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伍)

勇敢士兵

<p class="ql-block">  人世間有歡樂,有苦難。人生有順境亦有逆境。磨難于個人而言是痛苦的,但又何嘗不是一種財富。經歷過磨難,更加珍惜生活的寧靜、平和、快樂。經歷過磨難,使人心志更堅,百折不撓,勇于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p><p class="ql-block"> 從城市來到農村,父母從政府官員到干校飼養(yǎng)員從事繁重體力勞動,我們從無憂無慮的快樂少年變成被人另眼相看的走資派的“狗崽子”,從天堂掉到人間,體驗人間冷暖,看世態(tài)炎涼,歷經磨難的生活也成為我們成長中認知社會的寶貴經歷。</p><p class="ql-block"> 一年之計在于春。初春時節(jié),大地復蘇,萬物生長。辛勤的農民開始春耕生產。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不同,除了每年放寒暑假之外,還有農忙假。一般都在大戰(zhàn)“紅五月”或者是“雙搶”時節(jié)放七天至十天假,老師和學生都會回家參加農忙時節(jié)的農業(yè)生產。每年四、五月間麥子和油菜籽成熟了,要抓緊收割入倉,立即翻耕土地灌水入田,搶插水稻,耽誤了農時,就可能影響當年的收成,所以每年放農忙假我們也都要回干校參加“雙搶”勞動。到干校第一年參加"雙搶"勞動,我認真學習薅秧、插秧、割麥等基本農活技能,很快掌握了要領和技巧,插秧更是動作靈敏快速,可以和大人并肩齊驅,又快又好,受到干校叔叔阿姨的夸獎,很是受用得意。插秧時還碰巧見到康莊路小學同班女同學閆俊麗,她放暑假來干校探望媽媽,恰逢"雙搶"也就自覺參加生產勞動。她的媽媽也在我們四連參加勞動學習,不知是挨批斗還是被造反派所傷,反正是腿被打斷,拄著雙拐也堅持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p><p class="ql-block"> 參加農忙時節(jié)的勞動,讓我們學會了割麥、薅秧、插秧等農活基本技巧。薅秧苗是要將育好的秧苗從苗田里取出,這可是個技術活,人坐在秧馬凳上,兩手用五指握一撮秧苗靠近根部的部位,均勻用力將秧苗拔出,用力過度可能根沒拔出,秧卻被扯斷,用力不夠又難以將秧苗拔出,兩手薅出的秧苗在水中擺洗掉根部的泥巴,用一根稻草捆扎好放在身后,滑動秧馬凳繼續(xù)向前,一個上午彎腰重復著這單一動作,整的人腰酸背痛,但看著身后自己薅好的秧苗把象一隊隊士兵整齊排列成行,心中也有別樣的欣慰。插秧看似簡單,實則也非常考究技巧。一只握一把秧苗,另一只手要分取3至5株秧苗,用大姆指控制,用食指和中指、無名指夾住,盡量將手指伸直插按入水下泥土中,若是大拇指和另三根手指夾的秧苗呈貓爪形插入泥中,就會漂秧,直接影響秧苗成活。插秧要按照要求的行距間距整齊排列,低頭彎腰一天下來,腰酸背疼,深刻體會到農民種糧之辛苦。割麥則要講究用鐮刀的巧勁,左手抓住一把麥秸桿,右手用鐮刀在麥秸桿的下部平掃用力拉動鐮刀,若用力不當或取角度不當,鐮刀刀刃容易順著光滑的麥秸桿向上滑動,傷及手臂。割麥、插秧都要趕季節(jié),趁著天氣好搶收搶種,五月天太陽曬在身上,經常會脫一層皮,反復幾次,皮膚也就變得黑紅油亮了。在水田里薅秧、插秧勞作,兩腳長時間站在淤泥里,一天下來兩腳泡得發(fā)白,最討厭的就是水田里螞蝗特別多,稍不留神就有幾條螞蝗爬上人的小腿,拼命吮吸著你的血液,直到吸吮得園滾滾的才會自己退出鉆入水中。