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風云變幻神不可測,蕓蕓眾生身不由已隨遇而安。社會歷史發(fā)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家庭、個人生活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存在于無數(shù)家庭、個人的幸福、快樂、或是悲傷、困苦情景,都反映著人們社會生活的狀態(tài)。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動蕩、變遷,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的參與者、見證者。家庭生活的變化,個人成長經(jīng)歷雖然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微不足道,但同樣也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一部分,透過它可以窺見社會發(fā)展的一斑。</p><p class="ql-block"> 1968年,文化大革命已進行了3年多,整個社會都進入到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tài)。省、地區(qū)、縣各級政府機關(guān)被沖擊癱煥,公、檢、法政法機關(guān)被砸爛,各級領(lǐng)導干部被冠以走資派掛牌揪斗,遭受人格與身體摧殘折磨,各種造反派組織山頭林立,司令多如牛毛,武斗規(guī)模越來越大,頻次愈來愈多,社會生活物質(zhì)貧乏,各種食物和生活用品都采取票證供應,但人們卻好似習慣了這種瘋狂,每天照樣上街游行慶祝最高指示發(fā)表,跳忠字舞,唱現(xiàn)代革命京劇樣板戲。看大戲般的評論各造反派之間武斗的勝負。雖然物質(zhì)生活貧乏,但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似乎進入一種不可言喻的亢奮。</p><p class="ql-block"> 這種無政府狀態(tài)已將國家置于崩潰的危險臨界點。事實上國家最高領(lǐng)導人也已清楚地認識到這種危險,采取措施進行緊急剎車。派"工宣隊"進駐高校,同時軍代表也以支左為名進駐工廠、學校實行軍管,強令首都紅衛(wèi)兵聯(lián)盟解散,要求各地造反派停止武斗,實行革命大聯(lián)合,采取老、中、輕三結(jié)合的方式成立新的地方政府管理機構(gòu)一一革命委員會。但對于已經(jīng)習慣了在社會橫沖直撞的千百萬紅衛(wèi)兵小將如何引導和安置,成為國家最撓頭的難題。</p><p class="ql-block"> 桃花嶺大院里再也不復往日的寧靜。高音喇叭每天重復播放著樣板戲選段,又或是最新最高指示,或是聲嘶力歇的控訴某造反派挑起武斗打死打傷革命群眾。大字報欄和各幢大樓的空墻壁上,機關(guān)單位的走廊里每天都會有新的大字報出現(xiàn),也有從京城傳回來的各種消息編寫的"號外",看大字報也成了了解社會信息最便捷的途徑。</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動亂的日子里,我們家里也如同風雨飄搖中的小船一樣,隨波逐流。爸爸被送到曉溪塔小學習班接受審查學習,媽媽在九碼頭地區(qū)中藥材公司上班早出晚歸,哥哥隨學校老三屆學生被安排到當陽縣半月區(qū)插隊落戶,大姐承擔起管家責任,負責二姐、我和弟弟的日常生活。也許是年齡小還不能完全認知社會生活的險惡,也許是少了管教和拘束,我那時感覺無憂無慮,學校停課時就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每天帶領(lǐng)一幫小伙伴瘋玩。</p><p class="ql-block"> 大姐管理家庭日常生活開支,精打細算,我們都在長身體的年紀,吃得睡得,每月糧食有定量,總不夠吃,大姐每個星期天都會早起,到東門巿場去用一斤糧票淘換六斤紅薯,用粗糧補充讓我們能吃飽。