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行的意義不在于瀏覽風景,而是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放松自己,感受著當地的風土人情,享受著當地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不經意間來到了萊茵河畔袖珍小國~列支敦士登。在那里驚喜看到了美麗的風光,還參觀郵票博物館,蓋上了列支敦士登的圖章,真是喜出望外它引起我們去了解,熟悉它。</p> <p class="ql-block"> 歐洲有不少國家奉行永久中立政策,它們不加入任何一個同盟及對外發動戰爭。不過,保持中立不等于解除武裝,像瑞士和奧地利這兩個中立國,都有一支不弱的軍隊。</p> <p class="ql-block"> 夾在瑞士和奧地利之間的列支敦士登,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中立國,這里人口僅3.8萬,國土160平方公里且大部分是山區,150年前已取消軍隊。</p> <p class="ql-block"> 作為瑞士與奧地利之間的緩沖,該國先后依附這兩國,不但經濟上實現一體化,連防務和外交都交了出去,等同于“附庸國”。</p> <p class="ql-block">列支敦士登原為歷史上公爵的姓氏。在德語中“列支敦士登”意思為“發亮的石頭”,列支敦士登又被稱為郵票王國。</p> <p class="ql-block">列支敦士登地形狹小,人口稀少。但國家收入水平卻非常高。2015年,該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63.88億美元。郵票產業是該國的支柱型產業。約占財政收入的10%左右。</p> <p class="ql-block">“列支敦士登”這個國名來源于列支敦士登家族,即該國現在的王族。列支敦士登家族起源于12世紀,屬于哈布斯堡家族的旁支,原本只是名不經傳的小貴族,隨著哈布斯堡家族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而開始顯赫起來。</p> <p class="ql-block"> 13世紀歐洲的封建采邑制度剛剛成熟,遍布都是各等級貴族的封建領地,國王只是各國最大的領主而已,日耳曼人建立的神圣羅馬帝國更是如同一盤散沙。</p> <p class="ql-block"> 神圣羅馬帝國是典型的封建采邑制國家,領主有很大的自治權。</p> <p class="ql-block"> 帝國的皇帝由七位選帝侯選舉產生,還需要通過帝國議會的批準,帝國議會由高等級的貴族組成,擁有決定重大國政的權力,政治地位相當高,這就導致帝國皇帝的實權非常有限。</p> <p class="ql-block"> 哈布斯堡家族在13世紀后期通過聯姻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后,主要勢力范圍在奧地利等南德意志地區,以及波西米亞、西里西亞等西斯拉夫人附庸國。</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家族因列支敦士登城堡而得名,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的地位類似于殖民地,皇帝和大貴族們用各種手段圈占了大量土地,卻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理,他們便把行政、收稅權一次性賣給其他善于經營的貴族,列支敦士登家族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家族很受哈布斯堡的器重,經常有家族成員出任宮廷要職,最早受封的領地便是列支敦士登城堡,該家族因此而得名,這座城堡位于首都維也納往南十幾公里處,一直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城堡位于維也納南部十來公里處。這個家族很會經營,在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購買了很多貴族領地的行政、收稅權,鼎盛時擁有99座城堡和封地,總面積達到160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帝國皇帝名下也有很多這樣的領地,散布在帝國的各個角落,皇帝自然不可能親自去管理,大部分領地的行政收稅權都高價賣給了別人,一些比較偏遠的領地尤其是帝國與瑞士邊境上的領地相對比較便宜。</p> <p class="ql-block"> 公元6-7世紀的歐洲版圖,阿勒曼尼人建立過自己的王國</p> <p class="ql-block"> 瑞士先民是阿勒曼尼人,774年并入法蘭克王國,11世紀形成了臣服于神馬羅馬帝國的阿勒曼尼亞王國。阿勒曼尼亞人與德意志人同屬日耳曼民族,但受地形分割等環境影響,經過上千年的獨自發展,在語言、習俗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 神圣羅馬帝國對阿勒曼尼人苛以沉重的兵役和賦稅,頻繁要求他們為帝國四處征戰,最終引起了阿勒曼尼亞人的武力反抗。</p> <p class="ql-block"> 現代瑞士國家南部的阿勒曼尼亞人首先結成“永久同盟”,并在13世紀末獲得獨立。這個同盟也稱“瑞士同盟”,是現代瑞士國家的雛形。</p> <p class="ql-block"> 教皇的瑞士衛隊,曾經在歷史上戰斗至最后一人,無一投降。</p> <p class="ql-block"> 在此后的兩百年里,加入瑞士同盟的領地越來越多,與瑞士接壤的是南德意志的奧地利。