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你去開鎖,鑰匙卻怎么也插不進鑰匙孔里,你會怎么做?是繼續(xù)使勁嗎?當然不是,應該要停下來看看是不是拿錯了鑰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道德這個話題,人類講了幾千年了,怎么還在講呢?肯定是講來講去也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那還要不要講呢?不講道德是不是會更加混亂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道至簡,看起來深奧的道理,往往就隱藏在生活中:既然我們拿鑰匙開門是這樣的思路,那道德呢?道德鑰匙是不是拿錯了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子的偉大,就在于他看到了人們一直拿著錯誤的鑰匙在努力開鎖。那就讓我們看看老子是如何幫我們找到正確的鑰匙的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經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釋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社會的公正被拋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會盛行一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家庭出現了糾紛,才有強調孝慈的必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國家陷于混亂,才會呼喚所謂的忠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道德鑰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子發(fā)現了道德的鑰匙,也是道德的核心規(guī)律,就是道德的因果。老子發(fā)現了讓道德失效的根本原因,也從社會生活中找到了以下四種典型情形,來給我們闡釋這個特殊的因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大道廢,有仁義”。為何現實中仁義講得多,也被破壞得多呢?原來根源在于人們脫離了大道所談的仁義,變成了虛情假意。看來大道廢是因,強調仁義是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智慧出,有大偽”。為何現實中虛偽的人和行為那樣普遍呢?原來脫離大道而生出來的不是什么智慧,而是心機。正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看來,離開大道的自以為是是因,虛偽狡詐是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六親不和,有孝慈”。大人們不懂事,把人間關系搞得亂七八糟,才會要求兒女孝順。若是大人們沒搞亂,孩子的孝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正所謂父慈子孝,這是孝慈的因果。種好了因,還需要刻意強調果嗎?看來“六親不和”是因,強調孝慈是果,也是強求的無因之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國家昏亂,有忠臣”。歷史上的忠臣大都出在亂世,和平年代好像顯不出那樣的忠良之士。原來,亂世是因,忠臣是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關鍵是,這“因”錯了,“果”還能正確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決定著果實,這是農業(yè)種植的常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合于大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白了老子的真義,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我們需要符合大道的仁義。我們知道了,老子不是簡單地反對仁義,而是反對那些脫離大道的假仁假義。離開了大道,人心走向利己,仁義就會成為幌子,就會走上歪道。大道之仁義,也就是真仁、真義,它超越了利已,而利于眾生,這就是符合大道的仁義。在現實中,衡量仁義真?zhèn)蔚囊粋€標尺就是:一旦自己與別人發(fā)生了利益沖突或者自己受了損失,自己還能堅守仁義嗎?由此可知,仁義之道在于:沒事的時候要明白仁義,有了事情時就要踐行仁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我們需要合于大道的智慧。人的智慧來自純凈的心靈,來自無我的利他。一個有利己心的人,生出來的心眼叫算計。可這算計肯定會被人發(fā)現的,正所謂,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而一旦被看穿,就再也無法獲得信任了。由此可見,真正的智慧,是替他人著想,是在遇到問題時不去指責和抱怨別人,而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真正的智慧,是保持至誠之心,無怨無悔,懂得損失也是收益、挫折也是教育。總之,不管遇到什么,總能有收益,而且是綜合全面的收益。你說,這天底下有沒有不虧的生意呢?唯有真正的智慧,才會永遠有正面收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我們需要合于大道的孝慈。家庭的和睦,來自對愛的堅守。家人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指責和批評的。在家里親人之間,愛是一切,唯有愛對方多一點兒,才會收獲愛的回饋。為不重要的事情爭執(zhí)就是對愛的背叛;在重要的事情上不懂得互相體諒,忘記了大家是利益共同體,只是一味堅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就背離了愛的誓言。在家庭和睦方面,長輩負有第一責任,也就是要率先垂范,而且用心要純粹,不能把自己對兒女的愛變成兒女孝順自己的投資。兒女對長輩也有著盡孝道的天然責任,不應以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作為前提,這就是家庭幸福方面孝慈的大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我們需要合于大道的忠誠。在封建社會,忠君愛國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在現代社會,熱愛領袖、忠于國家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作為領導人,要一切為民所想,要戒除自己的私欲。這樣才能夠上下貫通,全民一心謀發(fā)展。如果自己不能成為表率,職位就是恥辱的表演場,權力就是毀?滅自已的利刃。由此可見,國家的清明與混亂,領導人承祖著主要的責任。成為領導人就要以圣人標準要求自已,若是依然沉迷于一般人的享樂,不僅會丟掉人心,還會丟掉權位乃至性命。古往今來,多少人用生命為我們寫就了一部部的反面教材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知道,人生信正道,心中有正念,動中有正行,人生才有正果。圣人們的思想看起來晦澀難懂,其實是在喋喋不休地向我們闡釋著人生中最樸素的道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悟道箴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真人真意,即是大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心利人,即是智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父慈子孝,家庭和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政治清明,國民忠誠。?</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南陵县|
奈曼旗|
和龙市|
得荣县|
锡林郭勒盟|
辽宁省|
隆尧县|
碌曲县|
龙岩市|
抚州市|
昆山市|
襄城县|
章丘市|
伊吾县|
滨海县|
汉阴县|
团风县|
贺州市|
峨边|
诏安县|
冷水江市|
清水河县|
东丰县|
冕宁县|
裕民县|
塔城市|
英吉沙县|
锡林郭勒盟|
灵山县|
青海省|
邮箱|
偏关县|
云浮市|
平南县|
郧西县|
文山县|
沅陵县|
永胜县|
阜南县|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