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憑吊密云古北口蟠龍山古長城</p><p class="ql-block">——長城抗戰90周年祭</p> <p class="ql-block">人們熟知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始于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實際上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中國人民就開始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日軍占領中國東北以后,又把侵略矛頭指向華北廣大地區。1933年元旦,日軍開始向山海關進攻。中國守軍英勇還擊,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3月起,駐守長城的中國軍隊,包括原屬馮玉祥的西北軍、原屬張學良的東北軍和蔣介石嫡系的中央軍共13個軍20多萬人,在全國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動下,奮起抵抗,分別在長城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給驕橫的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但由于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把其主力部隊用于加緊對中共領導的中央蘇區及鄂豫皖等蘇區的第四次“圍剿”,使長城守軍得不到有力的支援,奮戰兩個多月,傷亡慘重,至5月被迫撤離長城各口,造成日軍包圍平津的態勢。</p> <p class="ql-block">長城抗戰是九一八事變后中國軍隊在華北進行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役,最后雖然以簽訂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而結束,但中國守軍特別是基層廣大官兵的頑強抗戰精神,激發了全國人民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熱情。</p><p class="ql-block">今年是長城抗戰90周年的歷史紀念日。5月26日上午,我們大學同學及夫人一行7人,自駕兩輛車,前往密云古北口鎮蟠龍山長城景區,憑吊90年前為保衛華北、保衛長城、保衛全中國而犧牲的抗戰先烈。</p> <p class="ql-block">北京密云古北口城北關,東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山勢險峻,崖壁陡立,兩山緊鎖潮河,人們習慣地將位于蟠龍山和臥虎山上的兩段長城稱為“臥虎山長城”和“蟠龍山長城”。</p><p class="ql-block">古北口鎮與蟠龍山長城分為兩處景點,分別購票參觀,臥虎山長城尚未開發,仍屬于“野長城”,交通不便,游人稀疏。</p><p class="ql-block">蟠龍山長城在陡峭的山崖間綿延5公里,地勢十分險要。墻體大多磚石結構,夯土填芯。36座敵臺隨山勢起伏蜿蜒,高低錯落,星羅棋布于山巒間。</p><p class="ql-block">我們于上午10點進入蟠龍山長城景區。</p> <p class="ql-block">之前,我們先祭掃了景區南側的古北口長城抗戰七勇士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1933年3月至5月,中國軍隊在華北長城1100公里的防線上展開了著名的長城抗戰。中央軍17軍25師關麟征部所屬的七名戰士,未接到撤退命令,一直堅守在帽兒山一座地堡內,阻止了日軍2000多人的進攻。日軍原以為山上中國軍隊很多,在飛機、大炮狂轟濫炸掩護下攻到山頂一看,僅僅發現7名中國士兵遺體。此役,日軍付出戰死160余人、負傷200余人的慘重代價,計一個日軍整編營的兵力。日中雙方死傷比例竟達到了50:1以上,創日軍侵華戰史上罕見戰例。戰斗結束后,日軍旅團長親自下令,把七具中國士兵的遺體背下山安葬,還立了塊一米八高的木牌“支那七勇士之墓”,然后全體日軍官兵列隊向墓地鞠躬,表達了對強勁對手的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紀念碑后的盤山小路拾階而上,百米之處的山坡上有座鋼筋混凝土筑成的地堡,就是當年7位中國士兵堅守的前沿觀察哨。</p> <p class="ql-block">7勇士都是安徽蚌埠人,他們憑著一挺輕機槍、6支步槍和手榴彈,打退了日軍2000余人的多次進攻。</p> <p class="ql-block">我們仔細閱讀地堡前石碑上的解說詞,竟沒有發現7勇士的姓名。90年過去了,他們始終是無名英雄,為保衛祖國灑盡最后一滴血,卻永遠無聲無息地躺在遙遠的長城腳下。</p> <p class="ql-block">地堡后的戰壕,依然裸露著激戰后的浮土硝煙。