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昝村塔,亦名“文星塔”,昝村古鎮之文脈風水寶塔,位于古昝村東部。昝村文昌廟塔院遺留文物,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供奉文曲星及孔圣人的寶塔。</p><p class="ql-block"> 古代,昝村地處秦晉要道,歷代武風昌盛,涌現出宋定遠將軍李慎,明驍騎衛指揮使李華、兵部郎中李昊、宣武將軍李盛等英雄將領。明萬歷年間,鄉人合議修文昌廟,建文星塔,創辦學社,以闡揚文令,培養出明天啟年間進士李燦、舉人李允桂。清代,創建蓮溪書院,康熙年間,培養出進士李允楓、進士李熙雍、舉人李聯宮等科舉名人。文昌廟靠近盤河,地勢低洼,廟塔地基常年受河水侵蝕而損壞,乾隆、道光、咸豐年間多次修繕。</p> <p class="ql-block">冬日昝村塔</p> <p class="ql-block"> 清咸豐元年(1851)正月,撰立的《文昌閣竣工碑》記載:“乾隆三十八年,鎮東文昌閣,坐北面南,高二丈有余,厥后地脈侵高,閣形愈下,閣臺后傾,道光中,工費浩繁,募化資金修繕后復立會,不數月而功竣,襟盤河而帶汶水,咸豐元年春一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夏日昝村塔</p> <p class="ql-block"> 昝村塔,古昝村風水形勝,文脈寶塔,塔身為五層,背東南,面西北,外觀呈六角五級樓閣式,塔壁厚約七十厘米,塔身高約二十米,通體用青磚砌筑,塔頂為弧形飛檐,裝有四個琉璃剎神。塔身底層西北為塔門,正門匾額題“至圣宮”,塔身第三層匾額題“文星”, 塔身第五層匾額題“蕊珠”。古塔內壁原裝有木結構塔層和塔梯,沿塔內壁盤旋直達頂層。古塔為文昌廟建筑,原有塔院,清末民國,俱已毀損無存。古鎮入夜,萬籟俱靜,微風吹起,塔身五層飛檐,四周風鈴響起,塔頂懸掛一輪明月,景色如畫,“寶塔夜月”為古昝村地區八景之一。昝村塔歷經歲月風雨的洗禮,巍然聳立于昝村古址,守護著這片充滿歷史滄桑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韓城市文物志》</p> <p class="ql-block"> 參考資料:《韓城市志》、《韓城市文物志》、《韓城市文史資料匯編》、《龍門李氏宗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嘉兴市|
阜康市|
灵川县|
鸡西市|
宁南县|
汝州市|
普兰县|
重庆市|
讷河市|
固始县|
仲巴县|
河北区|
开化县|
辰溪县|
德令哈市|
洞头县|
阿鲁科尔沁旗|
都匀市|
华池县|
江华|
民乐县|
丰宁|
大名县|
高碑店市|
永康市|
确山县|
内乡县|
浠水县|
通化县|
和顺县|
张北县|
麻阳|
湄潭县|
蒲江县|
湖南省|
柳林县|
宁蒗|
曲周县|
镇坪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