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神州風光(第十六集)</p><p class="ql-block">華東、華中之旅:</p><p class="ql-block">(本篇主要記述幾次華東、華中各省環游之旅)</p><p class="ql-block">這里所說的華東、華中主要是指江蘇、浙江、安徽、江西,也包括福建、湖北和湖南這幾個省和上海市。到這些地方旅行應該有十多次吧,真正的環線旅游(主要指不走回頭路,多個地方的旅行,時間在10天以上的。)回憶了一下,應該是有7次。</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1996年與夫人一道,倆人自由行,游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湖北(這次旅行在我“行行攝攝”第一篇里已作記述,這里就不再敘)。</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2008年與夫人陪同岳母,10人組團,經湖南、江西到福建廈門,然后從福州再經江西、湖北返回重慶。</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是2009年,與老友(我們三家、六人)自由行,從重慶坐火車到鷹潭,再到九江游盧山、景德鎮、婺源、黃山、杭州、寧波、上海、蘇州、太湖、揚州,然后在揚州乘火車返回重慶。</p><p class="ql-block">第四次是2014年與市老年大學的攝友一道,兩車自駕,前往江西、安徽,主要是到婺源、宏村等地采風。</p><p class="ql-block">第五次是2016年,我們一大家子十幾人,前往上海坐郵輪游日本和韓國,提前到揚州、鎮江、南京、太湖、蘇州及上海周邊水鄉古鎮行游了一圈。</p><p class="ql-block">第六次是2019年,與市老年大學的攝友,兩車自駕前往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地采風。</p><p class="ql-block">第七次是2021年在疫情的空隙期,同夫人與老杜夫婦自駕,經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返回重慶。</p><p class="ql-block">本美篇重點記述第4、第6、第7這三次自駕的經歷和照片。</p><p class="ql-block">因美篇幅有限,照片數量較多,故本次采用了四張照片合并為一張的方式,這樣照片的尺寸小了,有損觀賞,但增加了更多的畫面和內容。</p> <p class="ql-block">這是2008年出游在井岡山和福建廈門等地的留影</p><p class="ql-block">這次出游我與夫人主要是陪岳母(當年已是82歲高齡)她老人家旅行,是一熟悉的朋友的旅行社組建的一個10人訂制小團,從重慶乘火車到湖南衡陽,然后乘坐一輛中巴車到炎陵,拜神農(炎帝),再到井岡山紅色革命根據地,參觀當年蘇維埃政權的遺跡;之后到福建永定、龍巖等地游“客家土樓”(世界文化遺產);參觀廈門陳嘉庚大學、游鼓浪嶼,乘船近觀金門島;最后到福州市,游福州市區,完后乘火車回到重慶。</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2009年出游的留影</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廬山,從重慶乘火車到鷹潭,然后再轉到九江,出站后碰到一開面包車的,說可以乘他的車到廬山后山,從后山上山不收門票,而且風光好、路程也近。當時也是貪便宜就信了他,結果把我們走慘了,門票到是不收,從山下一直要爬上頂,因為沒去過,開始也不知道要走多久,結果足足爬山走了5個小時,最慘的是我夫人(因為她當年腿腳有患),后半途基本上都是前面一人拉她,我在后面推她走完全程。這次教訓讓我在后來的旅程中再也不去相信這些所為的好事了。</p> <p class="ql-block">在廬山上住了一晚,然后去了景德鎮,參觀當年人工制作瓷器的全過程;完后到了婺源,游了李坑、思溪延村、江灣、江嶺等古村落;然后繼續東行,游黃山,下杭州、游西湖、觀錢塘江大橋,到寧波參觀蔣介石故居;本計劃去普陀山,因臺風而未成行;故而乘車經杭州灣大橋直接去了上海。以上行程除杭州及西湖外,都是我第一次光顧。</p><p class="ql-block">在上海外灘打了個卡便前往周莊、蘇州、無錫,這幾個地方以前都來過,故也未作深度游,最后到了揚州,游瘦西湖,完后乘火車返回重慶,全程歷時19天。</p> <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與市老年大學攝友兩車自駕,前往江西婺源和安徽黟縣采風(這是第四次環游)。