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讀初中的母校——良心堡中學有兩位嚴老師,一位是我的班主任嚴友華老師,那時,學校興搞文藝宣傳隊,友華老師會拉二胡,我是學生會吹笛子,我與老師感情篤深,配合默契,成了樂隊的一對“琴笛”,有關故事,暫且不表;另一位是嚴樹林老師,他沒有直接教過我的課,是那種非“嫡親”的在農村叫“叔伯”的師生關系。正是這種寬泛的師生關系,讓我們有了亦師亦兄亦友的隨和與平等,從而淡化了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正經與敬畏。印象中,當年的樹林老師愛運動,常著運動服活躍在運動場上。想不到,幾十年了,還是初心不改,神采依舊。不僅一襲運動著裝堅持鍛煉身體,精神矍鑠,還老有所為,自己發表了不少好文章,也鼓勵學生們積極寫作投稿發表。</p><p class="ql-block"> 建立微信聯系后,他通過微信認真點評我的文章,不是一般朋友的信口開河,逢埸作戲,而是用心在品評他的學生的作業,寫下的一字一句都是老師對學生的真實情感流露,從而不失老師的水準與風范。摘幾段供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太長時間未見面了!微信上的文章多而亂,可讀性不強,我一般不讀或稍加瀏覽,但你的《故鄉的河》吸引了我,未有過的親切和少有過的文筆,讓我仔細閱讀和欣賞起來并加以收藏。”</p><p class="ql-block"> ”《錢糧湖的傳說》不僅讓新錢糧湖人了解了錢糧湖的“神密”色彩,也讓我這個準老錢糧湖人增長了見識。這些傳說反應出這個地方的獨特文化,而這些文化通過作者的收集整理,傳承下去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這也是作者戀鄉情結的表現。我表示由衷的贊美!”</p><p class="ql-block"> “《蓮鄉之戀》這篇文章情感細膩,記憶深刻,把我帶回了那個雖然清苦,但卻情感樸實、思想單純的年代。一段生活片段,一段歷史軌跡,一段作者成長的經歷,那樣平淡而又那樣不能忘懷!這是一篇沒有任何雕琢痕跡的原生態美作。”</p><p class="ql-block"> 一段時間,老師出外旅游了,當他在外地看到我的微文后,及時發來微信:“你群發的多篇文章我均已收藏,抽空慢慢欣賞。我就喜歡你寫的來源于生活,有血有肉,寓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理念于其中又不拘形式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當看到我的《難忘那位老太太》,老師及時發來點評文字。說人至老年,病痛襲來,夫妻間的照料,哪怕是很有限的照料,都是再孝子女與再多護工無法比擬和替代的。老婦人的形象與內心的美被作者寫得實在而毫不夸張。這篇文章同時也反映出了作者很高的文學素養和關心老年人的善良秉性。此后,老師又轉發他的朋友圈并加了按語:這是我一位老學生,確切的說是我的學弟寫的一篇記實散文,讀后令人感動。文中老婦人的形象和內心向我們活生生的展示了真正的夫妻情感和相互間無可替代的撫慰。作者的美妙文筆和善良秉性自然也讓人敬佩不巳!</p><p class="ql-block"> 很可惜,老師看了我的《回望老屋》后,發來的一段微信評語沒有保存好。大意是我寫出了對老屋的真實情感,特別是父親離開老屋前的一段文字,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看得出,老師是站在我的角度而理解我父親不忍離開老屋的。</p><p class="ql-block"> 我寫這些,并不是簡單地感恩老師說了我的好話,更想表達的是,老師與我一樣有著深深的故鄉情結,盡管那里是他參加工作后的第二故鄉,他愛故鄉的人,愛他曾經的學生,但凡是學生有一點點成績和進步,他都感到由衷的高興。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微信群他的一群學生對他的敬重和贊美就體現得出來,乃至他去了非洲有那么多的人關注和祝福他。</p><p class="ql-block"> 在學生眼里,老師文筆老道,是寫作髙手。老師的散文《我心中最美的那片油菜花》在《中國鄉村》雜志2020征文大獎賽中一舉奪魁榮獲一等獎。在《中國鄉村》紙媒刊發的同時在“中鄉美文化 中鄉美視角”平臺推出發表。“那片油菜花依然是在每年的三月不期而至的盛開,讓學校清香環繞,讓師生心醉神怡,讓農人豐收有望,讓我始終眷戀,眷戀我心中最美的那片油菜花!”老師筆下的油菜花的那遍明黃,也點亮了我們金色的鄉愁,成為我們心中的最美情愫。是呀,當年,我們從油菜花中走出來;如今,我們又多想回到這油菜花中去。平疇沃野,遍地金黃,淡淡的鄉愁如春風一般從心中拂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是老師引領我走進瀟湘原創之家,開創了我在文學平臺上發表文章的新生活。一開始是老師幫我制電子版發稿,文章發表后老師忙著鼓勵打賞留言,轉發到他的鄉友群,學生群,儼然,我也成了“瀟湘作家”!我的作品《發往天堂的郵件》在瀟湘發表后,經老師推薦轉發,我注意到一位仿蘇軾江城子詞留言的劉姓讀者,并開玩笑愿出千金懸賞尋找劉先生,老師笑而不答。原來劉先生是老師的得意門生兼驢友劉艷瓊女士,劉女士從事醫務工作,年近60,仍具有文青范兒,喜歡文學,尤其對古詩詞情有獨鐘,自辦文藝公眾號,用詩詞留言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只是得到老師幫助的學生之一。據我所知,經他引見在瀟湘發表文章的就有他的學生庹玉華的《他就是一棵胡楊》,戴上安的《騰格里沙漠中的仙人掌》等,把平凡人的生活小事寫得端莊大氣充滿正能量。由此,不得不佩服老師的諄諄善誘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樹林老師謙虛謹慎,虛懷若谷。不把我這“叔伯”師生關系的學生且曾經在故鄉工作比他職務高的學生當外人,同在他鄉異地盡老師之責,提攜學生,鼓勵進步。是的,有人說過,世間許多人需要的其實不是實用的忠告,而恰恰是充滿暖意的附和,老師深諳此理。出身農家,生性卑謙的老師,崇尚學習小草品格,低調為人,自取微名叫“小草一棵”,在學生眼里他曾是故鄉支撐一方教育事業的參天大樹。他從一名普通師范畢業生,參加工作后幾十年在基層一線摸爬滾打,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睿智,成為教學骨干,學校中堅,成為一名德高望重的教育戰線的領導者,“官”封至農場教委主任、農場黨校常務副校長。老師說,盡管退休告別了講臺,結束了教書生涯,但只要聽到人們喊他一聲“老師”,除了親切,自然更多的是內省自身的言行是不是離開了老師的規范。還是不時提醒自己:無論有多老,都要做最好的自己,千萬不要辜負“老師”這稱呼。</p><p class="ql-block">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就是師范畢業的我的嚴老師。在這里,我該向樹林老師深深地鞠上一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宁县|
茂名市|
湄潭县|
芦山县|
太白县|
浦东新区|
东安县|
曲阜市|
深水埗区|
攀枝花市|
静宁县|
视频|
阿拉善右旗|
永定县|
桑植县|
梅州市|
文昌市|
佛山市|
临颍县|
平原县|
福建省|
新巴尔虎右旗|
临沂市|
正镶白旗|
如东县|
北辰区|
铜川市|
巫山县|
正阳县|
山东|
那坡县|
长泰县|
陈巴尔虎旗|
泗阳县|
交城县|
高陵县|
奉新县|
故城县|
萨迦县|
菏泽市|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