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行也是一種學習,學習文化最主要的是包容和欣賞,更重要的是虔誠和尊重,每一種文化和一段歷史都有自己的興衰,有高有低,也都喜歡把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我一個普通人,在這里我只是用一路上的碎片寫下我難忘的日記,回味一切!</p><p class="ql-block">當一天突然發現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們都悄悄地離我們而去時,不免會覺得難過!</p><p class="ql-block">時間和體能真的消耗的很快,我們也沒法將時間停住,往事不堪回首,好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里都住著善良和本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盡量讓自己的生活在簡單中豐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日記)</p><p class="ql-block">原本去湖南和廣西拍照計劃因臨走時突然腰傷的原因取消了,覺得是天意,先養傷再隨緣。</p><p class="ql-block">3月19號是錫馬的賽事日,龍兄來跑馬,故約了幾個跑步的兄弟們一起聚聚,閑聊中,聊起以前轉山的場景,聊起阿尼瑪卿、聊起崗仁波齊,轉山、轉水、轉佛塔,一路朝圣,一路懺悔,用一生的信仰去遇見真實的自己!在途中去洗盡我的余孽!</p><p class="ql-block">算了下日子,4月中旬在皖南有一場短程越野賽,回來后著手去西藏,故告訴雨滴,半小時雨滴把攻略轉發給我,謝謝啦!而此時我手中拿著一串菩提子,這不就是一串天意菩提子嗎?順逐天意!</p><p class="ql-block">仔細看著菩提子上的配飾,這上面的貝殼是我15年去珠峰東坡徒步后返程時在羊湖邊結緣的!不知說什么好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拉薩后,腳步隨心走向小昭寺,先進去繞轉經筒走了一圈,出來后又環繞大昭寺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從客棧一路走到色拉寺,又虔誠的繞色拉寺轉經道轉了一圈!</p><p class="ql-block">拉薩傳統的轉經路有三條,沿大昭寺大殿一圈為小轉,沿八角街一圈為中轉,沿林廓路一圈為大轉(約十公里),此三條轉經路,都以釋迦牟尼像為中心。</p><p class="ql-block">在拉薩的這幾天,都按順時針去走了一圈!途中的一些景象確實讓人覺得震撼!</p> <p class="ql-block">吉倉日追</p><p class="ql-block">沿著奪底鄉后山一路盤山向上,山頂不到的寺廟就是吉倉日追,宗喀巴大師的修行洞就在這里。</p><p class="ql-block">從山下到寺廟全程3.6公里,累計上升385米,我因喜歡到處轉轉故走出3.9公里,這里真的很棒,可以觀看到整個拉薩城區,布達拉宮、拉魯濕地、拉薩河、南山公園和山下的色拉寺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吉倉日追里面的僧人非常友善,宗喀巴大師修行洞里面還有六世達賴倉央嘉錯的佛像,里面的壁畫很精美,窗簾和窗花透著自然的光芒,非常美!</p><p class="ql-block">下山的時候選擇棧道返回(修繕中),一路慢慢的下著步梯,走到一半時發現斷層了,約有2米不到,仔細觀察一下,旁邊有根燈桿,權衡……覺得我雖然花甲,但調皮心態和身手尚可,索性順桿而下,這快樂心情是滿分……!</p><p class="ql-block">那天那云那山那城那河那宮那寺……讓人寧靜致遠!讓人知足常樂!</p> <p class="ql-block">普布覺日追,普布覺的意思是“金剛橛頂上”,她的外墻與獅林寺似的,都呈階梯狀上升。</p><p class="ql-block">普布覺日追是由阿旺降巴(著名高僧,三世班禪的老師),于1744年獲資助而興建。阿旺降巴圓寂后,其轉世活佛繼承了普布覺日追的法座。歷代降巴活佛多次出任達賴、班禪的老師,是地位僅次于達賴、班禪的活佛。 普布覺日追也是普覺山上修繕得最好的寺院!