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走過坑坑洼洼的古青石板街,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水墨丹青畫似的古村落;高大的古色古香的門樓;一條彎曲的小河穿街而過,河水清澈,緩緩流淌,魚翔淺底;兩座石拱橋飛架東西,橋下烏篷船在水中搖曳蕩漾,旁邊水車咕嚕嚕翻著水花;河兩岸游廊雕梁畫棟;古街上或青磚布瓦,或竹籬院墻;炊煙裊裊,雞犬相聞……這便是素有“小周莊”之稱的千年姜橋古街。</p><p class="ql-block"> 說起我與姜橋老街的淵源要從2021年算起,2021年建黨百年來臨之際,我正在大冶各處搜集整理和寫作《百名烈士》事跡,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個陌生電話,說他叫左可龍,是姜橋村支部書記,想請我把他太公左宏穩的革命事跡整理出來。之前我并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我問他太公左宏穩烈士的具體情況,他說,因為硝煙散去已過百年,歲月匆匆,時過境遷,以前只是偶爾聽老輩人說過,說左宏穩年輕時功夫了得,是當時鄂東南一帶地下黨中“三支半槍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他發給我的一張烈士墓相片,大山密林中一座斑駁的墓碑上長滿了青苔和藤蔓,隱約刻有“左宏穩1903年出生,1931年3月22日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敵人殺害,年僅28歲。”左書記是其曾孫,覺得應該把先祖的革命事跡以文字形式寫出來,讓后人銘記。他說經常在報上和網絡平臺上看到我整理的不少烈士的文章,所以迫切想請我把烈士的事跡挖掘和整理出來,以了一個后人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在姜橋那條老街上,沿街走來走去,找當街一些還健在的耄耋老人了解烈士斑駁的記憶。后來又是翻譜,又是跑南山頭和大冶檔案館去查找資料,最后終于把烈士左宏穩的革命事跡資料整理出來。左書記非常滿意,一再感謝我,還請我喝了幾回酒。就此,我們倆就結下了一些緣分,多次邀請我到姜橋老街去轉轉。我在姜橋千年老街的來來去去、尋尋覓覓中,了解了千年古街的前世今生、革命者左宏穩的傳奇故事,以及左可龍奮發圖強、使千年古街舊貌換新顏的傳奇經歷。姜橋古村是一個頗有神秘歷史色彩的古鎮,是大冶三大古鎮之一,歷史文化深邃,耕讀為本,名人輩出,商賈云集,古稱新陽里。聽說千年之前,即(宋)乾德年間,五代十國南唐李煜選址建縣時,最先就選在姜橋下堰塘一帶。后來之所以沒有選上,原因有二,其一是土質,同樣多的土,重者必為風水寶地,于是把姜橋的土和時稱大冶泉塘的(今東岳路)的土稱秤,結果衙役使壞,把土重的姜橋的土與土輕的泉塘的土掉了包,以至官府選擇了泉塘而沒有選擇姜橋;其二是土色,官府請陰陽先生看兩處風水時,正碰到姜橋下大雨,因含礦物質鐵重,故土是紅色,土地經雨水一泡,滲出的水多為紅色,被陰陽先生說成是血流成河,是不祥之地,故官府最終沒有選姜橋建縣,頗為遺憾。</p> <p class="ql-block"> 據《大冶縣志》記載,相傳到了700多年前,最先來這里安居樂業的家族以“姜”姓為主。南宋晚期,元初十三年(公元一二六六年),此地并非叫“姜橋”,時有一個叫姜維遠的人背井離鄉遠道來此定居。當地居民散住于小河兩岸,進進出出極為不便。為此,姜維遠慈悲為懷,心念蒼生,四處募捐,餓了摘路邊野果充饑,渴了喝路邊山泉水,日走夜露,到處乞討化緣,嘗盡人間冷暖,終于化來錢財建成三眼石拱橋,方便了兩岸百姓出行來往。后人為了紀念他,以“姜”姓名橋,以“橋”名鎮。現在三眼古石拱橋還在,建造扎實、根基深厚,雖然在1954年那場特大洪水中,橋欄桿、木質游廊等都被洪水沖走,但三眼橋橋身至今仍固若金湯,被傳為佳話。橋上面仍香火供奉著“水將軍”和“姜公”的雕像,是姜橋古街一個歷史見證。</p><p class="ql-block"> 站在姜橋古橋往西涼亭方向一段街被稱為上街,往大冶方向一段街被稱為下街,整條古街青石板路面,全長八百多米,寬四五米,古街兩邊鋪面林立,曾經是東來西往之古驛道,繁華之地。