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參觀完老舍紀念館,一路來尋于謙祠。</p> <p class="ql-block">位于東單和北京站之間路南的東城區(qū)西裱褙胡同23號是明代名臣于謙在北京的住所。過去是胡同里的一處官宅,現(xiàn)在處于高樓大廈的合圍之中。</p> <p class="ql-block">院落西墻邊最先看到的這扇門緊閉,一位玉樹臨風的帥小伙(其實帥不帥我也看不見,都戴著口罩,只是高大清瘦,裹一襲風衣)居然也來尋于謙祠(讓我對當代年輕人的興趣與追求刮目相看),他按響門鈴,結果人家告訴我們并不在此,要轉(zhuǎn)到大院的南面去。為什么不可以貼一個標識呢?讓人們費神尋找。</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多數(shù)的年輕人大概只知道說相聲的于謙了。此于謙非彼于謙。他是在明朝歷史上立過不可磨滅大功的功臣。</p><p class="ql-block">于謙(1398~1457),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官至兵部尚書。</p><p class="ql-block">“土木之變”后,他擁立朱祁鈺為帝,率軍民保衛(wèi)北京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英君復辟后慘遭殺害,萬歷二十三年敕建其故居為忠節(jié)祠,清初該祠被廢棄,光緒年間得以重建,仍名忠節(jié)祠。1900年,義和團曾在此設立神壇。</p> <p class="ql-block">于謙祠坐北朝南,原是于謙的故宅。四合院式布局,入口是一個廣亮大門,東跨院內(nèi)有二層的奎星閣,正房五間為享堂,硬山合瓦頂,內(nèi)供于謙像。</p> <p class="ql-block">院內(nèi)的幾個展室,正在舉辦丹心照汗青三祠英烈主題書畫展。</p><p class="ql-block">文天祥祠、于謙祠、袁崇煥墓和祠作為東城區(qū)官德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它承載的不僅是三位英烈的動人事跡,更有他們?yōu)楣偾辶亩苏偈兀掠趽數(shù)膼蹏閼押褪钢静挥宓拇罅x氣節(jié)。</p><p class="ql-block">筆墨寫春秋,揮毫斥方遒。展覽以翰墨丹青來表達對英烈的追思緬懷和傳承。算起來到今天三祠一墓我都已經(jīng)去過了(就連不開門的位于龍?zhí)逗珗@的袁崇煥廟,我也在外圍瞻仰過了),特別是文天祥祠,還是我的小學教室,頗有點自豪的感覺。</p><p class="ql-block">說起來于謙和文天祥還真有點淵源。于謙一生家里都供奉文天祥像,也可以說文天祥是他的偶像。據(jù)說在于謙降生前他父親曾夢見文天祥說要托生在他們家,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p><p class="ql-block">但于謙和文天祥一樣終生坦坦蕩蕩,清正廉潔都值得人們敬佩。</p> <p class="ql-block">展室中一個參觀者問我這些都是真跡嗎?弄得我一頭霧水。我倒想問問為什么不是真跡,這還用得著仿制嗎?</p> <p class="ql-block">還看到了我的母校孩子們寫的。</p> <p class="ql-block">院里的墻壁上有于謙奮力保衛(wèi)北京的石板畫。</p> <p class="ql-block">于謙祠前院有倒座房五間,進深五檁,廳房五間,進深五檁,五間正房前有東西廂房各兩間,在正院的西側(cè)另有兩路跨院,每跨院各有正房三間,倒座房三間。此外在西院西端有西廂房三間,東院東北端有東廂房兩間。于謙詞曾經(jīng)作為民居,近年對它進行了加固維修,騰退后開放。1984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于謙有名的詩作《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p><p class="ql-block">詩作是他一生高貴人文品格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登奎星閣,看于謙生平。</p> <p class="ql-block">于謙其人:</p><p class="ql-block">少年立志,12歲時即寫下明志詩《石灰吟》,永樂19年成為進士,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起兵謀叛,于謙隨宣宗朱瞻基親征。授御史,后官至兵部侍郎。</p><p class="ql-block">正統(tǒng)十四年秋,瓦刺也先大舉侵犯邊疆,宦官王振建議英宗親征,8月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刺俘虜,京師震動。皇弟郕王朱祁玉監(jiān)國,將于謙提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御。于謙挺身而出,駁斥了各種投降主義的論調(diào),提出社禝為重,君為輕,堅持保衛(wèi)北京,繼續(xù)抗敵。</p><p class="ql-block">9月郕王即帝位,為明代宗。十月也先挾持英宗破紫荊關,威脅京師。于謙分遣諸將列陣九門迎敵,并親自督戰(zhàn),擊斃也先弟孛羅及平章卯那孩,取得京師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p><p class="ql-block">景泰元年,也先請求議和同意歸還英宗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宮稱上皇。此間于謙平定了閩浙廣東廣西貴州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作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泰八年,英宗復辟后。受人唆使,判定于謙犯謀逆罪,判處死刑。明史載:于謙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p><p class="ql-block">成化年間其子獲赦。上書為父平反。明宗親自審理,弘治二年,贈特進光祿大夫等謚號,葬于杭州西湖三臺山麓,后世尊于謙為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他們每個人手里拿著薄薄的幾頁紙,是詩作?是誓詞?沒有近前,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看完英烈詞,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他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南平市|
卢龙县|
阳泉市|
绥江县|
武邑县|
柯坪县|
井陉县|
偃师市|
太仆寺旗|
汪清县|
遂宁市|
尚志市|
江孜县|
清涧县|
泰兴市|
达州市|
准格尔旗|
北宁市|
时尚|
离岛区|
滨州市|
乌兰县|
淮安市|
安顺市|
资兴市|
新河县|
思南县|
安国市|
舒城县|
盐池县|
六安市|
沾化县|
鄱阳县|
连平县|
屯门区|
永善县|
合阳县|
耒阳市|
亳州市|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