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青木川與魏輔唐》 題記:拙作《青木川與魏輔唐》先后在【楊凌文苑】和【秦嶺文學】上發表,欣慰之余,配發部分照片做成《美篇》,并配以音樂,請朋友們欣賞,也算給小鎮青木川做個宣傳……。 呂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一個死刑犯被押解著走向即將終結他生命的刑場,解放初的死囚沒有現在這么幸運,不能乘著汽車來到刑場,而要一步一步的走著去赴死。死囚要走的路程并不很長,行刑的地點就是他親手建立的輔仁中學墻外的草坪,途中要穿過青木川這個古鎮的老街,街不長,總共也就一里多長。死囚被五花大綁,頭被押解的士兵壓著抬不起來,古鎮老街的兩邊都是看熱鬧的人們,這條道死囚不知走過多少次,這是他的故鄉和他發跡的地方。由于他的頭被往下壓著,他看不到街邊那些看熱鬧人們的臉,只能看到人們的腳和腿那么高的部位。突然,死囚看到了一雙繡花鞋和一雙苗條的雙腿,這雙鞋他太熟悉不過了,他本能地“怔”了一下,拼命抬起頭朝那雙繡花鞋的上半部看了一眼,他清楚地看到了站在人群中的她,那是她的一位太太,背上背著她們的小兒子。他看到了一張姣美的臉和一雙哀怨的眼睛。當然,那雙眼睛也看到了他,她們不能說話,只能以目傳遞。可很快,他的頭就被押解的士兵重重地給壓下去了,就那么幾秒鐘,就那么 四目相對的一瞬間,她們能以目傳情地訴說些什么呢?我想,他一定在說:別怨我,現在解放了,我本想和你平和地生活在一起,共同把我們的兒子養大,可到了現在這個份上,我也沒想到呀,你好自為之吧,為我守寡也好,重新再嫁也好,只要能養大兒子就行……而她一定在說:老爺,你不是已經向政府繳械投降了嗎?不是說“繳槍不殺”嘛?這是怎么了?你放心,就是再難我也會活下去,我一定要養大我們的兒子……(她的名字叫瞿瑤璋,盡管可以想象她以后的生活有多么艱難,但她做到了,她養大了兒子,并且一直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于2005年無疾而終)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個死囚犯的名字叫魏輔唐,被槍斃的地方就是青木川,時間是1952年的春天。這個頗有傳奇色彩的魏輔唐和美麗的小鎮青木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出生于1902年,在1926年當上青木川首任民團團總,掌握大權,開始了在青木川二十余年的統治,他集善惡一身,紳匪兼顧,種植罌粟發家買槍,擁有上千人,數百條槍,成為陜甘川邊界一支強大的地方武裝。他對外面可能是個“禍害”,但對青木川的確是個福音,在他統治青木川20余年的“亂世”時光里,青木川成為陜甘川三省毗鄰地區一個相對治安安定,生產發展,貿易繁榮,百姓相對安居樂業的別致閉塞的類似如“桃花源”般那樣的一個小鎮。</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其實魏輔唐原本可以不死的,一解放他就帶著他的人和槍向政府繳械投誠了,可他的一個晚輩親戚是另一伙匪徒的頭子,襲擊了離青木川20公里的廣坪鎮,還殺害了20多名解放軍工作隊員,實屬罪大惡極,結果在處決那個罪惡頭子的時候連他一起殺了。(1986年寧強縣法院重新對魏案做了糾正,把魏輔唐改判為投誠人員對待)</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青木川小鎮頗似一座世外桃源,老街始建于明正統年間,興盛于清道光年間,后經民國翻修重建。街道由吊腳樓、旱船房(船形屋)擁立而成,沿金溪河自下而上蜿蜒沿伸近900米,兩邊房屋錯落有致,攀上青木川的觀景臺往下俯瞰小鎮,形似一條臥龍,依山傍水,木質結構,青瓦屋頂,放眼望去,非常壯觀。在古樸的老街上,既有傳統的雕梁畫棟,又有風格典雅的西洋建筑,古建筑房屋達260余間。頗具民間工藝的大方格、細花格、雕有花鳥魚蟲各種飾物的門窗,造形生動,古香古色,是不可再造的歷史文化遺產。</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阡陌縱橫的田野,色彩絢麗得像一幅油畫。我們到時,已是深秋,放眼到處都是種植的蔬菜和水稻,還有各種果樹,小鎮的農民三三兩兩悠然自得在田間勞作,沒有一絲絲塵埃,白云繞山,炊煙裊裊,好一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恍如隔世般的世外桃源,真是風景如畫,美不勝收!這個靜謐閑適的小鎮好像還沒有完全醒來,游客們卻已經急著去掀人家的門簾了。 