姜橋因“橋”而生,因“水”繁榮。要說姜橋古街最輝煌時期,還要到明清一個叫左聯甲的地方官員,非常重視姜橋古驛道和古碼頭的作用,大力發展經濟,加強管理,一度使姜橋古街達到了鼎盛。姜橋被稱為“安昌鄉、西陽里、上中吳二堡。距大冶縣城西南十五里,石砌、上下街二百五十余丈,州同左聯甲捐修。”姜橋就此成為繁華之地,一方重鎮。流水西向,平川沃野,人稠煙密,商賈云集,店鋪林立,終日叫賣聲絡繹不絕。繁盛時期姜橋街有7家釀酒作坊,16家豆腐作坊,4家藥鋪,其它的如醬園、染坊、織布坊、打鐵鋪、當鋪等,更是間雜其中,不計其數。</p> <p class="ql-block"> 古稱大冶包括黃石,有五市一鎮,其中姜橋為一市之一。縣境之內三所東岳廟三足鼎立,是東岳文化地域傳承的化石見證,一座在黃石道石袱,一座在大冶東岳路,另外一座在姜橋此地。</p><p class="ql-block"> 據說岳飛曾經冶煉在龍角山,屯兵在姜橋古鎮,將青銅冶煉成兵械以后,源源不斷運往北方,以抵抗金兵,為抗擊金兵的入侵,立下了汗馬功勞。說明姜橋在古代地理位置上是何等重要。</p><p class="ql-block"> 姜橋自古重商貿,更重家風家教。無論是今天的姜橋小學,還是以往的姜橋私塾,無論是“大蓮牌坊”,還是“小蓮橋”的善行由來,還是“百節龍”的民俗傳承,都將這一方水土文化之魂銘刻于南街門樓的眺望上—— 望汝榮歸。姜橋是連接果城里和大冶縣的主要交通要塞,往東到縣城主要靠水路出入,每到旺水季節,這里舟來船往,絡繹不絕;往西經過西涼亭進入果城里到江西,主要走陸路。姜橋在過去是一個古碼頭,往東水系發達,行舟直通大冶湖,連接長江;往西進入果城里到江西,都是陸路,一路崇山峻嶺,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軍事戰略意義突顯,古往今來是軍事必爭之地,進可攻退可守。當年大革命時期果城里風起云涌之際,也是姜橋古河至大冶湖一帶暗流涌動、洶涌澎湃之時。</p> <p class="ql-block"> 當地有一個土匪頭子叫左宏德,無惡不作,稱霸姜橋一方。其時當地有一青年,名曰左宏穩,長得身材魁梧,力大無窮,因看不慣土匪左宏德惡行,一次在姜橋老街上看見幾個土匪正在欺壓賣菜百姓時,左宏穩路見不平一聲大吼,飛起一腳將為首名叫“三癩子”的土匪踢得一個“餓狗鏟屎”。旁邊群眾見了暗暗叫好。其他土匪見勢不妙,拔腿就跑,哭喪著臉急忙跑回去向土匪頭子左宏德報告。左宏德聽說以后,見左宏穩是條好漢,不計前嫌,叫手下拉他入伙去當土匪,答應坐地分贓,但是遭到左宏穩拒絕并破口大罵土匪“壞事做盡,不得好死”時,遂懷恨在心,密謀設套找茬,欲暗下毒手結果左宏穩性命。左宏穩擔心遭土匪暗算,于當月雪夜突然失蹤。原來他離家出走,偷偷跑去投奔果城里南山頭參加革命去了。可是他的父親,即左可龍的玄祖,被左宏德這些土匪打了一個半死,家中半筐稻谷也被土匪一搶而光。左宏穩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后來成為革命骨干,被稱為鄂東南一帶“三支半槍之一”,武功高強,特別是槍法百發百中,百步穿楊。被領導選入手槍隊,專干殺惡除奸和保衛工作。 </p><p class="ql-block"> 同年10月21日,土匪左宏德為了向國民黨大冶縣黨部秘書兼“圍剿”辦主任黃堯階邀功請賞,竟派一武功高強的土匪化裝成砍柴百姓,偷偷混進南山頭,靠近金公祠,想暗殺大冶縣委主要領導。土匪看見徐策開完會剛出門,想掏槍對徐策射擊時,說時遲那時快,萬分危急之際,只見快手五麻子飛身一躍,擋在徐策身前保護他,左宏穩同時手起彈到,比那個土匪舉槍還快一秒,不等土匪開槍,左宏穩手槍先響,飛手一槍便擊斃了那個土匪。后驗尸時,左宏穩那一槍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正中土匪額頭印堂,來了一個頭上開花,讓那個土匪死得滿臉愕然。這驚險一幕,讓徐策看到了給縣委主要領導配備警衛的重要性。左宏穩等手槍隊隊員,愈發受到徐策等主要領導的器重。</p> <p class="ql-block"> 1927年12月5日,果城里第五區下轄第二鄉經濟委員萬云成因貪污腐化,怕被共產黨清算,遂投敵叛變,向國民黨反動派供出該鄉地下黨組織,致使敵人一夜之間突然出動,抓捕八名地下共產黨員,并連夜押往大冶大牢關押。