7勇士永遠活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2013年8月,在長城抗戰80周年之際,密云縣人民政府重新為7勇士立碑紀念。</p> <p class="ql-block">我在高聲讀誦碑文。</p> <p class="ql-block">近年古北口鎮加大投資,將古鎮開發成紅色探訪旅游區。</p><p class="ql-block">鎮中早年廟宇眾多,有最早建于遼太平五年(1025年)的楊令公廟,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藥王廟等,如今楊令公祠、七郎廟、財神廟、藥王廟等一一恢復重建,形成廟宇群落。</p><p class="ql-block">傳說遼人敬佩楊繼業忠貞不屈,滿門忠烈,最早在此設祠祭奠。1924年馮玉祥捐資兩千銀元重修古老廟堂,并留下楹聯:“何須執筆書哀憤,自有公平在后人”,橫批“真正無敵”。大殿前廊柱上另有一幅楹聯:“將軍定做霍驃騎,節使若逢曹武穆”。將楊令公與東漢名將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北宋開國耆宿樞密使曹彬相媲美。</p><p class="ql-block">原與蟠龍山段長城相銜接的古北口北關關城,在1933年日寇攻陷古北口后野蠻拆除,2012年在原有位置上恢復舊貌。</p><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年后,古北口劃歸順天府管轄,由于地處歷朝皇帝木蘭秋狝和前往承德避暑山莊的必經之路,被稱為“御道”,并派兵常年駐守關城,古北口的地位更加高企。</p> <p class="ql-block">步入蟠龍山段長城。</p> <p class="ql-block">進入蟠龍山長城景區,65歲以上老人免票,60-65歲老人半票,60歲以下游客全票,33元。路標指向長城的將軍樓、郝望樓、二十四眼樓。</p> <p class="ql-block">順著路標指示方向沿溝拾級而上,可遙望山頂的長城敵樓(烽火臺)。</p> <p class="ql-block">沿途都是青少年軍體活動鍛煉設施,有射擊、攀巖、浪船、獨木橋等。山溝兩側有許多大樹,攀爬曬不著太陽,微風徐來,十分清爽。</p> <p class="ql-block">還有介紹蟠龍山長城歷史的宣傳板。</p> <p class="ql-block">此段長城修復于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冷兵器時代的防御工事,沒想到幾百年后的現代抗日戰爭中又派上了用場。</p> <p class="ql-block">“?宋嘉祐五年(1060年),歐陽修自汴京出發,直奔古北口。登上峰頂,望長城內外,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留下了“古關衰柳聚寒鴉,駐馬城頭日欲斜;猶去西樓二千里,行人到此莫思家”的感人詩句。</p><p class="ql-block">古北口長城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由南北朝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所筑長城,與1403年明成祖朱棣稱帝遷都北京后,所修長城共同組成。尤其是北京從居庸關到山海關這一段500公里長城修得特別堅固。西北方向居庸關、東北方向古北口,明王朝拱衛京師的兩座重要門戶,呈犄角之勢。</p><p class="ql-block">我們此番游覽的是位于古北口鎮古北口村的蟠龍山長城。古北口村也是古北口鎮公所所在地。隋朝在此設“軍鎮”,唐朝設“守提”。明洪武初年沿長城營造了“九邊”防御體系,即邊塞的九個防御重鎮。古北口屬九鎮之一“薊鎮”所轄。隆慶三年(1569年)名相張居正為了加強北方防務,特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薊鎮所管轄的一千二百多里長城,經戚繼光的精心籌劃,親自督修,形成了一道城墻高峙、墩臺林立,烽火臺相望,“南控幽燕,北悍肅漠”的堅固防線。</p><p class="ql-block">其實此地原名“虎北口”,相傳乾隆第一次木蘭秋狝路過這里,對“虎北口”的名稱以為不妥,于是降旨將城南門門楣上“古關”二字和北門門楣上“北口”二字合起來,改名為“古北口”,一直沿襲至今。</p> <p class="ql-block">在長城抗戰中,中央軍25師師長關麟征曾把指揮部設在將軍樓,被日軍炮火炸塌,身負重傷。后由團長杜聿明代理副師長、代行指揮。關麟征是黃埔一期生,與徐向前元帥是同期同學,做為職業軍人,曾是蔣介石的愛將,積極參與“圍剿”鄂豫皖蘇區。1933年由安徽調兵到古北口后,帥部與日軍死磕。1939年,因軍功赫赫升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此為黃埔學生中升任集團軍總司令之第一人,時年34歲。</p><p class="ql-block">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關麟征退居香港,沒有跟去臺灣。