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相約清明,夢回長征,緬懷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輩們。</p> <p class="ql-block">光輝歲月,沒有先烈們的拋頭顱潵熱血,哪有我們今天安穩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的戰役。湘江戰役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p> <p class="ql-block">走的就走了,死的就丟了……</p><p class="ql-block">死了好多人……江水都紅了……</p><p class="ql-block">一句話讓我想起父親給我們講的長征路上的故事。此時此刻來到此地此點看到此處此景,頓時我的雙眼模糊了,喉嚨哽咽了。特別是看到老父親89年前在此地,他們冒著國民黨軍隊的槍林彈雨、炮火連天、飛機轟炸、奮不顧身阻擋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大批大批的將士倒下壯烈犧牲,為中央政府突破湘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的心在顫抖,今天的勝利果實來自多么不易。</p> <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6千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p><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中央紅軍長征的悲壯史詩。悲劇,本可避免。只是,歷史無法改寫。</p> <p class="ql-block">這是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的進門雕像群,"英雄史詩,不朽豐碑"。</p> <p class="ql-block">血戰湘江</p><p class="ql-block"> 長征中最慘烈的一仗</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進入湘南的嘉禾、蘭山、臨武地區。這時,蔣介石真正搞清了紅軍戰略轉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軍頭目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調動湘軍和桂軍,在零陵至興安之間近300里的湘江兩岸配置重兵,構筑碉堡,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蔣介石則親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及部分湘軍在后面追擊。此時的蔣介石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以為定能將紅軍全殲于湘江、瀟水之間了。</p> <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于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p> <p class="ql-block">和風細雨綿綿濛濛,</p><p class="ql-block">一路春意一片泛青。</p><p class="ql-block">聲生不息永往前行,</p><p class="ql-block">重走紅軍長征之路。</p> <p class="ql-block">血戰七天七夜,湘江成了一條血紅河。紅軍浴血重生,湘江血戰肅穆頌英雄。</p><p class="ql-block">記載一首民謠訴悲壯:</p><p class="ql-block">最愛莫如湘江渡,愛得讓人痛欲哭。</p><p class="ql-block">十年莫食湘江魚,江底盡埋英烈骨。</p><p class="ql-block">三年不飲湘江水,英雄血染紅軍路。</p><p class="ql-block">紅軍路湘江渡,一山一石豐碑豎。</p><p class="ql-block">最親莫如紅軍路,親得熱淚吻塵土。</p><p class="ql-block">紅軍路湘江渡,一草一木香如故。</p> <p class="ql-block">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后,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條紅軍的路。4月13號至4月19號我們一行八人兩車從全州縣到興安縣,再由興安縣(在桂林市和龍脊進行休整)轉向灌陽縣,(在湘江和瀟水之間,稱之為全、灌、興"鐵三角"封鎖區)。貫穿了宜章縣(紅軍長征突破的第三道封鎖)一汝城縣(紅軍長征突破的第二道封鎖)一信豐縣(紅軍長征突破的第一道封鎖)一于都縣(紅軍長征集結地、出發地)到瑞金市(中央蘇維埃臨時政府所在地,中央紅軍長征地),行程約1000公里。</p><p class="ql-block">重走紅軍長征路,</p><p class="ql-block">再憶前輩槍炮中。</p><p class="ql-block">英雄血染長征路,</p><p class="ql-block">一山一石豐碑豎。</p><p class="ql-block">紅色高速、歡迎再來!</p> <p class="ql-block">湘江一戰,是紅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血的事實,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徹底破產,使廣大紅軍指戰員對王明路線的懷疑、不滿以及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達到了頂點。</p> <p class="ql-block">湘江血戰,向死而生,長征路上,慘烈一戰,血浴火中,走向新生。甪熱血鑄忠魂。</p> <p class="ql-block">長征途中最危險的時刻、從界首鎮南行約3公里的地方,便是光華鋪。如今這里一座“長征湘江之戰光華鋪阻擊戰紅軍烈士之墓”紀念碑巍然聳立,向人們無言訴說著這里曾發生著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一天,湘江是一條血洗的河。寬闊的江面上,濃烈的硝煙中,紅軍踩著早已磨穿的草鞋,行走在浮橋上。