還有經(jīng)常煮湯飯,就是用剩飯剩菜多加水,常說一熱三鮮,我們也吃得高興飯飽。記得有一次大姐用榨廣椒、牛皮菜和剩飯煮了一大鍋湯飯,加了一勺豬油,辣呼呼的,吃起特別香。我貪吃,結(jié)果吃撐了,站也不是,躺也不是,上廁所又拉不出來,難受死了,折騰了好幾個小時慢慢消化了才緩過來。</p><p class="ql-block"> 大姐性格大大咧咧,有時候做事也是馬大哈。有一次星期天準備上街買菜,將2元錢放在籃子里,出門又將籃子扣在頭上,嘴里還哼著小曲一蹦一跳地走了,結(jié)果錢掉出來全然不知。我出門玩時在家門口地上撿到2元錢,我和二姐、中強用來買了冰棍吃。大姐將錢弄丟了,菜也沒買成,哭哭啼啼回來向爸爸訴說,回憶說二姐看到她將錢放在籃子里的,又是跟著她一起出的門。爸爸也是不分青紅皂白,逼問二姐拿了錢沒?我二姐也是犟脾氣,沒做的事情堅決不承認,結(jié)果爸爸用火鉗狠狠的打了二姐,我嚇得也不敢承認撿了錢,害得二姐冤枉捱了一頓暴打。為這事我至今都心懷愧疚。事后二姐好長時間不再喊爸爸,視若旁人,不理爸爸了。爸爸后來也知道是錯怪二姐了,難得的放下姿態(tài),多次買了好吃的去哄二姐開心。</p><p class="ql-block"> 生活雖然清苦,但無拘無束的生活也快樂,我們每天吃完飯都出門和小伙伴們瘋玩,彈玻璃球、放風箏、贏香煙盒折的三角、集攢各式各樣的糖紙,還有更刺激的是結(jié)伴翻院墻到大院外面農(nóng)田里去偷農(nóng)民的苞谷、紅苕,有一次翻院墻時不小心被墻頭上的玻璃劃破了手肘,肉都外翻了,血淋淋的,還學著電影里的八路軍戰(zhàn)士,堅持輕傷不下火線,用手絹使勁一扎,繼續(xù)和小伙伴們一起烤著帶血的苞谷,開心的很。有段時間,大院的孩子們時興去院外農(nóng)村水田里抓黃鱔泥鰍,我也興趣盎然地參與其中。弄一個小墨水瓶,裝上從工廠里弄來的廢機油,插上用布條卷的芯,用一根細鐵絲綁瓶口吊在小木棍上,就是一盞照明燈。再用一根一米多長的竹竿,在端頭劈兩條縫,用十根縫被子的大號針排列兩排綁緊,就做成了抓魚工具。農(nóng)民種稻谷之前要翻地,我們晚上在水田里用油燈一照,黃鱔魚鰍動也不動,對準了用自制魚叉用勁扎下,運氣好一晩上可以抓上一、二斤,第二天就可以改善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養(yǎng)魚,上房上樹抓鳥都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有一次別人送我一對鴿子,媽媽又不準我養(yǎng),我就悄悄的將鴿子養(yǎng)在床下,反正媽媽每天早出晚歸不在家,也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有時媽媽下班回來,聽到家中有"咕咕、咕咕"的聲響時,我就就趕緊故意大聲唱歌,又蹦又跳的蒙混過關(guān)。可時間長了,媽媽說總是聞著有臭味,一個星期天媽媽讓全家大掃除,一掀床扳,發(fā)現(xiàn)床下全是鴿子鳥屎,氣得媽媽用帚把胡亂揮舞打的兩只鴿子亂飛,趕出了窗外。我傷心的哭了一場,沒辦法只好斷了養(yǎng)鴿子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有段時間我們姐弟都迷上了打乒乓球,剛學會時成癮,晚上在家里,大姐做主同意將床板搬到房中央當球臺,輪番上陣揮拍練球,每天打到半夜還不愿停歇。</p><p class="ql-block"> 大姐照管我們幾兄妹的生活,雖然平時很濕和,但有時為了保護弟妹也是很有性格和脾氣的。那時大院里的男孩子、女孩子都分派,有一次二姐早上起來去公共廁所倒尿盆(那時家中都沒有衛(wèi)生間,家家都有夜壺、尿盆,早起再提到公廁里倒掉和洗刷),在去公廁的小路上被另一派女孩故意碰撞,將尿液灑在褲腿上,回來哭訴。大姐問清原由,怒不可遏,第二天端著尿盆,在公廁門前小道碰到另一派女孩,狹路相逢,互不避讓,大姐直接就端著尿盆迎上前去,一碰撞,一大盆尿液全潑灑在對方身上,對方上來抓扯,大姐也毫不含糊,一把抓住對方頭發(fā)與對方撕打起來,幸好有上公廁的大人勸拉制止。后來那些女孩也都領(lǐng)教我大姐不好惹,再也不輕易惹事了。