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I是當今世界最熱門的話題。不久之前,它似乎離我們還非常遙遠。突然間AI時代已經鋪天蓋地,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今天的AI系統可以編故事,可以寫詩,可以作曲,也可以生成以假亂真的影像。AI會不會吞噬我們所熟知的攝影藝術?這是很多攝影師都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當然我也不是未卜先知的法師,權作拋磚引玉吧。經著名攝影家黃慶軍老師的同意,本篇文章中使用了他近期用AI制作的一些圖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慶軍制作</p><p class="ql-block">AI在攝影藝術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方面:首先是用在后期上,AI降噪、銳化、增加像素等等。這方面的應用幾年前已經開始,而且爭議相對較小。不管你對AI后期的看法如何,它將是攝影后期的一部分。一個攝影師最好去學習應用,否則大概會落后于時代。還記得Photoshop的初期嗎?攝影師為是不是應該有后期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結果完全拒絕后期的人現在大多已經在攝影界銷聲匿跡了。AI會進一步降低后期的門檻,很多后期的絕活以后可能一鍵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后期還可以改天換地,這方面的爭議就大得多。我在多次講座與《攝影范談》的文章里都一再強調,改天換地將作品的性質改變為創意攝影。既然是創意攝影,我們是不是比AI強呢?下面會繼續討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AI最強大的功能是從語言生成圖像,這是對未來攝影的最大沖擊,造成攝影末日的恐慌。簡單地輸入幾句話,AI就能給你生成一張圖片,不僅是攝影師難以拍攝的場景,而且會具有難以想象的創意和藝術感染力。還有什么必要再歷經千辛萬苦去拍攝一張作品嗎?在家敲幾下鍵盤就可以做到,連相機都不需要了。這一來“攝影”的門檻降到幾乎為零:不會操作相機,不會后期的人都可以制作美輪美奐的圖片。一句話而已,只有想象力是你的局限。很多攝影愛好者的興趣不可避免地會從實地拍攝向AI生成圖像轉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AI生成的影像還算不算攝影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攝影是光影的藝術。什么是光影?從相機發明的那天起這光影天經地義地便是相機記錄的、真實世界里的光影。計算機生成的數碼“光影”還算不算光影?其實數碼“光影”這些年很多攝影師在做,叫做“光影重塑”,也就是在一張片子上用后期做出來的光影。只不過“光影重塑”是人工用計算機去做的,而AI影像則是計算機自己替你去做,而且做得更好罷了。都是數碼的游戲,不是真正的光影,卻又類似于畫家筆下的光影。這樣產生的影像更應該叫畫,只不過它是以攝影圖片為表現形態的畫而已。這些定義對很多攝影愛好者并不重要,他們只關心結果,一張能夠表達自己情感的圖片,或者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天換地對AI來說已經是雕蟲小技,它可以給你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天地,哪怕是真實世界里不可能存在的天地。再勞心費神地去改天換地還有何意義呢?反正都是假的,何不輕松愉快地去假呢?Photoshop即將發布的AI生成填充(Generative Fill)功能讓我們不用離開Photoshop就輕易地加上想要的元素,只想換個天已經是件太容易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hotoshop 生成填充</p><p class="ql-block">如果說數碼攝影降低了攝影的門檻,AI可能將門檻拆了。它會讓我們的媒體充斥著AI生成的圖像。但是物極必反,它也會讓攝影師與欣賞者一樣重新認識真實性的珍貴。就像世界上贗品多了,真跡的價格反而增加。我在這一兩年的《攝影范談》的多篇文章里都一直在強調攝影的真實性與歷史性去應對AI時代的挑戰,盡管有些讀者并不以為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AI生成的影像還普遍存在幾個弱點:一是圖片常常給人一種超現實的視覺感受,類似于許多創意攝影作品。這是它的一種特征,但是千篇一律的話也就成了短板。AI與創意攝影一樣是通過拼圖而成,元素間的過渡不可避免地存在不連貫性,造成不自然的感覺。隨著AI技術的進步,相信會逐漸改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個問題是畫質。目前AI生成的圖片像素都比較少,細節還不夠,與許多創意作品一樣作為大尺寸的輸出還有很大的挑戰。隨著計算能力的增加,像素與細節也一定會有所改善。但目前這些圖像用在手機屏上的社交媒體之中運用的話,畫質已經綽綽有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大的問題是AI作品專利的歸屬。這算是誰的作品?屬于計算機,還是數據庫里訓練AI的那些圖片的原作者?美國專利局最近宣布AI生成的影像不具有專利權。既然沒有專利,就不要抱怨別人盜圖哦,因為那張圖從法理上來看可能根本不屬于你的!而且AI本身就是個“賊”,“盜取”了全世界的圖片,不能賊喊捉賊。這對AI圖片的商業化會有巨大的影響。