晚年關注祖國統一大業。關麟征對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政策表示贊賞。1979年底,他得知在故鄉的妹妹當選為省政協委員,在給大陸友人的信中寫道“梧枝妹謬獲拔擢,尚望兄多多指教,使無負于政府和人民之所托,是為至盼!”他關心在大陸的黃埔同學、軍界故舊。他希望早日結束臺灣同祖國大陸分離的局面,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他曾對妹妹說:“我是炎黃子孫,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啊!”</p><p class="ql-block">1980年關麟征因心臟病發作,病逝于香港,享年75歲。徐向前元帥親自致函吊唁,向關麟征在香港的家屬發去了唁電:“噩耗傳來,至為悲痛,黃埔同窗,懷念不已,特此致唁,諸希節哀。”</p> <p class="ql-block">大約攀爬了七八百米山路,就來到了長城腳下郝望樓前。這里設置了一個國歌廣場。</p> <p class="ql-block">當年田漢曾被長城抗戰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所激勵,燃發了創作《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的激情,后由聶耳譜曲,1935年作為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曲唱響全國,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p> <p class="ql-block">從小高唱國歌長大的我們,站在長城腳下,再次唱響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一個中國人更感自豪和驕傲。</p> <p class="ql-block">我們分別在長城腳下的國歌樂譜宣傳板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循著指示牌向郝望樓攀爬。</p> <p class="ql-block">登上一座敵樓,看到的是滿目蒼夷、古樸原裝的長城遺址。</p> <p class="ql-block">郝望樓廢墟往西是將軍樓,往東是二十四眼樓。</p> <p class="ql-block">將軍樓外觀</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眼樓一側(其余三面坍塌)。一面六眼,四面二十四眼。</p> <p class="ql-block">爬上山頭極目遠眺,如一條巨龍盤旋于山巔,蔚為壯觀。雖因歲月侵蝕,戰火摧殘,許多墻體、敵樓傾覆坍塌,卻更增添幾分質樸和滄桑,相比居庸關的八達嶺長城,雖說后者磨磚勾縫,修建的完好無缺,卻抹去了歲月的痕跡,拿給外賓看可以贏得掌聲和贊嘆,國內內行人還是愿意看老舊的東西。</p> <p class="ql-block">記得1968年參軍后,在65軍炮兵團報道組工作,當時我們就起名長城報道組。</p> <p class="ql-block">1969年在張家口段長城大境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54年后,剛過了74周歲生日的長城報道組組長,依然壯心不已。</p> <p class="ql-block">我們不愿止步,沿著長城的脊梁,繼續向上向東攀爬。</p> <p class="ql-block">蟠龍山長城,與我們曾經去過的八達嶺、慕田峪、金山嶺、司馬臺等許多長城,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原汁原味、不加雕琢,保持著中國古長城最原始質樸的風貌。這是我們朝思暮想、最想看到的長城。今天只有我們三位攀登者,避開了熙熙攘攘的旅游熱點,像是上天對我們的最高獎賞。我們一致認為,這是我們看過的最好的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p> <p class="ql-block">密云306號敵樓,因嚴重坍塌,又要保持原狀,不得不在外墻做了鋼結構加固。</p> <p class="ql-block">說明支撐加固的展示板。</p> <p class="ql-block">2018年前,未用鋼結構加固的306號敵樓。</p> <p class="ql-block">鋼結構加固后的306號敵樓。</p> <p class="ql-block">殘破的敵樓,遠看像雄鷹展翅,在藍天中翱翔。</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郝望樓敵樓的廢墟上錄影。</p> <p class="ql-block">夏明明在殘破的敵樓上想自拍三人合影,折騰半天相機也沒調整好,被梁玉泉和我勸說阻止,安全第一啊!</p> <p class="ql-block">哥仨用手機自拍,也蠻好啊!</p> <p class="ql-block">三個好漢長城上擺拍。