</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隨即,開始了全國規(guī)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隨著全國幾百萬知青即紅衛(wèi)兵離開城市到農(nóng)村上山下鄉(xiāng)“插隊落戶”,大批判運動基本結(jié)束,國家逐步穩(wěn)定下來,恢復了正常的生產(chǎn)和生活秩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9年,毛主席發(fā)表"五.七"指示,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也紛紛響應號召,開辦五.七干校。宜昌地區(qū)地直機在枝江縣問安區(qū)也辦了個五七干校,爸爸接到通知,結(jié)束曉溪塔審查學習生活,下放到地區(qū)五七干校接受勞動改造,而且要全家隨遷。</p><p class="ql-block"> 爸爸結(jié)束曉溪塔學習班的審查學習回家,短暫的家庭團聚后,開始為搬遷到五七干校做準備。大哥已經(jīng)下鄉(xiāng)插隊,二姐剛上初中,在鎮(zhèn)景山老二中校區(qū)住宿上學,堅決不愿轉(zhuǎn)學,大姐可以幫爸媽分擔一下家庭事務(wù),我和弟弟還在上小學,所以最后決定大姐,我和弟弟隨父母搬遷到五七干校。二姐一個人留在宜昌二中住校上學。</p><p class="ql-block"> 這次搬家要自帶家俱,所以除了各種行李打包外,還要將木床、桌椅板凳攜帶裝車。機關(guān)管理科安排二家人使用一臺大車,裝得滿滿的,人就擠在家俱行李中隨車而行。</p><p class="ql-block"> 深秋寒風乍起,行署大院里的法國梧桐樹落葉隨風飄散,幾輛大車緩緩起動,沒有人前來送行,只有遠遠地有些人冷眼觀望,指指點點的說著什么,與我們幾年前剛搬到這里受到的接待完全兩番景象。心情也與這深秋時節(jié)一樣,拔涼拔涼的,沉默壓抑。</p><p class="ql-block"> 到枝江縣百十公里的土公路,車行卷起的塵土揚起,將我們坐在車廂里的人頭發(fā)、鼻子眉目上都是黃沙土塵。和我們坐一輛車上的是地區(qū)計委孫主任家的揪揪、海海兩兄弟,平日里我們在玩耍、打打鬧鬧說說笑笑的,話多的很,現(xiàn)在也都不說話,搖搖晃晃,渾渾沉沉的睡著了。</p><p class="ql-block"> 暈暈乎乎的3、4個小時顛簸旅程,車到了枝江縣問安區(qū)長春公社的一個叫老"四崗"的地方,就是我們即將開始生活的地方。這里是一片丘陵地帶,原來是宜昌地區(qū)福利院,我們被分配在老四崗之一的黃泥崗,編為4連。4連所在地在崗上建有幾排磚石結(jié)構(gòu)的平房,也沒有院墻,平房四周都是農(nóng)田、水塘,山崗上還有些小片的松樹林.初來乍到感覺荒涼的很。</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新家被分在最靠邊的一排平房,一大間房子用磚砌隔墻,分住兩戶一家一間半。大的一間約有12平方.小的一間只有5、6平米,在大房間里擺兩張床,大姐睡一張,我和弟弟睡一張,爸爸媽媽住里屋。除了擺上床,再擺放一張飯桌,兩個裝衣服的木箱,整個房間就像擠得滿滿的。在門口走道里搭了個灶臺,可以自己生火做飯炒菜。</p><p class="ql-block"> 我家這排平房因在最靠邊,門前是一個半個足球場大小的曬谷場,視野開闊,可以遠眺山野樹林和農(nóng)田,曬谷場旁邊還有一小片桃林。我們這排平房住四家人,右邊住地委秘書長許干一家,左邊住財政局長袁伯伯和計委主任孫伯伯兩家人。連隊有食堂,開始每天都是在食堂打飯菜吃,后來搭起灶臺后也經(jīng)常自家燒菜做飯。</p><p class="ql-block"> 隨身攜帶的家俱物品本就不多,很快就安頓好。爸爸分在了連隊的飼養(yǎng)班,與財政局袁伯伯、衛(wèi)生局李伯伯、還有計委的孫伯伯主要負責撿牛糞,曬干堆積后喂池塘中的魚兒。媽媽開始分在正規(guī)班排,主要是參加田間種植水稻,不久為了時間上與爸爸的工作時間同步,方便照顧爸爸,也申請調(diào)到飼養(yǎng)班,負責喂豬。</p><p class="ql-block"> 最緊迫的是安排大姐、我和弟弟中強的轉(zhuǎn)學事宜。