頭頂上,幾十架飛機轟炸著、掃射著,行進的隊伍中不斷有人倒下,落入江水,和著那些死亡的騾馬、散亂的文件、零落的鈔票、圓圓的斗笠…… </p><p class="ql-block">那一天,湘江是一座血肉鑄成的豐碑。 </p><p class="ql-block">那一天,是1934年12月1日,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最后一天。這天下午,一批一批將士倒下來,一批一批又往前沖。</p> <p class="ql-block">這是灌陽縣高速路服務區的一組感動人的群雕,真實的反映了紅3軍團紅5師(在我父親的自傳中記載著:我(父親)當時在紅3軍團紅5師、第13團為保衛、偵察兵)。在灌陽縣堅守了5天5夜浴血奮戰大部份犧牲在這里,今天我們來到這敬仰革命先烈,不忘初心勇往向前。</p> <p class="ql-block">這一段的湘江,沒有“百舸爭流”,也不可以“浪遏飛舟”,只是伴著周圍的村民,數年如一日,安寧地流淌著。</p> <p class="ql-block">89年前的一場戰爭,讓這里至今流傳著“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傳說。當地也只有極少的老人,知道這個傳說背后的血淚辛酸。當年老父親(在紅5師第13團)的紅3軍團紅5師第14團、第15團大部份都犧牲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在宣傳板上看到了老父親當年所在紅軍序列圖中的《紅3軍團紅5師第13團》編制。</p> <p class="ql-block">這是興安縣的"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p> <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紀念碑園:由大型群雕、主碑、紀念館組成。</p> <p class="ql-block">這是全州縣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湘江戰役的烈士前輩們,我們來看您們了。</p> <p class="ql-block">過去我曾看過父親寫的回憶錄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一時期的情況</span>記載:"湘江戰役時紅3軍團紅5師主力守衛在新圩一線陣地上,首先同桂軍第15軍的兩個師又一個獨立團打響,從11月28日起對紅軍陣地展開輪番進攻。中央軍委命令紅5師(父親當時所在的部隊,紅5師第13團),"不借一切代價,定要堅守三天至四天時間"掩護中央紅軍主力的左翼安全。</p> <p class="ql-block">紅5師在師長李天佑、政委鐘赤兵指揮下,以第14團、第15團固守陣地。桂軍部隊訓練有素,性格倔犟,打扙拼命,素有"打扙像惡狼"之稱。戰斗從一開始就呈觀白熱化,桂軍在密集連天的炮火支援下,正面攻擊,側后迂回,整營、整連地撲向紅軍陣地,紅5師參謀長胡震和紅14團團長黃冕昌及副團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全都犧牲,紅14團政委和紅15團團長、政委負重傷,兩個團營以下的干部大部分都壯烈犧牲。雖然全師傷亡達2000多人,但沒有讓掛軍前進一步。</p> <p class="ql-block">時到12月1日下午1時多,中央軍委下達了作戰命令:紅1軍團在原地阻擊全州方面的湘軍進攻,無論發生什么情況必須控制西進的道路。紅3軍團集中兩個師以上的兵力向南驅逐光華鋪的桂軍,留在河對岸的部隊占領石玉村,掩護紅8、紅9軍團及紅6師被切斷部隊渡過湘江,在萬不得已時,3軍團必須固守界首及周渾元追擊部隊。</p> <p class="ql-block">兩個小時后,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紅軍總政治部再次給紅1軍團、紅3軍團下達指令:"一日戰斗,關系我野戰軍全部,勝利可以開辟今后的發展前途,否則我野戰軍將被層層切斷。</p> <p class="ql-block">......要動員全體指戰員認識今日作戰的意義,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戰敗者,勝負關系全局。人人要奮起作戰的最高勇氣,不顧一切犧牲,克服疲憊現象,以堅決的突擊,執行進攻與消滅敵人的任務,保證軍委一號一時半作戰命令全部實現。打退敵人占領的地方,消滅敵人進攻部隊,保證我野戰軍全部突過封鎖線,......高舉勝利的旗幟,向著火線上去"。</p> <p class="ql-block">歷史將永遠記住1934年12月1日。這就是湘江戰役,是紅軍作戰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天。打下去、沖上來、沖上來、打下去,毫無休止的拉鋸,絞成一團的肉博,硝煙、烈火混合著揚起的黃塵,匯成遮天蔽日的戰云,每一寸土地都浸泡在鮮血中。</p> <p class="ql-block">紅軍在逆境中所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慨,驚天地,泣鬼神!</p> <p class="ql-block">沖過湘江,紅軍脫離了迫在眉睫的危險。前面是新的漫漫之途。"</p><p class="ql-block">毛澤東在長征中作《十六字令》三首,因行軍作戰匆忙,只標明1934~1935年,無具體日期。從心情看,從實情看,詞中的"山",描寫的很可能就是紅軍突破湘江封鎖線后,進入西延山脈的心請:</p><p class="ql-block">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p><p class="ql-block">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p><p class="ql-block">山,刺破青天鑼未殘。天欲墮,賴以掛其間。</p> <p class="ql-block">參攷:1、父親的自傳;</p><p class="ql-block"> 2、父親的回憶錄;</p><p class="ql-block"> 3、其它相關書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崇州市|
株洲市|
鄢陵县|
平武县|
勐海县|
苗栗县|
汉沽区|
淳安县|
三门县|
昭平县|
大邑县|
安乡县|
邵东县|
东源县|
化隆|
微博|
横峰县|
郯城县|
秭归县|
孟津县|
休宁县|
东阳市|
历史|
新源县|
屏东市|
洛扎县|
兴仁县|
邹城市|
京山县|
磴口县|
星座|
娱乐|
隆安县|
兴城市|
左权县|
大埔区|
德昌县|
灌南县|
深水埗区|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