這時候千萬不要驚慌,更不能直接用手指去硬扯螞蝗的身體,你越扯它越往血管里鉆,一旦扯斷了,它那剩下的一截會直接鉆進血管里。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掌使勁拍打螞蝗的身體,拍打使螞蝗身體腫脹、忍疼不住就自己退出來了。有時特別憤恨螞蝗吸了自己的血,就會在田邊找上一根草棍,將兩指拈住螞蝗,用草棍從螞蝗的一頭插入,將整個螞蝗內臟全部翻曬到陽光下暴曬,以泄心頭之恨。</p><p class="ql-block"> 我家門前的大曬場,每年收割的麥子、稻子都要在曬場上脫粒,晾曬,那時沒有水泥曬場,事先要將泥土曬場灑水,然后用牛拉著一個石??碌反復碾壓,直到泥土曬場壓得堅硬光滑就可用來打谷曬麥。下雨天任何人都不準踏入曬場,以免留下腳印損壞曬場平整。雨停后趕緊又套上牛拉石??碌碾壓平整待用。</p><p class="ql-block"> 每年農忙時節(jié)印象中主要有二次最繁忙時間段,一是四月到五月間,忙著收割麥子和油菜仔,翻田放水搶插早稻。二是七月間搶收成熟早稻,搶插晚稻。即搶收搶種,謂之“雙搶”,印象最為深刻。一般每年水稻種二季,分為早稻晚稻,因季節(jié)農時因素,收割成熟的早稲后,必須抓緊時間在立秋之前搶插搶種二季稻秧苗,收種時間也就二十余天,誤了農時就可能導致減產,甚至絕收。所以每年七月間“雙搶”季節(jié)是農村最繁忙農時季節(jié)。男女老少齊上陣,戰(zhàn)天斗地搶農時,揮汗如雨曬脫皮,白天黑夜連軸轉。</p><p class="ql-block"> 農忙時節(jié)人很辛苦勞累,都會適當想辦法改善一下生活。聽當地農民說,即使在舊社會給人幫工,農忙時雇主家都會給加個菜、喝點酒。我們干校第一年因都是初到此地,飼養(yǎng)班剛開始養(yǎng)豬養(yǎng)魚,那時買肉都憑票供應,有錢也沒地方買,所以農忙時連隊只能給大家蒸些饅頭、煮點稀飯綠豆湯加歺。后來連隊領導覺得確實少油水,決定將福利院留下的一頭“功勛豬”宰殺了給大家改善生活。說起這頭“功勛豬”那可大有來頭:這頭豬體重1000多斤,身長近3米,高1.3米,飼養(yǎng)了七、八年,號稱“豬王”,走起路來四方八步的,背上坐兩個大人都走的穩(wěn)穩(wěn)當當的,每年都會在國慶節(jié)洗凈裝扮,佩戴大紅花球彩帶,登車上街參加國慶節(jié)慶祝游行活動。風光了好幾年。可歲月飛逝,那豬也老了,走不動,爬不起,吃食也不多了,擔心一旦死了就可惜了,所以連隊幾次開會研究,終于決定冒風險將“功勛豬”宰殺了給大家改善生活。那天一大早,一大群人都來圍觀殺豬,七八個大漢勉強將“功勛豬”就地按倒(沒辦法將它抬上殺豬案臺),請來當地的一個殺豬匠一刀捅進豬喉管,血一下子噴出來,七手八腳地用大盆接著豬血。“功勛豬”確實是年邁了,沒有力氣掙扎了,嚎叫了幾聲就不動彈了。可接下來麻煩事來了,本來還想將豬抬上殺豬案臺以便刮毛,開始4個大漢用繩子扁擔綁好,一聲號子喊起卻沒抬起那千余斤的死豬,又加兩個大漢參加抬,號子喊起剛看到豬身離地,“啪”的一聲,一根扁擔斷了,參加抬豬的陳叔叔腰也被閃了直不起了。無奈之下只好就地刮毛。沒有能裝得下這么大豬的鍋,只好將開水澆淋在死豬身上,澆一片刮一遍,水流在豬身下稀泥爛漿一片,也沒法給豬翻身,豬毛刮不干凈,情急之下只好將豬剖解分成幾大塊,將豬皮剝離單獨處理。雖是老豬,但久沒吃暈的人們聞到從廚房里飄來的肉香味都興奮不已。接連一周,食堂里都有肉菜賣,肉絲、肉片1角5分一份,紅燒肉2角5分錢一份,那可真是解了饞。