五公里外有一所長春公社中學,大姐很順利的轉(zhuǎn)學入校。離家較近、約一公里左右的土崗上有一一所大隊辦的黃龍小學,我和弟弟與其他一起轉(zhuǎn)學的學童先去學校考察了一番,學校的狀況完全超乎想象:一個土崗上沒有學校大門,沒有圍墻,沒有操場,只有一幢土磚壘起.類似電影中那種農(nóng)村寺堂的破舊不堪的土房子,只開辦有一到五年級的五個班級。看到這種完全不能和我們在宜昌就讀的康莊路小學相比較的學校,非常不屑地說,這是什么爛學校。不想正巧讓一個抱著書本作業(yè)本、貌似老師的年青人聽到了,他也用厭惡、不友好的話回應:爛學校又沒有請你來!看不起我們爛學校,你自己去找高級的學校啊。我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反唇相譏:哼,爛學校請我也不得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下我上學就有問題了。周圍除了這所黃龍小學,沒有其它小學,另外當?shù)匦W都是五年學制,而我在宜昌是讀六年級學制的。除了對黃龍小學留有不好的印象,加之又當面頂撞了學校老師,自覺更充分的理由是憑什么讓我六年級學生留級又去讀五年級?所以我堅決不愿意轉(zhuǎn)學去讀黃龍小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一家人商量怎么辦,我要求回宜昌讀書,但小學生沒有住校生,所以不可能讓我再回宜昌讀書。這時來串門的秋兒哥哥出主意說,他不想留級,那就跳級,直接去上初中。</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哥哥和秋兒哥陪我去長春中學找到校長說明來意,不想被校長一口就回絕了,他小學都沒有畢業(yè),怎么可能來上初中呢?還是秋兒哥哥腦殼靈光,因為他是下鄉(xiāng)插隊落戶知青,深知城市與農(nóng)村教育的差距,所以向校長提出,我們這個學生成績好的很,要不您出題考考他,考完您說不行我們馬上就走!校長聽完思考片刻同意了。當既出了三道題讓我做。說來也是我運氣好,本來我學習一直都很認真,成績也不錯,這次校長出的三道題,有二道題是四則運算題,我都做對了,錯了一道題。校長似乎也還滿意。隨即又讓我即席寫一篇作文。我從小喜歡閱讀,又喜愛講故事,所以養(yǎng)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將自己喜歡的詞句、段落摘抄下來,專門用一個本子記錄。有寫景的、寫物的、也有人物特征描述的,對那些我認為新穎、有感染力、震撼力的詞句更是廣為搜集強記。剛巧那年國慶節(jié)“兩報一刊”發(fā)表國慶社論,開篇一段的意思是,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lǐng)導下,我國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正以雷霆萬鈞、摧枯拉朽之力蕩滌一切腐朽落后、反動勢力,以排山倒海之勢迅猛深入發(fā)展。我不暇思索的就落筆將此段文字用在我的作文中,用排比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沖擊力會讓人印象深刻。然后寫我們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來到農(nóng)村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洗刷驕嬌二氣,努力改造世界觀,做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完全是一篇口號式的短文,沒想到校長看到竟然大為贊賞,嘿,這小學生提筆成章,還用詞這樣時髦,恐怕好多大人也寫不出這些文字。好,可以,明天來報到上學吧!就這樣,我成為了枝江縣問安區(qū)長春中學的初一學生。劉夏河哥哥的妹妹謝麗本來在康小與我是一個班的同學,到干校后她去小學又讀個小學五年級,等升學讀長春中學初一時,我已是初二的學哥了。