第一天住湖北天門,第二天一早在途中拍到很漂亮的朝陽與晨霧。當天趕到湖北羅田(出發前在網上看到這里的紅葉很不錯),不知是未找到地方還是根本就不怎么樣,讓大家很失望。</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一早離開羅田前往江西婺源,這是我們這次采風的主要目的地。09年雖然來過這里,但那時還未學習攝影,主要是旅游。</p><p class="ql-block">婺源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2001年之前的婺源是一個深山閨中的女子,不為人所知她的美。因這年的某一天,江澤民來到婺源,揮筆寫下了:“中國最美麗的鄉村”(江澤民的爺爺是從婺源的江灣鎮走出去的)。</p><p class="ql-block">2003年婺源正式大肆發展旅游業,打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中國最后的香格里拉”,很多攝影家紛紛趕至而來,發現了這里的美,特別是每年的三月和深秋,金燦燦的油菜花和紅色的楓林襯上那特有粉墻黛瓦的馬頭墻以及那飛檐巧角的徽派建筑,簡直就是眾多攝影愛好者和旅游者的天堂,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婺源之所以能獲得“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個人認為它的美是全方位的,不止是幾個鄉村、景點,而是整個婺源縣所有的鄉鎮都很美、且各有特色。比如這個小小的上坦村,在婺源縣不是很有名,你看這張牧歸圖,漂亮吧!</p> <p class="ql-block">李坑村是東線上離婺源縣城最近的一個村,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筑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更有兩澗清流、雙橋疊鎖,構筑了一幅小橋流水的美麗畫卷。我三次到婺源都來到了這里。</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鎮江灣,是婺源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方風水寶地。這里鐘靈毓秀、人杰地靈,這里山水環繞、風光旖旎。這里文風鼎盛、群賢輩出,孕育出明代戶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經學家江永、教育家江謙等一大批學士名流,任七品以上仕宦有25人,是當之無愧的婺源“書鄉”代表。鎮里至今還較完好的保存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菊徑村是明代名臣何如寵的故里,其中以“何氏祠堂”廊橋等古建筑文物出名,宋代何氏祠堂內有大明崇禎皇帝御筆親賜的“黃閣調元”之牌匾。意為榮登宰相之位,執掌天下大改之意。</p><p class="ql-block">整個村落四周高山環繞,一條小溪環繞整個村莊,被譽為“中國最圓的村莊”。猶如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婺源古坦石城</p><p class="ql-block">又稱“石城村”、“石頭城”。在婺源西北方向的古坦鄉境內,整個村莊有大量的石塊,在村子的村頭,有很多石璧,堅硬像城墻一樣,巖如古城,因此稱為石城。</p><p class="ql-block">危聳的“城墻”內外有許多古樹名木,其中最讓人驚嘆的就是這里的百來棵楓樹,每棵樹高都在35米以上,遠遠超過村里的高矮屋頂。每年11月中下旬,這里的楓樹葉開始變紅,在清晨的薄霧和炊煙裊裊中,灰白的民居與楓林交相輝映,依稀可見,似夢似幻,形成了婺源秋季最獨特的鄉村風光。這里也是我們這次出游的最主要目的地。</p><p class="ql-block">這兩張照片是日出時的石城全景照</p> <p class="ql-block">石城夜色</p> <p class="ql-block">炊煙薄霧裊裊</p><p class="ql-block">粉墻黛瓦依稀</p><p class="ql-block">夢幻疑是仙居</p><p class="ql-block">醉美婺源石城</p> <p class="ql-block">這幾張圖片里的村莊民舍是從婺源去宏村的途中拍攝的,除左下角這張外,其余三張是一個地方,是座獨立的大院,規摸宏大,估計是一位相當有權或有錢的官、商的故居,遺憾不知其名。</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2016年出游的留影</p><p class="ql-block">這是-次大家庭的出游,我攜夫人和女兒、女婿,與弟妹及親家共18人,從上海乘豪華郵輪前往韓國和日本。