</p><p class="ql-block"> 農忙"雙搶"時節(jié),我家門前的大曬場從清晨到夜晚,人聲鼎沸,人來人往,一派農忙景象。從田間到曬場,挑著大捆的收割谷川流不息的人們抓緊將稻谷送到曬場脫粒翻曬,拖拉機抓緊將剛收割完的田塊灌水翻犁平整,搶插晚稻。我們一幫干校小伙伴也都積極參與其中,要么去幫忙插秧,要么在曬場幫助解開稻谷捆,一趟一趟的抱著稻谷送到在脫谷機操作的叔叔。為了搶季節(jié)搶時間,有時候會干到半夜時分,但沒人叫苦叫累。每到晚上十點左右,炊事班會抬著綠豆稀飯和幾大筐饅頭送到曬場,這時勞作一晚的人們會短暫休息片刻,蹲在曬場邊,一人一碗稀飯,兩個饅頭,吃完接著干,基本要持續(xù)10天左右。每天脫粒的稻谷和稻草都要及時翻曬,稻谷曬干后及時入庫,碰到夏季暴雨,全體人員都會忙著收攏稻谷打堆,蓋上油布,一旦稻谷淋雨就會發(fā)芽,一年的收成就泡湯了。稻草曬干后就會堆在場邊,十幾萬斤稻草堆成三層樓高的稻草垛,可供牛吃到來年開春,也用來給豬圈墊欄漚肥。也許是頑皮天性使然,我看到高高的稻草垛,心里又萌動起修地堡暗洞的小心思。</p> <p class="ql-block">  我將注意力轉移到堆稻草垛的工序上,主動幫助運送捆好的稻草捆,乘堆碼稻草垛的叔叔不注意,將一扇長約二米,寬一米用于篩谷子的篩網架拖上稻草垛,搭在兩捆稻草之間,在下面留了能容納二、三人的空間,迅速用稻草遮蓋住篩網架。等待稻草垛全部堆放完畢,農忙結束后,我和小伙伴風兒、海兒以及弟弟中強剩夜色來到稻草垛旁,從旁邊抽出一部分稻草,打開一個洞找到我預留下的空間,一個接一個的爬進草垛中,心目中這是我們建立的隱蔽據點。能進入這個掩體的人員都必須嚴格挑選,嚴格遵守我制定的紀律,不準大聲說話,進入后手腳不準亂動,因為我年少無知,膽大妄為,沒有手電筒,為進入稻草垛照明我用小小的百雀靈雪花膏的鐵皮盒灌注滿臘燭,帶了一盒火柴,居然在十幾萬斤干燥的稻草垛中心位置,點燃臘燭照明,稍有不慎,火星濺起引燃稻垜,我等必將葬身火海,必死無疑。草垜中我們幾個小伙伴,小小燭火映照著一張張緊張的小臉,心情體驗的是緊張刺激,全然不知危險近在咫尺。好在每次大家嚴守紀律,服從命令聽指揮,從不亂說亂動,我也每次點火小心翼翼,時刻用身體護住火燭,有驚無險,順利完成每次的冒險行動。但現在回想起來仍感到后怕不已。</p><p class="ql-block"> 負責管理曬場的是一位姓高的叔叔,他每天巡視曬場,隱約覺得聽到有聲音,可是我們每次將進出通道都遮蔽的很好,聽到他巡視的腳步聲就迸住呼吸,大氣都不敢出,始終沒有讓他發(fā)現我們的小秘密。后來還是隨著每天都拆稻草捆去喂牛、墊豬圈,篩谷網架露出才暴露了我們搭建的洞穴,氣的高叔叔大罵,我們也失去了心目中最好的掩蔽地洞,事實上也是讓我們遠離了危險。</p><p class="ql-block"> 時間過的飛快,日復一日,雖然干校里這些干部每日勞作辛苦,除了農忙時節(jié)每晚都還要政治學習,自覺斗私批修,但精神上要放松的多,不象在城市里每天被批斗那樣壓抑,大人精神情緒好了,我們這些家人孩子也就不整天提心吊膽了,感覺要比在城里生活愜意快活。但1971年發(fā)生一件大事,整個社會都彌漫著緊張不安的氣氛。那是9月間,我發(fā)現干校里氣氛凝重,農田里除了少數人值班管理外,大人們都集中學習,每天都學到晩上11點多鐘,小孩們被家長叮囑不準到處亂跑,大人們集中學習的會議室外還有民兵持槍值班站崗,不準閑人靠進走動。爸爸媽媽每天學習回來,臉色凝重,也不說什么,只是要求我們最近不要調皮搗蛋,惹事生非。反正令人感覺有事發(fā)生,又不知就里,更感神秘。大約過了10天左右9月底,我們學校也通知學生自帶被子到學校,封閉傳達學習中央文件。