后來學制改革,到高中畢業(yè)時我同二姐中民同屆畢業(yè),那些原來康小的同班同學都比我晚畢業(yè)一屆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逐漸走向正軌。父母每天按時去勞動,我們按時去上學。雖然每周都還會安排時間政治學,但相比之前在宜昌每天看著鋪天蓋地大字報,聽著刺耳的宣傳高音喇叭聲和無休止的各種批斗會那種壓抑生活的感覺,到干校的生活卻是身體勞累些,精神上大大的放松了。</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爸爸會肩挑撿糞筐,隨手拿上一個饅頭就踏著薄露去四周山崗上檢牛糞,裝滿糞筐后挑回飼養(yǎng)班打堆發(fā)酵,再重新出發(fā)循環(huán)復始。有時中午回來吃飯,有時走的晚了就不回來吃午飯,晚上天黑之前回家來。時間不長,發(fā)現(xiàn)他每天早晨出門時都要多拿兩個饅頭,開始都以為他是帶著當午飯,后來隔壁的袁大娘發(fā)現(xiàn)袁伯伯也是多帶兩個饅頭,但中午回來吃飯時饅頭也不見帶回來,袁大娘細問下才知道,原來我爸爸他們每天出去撿糞,逐漸與山崗上那些農(nóng)村放牛娃熟悉了,看他們常常啃個紅苕,有時餓著肚子放牛,心有憐憫,故每天都多帶兩個饅頭讓這些農(nóng)村放牛娃分食,久而久之,那些放牛娃與這幾個撿牛糞的老頭還成了忘年交,好朋友。這些放牛娃.每天放牛,知道哪里牛糞多都會告訴我父親他們,后來甚至還主動幫助將干牛糞聚攏打堆后,讓父親他們少跑路,每天可以直接挑回去交任務(wù)。農(nóng)村孩子質(zhì)樸,用這種方式回報這些城市里來的他們眼中"大官"的贈食關(guān)愛。</p><p class="ql-block"> 媽媽調(diào)到飼養(yǎng)班負責養(yǎng)豬,工作量大,很辛苦。每天要到食堂去挑潲水到豬場,一擔一百多斤,媽媽從沒干過這么重的體力活,開始只能挑半桶,走起來都還趔趔趄趄、搖搖晃晃,很長一段時間才熟練掌握了挑擔技巧,可以挑一百多斤。每天還要到水塘里打撈水葫蘆,跺豬飼料,清除豬糞,又苦又累又臭,特別是冬季,兩支手凍的通紅,裂開一道道口子,讓人看著心痛。但媽媽堅強的很,從不叫苦叫累,每天下班回家,因為我爸爸是北方人,不習慣吃米飯,喜食面食,所以媽媽還要操心給爸爸和面單做一份面餅。中國女性的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堅毅頑強、勤勞賢淑的品質(zhì)、精神在媽媽身上得到最真實的展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我和大姐每天要走幾公里去長春中學上學。這是當?shù)亻L春公社辦的一所初級中學,土磚壘起三排平房,非常簡陋,教室里沒有天花板,抬頭就能看見木梁瓦片,有的地方瓦片稀疏破損了,下雨就會滴落進教室。課桌是一塊木板四只腿,連抽屜都沒有,兩個人一條長板橙。校舍兩排教室,一排教師辦公、住宿和食堂,全校只有四個班級,初一、初二各兩個班,學校有一個藍球場,泥巴地面,一下雨就不準進場活動了。有一個水泥搭建的乒乓球桌,自己挖掘的一個跳遠沙坑,一副簡易單杠,就是全部體育設(shè)施了。學校伙房只供供應教職人員午飯,學生自己解決。很多農(nóng)村學生基本都是自帶紅苕、苞谷應付,或者是干脆餓肚子,等下午放學回家再吃點東西。我們干校的孩子都就近每天中午到干校校部食堂搭伙吃午飯。</p><p class="ql-block"> 因為我是中途轉(zhuǎn)學入校,開始學習還是較吃力,主要是數(shù)學跟不上,但慢慢適應了,成績也逐漸提高了。我們的班主任姓張,好像叫張?zhí)校且粋€農(nóng)村回鄉(xiāng)知識青年,喜歡打乒乓球,雖然他球技不怎么樣,但球癮大,因農(nóng)村孩子從小沒有條件學打乒乓球,所以他難以找到對手,正好我們這批干校孩子是從城里來的,基本上人人都可以上場揮拍廝殺,好幾個都能輕松贏他,所以他很自然的喜歡和我們交往,切磋技藝。因為他偶爾也能在我拍下贏幾局,自感與我們對陣技藝提高不少,所以對我另眼相看,平日里也友善關(guān)照。數(shù)學老師姓孫,是個身材高壯實的農(nóng)村女青年,嗓門也大,剛生完孩子不久,碰到孩子哭鬧要喂奶了,就叫學生自己做作業(yè),自己就旁若無人的解衣敞懷給孩子喂奶了。