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都江堰導游與游客</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p class="ql-block">鳯義</p><p class="ql-block"> 四川都江堰是5A旅游景區。到這看什么呢?看宏偉的水利工程,看得懂嗎?我帶著一絲迷朦來到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寬闊的人行道兩旁老樹、花草不少。有一棵銀杏樹據介紹有1800多年了,拍《西游記》時,被列入人參果樹的鏡頭。道旁有水渠,花草不缺水滋潤是一定的了。還有龍吐水的小雕塑,顯得很有生機。路兩旁立有許多站式雕塑像,當然都是歷史上的名流。有三國時代的蜀國丞相諸葛亮,據說曾長住都江堰,維護水利工程。還有一趙姓的督察官,叫趙不百心(上“百”下“心”),歷史上曾查辦了不少貪官污吏。</p><p class="ql-block"> 終于看到都江堰的江水了,橫跨江面的搖搖橋進入眼簾。我隨游人擠入搖搖晃晃的搖搖橋,趕忙將手機放入帶拉鏈的衣兜里,生怕人多擁擠掉入江中。還是有膽大的,站在搖晃的橋上拍照江景。過了橋,看到了“離堆”景,就是有一處山峰脫離了原來的山體,獨立地矗立江中。毗鄰就是都江堰“寶瓶口”,即進水口,分流的江水由這寶瓶口,進入成都平原灌溉。據說當年從山巖中開鑿這寶瓶口耗時9年才竣工。這有專門的拍照奌,引吸了大批游人在此駐足留影。我沿江邊走到“飛沙堰”,這里便是泄洪之地。都江堰的治水準則“深淘灘,低作堰”在這里充分體現。即每年清淤時,宜深挖到灘底以防滯淤,導致水澇;可也不能過深挖,以免進入寶瓶口的水量不足造成旱災。而低作堰既能擋住流沙,又能讓足夠的水量進入寶瓶口用于灌溉。此地也設有最佳拍攝奌,大量游人排隊拍照。乘坐江邊轉運車行駛一段路程后,到了“魚嘴”。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分水堤。江水從這被分成外江、內江。外江作主河道,內江水被分流,通過飛沙堰、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用于灌溉。“魚嘴”設計者巧妙地在江中迎江水設置了遲滯江流的緩坡,并以外深內淺的淘灘作堰方式,將江水分為兩股水流,即外江和內江。古人的智慧令后來人不得不頷首稱贊!</p><p class="ql-block"> 歷史記載:都江堰是三國時蜀郡守李冰及其子組織岷江兩岸人民修建的。從公元前276年至公元前251年,歷時25年才建成。當然,后來也有完善之舉。如:唐代修了飛沙堰;新中國成立后,修了供水渠、外江閘、擋水閘……使無壩引水,自流清淤,以及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形成科學體系,保障了防洪、灌溉、水運、用水之需。據講:成都7市40縣、1130萬余畝的農田灌溉,主要得益于都江堰。至今,都江堰已立世2274年,產生的效益可謂大矣!都江堰被列為世界性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當之無愧的!</p><p class="ql-block">(2023.5.17記于鳯儀書屋)</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街頭壁雕:1958年,毛澤東主席來都江堰視察</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茶馬驛道</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南橋</p> <p class="ql-block">全程導游、地方導游、游客</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搖搖橋</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寶瓶口/離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魚嘴</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碑記</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飛沙堰</p> <p class="ql-block">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曾長住都江堰,維護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嚴查嚴懲都江堰貪官污吏的趙不“百心”</p> <p class="ql-block">已有1800年樹齡的銀杏樹。導游說上過《西游記》中千年人參果樹的鏡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巨鹿县|
石林|
开化县|
怀柔区|
吉首市|
湖州市|
且末县|
登封市|
榆社县|
博白县|
吉木萨尔县|
钟山县|
榆中县|
大新县|
额敏县|
闽侯县|
九寨沟县|
铜陵市|
武功县|
洪洞县|
谷城县|
修文县|
泾源县|
福州市|
衡阳县|
宾川县|
额敏县|
宁陕县|
中阳县|
阿巴嘎旗|
南丰县|
广水市|
雷山县|
建水县|
新竹县|
尖扎县|
通道|
甘谷县|
当雄县|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