在學校兩天一夜,看到校長拿出一大疊白紙黑字紅頭文件,上面標注著"絕秘"二字.聽到了林彪反黨集團陰謀篡黨奪權,謀劃"五.七一"工程紀要,刺殺毛澤東主席,圖謀在廣州另立中央,陰謀敗露后架機叛逃摔死在蒙古溫都爾汗的驚天消息。不蒂如驚雷般讓人目瞪口呆。誰能想到,毛主席的親密戰(zhàn)友接班人,黨的副主席,全國人民每天都要祝永遠健康的副統帥竟然會以這樣的結局命喪溫都爾汗?真讓人不可思議!隨著中央文件的傳達學習,全國都深入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團的反黨罪行,看著報紙和新聞紀錄片上毛主席和周總理明顯日益蒼老和樵碎的容顏,人們嘴上不敢說,但在心底里深深為黨和國家的前途途命運擔憂。</p><p class="ql-block"> 林彪在我們心中曾經是神一樣的存在。他20多歲就在紅軍任軍團長,抗日戰(zhàn)爭初期指揮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極大鼓舞和提振了全民族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心,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率領最強大的野戰(zhàn)軍橫掃千軍,指揮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從東北一直打到廣東、廣西、海南島,解放了大半個中國。1955年授元帥軍銜排名第三。號稱中國軍神,連斯大林都十分欣賞林彪的軍事才華,傳聞想以7個師換林彪。后來更是成為黨的副主席,黨章中明確為毛主席的接班人。全國人民每天揮舞著紅寶書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同時,也祝林副主席身體健康,在黨和國家的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日中天。沒有人會想到他會野心澎漲,企圖搶班奪權,落得身敗名裂,客死他鄉(xiāng)。唉,悲哀啊!世事難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在長春中學初中學習的生活轉眼就要畢業(yè)了。畢業(yè)時公社沒有照相館,全體學生還要步行20多公里去問安鎮(zhèn)街上照畢業(yè)照。過完畢業(yè)那年的署假,我們又升入枝江縣問安高中繼續(xù)求學。</p><p class="ql-block"> 問安高中是枝江問安區(qū)唯一一所高中,我們干校的初中畢業(yè)生基本都升學來讀高中了,但我們長春中學初中同學中的農村學生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升入高中繼續(xù)學習,其他沒有升高中的同學可能就是回家參加農村生產勞動了。</p><p class="ql-block"> 問安高中條件比長春中學條件稍好一點,有一幢二層樓房的教學樓,有一排教職工宿舍,一排學生宿舍,有二個藍球場,學校沒有圍墻,學校外圍就是農村的水稻田,一條土公路走上10多分鐘可以到問安區(qū)政府所在地問安鎮(zhèn)街上。</p><p class="ql-block"> 問安中學距離干校有20多公里,所以我們干校子弟只能在學校去住讀。學校宿舍比較緊俏,一間2、30平米的房子有用木板、木凳搭建的床鋪10幾張,兩人一張床,我和原地區(qū)總工會主席的兒子劉建搭伙睡一張床。