提前乘機到南京,包車游南京中山陵、鎮江金山寺、揚州瘦西湖、無錫太湖、蘇州園林等地。這些地方以前都來過,只是沒有這次一大家子熱鬧。</p> <p class="ql-block">這是2019年和2021年兩次自駕的路線圖,黃色為2019年的,紫色為2021年的。</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下旬,也是與老年大學的攝友一道,兩車自駕,第一個目的地是大別山的天堂寨。天堂寨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是大別山第二高峰,號稱“吳楚東南第一關”,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大別山。天堂寨景區特點主要是獨特壯觀的瀑布群,雄奇險幽的奇峰怪石和古寨遺風。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之字拐的上山步道,又高又徒又長,有點讓人望而止步,但我還是征服了它!</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是天柱山,這本不是我們計劃中的行程,誰知從天堂寨去婺源的途中要經過這里(下道幾十公里),大家都沒有去過,何樂而不為呢!</p><p class="ql-block">天柱山又名潛山、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國家5A級景區和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主峰“天柱峰”,與周圍崗巒似斷隔卻又銜接,如春筍狀平地撥起500余米,中豐頂銳、腰圍1.5公里、全身石骨,如鋼錐、如石柱、如青蓮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寶劍、如擎天巨臂。</p> <p class="ql-block">離開天柱山去婺源經過景德鎮,因去過未作游覽,但這里的浮梁古縣衙還是第一次來。浮梁古縣衙為江南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縣衙。也是全國僅有的幾處古縣衙之一。</p> <p class="ql-block">浮梁縣瑤里(窯里)古鎮位于皖、贛兩省、四縣(安徽祁縣、休寧、江西婺源、浮梁)交界處,因瓷窯出名而得名窯里,直到本世紀初,瓷窯外遷,“窯里”才改名為瑤里。2005年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高嶺國家礦石公園、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六塊國家級品牌。現遺存古礦坑127條、古窯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處、古碼頭100個。遺憾的是來之前我們未作好攻略,未將此地列入規劃行程,也不知道這里有如此多的歷史文化,不然真該在這里好好呆兩天看看。</p> <p class="ql-block">婺源思溪延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整個村落以明清古建筑為主,有古民居156幢,其中明代5幢(極具價值)、清代80余幢,現存古建筑占地面積約為16000平方米。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淡雅的美感。</p><p class="ql-block">村名原稱“延川”,當年建村者俞氏(富商)以(魚)思念清溪水而更名為“思溪延村”。在婺源,官宅與商宅的建筑有所不同。官宅講究氣魄,商宅注重財運,思溪延村的古建筑處處體現著商人的這種祈禱。因徽派古建筑在其它村鎮拍攝的多了,這幾張照片是在村子的周邊拍攝的風光照。</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黟縣西遞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間,是中國徽派建筑藝術的典型代表。擁有徽州三雕、徽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入選聯合國首批“最佳旅游鄉村”名單。西遞古建筑群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與宏村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我春、秋兩次到西遞,但天氣都不怎么好,這組照片拍攝于2014年11月。