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狼牙山,古稱郎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屬太行山脈,距縣城36千米,由五坨三十六峰組成。因其奇峰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狼牙山為古易州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山競秀”,地貌復雜,大部分山峰海拔500~800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主要景點有蓮花峰、棋盤陀、石棋盤、蠶姑祠、老君堂、勇士陳列館和壯士紀念塔等。</p> <p class="ql-block">1993年5月,狼牙山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12月,狼牙山景區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8年4月,狼牙山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3]2017年1月,易縣狼牙山風景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p> <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9月25日,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學義五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被敵人逼到狼牙山頂峰,跳下了懸崖。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五勇士跳崖后,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為國捐軀,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而得救。</p> <p class="ql-block">1942年1月,晉察冀一分區決定,在棋盤坨頂峰五勇士跳崖處修建紀念塔。在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筑民工的艱苦努力下,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于當年9月底基本建成?!叭沂考o念塔”鼓舞著革命人民抗戰的決心,同時招來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時刻想摧毀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蕩中,“三烈士紀念塔”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為繼承和發揚五勇士的英雄業績,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p> <p class="ql-block">五勇士浮雕像鑲嵌在與塔底同高的一面漢白玉旗上,與塔底層相連。向東有一碑廊,碑廊東端是一碑亭,亭內有一個六棱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聶榮臻楊成武、劉瀾濤、陳正湘、史進前等12位領導人的題詞,紀念塔周圍還有澆筑的欄板、牌房和圍墻。</p> <p class="ql-block">“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距于中,群險疵于外,規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彪U中蘊秀的古塞風光紫荊關有渾厚的文物、軍事歷史底蘊,必將隨清西陵一起成為易縣一處新的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紫荊關位于居庸關、倒馬關之間,三者合稱“內三關”,也是進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稱為“蒲陰徑”。因地理位置顯要,是京西內長城上一處重要關隘,關城建在依山傍水、兩峰對峙的廣闊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關城東為萬仞山,千嶺聳立,峭壁懸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與盤石口相接;城北為拒馬河,谷寬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黃土嶺,背千山萬壑,層巒疊嶂。</p> <p class="ql-block">北門有“紫荊關”、“河山帶礪”,南門有“紫塞金城”匾額,皆明萬歷年書、刻。關城東西南三側外有墻,北墻下臨拒馬河,依山面水,形勢險要,為軍事要地。其北城門、北城墻均以大塊料石壘砌,建筑水平高超,為中國同類建筑中罕見。</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后,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荊關進逼北京。</p> <p class="ql-block">紫荊關素有“畿南第一雄關”之稱,曾經歷大小戰爭130多次。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居庸關作為北京的北大門,是抵御來自北方異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歷史證明,紫荊關在捍衛京城上處于居庸關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東漢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烏恒入犯中原,漢朝曾派伏波將軍馬援出紫荊關,乘敵不備予以進襲。