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慕著杜鵑,羨著美石,時隔四年零一個月多九天,又一次的約上小黃山,那年的氣溫略低,除了映山紅兒,燈籠杜鵑與猴頭杜鵑還只是含苞待放,綻放的美麗只是一個想象,成為心中的憾事。</p><p class="ql-block"> 燈籠杜鵑數年的驢行中只在溫州的五老巔略有所見,那也就數顆遠遠地間著雜樹、孤零零的散落著,那次也不曾見著綻放的模樣兒。至于猴頭杜鵑也只是五一的靈山行在中華龍脊上隔著一百多米見著兩顆。</p><p class="ql-block"> 因為稀少,更是因為念叨著那模樣兒,所以時常的想念著這邊的小黃山。這邊縉云的小黃山比新昌天臺那倆都高,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最高處1500.66米,為浙東南之最。</p><p class="ql-block"> 小黃山山脊線地處縉云屋脊——大洋山區,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群山綿延、奇峰迭起、怪石嶙峋、澗谷幽深,因有形似黃山迎客松的松石相依,故被稱為“小黃山”。其中石鼓尖—小黃山—仙能頭一線,以奇石壘立、高山杜鵑、冰川遺跡為主要特色,春看猴頭杜鵑,夏避高溫酷暑,秋觀日出云海,冬賞霧凇冰棱,由于自然風景秀麗、徒步強度適中,受到省內外徒步愛好者的追捧。</p><p class="ql-block"> 盤旋一百八十八道彎的二個半小時車程確實有點折磨人,這一彎一彎的,緊握方向盤的雙手手心出汗,幾位同伴的肚子也翻江倒海起來,不過與心中期盼和沿途風景相比,這點插曲不過是小KS。</p><p class="ql-block"> 車停1250米海拔的牛厄背,拔高不到300米,走起來倒是挺輕松,而且山道上鋪著厚厚一層松針,間著幾片雜葉,踩著很是松軟舒爽。</p><p class="ql-block"> 從牛厄背往上先是兩旁的高山映山紅夾道歡迎,映山紅近與我們老家磐安的,遠與江西靈山的,都看不出具體的差別,都是火紅火紅的。</p> <p class="ql-block"> 進入石鼓尖,便有成片的燈籠杜鵑躍入眼簾,高二三米的杜鵑樹成片成片的往上延伸著,一顆顆樹如同元霄節街巷的裝飾,統一過似的用小綠繩(花梗都是綠色的)扎著一串串,一排排鑲黃襯留白邊的小小紅燈籠,陽光下熠熠生輝,微風起處隨風搖曳更是惹人喜愛。不知晚上銀光傾瀉下,是否有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猴頭杜鵑進入小黃山才得見著,也只見得幾十顆樣子,似乎都是挨著奇峰異石一叢叢的生長。含苞待放時是羞答答的粉紅,綻放時又若趙佶筆下的杏花~~~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羞殺蕊珠宮女!</p> <p class="ql-block"> 小黃山的奇峰異石,或高高矗立,一柱擎天,或如人工巧設,妥為安放,游走其間,宛若置身夢中,如在云海飄渺間,定然恍若仙境,群驢變身群仙相會,角色變換瞬間完成,活動群"小黃山之約"改名"29仙相會",豈不美哉?如此想開去,適宜觀日出看云海的秋天還得來此作一仙游!</p> <p class="ql-block"> 小黃山因這顆鑲嵌在奇峰異石間的迎客松而為之名,松石相依,構成了絕美的一副山水畫,把自己鑲進畫中,成為了每個游人的最愛。</p> <p class="ql-block"> 仙能頭縉云方言仙人頭,不是仙人的頭又怎么能這么巧妙的把它安放上去,大自然的神奇簡直匪夷所思。</p> <p class="ql-block"> 接近終點穿越的農家樂也是很有特色,好似專為我們這些驢人而建,累了,停下腳步,作一短暫的休憩,補充養分,又是生龍活虎。</p> <p class="ql-block"> 線路全程10.36公里,純休閑線,線路成熟,類似景區游,比之神仙居環線游(不坐纜車),還要輕松不少。感謝驢友"驢行2014"2023.4.28所做軌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广州市|
苗栗县|
长白|
临江市|
尼木县|
西平县|
临武县|
华宁县|
五台县|
前郭尔|
澄迈县|
鸡东县|
临桂县|
东乌珠穆沁旗|
将乐县|
云和县|
嵩明县|
九江市|
新竹市|
漾濞|
崇明县|
安顺市|
鄂州市|
焦作市|
福建省|
德清县|
中江县|
奇台县|
利津县|
昌江|
鹿邑县|
波密县|
策勒县|
柯坪县|
苏尼特左旗|
诸城市|
托里县|
北川|
石楼县|
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