</p><p class="ql-block">西遞與宏村是安徽古鎮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地方,西遞被稱:“明清古民居博物館”,而宏村更是有著“畫里鄉村”的美稱,這兩個古鎮各具特色。普遍認:“宏村看外面,西遞看里面”,在自然景觀方面宏村確實優于西遞,而西遞的古建筑又比宏村更有價值。</p> <p class="ql-block">西遞村邊的油菜花田,拍攝于2019年3月。</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第二次上黃山,我想大家都去過黃山,黃山之美就不需我在這里費筆墨了,展示幾張這次拍攝的黃山風光照吧。</p> <p class="ql-block">游完黃山我們沿千島湖到了橫店影視城、義烏小商品城。09年我與夫人游黃山后是座船從千島湖到的杭州,這次是自駕沿千島湖游,有幸見到耳熟能詳的新安江水電站。以上這幾個地方我都是第一次光臨,非常有幸。</p> <p class="ql-block">麗水古堰畫鄉是我們這次的計劃行程,我是在網上看到一張麗水甌江的點點白色帆船,在薄霧的江中行駛的畫面的美景所吸引來到這里的。親臨其景,感受到它的美遠超之前的想象。</p><p class="ql-block">“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里有建于公元505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濟堰”,它與千年古鎮、千年古碑群、千年雙龍廟會、千年古窯址、千年古村落、千年古樟樹群、千年古墓群等人文勝景,共同展示給世人一篇獨特而厚重的歷史傳承。</p><p class="ql-block">“畫鄉”承載了藝術家對美的追求,孕育而生的麗水巴比松畫派用心靈描繪了景區的真山真水和古樸美麗的江南古鎮風貌,得以名揚中外。</p><p class="ql-block">古堰畫鄉作為八百里甌江佳絕處,一江碧水為景區打上了柔美的印記,其自然風光與藝術氛圍交融,甌江帆影、兩岸青山、古街古村古樹相掩影,韻味十足。這是一個去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再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這次行程第一次去的四座山:大別山天堂寨、天柱山、三清山、龍虎山。加上第一次去的浮梁古城、窯里古鎮、橫店影視城、義烏小商品城和麗水,是這次出行的最大收獲。</p> <p class="ql-block">三清山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但不知何故卻未能入選中國四大道教名山(這四大道教名山是:幽然仙境~青城山;白岳仙關~齊云山;神秘空靈~武當山;碧水丹崖~龍虎山)。這些山我都去過,但個人認為,就自然風光而言,三清山比那四大名山毫不遜色,甚至還要優美些。</p><p class="ql-block">三清山又名少華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三清山道教起始于晉代,至今已有約1600多年的歷史。山上道教古建筑群氣勢恢宏,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尤其是在有云霧的時候,似幻似夢似仙景般的醉美!遺憾的是天公不作美,加之同行朋友體力不佳,故未作深度游,算是打了個卡,以后找機會再去一次。</p><p class="ql-block">“巨蟒出山”這座石柱是三清山的標志性景點</p> <p class="ql-block">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自第一代天師(張天師)于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得名。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始。正道歷代天師都居此地。世襲道統六十三代,沿守1900余年,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p><p class="ql-block">龍虎山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地、國家森林公園和5A級景區。</p><p class="ql-block">但實話實說,就自然風光而言與國內眾多名山大川相比還是有點遜色。</p> <p class="ql-block">游完名山大川經南昌返回,上滕王閣觀景,夜游八一廣場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從南昌返回經湖南未作停留(主要是沿途這些地方都去過多次),去古丈紅石林打卡(這是我第三次到這里,主要是同行的朋友還未來過)當晚夜宿芙蓉鎮。