</p> <p class="ql-block">大家興致很高,幾乎忘了在山下等候我們返程的4位女士。</p> <p class="ql-block">郝望樓遠處的背影是將軍樓。</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這段長城上逗留了近一個小時,拍了不少照片,下山時才感到路途艱險。</p> <p class="ql-block">站在長城敵樓上,透過歷史的玄窗,回顧90年前長城抗戰的悲壯歷史,感悟頗多。</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日寇鐵蹄踐踏下的古北口長城關口。后被日軍拆除,解放后又重建。</p> <p class="ql-block">日本鬼子耀武揚威,在中國的國土上稱王稱霸,帶給中國人無盡的恥辱。</p> <p class="ql-block">這些國仇家恨,決不能忘!二戰以后,日本當權者始終沒有對軍國主義當年犯下的滔天罪行做過絲毫懺悔。他們瘋狂干預中國內政,插手臺海問題,繼續做它的“大東亞共榮圈”美夢。我們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徹底打碎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伎倆!</p><p class="ql-block">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沖啊,殺!</p> <p class="ql-block">游歷在蟠龍山長城景區,多少往事涌上心頭。在追思先烈的同時,更加懷念曾是八路軍戰士的父親、母親。</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親羅義淮、母親衣向璞,都曾是八路軍的普通一員,在膠東堅持了抗戰八年整。</p> <p class="ql-block">他們曾是膠東抗大的工作人員。</p> <p class="ql-block">父親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p> <p class="ql-block">母親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p> <p class="ql-block">在遲浩田副主席提寫館名的“山東棲霞市膠東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展覽館里,展出著這么一段令人回腸斷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43年,只有0歲、剛剛出生的我的大姐,因鬼子“大掃蕩”而夭折在襁褓中。我們家與中華民族全體人民一樣,與日本軍國主義有著刻骨的民族仇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p> <p class="ql-block">在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前夕,我差一點沒能出生到這個世界上。當年賀敏學副軍長下了死命令,讓我母親留下保胎,才有了我的今天。陳老總說得好:“不要孩子,不要后代,我們革命為了啥子嘛!”我是黨和人民軍隊的孩子,是抗日先烈的后代。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賡續革命優良傳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畢生力量!</p> <p class="ql-block">下得山來,我們在農家樂飽餐一頓,接著就駕車返程回京,度過了最愉快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展望未來,祖國的大好河山,絕不容任何外敵所蹂躪踐踏。兩岸一定要統一,臺灣一定要解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要實現!這就是追思紀念長城抗戰90周年最現實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切感謝好友、老同學夏明明、梁玉泉提供照片、錄像及文字說明。)</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9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远县|
龙江县|
读书|
富民县|
安宁市|
二手房|
江北区|
芦山县|
铜山县|
天全县|
富宁县|
吕梁市|
湖南省|
宕昌县|
衡山县|
新竹县|
繁峙县|
卫辉市|
永善县|
昭通市|
比如县|
四平市|
滁州市|
南川市|
兴文县|
屏边|
辛集市|
新余市|
梅州市|
那曲县|
会宁县|
安新县|
抚松县|
新乐市|
三穗县|
基隆市|
射阳县|
上饶县|
通许县|
清丰县|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