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奶奶和爺爺相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爺爺的部隊在貴陽駐軍,爺爺時任國民革命29軍軍務處少校科長,新年的時候駐地的學校和抗日軍人舉行聯歡會,奶奶當時剛剛師范畢業在一所小學擔任老師,她帶領學生慰問醫院的傷病員,和奶奶學生們一起慰問傷員的正是我的爺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一年里,奶奶所在的學校和同學們經常來部隊,全民支持抗戰是那個時候的口號:“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奶奶和同學們把捐贈給抗日將士的毛巾送到部隊,爺爺代表部隊簽字并表示感謝,奶奶和同學們要走的時候,遞給爺爺一封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爺爺打開信封之后,看到里面的文字感到非常的驚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封信里,奶奶寫道:“君將生命衛國,余待君凱旋之日,愿共赴天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爺爺在1936年9月1日考入黃埔軍校,1938年9月16日畢業,隨部隊一直在抗日前線,從沒有把個人生死考慮一二,老家安徽還有我的親奶奶帶著父親和姑姑艱難地生活,自從爺爺南京考入黃埔軍校就再也沒有見過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爺爺當時想,必須當務之急告訴奶奶自己的一切,就是抗戰勝利后,一定會解甲歸田,回到老家和妻兒過平淡的日子,因為在戰場上爺爺看到太多的戰爭慘烈和犧牲,勝利和和平簡直就是爺爺至高無上的最大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以后,爺爺被整編到陸軍第三軍軍務處任少校副大隊長,部隊就要離開貴陽的時候,爺爺和奶奶告別,并再一次申明自己的一切,奶奶什么也沒有說,她默默地取下自己的一副耳環,遞給爺爺一枚說:“再見的時候,我們就以這副耳環為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爺爺生于1911年,是安徽宿縣人,20歲和我的親奶奶結婚,我的父親和姑姑出生以后,一直是奶奶一個人在老家帶著孩子種地,爺爺就在25時候前往南京考取黃埔軍校,爺爺考取黃埔軍校第二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從此爺爺的抗戰生涯開始,所以有了開頭奶奶和爺爺在貴陽相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奶奶被學校開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戰勝利以后,奶奶在貴陽的學校已經擔任了校長,學校工作非常繁忙勞累,每天都要接收各地送來的抗日烈士孤兒,奶奶和老師們要忙著安排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起居,時間一晃就是五年過去了,在這五年里,爺爺的部隊每到一處都能受到奶奶的來信,奶奶每次都是問仗打的怎么樣?部隊傷亡情況如何?囑咐爺爺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身體,仗徹底打完的那一天就早點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爺爺接到奶奶的信,每次都如實寫好自己和戰況,有點像工作匯報一樣,奶奶每次接到爺爺的信都是反復看好多遍,然后整齊地放在柜子里。然后奶奶做夢也想不到爺爺給他的這些信,竟成了她后來被學校開除的理由,并且所有的信被沒收之后,當著她的面被全部燒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剛過完春節,學校剛剛開學,學校的大門突然開進一輛吉普車,他們走進奶奶的校長室拿出幾張照片就問:“你認識他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看了照片,正是爺爺穿著軍裝上黃埔軍校照片,其中有一張還是在貴陽爺爺給同學們講故事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聽說你還給他寫過很多信,拿出來給我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站在那里驚呆了,不知所措,這時有人開始翻箱倒柜,終于翻到了爺爺給奶奶的信,他們查了一下足足有三十封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著奶奶的面一一核對了信件,然后他們到了操場上,丟在地上,劃一根火柴點著,奶奶驚恐地望著燃燒地火苗,一行行眼淚流了下來,不敢出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奶奶被攆出了學校,她被開除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暫時住在一個朋友家里,他們都一致認為爺爺肯定兇多吉少,不要再寫信給爺爺,更不要去安徽爺爺的老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夜里,奶奶手握著自己留下的那枚耳環,想起自己曾經對爺爺說過的話,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去爺爺的老家問個究竟,到底發生了什么事?</p> <p class="ql-block">奶奶和父親姑姑在等待爺爺的日子里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奶奶找到我的親奶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帶著自己所有的積蓄,懷里揣著那枚耳環,帶好行李,第二天就踏上了前往安徽的路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過七天的顛沛流離,汽車火車人力車步行,終于到了爺爺的家鄉安徽宿縣,推開房門,是我的親奶奶和我的父親和姑姑在家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見到了我的親奶奶,奶奶終于知道了爺爺怎么了,原來1957年初,爺爺就被審查,回來被正式逮捕,主要原因是“曾擔任偽職,罪大惡極”,我的親奶奶沒有文化,也弄不清楚當時的局勢,她的頭發幾乎都白了,兩眼紅紅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只說自己是爺爺的朋友,來看看他們,親奶奶聽說奶奶是爺爺的朋友,流著眼淚對奶奶說:“他被帶走了,孩子們也不能上學,家里東西都被搜走了,現在已經沒錢買米了下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親奶奶因為多年的勞作和爺爺被帶走的驚嚇,已經走路搖搖晃晃,好像隨時都能倒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在宿縣的碭山jianyu里,能帶著兩個孩子幫我去看看他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聽到如此重托,望著我的父親和姑姑不知道怎么說,這時候姑姑拉著奶奶的手說:“阿姨,幫幫我們去見爸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在碭山jianyu見到了爺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帶著父親和姑姑從鄉下一路艱辛到了碭山,奶奶先找個小房子,五元錢租一個月等,因為不知道哪一天能見到爺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個月里,奶奶帶著父親和姑姑一起給一家印刷廠做零工,就是疊裝食品的紙袋,疊一個紙袋