第二天一早趕往矮寨大橋,天公作美,有朝霞、有云霧,總算拍到了想要的效果(幾次路過這里都未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3日,攜夫人與老杜夫婦一行四人自駕開始我的第七次華東、華中一環游之旅。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是走小眾景點,去還沒有涉足到的地方,因我們倆家人興趣還比較一致,各方面都還合得來,所以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漫游。攻略是沿長江而下直至出海口,然后經上海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返回。</p><p class="ql-block">第一天走渝滬高速,宿湖北荊州。這個地方以前在單位工作時曾來過多次,2019年那次環游第一天也是到的這里,只是那次到的較晚一點,沒有逛逛,這次來到這里時間尚早,故在老城門周邊打卡留影,并參觀了張居正的故居(其實故居早以就不存在了,這是后人按當時的模樣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5月4日來到九江,因私家車不能上廬山,且我們都去過,故就放棄了。直接去了石鐘山,這個地方以前都是坐船在江上看看,還未涉足到此。石鐘山實際不是一座山,而是兩座山,形如覆鐘,傲然屹立于長江南岸,鄱陽湖之濱,風景雄奇秀麗。當微風鼓浪、水石相擊、響聲如洪鐘,故名為“石鐘山”。石鐘山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歷來文人墨客多來此踏足,留下不少碑文,站在山上可俯視長江、鄱陽湖相匯處。</p> <p class="ql-block">離開石鐘山繼續沿江而下來到安慶,這個地方以前也只是乘船路過時在碼頭短暫的涉足。首先在安慶市樅陽門游了位于此的迎江寺,寺廟雖然不很大,但廟里的振風塔卻巍峨顯眼,十里開外即能見其雄姿。安慶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迎江寺立于城之東南,它上接廬山,下臨九華山,北攘天柱山,南靠長江,可謂得天地之靈氣,占人文之輝光。</p> <p class="ql-block">5月5日離開安慶經池州到九華山,先坐索道去花臺景區(上下山160元,70歲老人少20元,門票60元),景區很一般,花也只看到杜鵑花,建議到九華山可免去此景區,下山后乘坐景區交通車前往九華山寺廟群。</p><p class="ql-block">九華山又名陵陽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因山峰奇秀、峰巒異狀、遠望好像并肩站立的9個兄弟,因而又稱“九子山”。</p><p class="ql-block">九華山全山以化城寺為中心,有大小寺院80余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在九華山最高峰神光嶺上,有一小天臺寺,椐說風光秀麗很不錯,但上下索道要200元,感覺有點物不所值,故舍去了,不過總體來講九華山的寺廟和尼姑庵都還是很不錯的,值得一去,當晚我們住離九華山約十幾公里廟前鎮,酒店標間100元還行。</p> <p class="ql-block">5月6日前往揚州,經過蕪湖市,去鳩茲古鎮打卡一游,門票80元,60歲減半,70歲免門票。這是一個在原址新建的古鎮,徽派建筑特色鮮明,古鎮格局還不錯,尤其那座落在湖畔的古塔給古鎮增添了不少顏值。因大假剛過,原本這里有30多個非遺體驗項目,10余種徽文化沉浸式演出,因游人太少而取消了。</p> <p class="ql-block">離開鳩茲古鎮一路未作停留,直接驅車到鎮江金山寺,這是我第二次到這里,在寺外吃了午飯便進寺漫游。首先去了天下第一泉(前次來此未去),椐傳是茶圣陸羽評定的,現在看其實是一很一般的小水池子,水質也不太好(天下第二泉在無錫)。對金山寺感性趣的主要是因“白蛇傳”的傳說,當年白娘子與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結果被法海鎮壓在杭州雷風塔下。當然這是神話傳說,但金山寺確深深地印在人們腦子中。</p> <p class="ql-block">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在鎮江相匯,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鎮江名勝古跡眾多,代表性的是“三山一渡”,即金山、北固山、焦山和西津渡。三山我游了兩山:金山和北固山,因焦山就是一公園,故未去。