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華文化的歷史觀當中,有一種“因人論事”的習慣,這種習慣使人難以客觀地去分析一個人,這種文化的形成肇始于漢武帝時期,各種原因我們不做贅述!</p><p class="ql-block">“字如其人”的論調便是在這種文化基因當中產生的,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末年,甚至到了今日還有一些狹隘者持這種看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蔡京《行書五帖》長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傳統社會當中,官員的“忠奸”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人是極其復雜的,在不同的價值考量之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會有截然不同的論斷,王鐸、錢謙益降清之后,被認為是“貳臣”,卻保全了文脈,保全了全城百姓的姓名,而史可法力戰殉國,是為“英雄”,卻直接導致了“揚州十日”,滿城百姓被屠戮殆盡,你說孰是孰非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書法史上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書法被譽為“天下第一”,卻被稱之為“六賊之首”,甚至于本可躋身于“宋四家”,卻因“人品奸惡”,被替換掉。</p><p class="ql-block"><br></p> <h3>蔡京《行書五帖》長卷</h3></br><h3>他就是蔡京!</h3></br><h3>蔡京的時代距今已經將近1000年了,關于蔡京生前的是非論斷如今仍舊存在著巨大的爭議,但是其書法流傳至今,仍舊能夠驚艷整個書法史!</h3></br><h3>北宋有宋四家,分別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本來這個“蔡”應該是蔡京的,蔡京與蘇軾曾一同向蔡襄學習書法,后來轉學徐浩,而后蔡京上追晉唐,從沈傳師、歐陽詢處取法,而后專攻“二王”,他是北宋時期真正做到了博采眾家,且最具影響力的書家!</h3></br><h3> <h3>蔡京《行書五帖》長卷</h3></br><h3>當時有一本講述宋人書法的著作叫做《書史會要》,這本書評價蔡京的書法:</h3></br><h3>“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h3></br><h3>這里的“嚴而不拘”是指他能夠出乎晉唐,字字師法前人卻能別出機杼,猶如將軍舞劍一般,充滿了“貴氣”,其大字在當時更是無能能比!堪為天下第一!</h3></br><h3>早年的蔡京與他的弟弟蔡卞,同為皇帝的書寫官,其書法也被徽宗所賞識,并承認自愧不如!</h3></br><h3> <h3>蔡京《行書五帖》長卷</h3></br><h3>就連不可一世的大書法家米芾,都自嘆不如。</h3></br><h3>蔡京曾經問米芾:你認為當今天下誰的書法最好,米芾說:唐代柳公權之后,也就只有你跟你的弟弟蔡卞了!</h3></br><h3>在《四庫全書》當中也有著對于蔡京書法的評價:</h3></br><h3>“宋人之書。終于蔡京、蔡卞、米芾,殆即三人所定與欠!”</h3></br><h3>意思是宋朝人的書法,是靠蔡京、蔡卞跟米芾撐起來的!</h3></br><h3> <h3>蔡京《行書五帖》長卷</h3></br><h3>從后世的書法家取法來看,學蘇東坡與黃庭堅的很少有能直接從里面走出來的,不是因為他倆的字不好,而是因為個性太強,而學米芾、蔡京有成就者甚多,皆因其書法上承晉唐,為后世學習晉唐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范本!</h3></br><h3>蔡京流傳下來的墨跡遠不及米芾多,所以其影響力不及米芾大,但其寥寥數跡,也足以稱之為“宋四家”之冠!</h3></br><h3> <p class="ql-block">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贵德县|
合川市|
尉氏县|
吕梁市|
苍南县|
中卫市|
奈曼旗|
铁岭市|
北票市|
藁城市|
屏东县|
成安县|
延庆县|
阳原县|
砚山县|
亚东县|
会泽县|
彝良县|
隆昌县|
漯河市|
新泰市|
射阳县|
鸡泽县|
文昌市|
唐河县|
浦江县|
肇州县|
密云县|
汝城县|
肇东市|
凉城县|
深水埗区|
山阴县|
金川县|
广德县|
惠安县|
邵阳市|
舒城县|
广丰县|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