</p> <p class="ql-block"> 那年月突出政治,各種政治活動自然少不了,雖然農(nóng)村學校比不上城市學校搞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但亦有自己農(nóng)村特色。每學期開學時,學校都會舉辦一場“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的憶苦思甜大會。開場就是駐校貧下中農(nóng)代表上臺憶苦思甜。那駐校貧的協(xié)代表是個50歲左右的老伯,看來是已經(jīng)多次作這種報告了,上臺先清清嗓子,開口剛說一句:同學們,突然,“我的娘吔!”一聲干嚎,嚇得臺下師生一大跳,原來是他開場套路,然后哭天抹淚地講述他家交不起地租,被地主逼債受到鞭打的悲慘遭遇,還挽起褲腳展示腿上被打留下的疤痕。我們坐在臺下看著真切,那老伯興許是講得次數(shù)多了,只有干嚎哭聲,沒有眼淚,但為了增強報告的感染力,他會在做抹淚動作時悄悄將口中唾味口水吐在手心里,然后涂抹在眼角和臉頰上。那情景看著想笑又都不敢笑,否則就會被抓一個缺乏對貧下中農(nóng)階級感情的典型。好不容易等貧下中農(nóng)代表憶苦恩甜報告做完了,少不了全校師生高呼一番“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的口號,接下來最悲催的就是開始吃憶苦思甜飯。那憶苦思甜飯就是弄了一些青菜、野菜,拌上幾塊榨油后剩下的糠餅,用清水煮上一鍋,每個師生一人一碗。這哪是人吃的東西?分明就是豬食!農(nóng)村孩子都還在慢慢吃著,我們干校子弟基本上都是剛吃幾口就哇哇的吐得一大遍,再也吃不下去了。自然校長最后總結(jié)講話,點名批評就是我們這幫干校子弟了,無非是要加強世界觀改造,自覺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堅決克服資產(chǎn)階級驕嬌二氣之類的。并要求每個沒有吃完憶苦思甜飯的學生都要寫一篇思想認識,深刻反省檢討。后來我們也有經(jīng)驗、學聰明了,再碰上學校開憶苦思甜大會,吃憶苦思甜飯時,都會提前做好準備,事先從家里帶一小包鹽,再帶點花生米、榨菜粒之類的東西,吃憶苦思甜飯時趁人不注意時悄悄拌進飯里,也就不覺得那么惡心難吃了。看我們不再吐了,甚至還吃完一小碗憶苦思甜飯了,不明就里的校長還在大會上表揚我們有進步。</p><p class="ql-block"> 農(nóng)村學校的文化生活遠比不上城市學校。在突出政治的年代,既使條件差也要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完成政治任務(wù)。那年代文藝舞臺基本都被八個樣板戲占據(jù),每天廣播電臺播放的都是樣板戲唱段,舞臺銀幕上也都是樣板戲,全民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幾段。長春中學也由一個姓童的女教師負責編排樣板戲的片段,參加區(qū)里匯演,或是組織到生產(chǎn)大隊給貧下中農(nóng)慰問演出。開始是由選初二學生排演了一出京劇樣板戲《沙家濱》中的“智斗”片段,挑選的主要演員基本都是干校子弟,農(nóng)村學生基本都是當配角。我也喜歡湊熱鬧,經(jīng)常在排演場觀看,時不時興起還會翻幾個筋斗,唱上幾句。結(jié)果引起童老師的注意,她看那個飾演刁小三的農(nóng)村同學不活潑,表演木納呆板,想換我來飾演刁小三我一口就拒絕了:我才不演這小角色。要演我就要演主角!童老師說你會唱哪些唱段?我說李玉和、楊子榮、少劍波、郭建光的唱段我都可以唱。童老師看我信心滿滿,當既決定由初一學生為主,排演一出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的“深山問苦”片段。安排我飾演楊子榮,初一學生中干校男同學較少,所以我們排練這一出片段參加的農(nóng)村同學較多,這些農(nóng)村同學雖然唱腔不準,表演時有些拘謹,但能被老師選中上臺,都特別認真,正式演出時,雖偶有演員忘詞的時候,但還是順利演出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人的出生環(huán)境是身不由己的,但出生環(huán)境往往能決定人在社會所處的階層,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前途命運。