</p><p class="ql-block">簡單色彩卻搭配的斑斕奪目,讓人心情愉悅,回憶滿滿!我還有機會再來嗎?</p> <p class="ql-block">乃古東日追</p><p class="ql-block">乃古東日追是一座古老的格魯派寺廟,原先它本是一座喇嘛廟,后來與乃朗日追交換住處,改為了尼姑廟。</p><p class="ql-block">1698年由夏慶.朗卡堅參創建,主供帕巴魯固西繞佛!</p> <p class="ql-block">覺姆在學習</p> <p class="ql-block">恰拉埡口</p> <p class="ql-block">這次拜謁了小昭寺、色拉寺、吉倉日追、普布覺日追、乃古東日追、夏寺、獅林寺、達隆寺、策門林寺、桑耶寺、扎瑪吉倉(聶瑪隆圣洞)、安孜拉康(青樸修行地)、雍布拉康、昌珠寺、功德林寺、關帝格薩拉康、千佛崖、下密寺。</p> <p class="ql-block">獅林寺</p><p class="ql-block">這個被評為“神似不丹虎穴寺”的地方,立于懸崖峭壁之上,伴于旁多水庫之旁。站在寺中遠眺,只見山水相依,云彩用自己的影子在大地上作畫,天空中不時有禿鷲和鷹盤旋,最后隱入山間的天葬臺。從寺頂的紅色平臺上仰視,你會發現壁立千仞的石板勾勒出一只昂首的威猛雄獅,所以便有了獅林寺這一名字。</p> <p class="ql-block">達隆寺</p><p class="ql-block">達隆寺位于西藏自治區林周縣境內,該寺是嘎瑪嘎舉派達隆嘎舉支系的重要道場和主寺。達隆寺和達隆嘎舉的創始人為達隆塘巴·扎西貝。</p> <p class="ql-block">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澤當街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紀。</p><p class="ql-block">松贊干布時期由宮殿改作寺廟。文成公主初來西藏時每到夏季都會和松贊干布來這里居住。至五世達賴時又在原碉樓式建筑基礎上修了四角攢尖式金頂,并將其改為黃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約二公里,屬格魯派寺院。建于松贊干布時期,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寺中懸掛有一口銅鐘。</p><p class="ql-block">昌珠寺系吐蕃時期第一批興建的佛教寺廟之一,重要建筑有大門、“乃定學”、措欽大殿名“乃定當”,大殿主像是蓮花生。措欽大殿東西長45米,南北寬29米,里邊有天井天棚,經堂有柱64根,主要佛殿三間,形式與拉薩大昭寺差不多。殿內有12座佛堂。</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p><p class="ql-block">位于山南扎囊縣境內,始建于公元762年,建成于779年,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廟。桑耶寺的寺基由蓮花生大師測定,整個寺院的建筑由寂護設計,赤松德贊主持奠基。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贊從內地、印度、于闐等地邀請高僧住寺傳經、譯經,鼓勵貴族子弟出家到桑耶寺修行,并宣布吐蕃全民一律尊信佛教,從此奠定了桑耶寺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p><p class="ql-block">歷史上著名的印度佛教與漢地佛教教義之爭便發生在這里。桑耶寺是以古代印度婆羅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烏達波寺為藍本而建造的。主殿建成以后,歷代增修擴建,占地面積為4900多平方米,規模宏偉。整個建筑群完全按照佛經中的大千世界布局:宏偉的烏策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須彌山;太陽、月亮兩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兩輪;烏策大殿四角的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周圍均勻分布有四大殿、八小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環繞寺廟的圓形圍墻象征世界外圍的鐵圍山。