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下旬,從云南盈江拍鳥返程中,我們幾個拍鳥俠被和順古鎮的名號所吸引,決意前去一睹古鎮的面貌。要說看古鎮拍古鎮,哪個攝影人不會扳著指頭給你數出幾十個。可如今好多古鎮要不打造一新名不符實,要不商業味太濃,已令人提不起興趣。但到和順一游,雖是走馬觀花,倒也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進入和順古鎮,藍天白云下,石牌坊氣勢恢宏。</p> <p class="ql-block"> 走進和順,展現在面前的是一派如畫的風光,山清水秀,綠影婆娑。</p> <p class="ql-block"> 和順村頭小河繞村而過,兩座石拱橋跨河而建,形似雙虹臥波,故名雙虹橋,據傳建于清道光年間。為進入和順古鎮主村落的必經之路。</p> <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古名"陽溫墩",由于小河繞村而過,故改名"河順",后取 "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今名。全鎮人口7000余人,有海外華僑3萬多人,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六百多年來,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詔文化、邊地文化在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僑鄉文化和馬幫文化,使和順成為云南省典型的生態文化村落。</p> <p class="ql-block"> 過得橋來,迎面的大照壁上“和順和諧”四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是朱镕基2006年題寫。</p> <p class="ql-block"> 照壁的背面“內和外順”四個大字同樣引人注目,是李瑞環當年題寫。</p> <p class="ql-block"> 和順是一座歷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鎮,沉淀著600多年的歷史文化,有著歷經滄桑巨變的傳統民居。這里的傳統民居多達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風格各異,在這里可以領略到徽派建筑粉墻黛瓦的神韻,也可以尋覓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門窗木雕,各種雕刻造型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當你穿街走巷的時候,冷不防冒出一面土墻,這就是給你的驚喜!600年的古鎮保持得如此完好,如此的生態,難道你不驚喜嗎?!</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的神韻、江南民居的雅致、西方建筑的元素……風格各異的古建筑群落兼容著不同的文化符號,不同的建筑文化共存交融又各顯魅力,形成了獨特的古樸典雅、和順和諧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和順四面環山,氣候溫和,山清水秀,傳統的小鎮建筑,淳樸的人們。其封閉、傳統、安定的環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國明清文化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墻壁上的“?!弊蛛S處可見,和順人倚福寄福,和諧相處。</p> <p class="ql-block"> 民居群落隨形順勢,與鄰里一道順巷而建,和睦而居。</p> <p class="ql-block"> 這里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雖處高原極邊,但村落風貌、民居建筑、民間工藝,無不浸潤和保存了中原文化和外國文化的精髓,又與傳統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創造出了有著和順特色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 閭門門額嵌有題刻,鐫刻著有教化之用的對聯:“四時佳景薰染三五陶朱戶, 六經章句孕育幾多禮讓家”</p> <p class="ql-block"> 和順自古有重教興文的優良傳統,這里有被譽為“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的和順圖書館,保存完好的文昌宮等。</p> <p class="ql-block"> 和順圖書館為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之一,于1924年由華僑集資興辦,為中國傳統的樓房建筑,迄今有藏書7萬多冊,古籍、珍本1萬多冊。</p> <p class="ql-block"> 圖書就是“文化之津”、“民智泉源”,一個愛好讀書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保存完好的文昌宮,門前的對聯:“高必自卑合德智體而并育 小能見大通天地人者為儒”。</p> <p class="ql-block"> 隨處可見的玉石店。</p> <p class="ql-block"> 和順是西南最大的僑鄉,400多年前,這里的村民就開始"走夷方"。由于和順離緬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還有遠走印度(此地離印度400公里)、美國、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為巨富大賈的,他們衣錦還鄉之后就在和順修建宅院,也出資修建宗祠,全鄉有八大宗祠,都風格各異。</p> <p class="ql-block"> 寸氏宗祠又稱寸家祠堂,是和順古鎮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是和順八大祠堂中最早修建的一家,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一家。與和順其他祠堂的建筑風格不同,別家宗祠大門均為傳統的飛檐斗拱、瓦木結構,而寸氏祠堂的大門是典型的南亞風格,洋氣十足,形成了中外合璧的經典之作。門前的兩個石獅是緬甸華僑寸姓族人捐贈的。歲月滄桑,歷經70多個春秋,它成了魅力和順僑鄉的一張名片。</p> <p class="ql-block"> 一代代和順人為謀生,順西南古絲道出發,遠走他鄉,從商辦實事,他們的足跡遍布東南亞,使和順形成了獨特的華僑文化。歷史上和順曾涌現出一代“翡翠大王”寸尊福,富甲一方的“永茂和”商號等。</p> <p class="ql-block"> “翡翠大王”寸尊福由于支持和贊助了孫中山、同盟會和辛亥革命,孫中山贈予他“華僑領袖,民族光輝”和“中外名垂”的稱號和牌匾。</p> <p class="ql-block"> “寸金易得寸玉難求”,(我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寫的是:德國的鐘,英國的門,捷克的燈罩法國的盆)。這里的“寸”也應該是指代寸尊福吧。</p> <p class="ql-block"> 極邊古鎮,絲路僑鄉,數百年絲綢之路文明的孕育,風俗淳美,代代傳承,歷史在和順古鎮寫下了獨特的注腳。</p><p class="ql-block"> 在中央電視臺2005年度十大魅力名鎮展示活動中,這段頒獎詞集中概括了和順的特點和特色:“鄉雖小,卻有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人不多,還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鄉。小橋流水有江南風情,火山溫泉是亞熱風光。更有月臺深巷洗衣亭,粉墻黛瓦,稻浪白鷗,一派和諧順暢。和順,一座滇南小鎮,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lt;/p> <p class="ql-block"> 走馬觀花看古鎮,</p><p class="ql-block"> 滇南名珠一和順,</p><p class="ql-block"> 高原極邊風光美,</p><p class="ql-block"> 人和事順類拔萃。</p><p class="ql-block"> 再見,和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东兴市|
两当县|
邹平县|
安徽省|
阿图什市|
鲜城|
台前县|
安义县|
抚州市|
聊城市|
桂东县|
巩义市|
高阳县|
阿尔山市|
旺苍县|
镇赉县|
溆浦县|
盐山县|
水城县|
江源县|
原平市|
翁牛特旗|
曲松县|
道真|
那曲县|
旬阳县|
扶风县|
台南县|
山东|
三江|
九龙城区|
固阳县|
茌平县|
宿迁市|
聊城市|
铜川市|
拉孜县|
通渭县|
郧西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