一間宿舍睡20多個學生,晚上那個打呼嚕的聲音簡直就是一臺交響樂,加上農村很多同學常年不洗澡,每天晚上也沒有洗腳的習慣,宿舍里的味道總是彌漫著濃濃的怪味。</p><p class="ql-block"> 學校雖然有食堂,但只管教職工的飯菜,對學生只是代蒸米飯不管菜,所以我們每周都要自己背一袋10左右的大米到學校,每天自己用碗將米淘洗干凈放上水送到食堂交給師傅,吃飯的時候去取自己的米飯。因為學校只管代蒸米飯不管菜,我們只好每周從家中自帶一瓶(礶)辣椒醬或者鹽菜當下飯菜,每當吃飯時每個同學都將自己帶的瓶瓶罐罐拿出來,有豆腐乳、豆瓣醬、大麥醬、鹽菜、泡菜、榨菜、榨海椒,林林總總各種各樣,初時還覺得好吃,很下飯,每頓都要吃一大碗米飯,可時間一長,沒有菜蔬吃,缺乏維生素,口角經常生瘡。肚腹里缺少油水,就只有靠多吃米飯補充營養(yǎng)充實肚皮,我每周帶10斤大米經常吃得精光,好在干校每年生產的糧食不用交計劃公糧,都用作地直機關和干校自己生活補助,所以我們可以在干校食堂用飯菜票去購買超出定量的米面。</p><p class="ql-block"> 9 —10月間正是田間地頭黃鱔泥鰍、青蛙最肥美的季節(jié)。學校不供給菜吃,每日頓頓吃辣醬心生厭煩,所以坐在教室里,耳中聽到窗外田野里青蛙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心里就開始盤算著怎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改善生活。</p><p class="ql-block"> 經過一番準備,我和劉建在上晚自習時分別以上廁所為借口溜出教室,直奔校外稻田間。稻田里青蛙精明的很,你聽到到處都有青蛙在"哌、哌"的叫,一聽到你的腳步聲立即停止鳴聽了,手電筒照射時,它瞪著一雙鼓眼睛看著你,你要想抓住它可不是那么容易。青蛙的彈跳力特別強,反應速度也快,所以抓青蛙最好的方法是釣青蛙,弄一個大號的魚鉤,用一小塊棉花作餌,看到青蛙時將餌在它頭部上方晃動,青蛙以為是小飛蛾,一躍而起將小棉花球吞進嘴里,立即被魚鉤鉤住。還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我們以前使用過的辦法,在一根竹竿前端夾綁兩排大號縫衣針,乘青蛙被手電筒光照射時一動不動之時,瞅準目標迅猛用鋼針刺進青蛙身體,效率更高。第一次出來戰(zhàn)果頗豐,沒多大會就抓了20多支青蛙,剝皮洗凈后裝了一大碗,就用豆瓣辣醬拌一下,第二天拿到食堂請大師傅幫忙蒸飯時給一起蒸,開始他還不干,最后說定蒸一次5分錢才算成交。中午開飯時,吃到鮮香的美蛙,那味道真的是不擺了,也饞得其他同學流口水。至此以后我們找到改善生活的辦法,整天心里都牽掛想著抓青蛙,其他同學也有不少效仿我們,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學校的注意。有一天晩上我和劉建照例又溜出去抓青蛙,很快抓了一袋青蛙興沖沖往學校宿舍走,不料剛走學校教學樓旁,一道強烈手電筒光照在我們臉上:站住。我一聽那略帶沙啞的聲音心中暗叫不妙,糟了!我們學校的校長帶著教體育的陳老師堵在我們面前。校長姓武,聽說當過兵,經常穿一件洗得泛白的舊軍裝,中等個,國字臉,開學典禮時給我們講過話,雖然沒有接觸過,但看他整天一臉的嚴肅相學生們還是都有點怕他。"你們是哪個班的?這么晚不上自習,跑到校外去干什么?"武校長雖然沒有大聲呵斥,但我們倆緊張的不行,吱吱唔唔的說隨便轉轉,我將裝青蛙的袋子藏在身后,在被帶往教學樓辦公室的途中還舍不得丟掉,悄悄塞進褲襠里。