第二天一早全部被國民黨大冶縣黨部秘書兼“圍剿”辦主任黃堯階指示,押往現北門劇院處殺害。為了替犧牲的烈士報仇雪恨,減少革命進一步損失,徐策指示左宏穩和五麻子兩人,連夜秘密下山,前往果城第五區第二鄉,摸黑蹲守在國民黨反動派駐住地門口隱蔽處,匍匐在地,任由寒風吹,冰雪凍,終于守到下半夜時看見叛徒萬云成與另一反動派分子酒后出門拉尿。說時遲那時快,萬般仇恨涌上心頭,左宏穩和五麻子迅速匍匐靠近,百米之內舉槍射出兩顆仇恨的子彈,槍響人倒,一命嗚呼,算是為死去的同志報了一仇。此事震驚了國民黨反動派,也讓那些投敵叛變者聞風喪膽。</p> <p class="ql-block"> 同年12月24日,徐策指揮左宏穩和五麻子等手槍隊骨干成員,襲擊了國民黨大冶縣黨辦秘書黃堯階。黃堯階是國民黨反動派頑固派分子,他非常仇恨共產黨,勾結土匪左宏德等制造多起殺害地下共產黨員的血案,是一個雙手沾滿共產黨鮮血的劊子手。為了減少對革命損失,打擊國民黨頑固派反動氣焰,徐策等大冶縣委主要領導秘密商議,欲除之而后快,趁黃堯階嫁女場面混亂、人來客往之際,指示左宏穩和五麻子化裝成送貨人員混入其家,趁機開槍當場擊斃黃堯階及正在飲酒狂歡的幾名反動劣紳和民團匪首,終于為犧牲的同志報仇雪恨。在那次鋤奸過程中,讓前去送禮的土匪左宏德僥幸逃脫,撿了一條狗命回去。所以左宏德一直視左宏穩為仇敵,欲除之而后快。</p><p class="ql-block"> 1930年6月下旬,在另外一次秘密鋤奸戰斗中,因敵人人數較多,防備甚嚴,除奸失敗,左宏穩也不幸中彈負傷,后逃出重圍之后,被組織秘密安排在大冶第六區龍角山宋家寨養傷。養傷期間,他繼續參加龍角山姜橋一帶地下黨工作。同年10月,左宏穩在一天晚上路過姜橋時,偷偷潛回姜橋老街看望老父。當土匪左宏德聽到密報以后,暗暗拍手叫好,為了報上次一箭之仇,又為了向國民黨反動派邀功領賞,他帶領一幫土匪,趁黑夜偷偷靠近左宏穩老屋,想活捉左宏穩。沒有想到,土匪還沒有靠近,村民發現了,馬上向左宏穩報告了這個不幸的消息。于是新仇舊恨一起涌上心頭,左宏穩馬上出門躲進旁邊水港深水草叢中,聽見土匪叫門,打他父親,要他父親交出左宏穩。左宏穩聽見父親的罵聲和慘叫聲,血往上涌,馬上鉆出水面草叢,對著土匪一槍一個,一連打死了多個土匪。氣得土匪頭子左宏德不敢靠近,只能龜縮在一處屋檐下,以一面墻黑處為掩護,急得跳腳罵娘,對手下那幫土匪大喊,“誰活捉左宏穩,重重有賞!活捉賞一百大洋!割下他的人頭,同樣賞一百大洋!”</p> <p class="ql-block"> 于是那幫土匪,聽說有重賞,一個個老命都不要了,摸黑奮勇向前沖。左宏穩仍是沉著應戰,利用夜黑風高這個優勢,一邊經古石拱橋沿港邊跑,一邊飛檐走壁從一處屋頂飛向隔壁另外一處屋頂,一邊開槍射擊。他手中兩支手槍,左右開弓,打得后面追來的土匪腦袋開花,鬼哭狼嚎,紛紛掉進姜橋水港里死的死、傷的傷。氣得土匪頭子左宏德吐血,用槍逼著剩下沒死的土匪硬著頭皮往前沖,“今天一定要給老子活捉左宏穩!剝皮抽筋砍頭,以泄老子心頭之恨!”正在左宏穩子彈快要打光,左宏德大喊“捉活的”、左宏穩命懸一線之際,隱蔽在附近密林中的紅軍游擊隊,聽見槍聲,知道有變,馬上摸黑沖下來,和左宏穩一起,猛烈開火,打退土匪。土匪頭子左宏德見大勢已去,怕紅軍和游擊隊亂槍黑夜中打死自己,嚇得帶著剩下幾個還沒有死的殘匪,屁滾尿流,一溜煙慌不擇路從水田中逃回姜橋另外一處老巢去了。在姜橋老街留下了一灘灘淋漓鮮血,幾軀早已斃命的土匪死尸,橫七豎八。讓姜橋千年老街一些百姓看見了驚心動魄的一幕,見識了革命者左宏穩在受傷情況下,仍有左右開弓、飛檐走壁的神奇功夫。</p> <p class="ql-block"> 1931年3月22日,左宏穩在龍角山上開會時,因叛徒出賣,不幸被左宏德帶去的大批敵匪包圍,因負傷未愈,彈盡被捕。左宏德以及國民黨反動派對他嚴刑拷打,逼其說出其他地下共產黨員,但是左宏穩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沒有向左宏德他們吐出半個字。最后左宏德知其武功高強,怕夜長夢多,于當天秘密將其押往殷祖處殺害,年僅28歲。左宏德還趁機包圍姜橋老街左宏穩老屋,殺害了左宏穩的老娘和另外一個兒子,即左可龍的玄祖母和另外一個爺爺。</p><p class="ql-block"> 天道輪回,惡有惡報。姜橋一帶至今還流傳一句民諺:“左宏德的隊伍,打起來看貨。”