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石佛寺。它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州川(現叫十里河)北,十里河南原來有許多小煤窯,現在只有國企煤礦。話說一個煤老板的兒子到北京上學,他給兒子配了一輛奔馳S級(280萬),學校提倡綠色出行,兒子給老子電話,學校說奔馳不行,老子說咋來來(怎么了)別烈著了??不生氣)。兒子說公交、地鐵,老子說厄就給你買個地鐵。武州山最高處叫云岡,所以名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納悶為什么古剎廟宇總是建在高山之顛?講解員道出真情:登高望遠、高高在上、遠離塵囂。1、高處敬神近。2、高處迎神快。3、一塵不染。4、長生不老。5、與世隔絕。</p><p class="ql-block"> 拓跋氏降柔然(外蒙、貝加爾湖、中東、新疆),蕩漠南(戈壁沙漠南陰山北,內外蒙之間),吞北燕(遼西南、冀東北),滅北涼(甘、寧、新、青),結束了16國割據歷史統一北方。</p><p class="ql-block"> 拓跋氏的北魏為什么信佛?同行的學生給我解釋:1、民不聊生逃避戰亂,佛教寺院都有獨立的經濟基礎,擁有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人們出家可以得到寺廟的保護。2、云岡石窟互相成就,畀矅五窟氣勢磅薄西域風情栩栩如生,樂舞首戲各種樂器完美雕刻美艷絕倫。3、門閥制度人文導向,社會動蕩使士族名流大失所望,文人心態及玄學研究有利于佛教盛行。4、北魏皇族大力推進,拓跋氏對中原文化十分敬仰,他們效仿中原信佛(弄潮兒),印度僧人也絡繹不絕。他們幾代人馬拉松的興建了云岡石窟、懸空寺、華嚴寺……</p><p class="ql-block"> 第一、二窟是雙窟,第一窟有立像彌勒,又名石鼓洞。第二窟中央為正方形三層塔柱,每層四面刻有三間樓閣式佛龕,壁上雕有五層小塔。又名寒泉洞。</p><p class="ql-block"> 第三窟為云岡最大的石窟,高25米,內有坐佛一尊高10米,兩個立佛高6、2米。又名靈巖寺洞。</p><p class="ql-block"> 第五、六窟為雙窟。第五窟有云岡最高石佛達17米。又名大佛洞。第六窟中央有兩層方形塔柱高15米,在窟壁上雕刻出33幅釋迦牟尼從誕生到到道的故事。又名釋迦牟尼洞。</p><p class="ql-block"> 第七窟以蓮花寶座為中心供有6尊佛,形象逼真盤旋飛舞十分逼真,又稱云岡六美人。稱西來第一佛洞。</p><p class="ql-block"> 第九窟刻有佛龕、樂伎、舞伎,造型生動動感強烈。又名阿光佛洞。</p><p class="ql-block"> 第十五窟刻有小佛10000多個,又名萬佛洞。</p><p class="ql-block"> 第十六窟為橢圓形,中央為釋迦牟尼,高13、5米,壁上有千佛佛龕。又說是北魏宣武帝拓跋圭(460 --465)的化身。又名立佛洞。</p><p class="ql-block"> 第十七窟主像為三世佛,中央為彌勒坐像,高15、6米,東有一個坐佛,西有一個立佛。又說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409 --423)的化身。又名彌勒三尊洞。</p><p class="ql-block"> 第十八窟中央立像高15米,右臂露身披袈裟,刻畫細膩生動感人。又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壽(423 --452)的化身。又名立三佛洞。</p><p class="ql-block"> 第十九窟中的釋迦牟尼佛像高16、8米,是云岡石窟的第二大佛像。東西兩個耳洞各有一尊8米高的坐佛。又說是北魏景穆帝拓跋晃(452)的化身。又名寶生佛洞。</p><p class="ql-block"> 第二十窟完全露天,三座立佛高13、7米,面部豐盈,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又說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452 --465)的化身。又名白佛爺洞</p><p class="ql-block"> 從十六--二十窟是云岡石窟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因為是著名高僧曇曜主持營建,古稱“曇曜五窟”</p><p class="ql-block"> “聳峰危閣與天齊,俯瞰塵寰處處底。</p><p class="ql-block"> 億萬化身開絕嶂,三千法界作丹梯”</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巢湖市|
昭平县|
甘泉县|
璧山县|
龙井市|
康定县|
托克托县|
莱州市|
墨竹工卡县|
珲春市|
湖州市|
高密市|
洛阳市|
丰顺县|
冕宁县|
兴安县|
大竹县|
高密市|
永吉县|
阿巴嘎旗|
肇州县|
讷河市|
朝阳市|
灯塔市|
山西省|
基隆市|
鄯善县|
罗平县|
南陵县|
正蓝旗|
正安县|
绍兴县|
靖远县|
革吉县|
衡山县|
苍南县|
嫩江县|
景宁|
马关县|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