難分。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p><p class="ql-block">“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聚會的時間就像夢幻一樣過去了。也為再一次相聚留下了期盼。集會的成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p><p class="ql-block">我們要好好保重身體,養足精神迎接再次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使眾多老兵集合于下的軍旗</p> <p class="ql-block">在韶山老兵們向毛主席銅像贈獻花籃。表達了老兵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崇拜和仰慕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參加聚會的二團196名(含軍嫂)前往韶山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銅像敬獻花籃。以表達老兵們對毛主席的思念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由李文剛設計的衣帽圖案使老戰友象帥哥。給人以威嚴,壯重,整齊劃一勝利之師的軍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空軍航空大學初教機訓練基地第二訓練團(初教一6飛機)機務大隊的機務人員己完成飛行前的準備工作。等待開飛的綠色信號彈升空即可托舉雛鷹飛向藍天。</p> <p class="ql-block">在曾經戰斗過十八年的,空軍航空大學第二訓練團(黑龍江雙城)營區大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與戰友在奔赴長沙集會的火車上用餐</p> <p class="ql-block">一米八以上才有資格,集合于旗幟之下。他們的帥氣不減當年。</p> <p class="ql-block">1965年以前入伍的老兵不顧年老體弱,從千里之外,匯聚于軍旗之下。把半個多世紀的等待變成了現實。</p> <p class="ql-block">揚州與北京的部分老戰友</p> <p class="ql-block">北京團隊的戰友</p> <p class="ql-block">1963年入伍久別五十五年后的戰友熱淚盈眶,有說不盡的心里話。</p> <p class="ql-block">有創意玩出花來了</p> <p class="ql-block">一中隊的戰友</p> <p class="ql-block">擁抱是戰友久別重逢最喜悅的表達方式。付志遠為此次聚會接來送往作出了很大的付出。他不說累也不說虧。用笑容面對付出。</p> <p class="ql-block">參加聚會一中隊的戰友</p> <p class="ql-block">軍嫂們各個像是天仙下凡塵,站在那都是亮點。</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老英雄89歲的王先明在女兒的陪護下到會與戰友們重逢。一朝入軍門,終身有軍魂。</p> <p class="ql-block">他們曾經是空軍第十七航空學校機械專科的第24、25、26期的學員。在校學習了雅克一18和雅克一11教練機的發動機,飛機和特種設備碼構造和作原的知識。在空軍大發展的年代發輝了重要作用。有的從軍38年。</p> <p class="ql-block">為此次聚會表現突出的戰友頒獎</p> <p class="ql-block">喜相逢是戰友們難得的機會</p> <p class="ql-block">鐵桿旗手。象鐵塔一樣守護著象征勝利的軍旗。</p> <p class="ql-block">長沙戰友邀請先期到達的戰友小聚</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群1965年前的老兵,中間的就是參加抗美援朝的老英雄王先明</p> <p class="ql-block">63年入伍的陳云生老戰友在女兒的陪護下與闊別50多年的戰友相聚。</p> <p class="ql-block">軍嫂們如若天仙下凡塵,成了聚會的亮點。</p> <p class="ql-block">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正能量爺爺的旗有傳人了。</p> <p class="ql-block">美女中的獨生子,因嬌生慣養膀大腰圓吃的膀大腰圓。成了穆桂英團隊的旗手,戰友們羨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2023.5.20我倆前往長沙參加戰友聚會的高鐵上。原總政葉局長按捺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拿出隨身攜帶的話筒,在我倆的包箱內高歌一首朝鮮語歌曲。1974年部隊選送他到朝鮮語學院。后又讀研、讀博后返回部隊從事翻譯和領導工作。</p><p class="ql-block">在聲樂上因受家庭影響,深愛國內名人尊重,被稱為金牌老師。如李雙江、彭麗媛、宋祖英等都是經他指教后才去朝鮮參加國際性音樂會拿到金牌的。</p> <p class="ql-block">美若天仙的軍嫂難得的全家福,是聚會的最大亮點。</p> <p class="ql-block">陳連武副團長在簽到臺</p> <p class="ql-block">出游歸來,仍有說不盡的心里話。</p> <p class="ql-block">人在地面,心系藍天。三想、四到、六不影響和三負責,條令條例印在腦子里。托舉著雛鷹翱翔藍天的機務人。</p> <p class="ql-block">現場沒有鮮花,急中生智以此代替鮮花。以示禮更重。</p> <p class="ql-block">夫妻合唱,為晚會增加了亮點。受大家的好評。</p> <p class="ql-block">和參加過抗美援朝1950年入伍89歲我團衛生所司藥王憲明〈父女)老英雄合影。</p> <p class="ql-block">高歌一首“鐵鷹恕吼”雖然唱的不好,但沒人會唱。</p> <p class="ql-block">雖簡單但很可口</p> <p class="ql-block">長沙戰友邀請我們到毛主席學生時期常來吃小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曾經在這里讀書,《恰同學少年》電視劇就是描述毛主席在這里讀書時的許多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是毛主席在第八班上學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四大金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玛沁县|
东莞市|
五台县|
西平县|
北海市|
拜泉县|
大足县|
闽清县|
拜城县|
岱山县|
天柱县|
盐池县|
六安市|
荆州市|
夏河县|
沁水县|
福建省|
辽源市|
宜阳县|
东方市|
米脂县|
思南县|
大埔区|
阜康市|
任丘市|
家居|
伊春市|
乌拉特前旗|
钦州市|
内黄县|
峡江县|
开平市|
石门县|
武冈市|
利川市|
利辛县|
肃南|
乐东|
曲松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