說明左宏德打仗不怕死,功夫了得,據說他能雙手舉槍,雙膝跪地而行,左右開弓,跑得比狗還快,曾經也是一條響當當的漢子,抗日戰爭時也打死過幾個日本鬼子,其他鬼子來抓他時,他一下子就從船上往大冶湖里跑了,這點也算得上是光宗耀祖的事。可是他千不該萬不該勾結并投靠國民黨。本來他是一個土匪頭子,禍害百姓、殘殺忠良、作惡多端,死罪一個。后又投靠國民黨,打共產黨,殺害左宏穩等共產黨人,更是不可饒恕了。到了1949年,全國解放以后,共產黨就開始清剿土匪。同年7月,大冶縣清匪指揮部成立之后,重點對華中“剿匪”游擊隊十一縱隊左宏德進行清剿,一舉消滅其5個連,摧毀籌糧辦事處2個、糧站4個、稅務辦事處2個以及通訊、情報等組織,俘大隊長以下220余人,繳機槍2挺,六O炮一門,步槍163支,手榴彈、槍榴彈40余枚,子彈1000余發。8月,在姜橋招降匪首左宏德、俘一團團長左宏清,至此,左宏德部被全部肅清。姜橋古街還有一說,說左宏德躲進太婆尖深山老林中,負隅頑抗,不肯投降,后來還是其老表劉世杰(一說其親家)到山上去把他貨下山的。反正最后,左宏德是被共產黨槍斃了,算是作惡多端,罪有應得,死有余辜。左宏德也算得上是姜橋古街上一個傳奇人物,不過,左宏穩烈士是名垂青史,而他卻是在姜橋老街落了一個千古罵名,遺臭萬年。</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姜橋以“姜”姓取名,以“姜”姓名垂千古,發展到后來,姜姓逐漸沒落,左姓繁衍生息較快。到現在,姜姓一家都沒有了,說來也真是有一些奇怪。據歷史記載,左氏一族,冶邑始祖左耀澄公,是眾多百姓來冶定居于姜橋者之一。正是因為有左耀澄的正確選擇,成就了左氏一脈在姜橋古街的繁衍生息,萬世輝煌。明清時期,左姓外出經商、異地為官者較多。</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左氏,不但人丁達到巔峰時期,其財力聚集也異常迅猛,據譜載,左氏為官者雖職位不高,但為官者眾多,諸如“京職一員”、“九品軍工候補巡政廳”等。在古代,不管是官宦還是商人,一旦在外發跡,便榮歸故里,建筑房屋、置辦田產和鋪面,光宗耀祖。現在仍然殘存的古代建筑物還有左氏祠堂、祖屋、九儒堂、春草堂、商鋪、打鐵鋪、怡泰信錢莊等,都說明了姜橋古街曾經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曾經風流姜橋街一時的歷史人物數不勝數,如以苦讀詩書成才的“三劉”(劉代寅一目十行,三步成詩,八歲參加鄉試,官至知縣;劉俊為官于湖南永州,博古通今,天下名仕;劉長麟,湖北恩施幕僚,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名揚三峽)、助夫發富的劉母王老太君(現姜橋北側河畔有一古墓,即始遷祖妣劉母王老太君墓,在姜橋曾有良田數頃、青山六座、肉鋪一個、當鋪一個)、左姓正猷公(以玩龍燈出名,被清朝御封——“欽賜鄉飲大賓”)、怡泰信的左國輝又名左云德(留下家訓《云輝寶樹》,來源于《幼學瓊林》田氏分財,忽瘁庭前之荊樹,隋朝的田真、田廣、田慶三兄弟分家時,連堂前一株紫荊樹也要分成三份。紫荊樹便突然枯死了,于是他們感到人不如木,十分羞愧,決定不再分家,紫荊樹又繁茂起來。左國輝通過這個歷史典故家訓告誡子孫永不分家)、帶領群眾戰天斗地愚公移山似的老支書劉增安(75年姜橋村窮得連糧食都沒有吃的,原大隊長找來會種糧食的劉增安商量。劉增安二話不說就帶領村民,將大片荒地開墾出來種植水稻。第一年就生產了4萬斤糧食,一下子就解決了全村的吃飯問題。)懸壺濟世的中醫名家劉福坤(大冶中心醫院創始人之一)等等,說明了姜橋老街自古以來就風云際會,鐘毓靈秀,英才輩出。</p> <p class="ql-block"> 在大冶一直流傳這么一句話“上街下縣”,“上街”就是上姜橋古街,“下縣”就是到大冶縣去。從姜橋港碼頭坐船到大冶去,都得坐船,貨船、客船、烏篷船,什么船都有,船來船往,絡繹不絕,吆喝聲此起彼伏。還有一句話“走江西”,就是從姜橋走陸路經西涼亭往果城里到江西去。 不管是上街下縣,還是走江西,都說明了姜橋這條古驛道和碼頭曾經繁華的程度以及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 就是解放后,姜橋古鎮還紅過一段時間,六十年代,那時候的姜橋街是人民公社公署所在地,街里有禮堂、郵電所、供銷社、農機站、糧管所、食品所、衛生所、打鐵鋪,除了碼頭和船舶,什么都有。