奧地利雖然實力更強一些,卻在沖突中很難占到上風,當時的瑞士以輸出雇傭兵而聞名歐洲,連教皇衛隊都是瑞士雇傭兵。</p> <p class="ql-block"> 今天捷克境內的瓦爾蒂采莊園,列支敦士登家族最早的采邑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雖然與哈布斯堡走得很近,列支敦士登家族本身的政治地位并不算很高,在上千家族組成的貴族體系里面屬于較低等級。列支敦士登家族打算成為帝國議員,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躋身一流貴族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根據帝國法律規定,帝國議員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皇帝直屬領地,而這恰恰是列支敦士登家族所缺少的。于是,他們四處尋找符合條件的領地,直到上萊茵河谷領地的出現。</p> <p class="ql-block"> 14世紀前期,上萊茵河谷領地原有的兩位領主發生內亂,皇帝趁機將他們的領地收歸自己所有并合二為一,然后將行政權和收稅權賣給其他貴族。</p> <p class="ql-block"> 1699年,當時的領主霍亨涅姆伯爵由于財政緊張,計劃把這塊領地出售,而列支敦士登家族又恰好需要皇帝直屬領地,兩者一拍即合完成了交易。</p> <p class="ql-block"> 萊茵河分隔開瑞士和列支敦士登領地,否則應該早就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 就這樣,列支敦士登家族擁有了皇帝直屬領地,獲得了進入帝國議會的敲門磚。皇帝對此頗為滿意,特意將這兩塊領地賜名為“列支敦士登”。</p> <p class="ql-block"> 不過,在此后的120年里,列支敦士登家族從來沒有親自駕臨過“列支敦士登”,仿佛將這塊已經完成使命的敲門磚給遺忘了,因為對他們來說,“列支敦士登”領地實在沒什么值得留戀的。</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國土總面積僅160.5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列支敦士登雖然沒有跟德國相鄰,但是其官方語言卻是德語。</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原是貧窮的農業國,在二戰之后開始發展工業,瑞士和奧地利的制造業非常發達,所以列支敦士登發展的很快。</p> <p class="ql-block"> 人口僅有3.8萬的列支敦士登有1.5萬人從事制造業,占了人口的四成,工業產品95%以上供出口,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非常高,達到39.4%,比重高達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小國里的制造大國。</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的人均GDP高達17.34萬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所以列支敦士登雖然小,但卻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 另外列支敦士登的郵票產業也發展得很好,從1912年起,該國開始發行郵票,郵票收入約占總收入的12%。</p> <p class="ql-block"> 市內沒有高層建筑,街道整潔,現代化的城鎮設施齊全,有各式商店、旅館、郵局、博物館和醫院。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安居樂業,遵紀守法,他們熱愛自己的家園,很少有人愿意背井離鄉去他國謀生。</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非常小,連我們上海的3%都不到。就這么小的地方還三分之二是山地。郵票是列支敦士登的寶貝,相關產業占據財政收入的10%左右,以印制精美,圖案清晰,用色協調著稱。</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沒有自己的簽證,要到該國旅游只要有瑞士申根簽,或其他申根區國家的簽證均可。</p><p class="ql-block">這里的人一般著重很講究,歐洲時裝是他們的最愛,不會特別隨意、懶散不修邊幅,在這里開車速度一定要把控好,很容易開過出境。</p> <p class="ql-block"> 關于這個“國家出租計劃”,還真是。每天四十萬的價格就可以租下此國,得到一把國家鑰匙,當一回“國王”。但也不用較真,這個說到底就是一個廣告噱頭,本質上就是讓你過去旅游住幾天嘛,聽起來更土豪一點。象征性的頭銜,也不是真的有權哈。</p> <p class="ql-block"> 雖然來的時間很短,但是通過這次旅行讓我們了解列支敦士登一些情況,收獲滿滿。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堰市|
通河县|
临湘市|
甘谷县|
林甸县|
商洛市|
张家界市|
方山县|
新密市|
深泽县|
贵州省|
土默特右旗|
海兴县|
浙江省|
莱州市|
保山市|
延安市|
苗栗县|
皮山县|
玛多县|
拜城县|
普格县|
武宣县|
乐业县|
古蔺县|
丹棱县|
上栗县|
呼和浩特市|
如东县|
仙居县|
遂昌县|
若羌县|
达孜县|
民县|
汝州市|
霸州市|
南溪县|
大田县|
白城市|
鄂托克前旗|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