有些圖庫開始完全拒絕接受AI生成的影像,而有些圖庫正相反,歡迎此類圖片,更多的則處于觀望階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論如何,AI是每一個攝影師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怨天尤人將是于事無補。AI的列車會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地勇往直前,無論我們是在車上還是車下。那么AI對攝影的未來會有什么影響呢?我個人覺得AI的沖擊與攝影題材與用途有關,不可一概而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庫存照片(Stock Photo)</b>:</p><p class="ql-block">圖片庫里商業的圖片將首當其沖,除了具有歷史新聞價值的圖片外大多將會變得一文不值。誰還會去圖片庫買片子來用呢?要一張汽車的圖片?告訴AI生成一張即可,還可以不斷調整直到你滿意為止。工業產品的庫存圖片會受到最大的沖擊。如果用AI生成的圖片作為庫存圖片呢?大概也會被AI自己干掉。AI算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個巨大的圖片庫之上,而且可以無休止地隨時生成新圖,留著老掉牙的庫存何用?再說AI生成的圖片根本沒有專利,不知道將來圖片庫如何去經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慶軍制作</p><p class="ql-block"><b>創意攝影:</b></p><p class="ql-block">與AI生成的圖像形態上最接近的是創意攝影,所受的沖擊也可能最大。無論是抽象的還是具像的創意作品。有人一定會不以為然:創意是人類獨有的特性,機器怎么也不會代替人類的創意吧?不錯。如果我們的每一個創意都是前無古人的,它當然就不可替代。問題是情況并非如此,我們今天的創意作品中有幾個是前無古人的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慶軍制作</p><p class="ql-block">我們都不是生來就創意豐富的,絕大多數關于影像的創意都是建立在我們一生所觀察的場景、閱讀的圖片、學習的知識的基礎之上,在大腦里加上主觀意圖拼湊而成的。沒有知識的積累就沒有憑空的創意。既然是一個知識的重組與升華的過程,AI的知識庫絕對比我們的大腦的容量大;既然是拼湊,我們一定拼不過AI。很多公司開始裁減圖像設計人員就是一個先兆。如果我們今天還在Photoshop里拼拼湊湊、小打小鬧地表達創意的話,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已經玩不過AI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靜物攝影:</b></p><p class="ql-block">靜物攝影精美絕倫而具有真實性,一般也不太像創意攝影那樣大尺度的后期拼湊。但它的觀賞性居多,場景簡單,重復性較高,故事性較少,而且打印尺寸一般較小,因此對像素要求不高。另外欣賞者對其真實性的要求也不高,一般只要賞心悅目就行。這些特征正中AI的下懷,AI影像目前的弱點在靜物攝影上表現得最不明顯,使得AI生成的靜物圖片最接近實際拍攝的圖片。所以靜物攝影受AI的沖擊也可能會來得最直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自reddit</p><p class="ql-block"><b>風光攝影:</b></p><p class="ql-block">一定會受到很大沖擊。風光攝影的拍攝對象可能千年不變,因此同質化程度較高。很多純影像、純觀賞型的圖片一定會朝著AI生成的方向發展。這類作品的觀賞者大多并不在意畫面中的景色是真是假。只是裝設而已,有感染力就行。從來沒人抱怨過家中一幅畫中的景色是不真實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來源:Stable Diffusion</p><p class="ql-block">風光攝影領域的兩極分化非常顯著。一方面是高端作品:作者對真實性、獨特性,還有畫質、展示尺寸有著偏執的追求,因此拍攝難度極高。總會有不少觀賞/收藏/展覽者會尋找拍攝于真實場景的作品,就像不惜重金也要得到一份藝術品的真跡一樣,真實的東西有它固有的價值。但這些追求質量的人群是小眾的,對風光攝影作品的要求也會因此更加嚴格化、高端化。這些要求至少目前是AI所缺乏的。上一篇《攝影范談》專門談到畫質,也是由此而產生的感觸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風光攝影的另一個群體以娛樂性為主的愛好者,不以高端作品為目的,主要為了記錄個人經歷放在社交媒體中分享。對個人經歷的記錄盡管畫質不高也樂此不疲,因為作品并不太需要離開手機屏,夠用就行,當然能得個獎也會喜出望外。這是攝影的樂趣之一,完全無可厚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這里就要談到照相與攝影的區別,我在《攝影范談》第一篇就談過。既然我們的影像只為記錄自己的經歷,只要對自己是獨特的、質量只要自己滿意就行;如果我們的影像要作為一件作品去展示給大眾,其獨特性與質量就要滿足欣賞者的要求。經歷也是如此:比如我們和七八個好友平生第一次去一個景點,這樣的經歷對自己來說是獨特的,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卻可能毫無獨特性可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類愛好者可能會發現,把精力少放一點在拍攝上會讓自己的經歷更加豐富,會讓自己更加親近自然,而不是總在透過鏡頭去觀察世界,拍攝一些AI能夠輕易生成又質量相當的圖像。AI會不會給大眾的攝影熱澆上一盆冷水,讓愛好者回歸自然?會不會很多人覺得在家玩AI更加有趣?