聽老人講,這些十站八所,都是由解放前的老牌建筑改造而來的。公社的辦公樓,就是原先的東岳廟;合作社由“永生園”商鋪改造而成;衛生所由怡泰信改成。可是后來隨著大冶縣城的興起和道路的改變,姜橋石拱橋的下游早在五十年代就筑了堤壩,上游也修了水庫,大港的水少了,船舶沒法進來,古時候從姜橋街出去,江湖連一體的景象,再也不復存在了。沒有了水路,姜橋就是一只旱鴨子,于是乎,船沒了,人走了,也不來了,往日熱鬧的景象也看不見了,老街日漸沒落,風光不再,商戶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到了七十年代,姜橋公社撤銷了,隨后與西儒橋、銅山等幾個小公社合并成金湖公社,千年古姜橋就自然而然降為一個小小的行政村。</p> <p class="ql-block"> 物轉星移,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兩千年,由于外出打工和進城進鎮居住的人日漸增多,村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老街靜凈了,兩邊老屋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岌岌可危。街上的石板沒有了,路面更加坑坑洼洼。河邊的石頭墻也被人拆去做了屋腳。兩口老井也荒廢了。到處雜草叢生。老港也遭到嚴重破壞,群眾占港做房,三眼石拱橋變成了中間一眼石拱橋,一年到頭,都將垃圾往港里倒,導致水港淤堵嚴重,大港變成一條水溝,污水橫流,臭不可聞。碰到山洪爆發,洪水泛濫,漫過堤壩,淹了兩邊人家,百姓遭殃,苦不堪言。古石拱橋上面的涼亭、欄桿,也在54年那場大洪水中,被沖了一個一干二凈。那棵古樹,孤零零地聳立在港邊,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繁華和眼下的蕭條。滿畈田地也荒蕪了。生活在姜橋老街上的老百姓,也是人心渙散,打牌賭博,日漸盛行,沒有了往日的斗志與干勁。村集體經濟一落千丈。姜橋老街今不如昔,有日暮西山的蒼傷感,讓在外跑運輸生意的左可龍回來看見,痛心疾首,唉聲嘆氣。</p> <p class="ql-block"> 左可龍,64年出生,做過八年木匠,開過二十多年拖拉機和貨車,生意一直做得風生水起。2009年那一年姜橋村左姓接太公,于是辦事有魄力、有公益心的左可龍被高票選進理事會當了理事長。為了將接太公的籌備工作,做到萬無一失、滴水不漏,左可龍可忙了,召開村民大會、集資籌款、到處化緣。對理事會的每一個人都分工明確,提出嚴格要求。村民除每個男丁出一百元以外,其它缺口的錢全部由他帶領理事會的人出去磕頭作揖,找當地一些老板和單位捐資。左可龍并對理事會的人約法三章:不報銷一分錢的車費和電話費以及餐費,所有的賬目公開透明,不做一點假賬,不謀一點私利。第二年正月初四,是正式接太公的大喜日子,姜橋古街重新熱鬧起來了,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原計劃來個一兩千人觀看的,沒有想到來了上萬人,擠得姜橋古街水泄不通,亦如《清明上河圖》一般。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到處都是歡歌笑語,大紅燈籠掛滿了古街以及河兩岸。這次接太公成功,讓左可龍在群眾中的威信大增,他就利用接太公后剩下的幾萬元錢為灣里做公益事業,修祖堂,建排水溝,做廣場。他妻子想去做一點副工賺兩個零用錢,左可龍都不準,不想讓群眾在背后說話。隨著左可龍在群眾中的威望不斷增加,他也受到了老支部書記的特別關注,把他拉進村委會作為重點培養對象。2012年6月,左可龍當選姜橋村委會副主任,2013年入黨,2014年11月當選村委會主任和村支部書記。左可龍當支部書記以后,心里就開始謀劃一個大宏圖,他要重整旗鼓,著力打造千年古街,再現姜橋水鄉。沒錢,到處求爹爹告奶奶化緣,找政府,找老板,找大冶各單位,每天提著一個舊皮包,包里裝著村里的公章和圖文資料,以及復印的《大冶縣志》里關于姜橋千年古街的一些描述,不遺余力地向那些領導和老板介紹古時的姜橋是何等的榮耀,現在他要重現古街的輝煌。古話說,勸人出錢,如刀割肉。左可龍在集資化緣當中,確實體會到了這種心酸和無奈。