盡管景致美得讓人不忍離去,可我們只是過客,只能擁有這樣一個青木川深秋時分陽光明媚的下午,自然是倍感珍惜,不僅僅是用眼,而是用心去感悟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青木川以它四季如畫的田園風光,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神奇凄婉的傳奇人物和故事,以及純樸的民風和濃郁的風情,像一壺飄香醇厚的老酒那么濃郁。近幾年,由于葉廣芩的小說《青木川》和電視劇《一代梟雄》以及一些游人在網上發的文章、圖片, 使古老神秘的青木川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的光顧。特別是青木川在陜西省的最西部,與四川、甘肅兩省交界,是個一腳踏三省的神奇之地,距離九寨溝景區只有267公里,是川、陜到九寨溝旅游的一條非常便捷的線路。我們那天凌晨4點從青木川出發,早上9點半已經進入九寨溝景區,下午6點從九寨溝景區出來,6點半開始往回返,晚上12點順利回到青木川,雖然旅途比較辛勞,但花費非常節省,且在一天中能往返九寨溝,并在景區能悠閑自得游歷8個小時,這已經是順道而且最為節省時間的一次“游中游”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青木川古樸自然,小鎮分老街和新街,中間有金溪河穿鎮而過,河上有座橋連接,非常便利。這座橋原叫“風雨橋”,是一座木架瓦頂古香古色的廊橋,后因年久損壞。2001年,當地政府出資仿原貌重新修建,整座橋均為鋼筋混凝土,橋身橋頂有雕花彩繪,色彩亮麗,橋面寬敞,改名為“飛鳳橋”,現在已經成為小鎮的一個挺不錯的旅游景點。離別前的那個晚上,我們就在“飛鳳橋”上又歌又舞,一個個“老夫(婦)聊發少年狂”,引來小鎮人們羨慕的眼神,真是快樂之至。我們住在金溪河南畔,外形頗有古樸建筑風格的“風棲樓”私人旅店,有2人間、3-5人間,電視、洗澡、開水、衛生間都有保證,雖趕不上正規賓館,也還干凈適用,價格也很便宜。窗外就是金溪河,從屋內向外望去,廊橋和老街的風貌盡收眼底,真是養眼的很。信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看著這個靜謐的小鎮和安適的人們,心情想浮躁都難。細心觀察,用心體味,小鎮的重點建筑如洋房子、輔友社、煙館、茶樓、榮昌魁、關帝廟、輔仁劇社等與青木川古鎮的牌樓遙相呼應,各具特色。還要特別要說一下的,這個小鎮民風淳樸,與游客交往與人為善,大氣得體,不欺生,不宰客,食、宿價格合理,游客普遍感到滿意,使我深深感到青木川這個傳奇小鎮,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到青木川旅游的確是來有所獲,不虛此行。</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還有近年來越來越受人注目的魏氏莊園,這座魏輔唐的豪華住宅,呈“田”字型建筑,把四處呈“口”字型緊緊相連的方形樓院連為一體,據說魏輔堂的四姨太是個留學法國的洋學生,因而主樓為法式建筑,煞是壯觀,魏氏莊園兩座大院都有長達7米的青石鋪就的走廊,前廊后廈的格局以及精雕細刻的窗欞門楣,顯現出魏府當年的氣派,魏輔唐的幾處老宅已被列入寧強縣古建筑群加以保護。進入魏氏莊園的門票是20元,這是在青木川旅游唯一需要門票的地方,也可以說即使是現在,魏氏莊園也在為青木川古鎮的發展做著貢獻。<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這就是青木川,一個讓游客感到悠閑自得,心曠神怡的百年古鎮,過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現在,隨著旅游的山水田園化趨勢和游客、驢友的逐步"自我"宣傳,以及青木川得天獨厚的距離全國水景觀之冠九寨溝的地理便捷條件,可以預見兩、三年后的青木川一定會"火"的一塌糊涂,到那時,當人們趨之若鶩的時候,我會非常滿足地對別人說:這個神奇美麗的小鎮我已經去過,并且寫了文章,發了照片,抒發了感慨和情感,這也許就是我這個性情中人的游客,能為青木川古鎮所做的一點事情吧……<br /> </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水县|
温州市|
吐鲁番市|
祁门县|
中阳县|
永胜县|
上杭县|
武功县|
漳平市|
聂拉木县|
桃源县|
微博|
宁化县|
蓝山县|
会理县|
德令哈市|
邹平县|
横山县|
抚松县|
襄垣县|
宁海县|
高淳县|
桂东县|
信宜市|
十堰市|
广水市|
即墨市|
荆门市|
山东省|
靖安县|
嘉禾县|
柘荣县|
泗水县|
玉环县|
将乐县|
呼和浩特市|
邳州市|
阜新市|
石城县|
南丰县|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