身處農(nóng)村的孩子,家庭祖輩都是農(nóng)民,以農(nóng)為生,他們生在無法選擇的農(nóng)村家庭,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沒有改變命運跳出農(nóng)門的管道和階梯,既使天生聰恵、具有天賦也難以掙脫與生俱來的階層束縛,若無社會變革,若無國家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幫助,很容易就陷入階層固化,一輩子都會象祖輩一樣繼續(xù)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在長春中學的二年初中學習生活,結(jié)識了很多農(nóng)村同學新朋友。其實有很多農(nóng)村同學也是極有天賦的。有一個姓熊的同學,別看他怎日睡不醒、眼角常留有黃色眼屎、鼻涕啦呼的樣子,可對數(shù)學有天生的敏感性,老師課堂上講的數(shù)學范題,一點即通,亦可舉一返三。解方程式,計算三角函數(shù)很快捷便能列出最簡步驟,得出結(jié)論。我因為晚入學一學期,基礎(chǔ)較差,所以常向他請教,他也非常耐心給我講解輔導,后來我能很快跟上教學進度,學習成績提高全靠他的幫助之功效。這么多年過去了,也不知他最終是否跳出了農(nóng)門。</p><p class="ql-block"> 與農(nóng)村同學相處,最深切的感受是他們非常的質(zhì)樸、善良。你對他一點點的好,他都會銘記于心。記得有一天我手拿兩個饅頭邊吃邊走上學校,路途中遇到一個姓蘇的同學,一起結(jié)伴同行,走著走著,我看他眼睛盯著我手中的饅頭,不時吞口水,我順手將手中一個饅頭遞給他,他感激不盡地吃一半留一半,說要給弟弟留一半。打那以后,蘇姓同學經(jīng)常會給我拿幾顆新鮮棗、一捧花生、或是一個山糖梨什么的。有一天放學問我可不可跟他一起回他家,說要送我一樣肯定喜歡的東西。跟著他走了10多公里山路來到他家,雖然房屋破舊,但房前屋后被山林翠竹簇擁,鳥語花香,清秀幽靜。蘇同學到屋后擰出一個鳥籠,里面有一只八哥鳥。真是有心人!蘇同學可能平時聽我說最喜歡養(yǎng)小動物,留心專門等房后八哥鳥巢小鳥孵化長成后,抓到一只小八哥鳥送我。我喜出望外,忙不迭地謝謝。興沖沖地擰著鳥籠回家。</p><p class="ql-block"> 那只小八哥鳥給我?guī)淼目鞓凡荒苎员怼C刻旆艑W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擰著鳥籠到養(yǎng)豬場后面的桃樹林草叢里給八哥捉小蛙、螞蚱喂食。小八哥羽下毛還沒長齊,尚不能展翅飛翔,喂食時我將它從籠子放出來,一蹦一跳地伸著脖子,張開黃色的小嘴,吞食我給它捉的美味。一個月后,八哥在我精心照料下,長得油光水滑,黑羽锃亮,可以展翅翱翔藍天了。鳥兒通人性,可聽話了。我一聲口哨,它就會立即飛到我身邊,有時飛落在我的肩上、手臂上,有時跟著我一蹦一跳地游玩。晚上我將鳥籠門打開,它就乖乖地鉆進籠中睡覺。時間長了,每天上學前我都將鳥籠門打開,讓自己外出覓食,晚上再關(guān)進籠子,主要是怕被野貓侵害。有一天我在放學路上看到一群八哥在林間嬉玩,隨意吹了一聲口哨,不曾想一只八哥徑直就聞聲飛到我肩頭,原來我養(yǎng)的小八哥鳥也結(jié)識了野生八哥。可惜養(yǎng)了大概兩年多時間,我放學回家到處不見八哥身影,吹口哨也沒任何反應,最后在豬場后面桃樹林草叢里發(fā)現(xiàn)八哥的屍身,已經(jīng)僵硬。估計可能是它找食時,對過往的路人無防范之心,被路過的下農(nóng)田干活的哪個叔叔當作是野生鳥揮鋤打中而亡。挖坑將八哥掩埋,好長時間傷心難過。</p><p class="ql-block"> 童心純真也簡單,盡管是隨父母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但我還是感到在這農(nóng)村廣闊的天地里更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父母每天辛苦勞動,我們每天自己上學,放學后就放敞了玩耍。