</p> <p class="ql-block"> 盡管困難重重,左可龍還是沒有放棄,仍然一如既往地早出晚歸,跑來跑去,找這個求那個。左可龍就是這樣一個人,下定了決心,沒有他干不成的事。通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終于化來了錢財,于是左可龍就請來搞規劃的人,對著老街開始設計,找一些老人回憶,按照古時老街的模樣,哪里是商鋪、哪里是肉鋪、哪里是藥鋪、哪里是打鐵鋪、哪里是染坊;游廊建在哪里,涼亭建在哪里,戲臺建在哪里等等。事無巨細,都一一規劃到位。為了使姜橋千年古街重現,找到古時水鄉那種感覺,他還帶領村委會一班人特地跑到周莊去參觀,當看到周莊有小橋流水、烏篷船、水車等景象時,左可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哦,原來水鄉就是這個樣子!”于是他心里就有了數,回來以后馬不停蹄開始施工,改造沿街老屋,鋪石板路,建設900多米港堤,清理淤泥,建石拱橋,建涼亭,建游廊;攔港蓄水,買來兩只烏篷船,放進港里,隨風搖曳蕩漾,還真找到了古時姜橋水鄉那種感覺。</p> <p class="ql-block"> 在改造古街過程中,必然會觸犯一些人的利益,帶來一些矛盾糾紛,或者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左可龍親自去解決,如群眾占港做房的,他不厭其煩上別人家里去做工作,拆房還港,讓原來只有一眼石拱橋的重新恢復三眼石拱橋;花半個月時間,從港里清理出像山一樣的淤泥堆在港邊,影響出行,無故找他扯皮拉筋的大有人在;征一小塊地皮,別人望天要價,開口就是上萬,而他只肯出一二千;小孩踩了花壇剛種下去的花草,他批評小孩兩句,結果那家婆媳倆沖上來纏住他又罵又打,將他臉上脖子上抓得稀爛,他都沒還半下手……左可龍受到這樣委屈的例子,實在太多,舉不勝舉。老婆為此也氣得罵他,“在外跑運輸跑得好好的,跑回來搞這個爛攤子,圖個什么喲!”“為了我們子孫后代生活有個好環境!”盡管困難和矛盾重重,但是最后還是阻止不了左可龍改造姜橋古街的決心和信心,大刀闊斧改造的步伐越來越快。為了節約成本,左可龍叫人從下堰塘那條大港里挖來上百車鵝卵石,用鐵篩篩一遍,鵝卵石就砌水港兩邊石頭礦,篩下來的河沙就和水泥一起制成混凝土,做港礦或者硬化路面用等。全部改造完成以后,緊跟著潔、綠、亮、美等配套工作和村莊整治工作全面推進。</p> <p class="ql-block"> 現在的宴會亭,在過去是公社的食品所,早已岌岌可危,2015年村委會花6萬將地皮買下,因是左姓本灣地盤,左姓理事會要建會客廳。可是建到一半時,因無資金投入,被建筑方告到法院,結果最后還是左可龍以村委會名義出面接手,重新投入資金建成現在的宴會廳,光是舞臺燈光等就花了50多萬,安裝空調也花了十幾萬。現在成為村委會和群眾的活動中心,很多大型活動都在這里搞,也成為村委會一個文化中心,二樓上面掛滿了省內一些大家的書畫作品。現在村委會又將宴會廳外面的一塊地皮買下,準備建設廚房,村委會管理,村民受益,群眾辦紅白喜事可以租用村委會廚房和宴會廳,方便了群眾。姜橋有一句話,“姜橋怕劉英?”意思是姜橋左姓不怕劉英,反過來說,劉英雖然人口少,但他們也不怕姓左的。自古以來劉姓與左姓不和,兩個姓氏經常發生矛盾糾紛,甚至鬧到互不通婚的地步,嚴重影響了姜橋村精神文明建設。左可龍上任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以后,著力解決這些由來已久的歷史恩怨和矛盾糾紛。姜橋村是一個千年古村,人口姓氏多,共有18個姓,其中左姓占了70%,而劉姓村民只有百來戶。如何把這么多不同姓氏的村民匯聚一起,和睦相處,團結如一家人,村民道出了左可龍解決這些問題的“秘密”:“我們姜橋村姓氏多,以前宗族矛盾復雜,左書記主持公道,一碗水端平,積極化解矛盾,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所以我們都很信服他。”</p> <p class="ql-block"> 2018年那時叫姜橋小學,后來改為姜橋中學,校園里有一些房子已成危房,在改薄過程中,上面撥一點,村委會自籌一點,將危房進行改造,否則姜橋小學因存在危房有可能被撤掉。學校被撤掉以后,姜橋的孩子讀書要跑到很遠的金湖去讀,來去不方便不說,車來車往,還存在很高的安全因素。