到了教學樓一樓一間教師大辦公室里,室內還有4、5個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武校長讓我們站在中間,他搬張椅子坐下,問你們今天上晚自習學的什么?我回答說老師布置讓寫四項基本原則和三要三不要。武校長讓我背一下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這時我藏在褲襠里的青蛙可能是缺氧,開始亂拱亂跳,還"呱呱呱"地叫出聲來,一不留神裝青蛙的袋子從褲襠里脫落,幾只青蛙從褲腿管下嘣出來了,在辦公室里一跳一跳的,那場面才真是尷尬,辦公室里的老師都忍不住笑了,其中一個女教師更是笑得直不起腰。武校長開始還迸住不笑,最后也忍不住了,笑著說這就是你們出去隨便轉轉的成果了吧。我只好承認是出去抓青蛙了,并告訴武校長每天都沒菜吃,只有想這個辦法解決。好在武校長還挺有人情味,并沒再嚴厲批評和處罰我們,只是要求以后不能再這樣去抓青蛙,說青蛙是益蟲對農業(yè)生產有利,要保護之類的云云。放我們走時還叫我們將散落的青蛙抓起來帶走。自從被校長抓住過后,學生們也都不敢再私自出校去抓青蛙了,不過武校長真是一個好校長,經學校研究,增加了一個食堂師傅,開始給學生們提供菜品,雖然菜品質量、數量仍不能恭維,但總算是大大滿足了學生基本需求。</p> <p class="ql-block">  在問安高中學習生活波瀾不驚,按部就班。我們的班主任是一個武漢知青,操一口的漢腔,讀文言文時喜歡搖頭晃腦。物理老師是湖南人,老婆是我們的數學老師,戴一幅深度眼鏡,她們的女兒趙敏天生一副好嗓音,后來考湖北音樂學院時還到宜昌住在我家,剛好那時我剛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后獲特批回家探親期間,還聽過她展喉一歌。</p><p class="ql-block"> 學校里教體育的陳老師是個性情中人,本來他主攻藍球,組織了學校藍球隊,但還是熱心的又主持組織學校乒乓球隊,那次他和武校長一起抓我們就認識了我,一次在食堂吃飯時問我會不會打乒乓球,我說還可以。晚上他讓我到乒乓球室和兩個同學打了一場比賽,就決定吸收我參加學校乒乓球隊,每天集中訓練2小時。</p><p class="ql-block"> 我打乒乓球完全是業(yè)余愛好,無師自通。我喜歡當時國內優(yōu)秀乒乓球運動員的主流打法:直拍快攻。經常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切磋,無論是自己用鋪床用的木板、還是課桌拼接的球桌、或是石頭磚砌成的球桌,都可以盡情揮拍激戰(zhàn),樂此不疲,也慢慢積累了經驗,提高了球技,形成了自己快打猛攻的小風格。參加校隊后,每天與隊友訓練比賽時精神放松,求勝欲望高,經常可以戰(zhàn)勝隊友,在隊內可以排名前兩位,但陳老師帶領我們出校與其他學校、或問安區(qū)鎮(zhèn)上其他單位比賽時,開始時我打比賽特別緊張,本來內心是想掙表現,但越想贏越贏不了,動作僵硬,失誤多,基本上是逢賽必輸,旁邊督戰(zhàn)的陳老師看了直搖頭。好在陳老師雖然有時會嘲諷我心理素質差,但認為是打正規(guī)比賽太少的緣故,所以還是經常帶我們出去比賽,后來見多識廣,比賽多了,心理素質得到鍛練提高,逐漸適應了比賽節(jié)奏,勝局也就多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問安高一學習到下學期時,正值1973年,國內形勢暫時趨于穩(wěn)定,鄧小平復出參加工作,協助周總理整頓經濟工作,工農業(yè)生產、交通都逐漸恢復正常運行,經濟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干校不少干部都陸續(xù)返回宜昌原單位工作,我的一些干校子弟同學也隨父母轉學回宜昌讀書了。