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張耳年輕時是魏國信陵君的門客,遠近聞名,年歲較大后,娶富家孀居女為妻,有了妻子的財力資助,張耳廣招門客,后成為魏國外黃縣令,劉邦還是普通百姓時,多次與張耳交游,相處數月之久。陳馀也是魏國人,和張耳一樣娶了富家女。</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一、刎頸之交</b></p><p class="ql-block"> 張耳、陳馀經過朋友引薦認識,一見如故,陳馀年齡小,就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張耳,成為“刎頸之交”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秦滅魏后,秦始皇聽說張耳和陳馀的大名,下令懸賞通緝他們。張耳、陳馀逃往陳地,隱姓埋名,充當里監門以維持生計。一次陳馀被小吏鞭打,想要反抗,張耳趕忙用腳踩他,小吏走后,張耳責備陳馀:“當初和你怎么說的?小不忍則亂大謀,難道你要因為小小的屈辱,就死在一個小吏的身上嗎?”陳馀虛心接受了批評。</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二、兄弟反目</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9年,張耳和陳馀參加陳勝、吳廣的起義軍,隨武臣攻取趙地,勸說武臣自立為趙王,張耳為右丞相,陳馀為大將軍。</p><p class="ql-block"> 不久,趙王武臣被大將李良所殺,張耳和陳馀耳目眾多,得以逃了出來,扶植趙國后裔趙歇為趙王。</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8年,秦朝大將章邯領兵攻打趙國,張耳和趙王歇逃入鉅鹿,被秦軍團團圍住,兵少糧缺,危在旦夕。陳馀率領殘余部隊幾萬人,駐扎在鉅鹿城以北。張耳多次派人召陳馀前來救援,但陳馀考慮到兵力不足,不敢前往。張耳大怒,派張黡、陳澤兩位將軍前去責備陳馀,陳馀推脫不過,派了五千人馬讓他們率領攻打秦軍,立即全軍覆沒。</p><p class="ql-block"> 此時前來救援鉅鹿的諸侯聯軍都在陳馀旁邊安營扎寨,其中就包括張耳的兒子張敖,都不敢攻擊秦軍,只作壁上觀。最后是項羽破釜沉舟,擊敗秦軍,趙王歇、張耳得出鉅鹿。</p><p class="ql-block"> 張耳怒斥陳馀見死不救,追問他張黡、陳澤的去向。陳馀解釋,張耳不信,陳馀一怒之下,解下將軍印給張耳,張耳不敢接受。陳馀如廁,張耳聽了手下之言,就佩戴將軍印。陳馀回來,怨恨張耳不讓,于是帶領自己的心腹幾百人去黃河邊過起了漁獵生活。從此好兄弟反目。</p><p class="ql-block"> 陳馀并非見死不救,實在是杯水車薪,救援等于白白送死,張黡、陳澤就是典型例子,所以諸侯聯軍都作壁上觀,其中就包括張耳自己的兒子。</p><p class="ql-block"> 張耳當時教訓陳馀要忍耐,當被圍困在鉅鹿城里,就是需要他自己體味忍耐的滋味了。可是他非但不聽陳馀的辯解,反而拿走了陳馀的將印,所以,兄弟反目主要責任在張耳。</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三、不共戴天</b></p><p class="ql-block"> 當陳馀在黃河邊過著漁翁生活時,張耳跟隨項羽大軍入關。</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立張耳為常山王,陳馀僅被封侯。陳馀大怒:自己和張耳一樣的功勞,卻他封王我封侯,太不公平了。于是陳馀聯合齊王襲擊張耳,張耳兵敗逃亡。兩人從反目到徹底決裂,成了死敵。</p><p class="ql-block"> 張耳之所以被項羽封王,是因為他跟隨項羽入關,此時陳馀正在釣魚,所以他沒有被封王不是張耳的問題。再說,做出不公平分封的是項羽,陳馀卻遷怒于張耳,聯合齊王將張耳趕出趙國。</p><p class="ql-block"> 張耳敗逃后,投奔了漢王劉邦。</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5年,劉邦想和趙國結盟一起對付項羽,陳馀說:“只要漢王送上張耳的人頭,趙國就從命。”劉邦找了一個和張耳長得很像的人,將他的人頭送給陳馀,陳馀于是發兵助漢。不久陳馀發現自己上當了(張耳沒死),就背叛了劉邦。</p><p class="ql-block"> 冤家宜解不宜結,陳馀卻意氣用事,堅決不肯放過張耳,最后背叛劉邦,走上了不歸路。</p><p class="ql-block"> 同年,劉邦命令韓信和張耳共同攻擊趙國,韓信背水列陣,以少勝多,擊敗陳馀,陳馀被斬殺于泜水河畔。</p><p class="ql-block"> 劉邦封張耳為趙王。</p><p class="ql-block"> 司馬遷說:“然張耳、陳馀……及據國爭權,卒相滅亡,何鄉者相慕用之誠,后相倍之戾也!豈非以勢利交哉?”</p><p class="ql-block"> 張耳、陳馀能算是“刎頸交”嗎?所謂的“刎頸交”,是為了朋友可以用刀子抹自己的脖子,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全朋友。可是張耳、陳馀卻為了爭權奪利要抹對方的脖子,他們是勢利之交,正好揭示“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的道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淳化县|
峨山|
乌审旗|
永胜县|
四子王旗|
沙湾县|
漳平市|
蓬莱市|
宁陵县|
垫江县|
陆川县|
错那县|
沅陵县|
玉田县|
米泉市|
红河县|
龙州县|
瑞金市|
克东县|
赤城县|
道孚县|
溆浦县|
策勒县|
丁青县|
汕头市|
大同县|
丹凤县|
周宁县|
高雄市|
夏邑县|
个旧市|
抚宁县|
淮南市|
伊吾县|
河曲县|
广东省|
昌都县|
静安区|
新津县|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