兩厘錢,三個人每天可以疊1000個,就是兩元錢,這兩元錢可以買米面,夠三個人的吃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終于等到可以見到爺爺的通知了,在接見的親屬欄目里,他們把奶奶寫成是爺爺的妻子,奶奶看著通知書,忍不住哇哇大哭起來,她從不會想到自己成為爺爺的妻子是這種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會見的那一天,爺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里面的人說也是妻子和孩子來看他,怎么是她,奶奶和爺爺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再加上父親和姑姑的手,四個人八只手,好久好久都沒有松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打開包裹,里面有一件自己親手給爺爺縫制的白色襯衣,風紀扣還是黑色的,是那么耀眼;還有一雙千層底黑色布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白襯衣和千層底布鞋,是奶奶每天等到父親和姑姑睡著以后,伴著油燈一針一線給爺爺縫制的,每一針一線都是奶奶對爺爺的真摯情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望著爺爺穿著里面的衣服領子已經很臟,看不出什么顏色,她平靜地對爺爺說:“換上這件襯衣,你是干凈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干凈人!”爺爺是個聰明人,多年以后,爺爺對我說:“你奶奶那句聰明人一直激勵著我,學問人就會雙重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告別的時候,奶奶展開自己的右手說:“你的這個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來是那枚耳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爺爺小聲說:“現在不在我這里。”奶奶聽明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記得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告別的時候,父親和姑姑對爺爺說:“我們聽媽媽的話,等爸爸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小小的出租屋里,油燈一閃一閃地,三個人都沉默著一句話不說,父親和姑姑想這位阿姨領我們看了父親,也許就會離開了安徽,他們心里非常難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們倆給奶奶跪下流著眼淚說:“您就是我們的媽媽,我們一輩子都會感謝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她花自己錢帶他們終于看到了父親,因為不知道未來怎么辦,父親和姑姑的眼淚一直流個不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把他們倆拉起來堅定地說:“我們在這里等你爸爸出來,一起回家。”</p> <p class="ql-block">奶奶終于等到爺爺回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奶奶在jianyu外面等爺爺十七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帶著父親和姑姑回到鄉下向我的親奶奶說明了爺爺的情況,我的親奶奶立刻哭昏過去,她感到天昏地暗,自己身體不好帶著兩個孩子怎么生活,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特別是爺爺進了那里面,鄉里鄉親都另眼相看了我們,一個fan革命家屬的境遇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決定帶著父親和姑姑繼續在jianyu外面等爺爺的想法跟親奶奶說了,親奶奶覺得在家破人亡的時刻,有奶奶這樣的大義凜然的人還敢站在他們面前,簡直就是救命恩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安頓好親奶奶的生活,繼續帶著父親和姑姑在回到碭山,在那個夜晚小油燈的屋里等爺爺,每個月到了探視的時候,奶奶都會帶著為爺爺做的衣服和鞋子,還有奶奶的拿手的酥油餅,那些年里,每個月等著看爺爺就是父親和姑姑的最快樂的日子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這位大家閨秀曾經的師范生和學校老師,在后來的十七年的時間里一直給人家做零活,她給人洗過衣服,打掃衛生,做棉衣手工,甚至去工地搬磚.......并且在她的努力下為我的父親和姑姑成家立業,也就是后來有了我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十七年的時光里,她精心照顧我的親奶奶,直到為我的親奶奶送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夏,爺爺恢復了自由,奶奶和父親姑姑一起接父親回家,那一天奶奶手里還是拿著那枚耳環,他想爺爺的那枚肯定是沒有了,不覺得有些情緒黯然,父親安慰奶奶說:“媽媽,也許他們會還給爸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果然,那天爺爺從那個大門大步流星地走出來的時候,把右手伸在奶奶面前,手心里一枚耳環赫然地擺在那里,雖然經過時間的磨礪顏色有些灰暗,但是其中爺爺和奶奶的執著和剛毅卻依舊閃爍著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1943年到1975年,三十二年的時間里,這對耳環所譜寫的人間真情將永遠銘記我們的心中,它是我們的奶奶用青春和人格譜寫的歷史與現實的人間真情——因為奶奶與我們沒有血緣關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恢復爺爺了黃埔軍校身份抗日經歷,那個時候奶奶和爺爺高興地站在一起拍了最后一張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的滿頭白發和挺直的身軀,曾經承載了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滄桑,她為自己愛的人,撫育了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兩個孩子,并把他們的兩代人一起交給在jianyu里十七年后恢復自由的爺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爺爺的眼鏡似乎更能伴隨他看過世事蒼茫,只有那支手杖才是爺爺的遺憾,因為他曾經立志馬革裹尸報效家國,但最終在那個漫長的時間度過了虛無的印記,仿佛只有奶奶的等候才能最后書寫完畢他們卓絕而蒼茫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根據蘇州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阿彬口述</p> <h5>阿彬在南京1213志愿者聯合會的抗戰老兵慰問會上看望黃埔政訓教員周玉云奶奶</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辉县市|
定西市|
循化|
茶陵县|
沙田区|
慈溪市|
陆丰市|
曲麻莱县|
石台县|
淮安市|
乳山市|
弥渡县|
鄂托克旗|
泰来县|
绍兴县|
三河市|
荔浦县|
乌兰浩特市|
鄂托克旗|
搜索|
广平县|
道真|
页游|
邮箱|
望城县|
昌图县|
隆尧县|
山阴县|
天水市|
汉中市|
沅江市|
桑植县|
青河县|
富源县|
上杭县|
井陉县|
怀集县|
图木舒克市|
平谷区|
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