我父親的歷史問題也在組織外調得到澄清:外調找到了與我父親當年同期入黨的同志,證實一起參加支部組織的入黨宣誓儀式,也幫助父親入黨介紹人回憶起當年介紹父親入黨時的情景,寫出書面證明材料,落實糾正了造反派強加在父親頭上的不實罪名。壓在全家人心頭的一塊石頭搬開了,曾經桎梏在父親心靈的枷鎖掙脫了,父親也因此調整出飼養(yǎng)班,連隊考慮到父親曾在當陽任過縣長,又在枝江縣搞過社教和四清工作,與兩縣的很多領導關系較熟悉,就讓父親擔任了連隊后勤管理員,幫助聯系購買一些限購緊俏物質,改善后勤生活。</p><p class="ql-block"> 父親擔任連隊后勤服務管理員后經常出差跑當陽縣、枝江縣找關系,弄生活物資,當年那些老部下老同事看我爸爸重新岀來工作,也非常熱情幫助,那些時光,父親每次出差回來總會給連隊購買一批豬肉、牛羊肉,鮮魚等食品,到農科院聯系引進了北京鴨、紅鯉魚等優(yōu)良品種飼養(yǎng),極大的改善了連隊生活。我們家也近水樓臺先得月,父親從當陽漳河水庫弄回來的一、二拾斤重的大草魚,還有甲魚、羊肉等讓我們大飽口福。記得爸爸給我們家?guī)Щ貋韼字涣挤N雞苗,蘆花母雞可長到7、8斤重,下的蛋比鴨蛋還大,有一只大公雞長到10多斤重,站立著比3、4歲小孩都高,而且性情特別兇悍,不僅看到穿著鮮艷一點艷色衣服的小孩會攻擊,有時路上碰到大人也會毫無懼色的攻擊和對峙。</p><p class="ql-block"> 物資生活雖然改善了,但我看到其他干校同學陸續(xù)轉學回宜昌讀書,心中羨慕不已,常悶悶不樂,也向爸爸媽媽提出想要轉學回宜昌。爸爸媽媽說組織上沒安排回宜昌工作,你怎么可能轉學回宜昌?但爸爸看我失去往日的調皮與活潑,整日悶悶不樂,還是把此事放在了心上。聽說原當陽縣宣傳部長吳啟蒙擔任了宜昌市二中的校長書記,爸爸專程跑了一趟宜昌去找吳校長商量能否將我轉學到二中讀書。吳啟蒙校長接待我父親雖然很客氣,但他也是剛重新岀來工作不久,有些膽小懦弱,推脫說學校剛從郊區(qū)鎮(zhèn)景山整體搬遷回市區(qū),現在無法接受安排住宿生入校學習。本來我父親就不習慣低三下四的求人辦事,聽他推脫,也不勉強,扭頭就走。出了校長辦公室,一個穿軍裝的解放軍干部跟在我父親身后左瞅右瞧的,我父親覺得奇怪,轉頭問他:怎么啦,你跟著我干什么?那解放軍趕緊上前問道,您是王縣長嗎?您還記得我嗎?我是小黎呀!原來,這個解放軍干部是駐宜昌二中的軍代表,曾經在當陽縣給我父親當過一年通訊員,后來參軍提了干,當了營級干部,被抽調到地方支左,任宜昌二中軍代表。當即請我父親又回到辦公室坐下,熱情的泡茶,問及到校事由,我爸爸才說起想給兒子轉學到二中讀書,吳校長說辦不了一事,黎叔叔聽完,挺干脆:孩子要讀書,有什么辦不了的。我來辦!這可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功夫!那時駐學校的軍代表、工宣隊的權力大得很,一句話的事就全搞定。</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父親告訴我轉學之事已聯系好了,可以辦理轉學手續(xù)到宜昌讀書。我高興極了,迫不及待的去學校辦理轉學手續(xù)。雖然心里很迫切希望能轉學回宜昌讀書,但畢竟在枝江長春中學、問安中學求學三年多,臨走時還是有點不舍,又到長春中學、問安中學去轉了一圈,與幾個較好的同學告別,相隔多年,好多同學都記不清名字了,依稀記得有陳文元、姚文德、方孔全。