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秋天,昆六中85班同學籌劃一次同學聚會,準備邀請幾位教過我們85班的老師參加。<br> 我和袁迪新幾經周折找到了音樂老師浦恩施的住址,來到新迎小區文藝路的教育局宿舍樓。<div> 我們輕輕敲門,給我們開門的正是蒲老師,蒲老師一點沒變,精神矍鑠,我們向蒲老師問好,自我介紹說,我們是您的學生,看您來了。蒲老師仔細端詳片刻,馬上高興地說,記得記得,85班的,邊說邊把我們引進客廳,落座寒暄沏茶。</div> 我們說明來意,邀請蒲老師參加我們85班的聚會,蒲老師興奮地說,參加,我一定參加!你們畢業都將近40年了,當年你們還是孩童,今天已經為人父母功成名就,不容易啊!你們還記得我,我也還能見到你們,真的很高興!<br> 于是,大家打開了話匣子,回憶起昆六中那些往事來。<br> 我說,最記得進入昆六中的第一首歌,就是您教我們唱“可愛的蘋果”,說著,蒲老師點點頭,輕輕地哼出了那首歌的主旋律,猶如當年的情景。<br> 袁迪新說,上音樂課時,您怕我們在下面講小話不聽講,就故意把我們男生和女生交叉安排座位,蒲老師狡黠地說,不是啊,我是想讓你們打破男女生界線呢,說完大家開心地笑了起來,蒲老師還是那么隨和風趣,接著問,給還記得是哪個女生坐在你旁邊?袁迪新搖了搖頭,蒲老師神秘地笑著說,你等著,然后起身從書柜拿來一本硬殼裝訂的本子,迅速翻到其中一頁,遞了過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昆六中85班音樂課座位表</h3> 我們接過來一看,霎時間驚呆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工工整整用手寫的座位表,下方用紅筆寫著“85”兩個數字(這是班級名稱),右上角標注“88”兩個數字(這是頁碼),左上角依次標注著班主任的姓名:沈婉麗、田維芬、李章儂,用鋼筆工整畫出的6排10列格子中,那些熟悉的名字一一映入眼簾,每個同學的名字上方還用紅筆標注了學號!<br> 我迅速地找到我的名字,驚喜地讀了出來“5592”!我幾乎遺忘了的學號,又勾起了無限的記憶。<br> 袁迪新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學號“5670”,沒錯!就是5670,袁迪新告訴我們,他的學號與班上同學的不連貫,相差幾十號,是因為從北京轉學過來時已經開學了,所以學號排在后面。 昆六中的“學號”就是新生入學注冊時所登記的序號,表明你是昆六中第幾名學生,學號在學校花名冊、學生證、借書證、……,都有標注,畢業證上也有,相隔幾十年,許多人都把學號忘記了。<br> 蒲老師您太偉大了!我們贊揚說,幾十年了,您還珍藏著我們的座位表,蒲老師告訴我們,養成習慣了,每次新生入學編班后,都要去教導處拿到各班的花名冊,然后一筆一劃地抄寫、根據男女性別,編排成音樂課的座位表,便于上課時根據座位來“點名”認識學生。<br> 我們細心的翻看這本獨特的“點名冊”,蒲老師教過的昆六中所有的班級都在這兒了,我們注意到,有的地方有涂改,有的地方做了記號,有的地方是粘貼,顯然是根據各班學生情況變化做出的,多么細心與負責的老師啊!<div> 我感覺到手中的這件“文物”沉甸甸的,那些頁面有的已經發黃,但是,那些雋秀的字跡一筆一劃依然是那么清晰,就像一章章樂譜、一個個音符,凝聚著蒲老師的心血。</div> 征得蒲老師的同意,聚會那天我們將這張座位表打印出來粘貼在同學聚會的“黑板報”上,將每個同學的胸牌上打印上當年的照片與學號,這一小小的細節,成為聚會的一個亮點,引起大家的強烈反響。<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昆六中85班2002年在滇池大自然風情園聚會</h3> 大家聚集在那張座位表前面,指指點點,查看自己的“座位”與“同桌”,七嘴八舌回憶當年上音樂課的情景。 那個時候,音樂教室的座位是一排排條凳,沒有靠背,每堂課都要練聲,蒲老師要求我們挺胸坐正,要精神飽滿,意守丹田,跟著鋼琴,“米一依媽啊阿”,升調、變調,然后鋼琴奏響,跟唱、視唱,有時候,蒲老師會把同學一個個叫到鋼琴旁邊,分別進行指導……<br> 當時音樂教室在閱覽室樓下,一架法國鋼琴安放在教室入口一側,一個架子上面安放著貝多芬的雕塑,如果上課遲到,你將在眾目睽睽之下,在蒲老師及全體同學的注視下狼狽進入,所以,上音樂課幾乎沒有人敢遲到,音樂教室這種布局就是蒲老師的高明之處。<br> 將男生女生交叉排座位,是防止上課講小話?還是打破男女生界線?還是音樂教學需要?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也是蒲老師的聰明與獨創。<br> 蒲老師用那架法國三腳鋼琴,教我們簡譜、五線譜,教我們口型發聲演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蒲老師是我們的藝術啟蒙導師、良師益友。<br> 畢業前我們班部分同學自發“民辦”了“西山夏令營”,夜宿華亭寺,在藏經樓打地鋪,在那些日子里,蒲老師和我們一起朝夕相處,我們一起晚飯后在林間小路散步,拉手風琴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公路上觀萬家燈火,在望海樓看滇池日出,蒲老師還給我們講音樂家冼星海,在藏經樓地板上給我們表演踢踏舞…… 聚會上,班主任田維芬老師、沈婉麗老師以及音樂老師浦恩施坐在前臺,看著學生們,面帶笑容。 蒲老師深情地說“你們離開昆六中已經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對于地球生長來說很短暫,但是對于人生來說不簡單,就是三分之一左右,今后你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事要做,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然后蒲老師就像當年在學校一樣,展開雙臂,指揮大家一起唱“團結就是力量”,沒有練習,全憑現場發揮,左右兩邊的同學在蒲老師的指揮下二聲部唱的有聲有色,歌聲再次把大家帶回到三十多年前的校園。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蒲老師與納鐘祿留影</h3> 無獨有偶,1953年考入昆六中的19班同學在2003年紀念入學50周年聚會時,也邀請蒲老師參加了聚會,他們19班那張座位表同樣引起了大家的興奮,相隔50年,就像在昨天,蒲老師還記得他們在歌詠大會上的演出情況,還能叫出同學們的名字,同學們對蒲老師敬佩有加。 蒲老師1921年出生于宣威,畢業于北京東方外國語學院,1950年到上智學校(1952年改建為昆六中),30多年一直在昆六中教音樂,1983年退休,后來蒲老師去世后,蒲老師的親人將那本匯集了昆六中一百多個班的“音樂課座位表”以及保存的昆六中老照片,捐贈給了云南省檔案館,作為歷史資料留存。<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兴宁市|
哈尔滨市|
大渡口区|
视频|
佛坪县|
绥滨县|
高陵县|
临海市|
宝鸡市|
牟定县|
延安市|
青海省|
青铜峡市|
松江区|
滁州市|
奉新县|
新密市|
确山县|
兴山县|
常宁市|
永州市|
佛冈县|
潢川县|
莱州市|
安吉县|
桦南县|
山西省|
高尔夫|
吴堡县|
莆田市|
五大连池市|
额尔古纳市|
交城县|
裕民县|
洛川县|
玉山县|
类乌齐县|
饶平县|
康保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