西津渡是很早以前鎮江最繁華的渡口,后因長江改道故而離江遠了,但當年的老街還在。北固山因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而耳熟能詳,這次能踏足于此,心滿意足了。</p><p class="ql-block">下午5點左右離開西津渡去揚州</p> <p class="ql-block">揚州瘦西湖這是我第三次來到這里,瘦西湖的美景確實不負“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揚州的早茶也是名揚神州的,這次專門搜了一家揚州早茶名店“花園早餐”,吃了小煮干絲、蟹黃湯包、小云吞、牛肉面,價格不足20元,比較公道,味道不是想象中的好,可能是不合重慶人的味口吧。</p> <p class="ql-block">然后去了大明寺(前兩次都沒去過),大明寺是揚州現有歷史最早的寺廟,也是全國重點寺廟,建于瘦西湖景區的蜀崗中峰,依山面水,環境優美。大明寺平山堂被譽為“淮東第一觀”,“天下第五泉”就座落于寺內乾隆御碑亭旁的梅林之中。寺內留有康熙、乾隆南巡時的諸多文墨(乾隆五次下江南都曾來此)。</p><p class="ql-block">來揚州有五個地方一定要去:瘦西湖、大明寺、個園、何園和關東老街。午飯后我們抓緊去了個園與何園(兩個地方相鄰很近),揚州園林久負盛名,在《揚州畫舫錄》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之句,可見在乾隆嘉慶年間,甲天下的是揚州園林,而不是蘇州園林。現在人們普遍的說法是“蘇州園林甲天下”,不知誰是否?個園與何園就是揚州園林的姣姣者(個園林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p><p class="ql-block">這次到揚州正值揚州舉辦世界園林博覽會,第二天早餐后我們便來到世博會,觀賞世界各地和國內來此參展的園林藝術。世博會會址很遼闊,需乘坐觀光車代步,每一個展區都可隨下隨上,就是這樣有車代步,游完下來還是感覺非常的累。當天趕往泰州,晚飯后在泰州老街漫步,去護城河迎春橋賞夜景,住泰州格林豪泰酒店。</p> <p class="ql-block">5月9號一早從泰州出發,經江陰長江大橋到江陰,再去到張家港,車游張家港集裝箱碼頭后去到張家港的著名風景區“香山”。香山位于張家港西部,北枕萬里長江、西望江陰、南接平疇,風光秀麗,人文薈萃,自古以來,香山就是有名的風景旅游勝地,“香山十八景”名聞遐邇:有大禹王、姜子牙、吳王夫差、西施、蘇東坡、張士誠、徐霞客及乾隆皇帝等一批極具價值的人文資源。</p> <p class="ql-block">午飯后來到南通狼山風景區,游覽后前往啟東長冮入海口,這里有毛澤東題字“長江至此入海”的紀念碑(長江江堤達標紀念碑)。作為一輩子生活在長江邊的我,惦記了多年要到長江入海口看看的愿望今天終于得以如愿!</p><p class="ql-block">當晚入住啟東君悅商務酒店</p> <p class="ql-block">5月10日,駕車駛入崇明島,在島上周游了一圈后經上海長江大橋進入上海市區,因已多次到過上海,加之對城市的喧鬧不感興趣,故未作停留,直接去到西塘古鎮。西塘古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歷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景區,這是我第二次來,又因當天太陽太大沒逛多久就離開前往湖州的南潯古鎮。</p> <p class="ql-block">南潯古鎮也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這里,至此,江南六大古鎮:烏鎮、周莊、同里、用直、西塘、南潯都留下了我的足跡。</p><p class="ql-block">當晚住南潯古鎮尚景灑店(進古鎮的門口牌坊處)</p> <p class="ql-block">5月11日離開南潯,第一站是湖州月亮灣,月亮灣位于太湖之南,依湖而建的喜來登大酒店成了這里的一個標志性建筑(照片中圓形建筑物),這里是國際會議的永久性會址,旁邊還配套有不少高檔酒店。不遠處新修的太湖古鎮,規摸宏大,游人也不少,看得出來這里是一個旅游休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太湖古鎮打卡后,前往位于湖州德清縣的莫干山,莫干山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眾多的歷史名人為莫干山留下難以計數的詩文、石刻、事跡以及二百多幢式樣各異、形態美觀的名人別墅。我們在這里吃了午飯駕車游了一圈,感覺風光沒有啥特色和亮眼,所以連照片都未拍幾張就離開了,莫干山名氣雖大,但不是我的菜。</p><p class="ql-block">離開莫干山順道去看了看錢塘江漲潮之處,因不逢時,未能觀到錢塘江的大潮。