方孔全還是我們的班長,后來參軍入伍與我在一個師,他??山110團,后來任營長轉業(yè)回枝江了。</p><p class="ql-block"> 因為宜昌二中剛搬遷回市區(qū),暫時無法解決住宿問題,但軍代表黎叔叔答應盡快想辦法解決。我爸爸就先聯系讓我去原在干校時我家隔壁鄰居袁伯伯家暫住,每月給他家交25元生活費。袁伯伯他們那一批先行回宜的老干部因原來的住房都已另行分配給他人居住,所以統一被安排在地區(qū)第二招待所暫住。袁伯伯老倆口帶一個孫兒住一樓,我的同學艾務農一家住在二樓,我與袁伯伯的孫子風兒擠睡一張床。</p><p class="ql-block"> 開始新的生活了,雖然袁伯伯、袁大娘總體對我還不錯,但時間長了,難免就會感受到寄人籬下的滋味。我那時候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活動量大,味口又好,吃嘛嘛香,袁伯伯還不說啥,可袁大娘看我飯量大,她雖不直接說我什么,但總是在我盛飯的時候嚷嚷她的孫子:你吃快點,磨磨蹭蹭的。次數多了,我也就明白是怕我吃多了,她孫子吃少了。我自尊心又極強,心里不舒服,就寫信給爸爸說不想在袁家住了。好在時間不久,軍代表黎叔叔讓學校專門騰出了一間教室作為男生宿舍,安排了七八個關系戶男生入校住讀。我搬離了袁家住進學校宿舍,算是正式開始了宜昌二中的高中學習生活。</p><p class="ql-block"> 學校男生宿舍里擺放了五、六張架子高低床,基本上是憑關系到學校來住讀的。有當陽的縣委書記高福長的兒子高敬華,個子高高的,是學校排球隊的隊員,有原來當陽一個區(qū)委書記的兩個兒子李波、李海倆兄弟,有八一鋼廠一個領導的兒姓陳,還有三三零葛洲壩集團的倆個男生,一個叫韓軍,一個姓廖。那個姓廖的同學喜歡擺他的舅舅是新華社的記者,常手持紫色封面上有國徽的記者證進出省委大院,武漢的洪山賓館(國賓館)都是昂首進出,不厭其煩反復弦耀!時間一長大家彼此都熟悉了,常在晚上結伴同行去街上吃夜宵,都是學生也沒有什么錢,每月初收到家里寄來的生活費,除了買飯菜票,都要留幾塊錢在身上晚上去吃夜宵小吃。主要是吃上一碗小面或者涼面,有時買份豆餅,反正吃點東西才心滿意足的回宿舍睡覺。有次到了月底,晚上在宿舍吹牛睡不著,有人提議又出去吃東西,可一摸口袋誰身上都沒有錢了,同寢室的室友知道我二姐也在學校住讀,都鼓動我去找姐姐要點錢,最終在二姐那里要到了五角錢,寢室里7個人興高采烈的跑到街上,1角5分錢一碗的小面買了三碗,搭伙吃了個精光才滿意而歸,想想,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呀!</p><p class="ql-block"><br></p>

青蛙

干校

曬場

我們

稻草

學校

秧苗

問安

校長

宜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宜兰县| 屏东市| 辽阳市| 敦煌市| 安达市| 永清县| 石泉县| 霍林郭勒市| 武陟县| 西华县| 达日县| 临安市| 新津县| 馆陶县| 光泽县| 定远县| 威海市| 曲靖市| 阜阳市| 喀什市| 兴安县| 喀喇沁旗| 罗江县| 班玛县| 永丰县| 英吉沙县| 视频| 阿拉善左旗| 股票| 乌鲁木齐县| 东山县| 桂林市| 汤原县| 洱源县| 萨迦县| 平顶山市| 涿鹿县| 镇江市| 温泉县|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