建筑群占地面積11萬余平方米。烏策大殿門口有一“興佛盟誓”碑。多吉德殿大門外右側有一吐蕃石碑,高3、8米,座高0、8米,碑文為古藏文(漢文為“吐蕃金石錄”)。主殿門前有石獅一對,獅高1、2米、寬0、47米,長0、76米,石座為方形,上雕有文武蓮花紋。寺內還有一對漢白玉石象,高1、05米,造型古樸、線條柔美,富有唐代雕刻之風,是該寺現存石雕藝術的珍品。寺內還有一口大銅鐘,鐘高1、1米,直徑0、55米,鐘上鑄有古藏文,十分罕見。據《賢者喜宴》載,此銅鐘是西藏地區所鑄的第一口鐘。桑耶寺主殿回廊及配殿均有年代久遠的精美壁畫。</p> <p class="ql-block">安孜拉康</p> <p class="ql-block">青樸修行地位于山南扎囊縣境內,與桑耶寺相距不遠,在其東北15里的納瑞山腰,海拔在4300米左右。因為此地環境幽靜典雅,加之寂護、蓮花生、赤松德贊等吐蕃時期的著名歷史名人和眾多高僧活佛曾在這里修行過,所以青樸與桑耶寺共負盛名,朝拜者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聶瑪隆圣洞是蓮花生大師修行所用之洞,洞前建有小廟。蓮花生大師曾在此洞念長壽經10萬遍,五世達賴羅桑加措也曾在此念長壽經達14個月!</p> <p class="ql-block">有信仰的人,眼神清澈的就像湛藍的天,心如玉純潔無暇。</p><p class="ql-block">這么小的孩子,這種子埋的夠深!</p><p class="ql-block">這么大的老人,信仰的執著堅守!</p><p class="ql-block">當心干凈了,人都會對自然和生活心生敬畏與虔誠,來過此處的人,心中烙下的震撼都會因此對人生的態度有那么點改觀!</p><p class="ql-block">希望那些來來往往的身影,都有收獲!希望那些嘴中呢喃的禱告,佛能聽到!</p> <p class="ql-block">有人對我說:不是所有的離開都是悲傷!離開她,是為了思念她。然后,在遙遠的太湖畔,念叨她!</p> <p class="ql-block">最后感謝芳姐、小胖、白二、小鵬、羅姐姐、郝美、陶老師、白云、老許、老班長、波波、楊威和同學們在我身體拉響警報時給予的關心和照顧!謝謝!謝謝!謝謝!</p><p class="ql-block">其實這次旅行因種種原因和身體狀況不得不提前結束,計劃中的轉山轉湖也未能完成!</p><p class="ql-block">在途中滿腦子都是219、216、315、331幾條國道和吉隆溝在閃爍,心太亂,不成熟!正如老母親一直說我不成人!誒……現在想想我還真不是個東西!</p><p class="ql-block">愿我們最好的生活狀態是 ,在自身的努力中,在堅定的腳步里讓我們有一路故事和美好愿望!順祝大家平安!健康!快樂!</p> <p class="ql-block">佛教的發源地在哪?</p><p class="ql-block">在人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確切講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而菩提迦耶則是佛祖悟道的地方,在距尼泊爾南部邊陲不遠的地方,佛教的創立者是喬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他得道創立佛教后,被佛教教徒尊稱為釋迦摩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恭加佛陀稱號意為"覺悟者",還在佛教的神話中被描繪成了歷經幾世修行的天神般人物,釋迦摩尼出生于迦毗羅衛國(尼泊爾境內),從這個角度講,唯有今天的尼泊爾才能稱得上是佛教的發源地和佛教圣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清水县|
鄯善县|
松滋市|
海城市|
左贡县|
湘乡市|
玛沁县|
安达市|
雷州市|
三都|
永定县|
远安县|
沂水县|
门头沟区|
武夷山市|
宁国市|
县级市|
峨边|
蒙自县|
沈阳市|
仪征市|
莱州市|
孝感市|
松潘县|
麟游县|
天水市|
耿马|
丰台区|
英超|
武川县|
滦平县|
循化|
通化县|
赤城县|
安庆市|
邻水|
二手房|
莱芜市|
马公市|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