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打居庸關,因金兵憑險據守,久攻不下,它抽出兵力南下,一舉攻下紫荊關,在易縣境內的五回嶺大敗金兵,然后攻取涿、易二州,又由長城內側向外反攻居庸關,內外夾擊,居庸關被攻破。紫荊關在捍衛京城上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由此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紫荊關一帶也是我軍抗擊敵軍的戰場。平型關大捷之后,一一五師主力未及休整,又主動參加忻口戰役,經過二十八天的戰斗,一舉收復了包括紫荊關在內的大片敵占區。</p> <p class="ql-block">1939年11月初,日軍對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冬季大 “掃蕩”,妄圖尋殲我主力。我晉察冀軍區所屬部隊和一二零師特務團在紫荊關附近的黃土嶺戰斗中,以機動的伏擊,將從北面進攻的日軍總指揮部中將及其部下九百余人全部擊斃。1941年8月15日,日軍又集中十三萬大軍,分十三路向我晉察冀解放區進攻,在這次艱苦的反“掃蕩“斗爭中,雄峙千古的紫荊關, 正是目睹中華兒女愛國主義崇高氣節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易水湖位于易縣城西南25公里處,距北京150公里,距雄安新區80公里,上連“拒馬奔濤”,下啟“易水寒流”,南望“郎山競秀”,北界“云蒙疊翠”。水域面積約27平方公里,容量為3.9億立方米,最深處達48.5米。易水湖,山勢雄奇險峻,空氣潔凈無塵,林木繁盛茂密。</p> <p class="ql-block">易水湖金龜碼頭是易水湖景區三個碼頭中最幽靜的,這個碼頭位置在勝古東縣村,金龜碼頭水面寬闊,周邊景色優美。</p> <p class="ql-block">易水湖“小桂林”坐落在易水湖湖畔,藤蘿倒掛的懸崖峭壁,勾劃出南國風光的桂林山水畫,山上有仙人洞、仙人橋、仙人渠、王子帽等景點,留下了七仙度國舅的美麗傳說。游客留下佳句稱:七仙到此度國舅,易水湖山水小桂林,欲知此處風景美,何必千里下江南。湖中碧波蕩漾,可泛舟戲水,可潛水暢游,可放鉤垂釣,可乘船觀景。蕩起雙槳沿湖面東行,可看到東側的九龍山上怪石林立。</p> <p class="ql-block">拒馬河發源于河北省淶源縣太行山東麓的淶山。流經紫荊關向北至淶水縣西北境折向東流,至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鄉的套港村附近進入北京市,流 至張坊分成南北二支,北支稱北拒馬河,于南尚樂鄉二合村附近出市境,在河北省涿縣東茨村與大石河、小清河匯流南折流至白溝鎮,這一段稱白溝河。南支稱南拒 馬河,自張坊向南,在河北省定興縣的北河店匯入易水至白溝鎮與白溝河匯合始稱大清河。于天津市郊獨流鎮與子牙河相匯后流入海河。全長308公里。白溝村以上 流域面積10 000平方公里。北京市境內干流河長61公里。張坊以上流域面積5115平方公里。河寬100—1 000米。主要支流有大石河、小清河。張坊以上上游河段地處暴雨中心,河床比降較大,匯流迅速,水量充沛,水質清潔。張坊最大洪峰流量達10 000立方米/秒,是北京市重要的水資源之一。以其為水源的房淶涿灌區,可灌溉耕地2萬公頃</p> <p class="ql-block">拒馬河干流長254公里,白溝村以上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市境內干流長61公里,流域面積433平方公里。河床寬 200—1000米。拒馬河源頭的泉水溫度,常年保持在7℃左右,成為冬季北方最大的不結冰的河。拒馬河因水大流急,對所經山地切割作用強烈,多形成兩壁陡峭的峽谷,使拒馬河谷成為百里畫廊。拒馬河景區不僅風光秀麗,氣候宜人,而且有眾多的文物古跡與自然風光。由于拒馬河水恒量、恒溫、水質好,滋養了兩岸的文明。淶源境內,已知的泉眼有102處,流量大于2升/秒的有30多處,其中僅石門以西縣城附近的淶水泉、易水泉、拒馬泉、泉坊泉、杜村泉、石門泉、石門南泉的總流量就達3.4立方米/秒。淶源的泉之多、出水量之大,在缺水的華北地區是首屈一指的。</p> <p class="ql-block">長城是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歷史的厚重與文明的智慧在其間蜿蜒傳遞。5月13日,由燕山大學中國長城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蘭州大學出版社、燕山大學出版社主辦,華中集團(華中小鎮)承辦的首屆長城學論壇暨“中國長城文化研究發掘出版工程”編纂啟動儀式在華中小鎮盛大召開。</p> <p class="ql-block">首屆長城學論壇落地華中小鎮,匯聚長城智庫專家,展示長城文化研究成果,探討淶源縣長城家國情懷培育示范區創立的戰略構想,對守護綠水青山、保護生態長城、弘揚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淶源華中小鎮不僅火遍京津冀,更是處于北京、大同、張家口、保定、雄安新區中間的核心地帶。</p> <p class="ql-block">我想在美麗長城腳下有間房</p> <p class="ql-block">沿著小路前行,被松風館的紅與青驚艷。青松聳立,不懼料峭嚴寒,常年青綠,頗有民族的堅毅氣節。一旁的玫紅杜鵑花也不甘示弱,在狂風驟雨的洗禮中,頑強堅挺,與青松相映,彰顯山居人骨子里的堅韌品性。</p> <p class="ql-block">“世界有一座中國的長城”,華夏兒女都為此而驕傲。華中小鎮將堅定文化自信,持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全新的物理、精神、情感空間,構筑起養生福地、度假夢鄉的生命長城。</p> <p class="ql-block">鄧麗君師妹藝術家馬麗獻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普安县|
宁海县|
武汉市|
东光县|
宁强县|
桂平市|
化德县|
神农架林区|
新丰县|
河曲县|
周口市|
宁强县|
西城区|
枞阳县|
武鸣县|
亚东县|
长白|
响水县|
长汀县|
高要市|
陕西省|
兴和县|
宝山区|
龙川县|
正阳县|
宜黄县|
修水县|
新密市|
灵山县|
平潭县|
宜兴市|
保定市|
栾城县|
景宁|
施甸县|
日喀则市|
察隅县|
沂水县|
蒙城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