在干校,除了養(yǎng)的那個小八哥鳥,我還在油菜地里抓剛學會走路的小野兔回來喂養(yǎng),可惜那時沒有牛奶只能喂小兔米湯、嫩葉,都沒成活。我還曾上樹掏鳥窩,捉住兩只小斑鳩,粉色肉嘟嘟的,毛都沒有長出來,好在斑鳩是一根食管直通胃,每天都將綠豆硬塞進小斑鳩嘴里,看著它一天天長大,羽毛長齊。每次去喂它時都咕咕咕的叫著,急切地用喙來拱我的手。本想是時間長了,有感情了,也想象喂養(yǎng)小八哥一樣將它們放出鳥籠,可兩只小斑鳩一出鳥籠,展翅就飛上屋頂,然后又飛向遠方山崗樹林,再也不回來了。可見并不是所有小動物都是可以輕易馴化的,</p><p class="ql-block"> 在干校生活,雖然食堂每天可以保證有饅頭、米飯,但主要以青菜為主,肉食品很少,所以我們經(jīng)常自己想辦法改善生活。買了魚鉤魚線,重操舊業(yè)去釣魚,湖北是個魚米之鄉(xiāng),農(nóng)村堰塘星羅棋步,附近還有幾座大水庫,都留有我們釣魚的足跡。只要去垂釣都會有收獲,回家就可以加個大菜,一家人都高興。</p><p class="ql-block"> 有段時間,一個廣東藉的叔叔抓到一條大烏梢蛇,拿到我們家請求借鍋灶加工。在家門口現(xiàn)場開腸破肚,將大蛇切段,放入清水鍋里,加點生姜,煮熟后湯呈乳白色,鮮美無比,蛇肉細嫩入口即化,勝比雞肉。后來又抓來一條紅燒,多放豆瓣辣椒,生姜大蒜花椒,燉煮收汁,香氣撲鼻,另是一番風味,讓人食欲大增,欲罷不能。那叔叔還告訴我們,多吃蛇肉多喝蛇湯可以嫩膚肌,防蚊蟲叮咬,將蛇皮曬干后做鞋墊可治腳氣好處多的很。自那以后,我和風兒等小伙伴就經(jīng)常自己出去抓蛇。按照廣東叔叔的教導,水蛇雖無毒,但太細太小,不值一抓,金環(huán)銀環(huán)蛇、蝮蛇等劇毒蛇千萬不要去碰,咬一口就會丟了小命。主要是抓烏梢蛇,個大肉肥無毒,那二年吃的蛇肉還真不少。可能是吃蛇肉多的緣故吧,長大以后我真的不怎么怕蚊蟲叮咬,既使被蚊子叮咬了也就起一個小紅點。79年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時,戰(zhàn)前訓練中一炮連號兵王于民在橡膠林捅了馬蜂窩,我們在場幾個號兵都被馬蜂追著叮咬,回到連隊駐地,其他幾個號兵臉部都腫得像豬頭,我也被叮了三下,可只顯了三個小紅包。看來蛇肉真的有防蚊蟲叮咬之功效。</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門前前就是一個大曬谷場,場邊堆著幾個十幾米高的大稻草垛,用來喂牛,給豬圈墊欄漚肥,每天都有很多野斑鳩成群飛來在草垜下尋覓谷粒。我在草埠湖農(nóng)場二叔家去玩的時候,曾看見有人用農(nóng)藥拌上谷子藥殺野鳥,在干校我也嘗試如法泡制。找來殺蟲農(nóng)藥滴滴畏拌上一碗谷粒,曬在草垛下面,然后與小伙伴們躲在遠方查看。那些斑鳩一啄一啄吃的歡,一會功夫,藥勁發(fā)作,腹中火燒難忍,騰空而起,向著水塘飛去想要喝水,可都在半空撲騰幾下就一頭倒栽掉落到地上了。我們就四處追蹤撿拾,立即剝皮剖肚將腸腸肚肚內(nèi)臟丟棄,將斑鳩肉拿回家,一次可捕獲十幾只斑鳩。開始每次藥完斑鳩后我們都記得將拌了農(nóng)藥的谷粒清掃干凈,可有一次忘記清掃了,結(jié)果將鄰居家的雞藥死了,我自己家里的雞也藥死了兩只,被父親一頓好訓,也就再不敢用農(nóng)藥捕鳥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沂源县|
济源市|
奎屯市|
绵竹市|
肇州县|
博客|
怀来县|
固阳县|
鹤山市|
徐闻县|
阜平县|
彭州市|
安庆市|
察雅县|
唐河县|
玛曲县|
舒兰市|
青铜峡市|
集安市|
阿拉善右旗|
资阳市|
华宁县|
新化县|
巴彦县|
海伦市|
象山县|
杂多县|
施秉县|
文登市|
滦平县|
彝良县|
乌鲁木齐市|
高清|
刚察县|
图们市|
徐汇区|
菏泽市|
雅江县|
蓬安县|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