校長找到左可龍一說,左可龍為了方便姜橋的孩子讀書,當場拍板,村委會出資25萬元,結合上面撥下來的配套資金一起,對校園內危房進行全面改造。結果為此事,村委會有一些同志想不開,甚至連老書記也叫左可龍慎重,“我們是一個窮村,為打造姜橋古街,已經投入不少,再不能增加新的債務了。”面對大家的疑慮,左可龍把手一揮說,“為了孩子讀書,為了支持教育,用再多的錢,我們也值得!這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百年大事!再窮不能窮學校,再苦不能苦孩子,否則我們就是姜橋街的歷史罪人!”</p> <p class="ql-block"> 到了2015年,姜橋建美麗鄉村,被譽為“湖北小周莊”。到了2018年,姜橋村榮獲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到目前為止,先后利用國家項目財政獎補和自籌資金,已投入3000余萬元,包括環村公路、古街路面硬化、鋪柏油路、修建廣場、綠化庭院、修復古街、重建姜橋牌樓、建游客中心、規劃民宿、建古廊橋、古石拱橋、古游廊、花廊等等。一步一景,一景一陶然,再現了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p><p class="ql-block"> 遠近游客,慕名而來,使這個沉睡千年的古鎮,重振雄風,風光再現,重新熱鬧起來。姜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自古姜橋就有“玉帶纏腰、四水歸堂”的風水傳說,古時的姜橋水系發達,從姜橋行舟可直達大冶湖,姜橋古鎮為水陸交匯之地,故又有“水鄉”一譽,現在通過左可龍書記帶領村委會一班人和村民一起,齊心協力,共同打造,將下堰塘做了攔水大壩和游廊,蓄水池最深處有三米多深,由于水面高低落差的原因,大壩出現了飛珠濺玉的瀑布奇觀;穿古街而過的小河,水深也在一米五左右。兩岸紅花綠柳,姹紫嫣紅。終于將姜橋建成名副其實的“楚天第一水鄉”、全國旅游重鎮。</p><p class="ql-block"> 2022年,左可龍又率領村委會一班人拆掉已成危房的老村委會,拓寬文化廣場,另外選址建設了新村委會辦公大樓,耗資四百萬元。</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們再走在姜橋古街上,石拱橋依舊、水車咕嚕嚕翻著水花,烏篷船搖曳多姿,河水微瀾蕩漾。一群群幾斤重的紅鯉魚和草魚,還有二三兩重的野生翹嘴白,在港里游來游去,悠閑自在。修繕一新的古建筑有7處,如怡泰信錢莊、左氏祠堂、硚邊屋祖堂、九儒堂、春草堂、鐵匠鋪、東岳廟等,像七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姜橋古鎮上。古鎮面貌一新,以姜橋古街為縱向,古港為橫向的中軸線,以三孔石拱橋為中心線,穿過古樸秀麗的姜橋,一港清水蜿蜒流淌。站在小港岸邊,看人來船走,車往水流,是一種享受。</p><p class="ql-block"> 文化廣場寬闊,牌樓古樸端莊。東岳廟晨鐘暮鼓、香火不斷。打鐵鋪、藥鋪、肉鋪、早餐鋪、小店鋪以及手工作坊遍布老街,重新開張了,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游人如織,穿梭其間。這還不算,為了讓姜橋有一些文氣,有一些文化底蘊,左可龍還花重金請來省里、市里一些搞書法的、搞楹聯詩詞的以及寫文章的人,搞一些采風活動,請大家現場寫對聯的寫對聯,寫文章的寫文章,寫書法的寫書法,然后叫人把這些精品上墻上牌匾上柱子。還請來市里楚劇團唱戲的人來教唱楚劇、拉二胡等,琴臺上遠遠傳來古樂悠揚。于是姜橋古街就有了文人墨客,有了文化氣息。逢年過節,開展一些大型活動,組織姜橋街一些年輕婦女穿著五顏六色的旗袍,打著油傘,在水港邊,在游廊里,在涼亭里,一展美麗的身姿,倒映水里……姜橋老街恢復了古時“清明上河圖”的那種繁華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姜橋村因此被譽為楚天第一水鄉,是國家傳統古村落、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國詩詞楹聯文化村、湖北省衛生示范村、湖北省美麗鄉村試點村、湖北省百佳村委會、黃石市旅游名村、大冶市三農工作先進單位等等。