只有時間來證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野生動物攝影:</b></p><p class="ql-block">風光攝影的挑戰在野生動物攝影中同樣存在。但我認為它受到的沖擊要稍稍小一些,沖擊來得稍稍滯后一點,因為野生動物作品的同質化相對少一些。當然,目前有很多帶有野生動物的AI生成圖像,今后還會越來越多,越做越好,但很多作品仍然需要展示真實的圖像。很多野生動物攝影師并不是以追求影像為第一目標,追逐真實動物所帶來的刺激或者寧靜感對他們卻更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重復性少不代表不重復,類似的瞬間看多了也是重復。從純影像的角度來看,野生動物攝影也會受到同樣的沖擊。對野生動物攝影作品的要求也會同樣高端化,而且作品背后真實的故事今天顯得格外重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自digitalandaiart.com</p><p class="ql-block"><b>人文攝影:</b></p><p class="ql-block">人文攝影包括的范圍很廣。真正的人文是攝影師深入生活,通過圖像表現人類的情感、生活的意義和社會的問題,喚起觀眾的思考和關注。含有人文情懷的攝影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攝影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I影像缺乏人與人的情緒交流,常常缺乏人文色彩,顯得思想單調。但是人文攝影另一個極端是街頭的隨拍,為產生影像而捕捉街頭的瞬間,也沒有太多的人文情懷,與真正的社會沒有什么深入的交流。這一類的街拍不可避免地要受到AI的沖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慶軍制作</p><p class="ql-block"><b>婚禮和活動攝影:</b></p><p class="ql-block">我在《攝影范談》的許多文章里一直強調攝影的歷史價值。婚禮是個人的歷史,活動是一群人的歷史。人們仍然會希望他們的實際活動被真實地記錄下來以供紀念。我很難想象由AI生成的圖像會取代對真實生活事件的實際記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新聞攝影:</b></p><p class="ql-block">絕對安全,除非是假新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總之,AI會提高攝影創作的要求。純粹為影像而產生的影像將會為AI所淹沒,為獨特事件而產生的影像將無法替代。這里的事件可以是人類的事件、自然界的事件、科學的事件等等。我們一貫強調攝影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在AI時代僅有藝術性恐怕已經不夠。我們的作品還要有超越AI圖片的質量,畫面的質量與思想的質量;背后要有真實而獨特的故事,而不是單純為影像藝術而生存。這難道不就是攝影的初衷嗎?數碼攝影與大眾攝影熱讓我們迷失了方向。也許AI終究會迫使攝影藝術返璞歸真,找回人文情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I不是攝影的末日,卻要迫使攝影師重新思考攝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攝影范談》目錄:</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dacxj7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攝影范談》專欄目錄</a></p>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早年獲李政道CUSPEA獎學金,旅美三十余載,涉足物理,醫學和攝影等完全不同的領域。是物理學博士,放射醫學專家,美國醫學物理學會院士,同時又是國際頂級在線攝影藝術畫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國大使,四光圈攝影創作團隊發起人之一,銳影工作室創始人。作品在國際攝影界屢獲殊榮, 頻繁發表在國內外出版物,在多個國際展覽中展出,并被多家圖片社收藏。他的全部攝影作品收集在其個人網站:</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John Fan Photography 個人網站</a></p>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著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攝影范談集 - 三周改變你的攝影觀》于2019年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性的靈動 - 大自然的攝影語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選2017年1月百道好書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阿巴嘎旗|
博湖县|
卓尼县|
福泉市|
黄浦区|
黄龙县|
尚义县|
安乡县|
莱阳市|
长春市|
霍林郭勒市|
湖州市|
芦山县|
云林县|
榆社县|
罗田县|
浏阳市|
柳江县|
龙海市|
松阳县|
射洪县|
阜新市|
平罗县|
灵山县|
普宁市|
陕西省|
长泰县|
河间市|
图木舒克市|
蕉岭县|
浪卡子县|
博乐市|
荥经县|
齐河县|
黄山市|
定南县|
库伦旗|
报价|
麟游县|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