</p><p class="ql-block"> 姜橋龍燈被列為黃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村支部被評為大冶市紅旗型黨支部。左可龍帶領村委會一班人,順應民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百折不撓,奮勇前進,硬是將姜橋村打造成了“網紅打卡村”。左可龍是姜橋古街當代一個傳奇人物、網紅人物,延續了姜橋古街一段新的傳說。左可龍欣慰地對采訪者說,“我不圖什么名譽,我只想做點事業,給后人留一點什么,為子孫后代生存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他不但是這樣說,并且也是這樣做。所以他在群眾當中有威望,群眾信任他,正如習主席說的那樣,“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p><p class="ql-block"> 2019年,黃石市委組織部出臺了一項硬規定,村干部到了55歲,一刀切,不能再繼續任用,而當時已經超過年齡的左可龍,與王能干、張友山三個人是特例,因為他們三人為民辦事,造福一方,成績斐然,名揚荊楚,所以被黃石市委組織部發紅頭文繼續留用。“我一定不辜負組織信任,在剩下的幾年時間里,繼續用好權,團結村委會一班人,為民辦實事,爭創先進,把姜橋古街打造成國家級旅游名村和江南水鄉!”最后左可龍如是說。</p> <p class="ql-block"> 從龍角山東南方向吹來一股和風,飄至金湖街道腹地,掀開水墨姜橋的五彩畫卷:南迎北拱天下客,見游人如織,熙熙攘攘。穿過一池荷塘,見萬千荷葉,一如翡翠連天碧。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姜橋老街上,就會有游廊遺夢的穿越感。古剎靈光,八卦天棚。觀石刻“泰山不敢當”舊址,賞男丁古樹開出新枝。走進上街古巷,打鐵鋪“叮叮當當”,火花四濺;豆腐鋪飄來嫩嫩的誘人的清香。酒坊藏在老巷里,巷深酒香,人未至心已醉。站在牌樓上,登高望遠,田家山瀑布和鵝寶山瀑布群,飛珠濺玉如白練。四周農田里的油菜正結出金黃色的果實,再過一段時間,油榨坊榨出的菜油的清香,就會香了整個姜橋古街。到了六七月,姜橋的葡萄熟了,如紅寶石黑寶石一樣,掛在碧翠之間,再加滿園瓜果飄香,必然引得游客蜂擁而至,體驗親子釆摘之樂,品農家飯菜之香。姜橋,你就像一幅古老的水墨畫,透著新時代的墨香,夾雜著淡淡的古韻,看烏篷船搖曳多姿,看水車咕嚕嚕翻著水花,看水鳥貼著水面飛翔,此情此景,怎不叫游客流連忘返,如癡如醉,似有夢回江南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作者秦立才,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大冶市和黃石市兩級政協文史研究員,黃石市第二批優秀中青年文藝人才庫人才。曾獲北京市《東方少年》2018年年度重點文學作品扶持項目文學獎。在《散文選刊》《東方少年》《閱讀與寫作》《海外文摘》《今古傳奇》《小說月刊》《黃石日報》《東楚晚報》《今日大冶》《銅草花》《富川文學》等縣市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過大量小說散文,尤其喜歡收集整理果城里的民間故事,被稱為果城里的“蒲松齡”。著有《桂花巷》《永遠的外婆路》《果城里民風民俗趣談》《果城里老話俗語百句趣解》《鬼故事來了》等書。</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惠水县|
华坪县|
德庆县|
英山县|
磴口县|
曲松县|
平遥县|
舞钢市|
茂名市|
花莲县|
武汉市|
长武县|
赤城县|
卢湾区|
宜昌市|
遵义县|
合阳县|
个旧市|
东方市|
遂平县|
红安县|
米易县|
石柱|
通辽市|
长垣县|
阳江市|
元阳县|
内江市|
八宿县|
田阳县|
丹寨县|
双峰县|
永州市|
安阳市|
如东县|
清水河县|
津南区|
喀什市|
谢通门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