下午6點到達寧波的鎮海貴泗鎮入住,第二天一早直接開車到朱家尖(有90多公里,過三座跨海大橋),在這里吃過早飯乘船到普陀山。</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古人稱之為“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人間第一清靜境”,中國四大佛山之一,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因而名氣比其它三大佛教名山要大,香客也是國內所有寺廟中最旺的。我們來這天正好是四月初一,故香客更是多的不得了,在南海觀音的塑像前進香,要排隊進入,整個廣場無空地,這種盛況我還是第一次所見,拜完普陀山當天返回寧波住宿。</p><p class="ql-block">普陀山我這是第一次來,09年曾來到寧波準備到普陀山時因遇臺風而未能如愿。至此,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和四大道教名山我都已涉足。</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一早離開寧波,經奉化、寧海、臺州、溫嶺,前往我們的計劃行程地雁蕩山,這個地方我也是第一次來。雁蕩山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但自然風光不怎么樣,沒有流傳的那么美,但門票加各項收費一個人要330元,有點不值。這里還專門開設了夜游項目,但有點糊弄人,完全不值一看。不過我們住宿在景區里的農家樂性價比還行。</p> <p class="ql-block">5月14日從雁蕩山出發,經楠溪江風景區去麗水,出發前在網上看到對楠溪江的風光評價甚高,尤其是在楠溪江坐竹排放流的畫面,但我們沿楠溪江而行,看到的風光也就是一般。到麗水之前經過一個叫麗水古鎮的地方,進去看了看,還可以。車到麗水市在市區逛了一圈,然后在市區甌江的對面山上找了一家叫白鷺山莊的酒店住下,在這里可以俯視麗水市的市貌。2019年我來麗水的古堰畫鄉時未到麗水市市區,這次算補上。麗水被譽為“浙江綠谷”,境內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浙江省的第一、第二高峰都在麗水,生態環境質量浙江省第一、中國前列。</p> <p class="ql-block">5月15日離開麗水前往計劃中的福建太姥山,途中特意繞道去了泰順的駟馬鎮,游覽著名的泰順廊橋,這是我們到了麗水后才了解到的一個地方。泰順境內有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栱廊橋30余座,共有46座各個時期的廊橋,其中15座于200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順廊橋其數之多、工藝之巧、造型之美以及周邊環境之和諧,在世界橋梁史上堪稱一絕。能來到這里一睹這些廊橋之美,真是不虛此行!尤其是這座北澗廊橋,是泰順廊橋的嬌嬌者,而且所建之地的地理環境和風光,簡單太絕!太美!建議有機會的朋友一定要去這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游完泰順廊橋便前往福建的太姥山,當晚住太姥山鎮。第二天一早進入景區,上、下山全部步行,大約兩個多小時(未游完全程)。太姥山雄峙于東海之濱,山海相依,傲岸秀撥,以“山海大觀”稱奇。相傳堯時老母種蘭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閩人稱“太姥”。傳說東海諸仙常年聚會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譽。實際上整個太姥山就是一花崗巖堆積而成的山石文化,因長期風化形成各種形態的石景360多個,各樣洞穴100多個,若想遍歷此整個太姥山、及洞,椐說需時一月。</p> <p class="ql-block">游完太姥山前往霞浦,這本不是我們的計劃行程,因得知我們老年大學攝影采風團的老師和朋友今天也到霞蒲,故臨時決定去與他們會會。2015年我隨老年大學攝影采風團專程來過這里,霞浦是中國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之一,這里的灘涂、海水養殖場能拍出很美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以下這八張照片是2015年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5月17日離開霞浦開始返程之旅,行駛700多公里到江西贛州市,大家都有點疲憊,故未出游,晚飯后就在歐冠國際酒店休息了。第二天早餐后到贛州老城,老城城墻就在贛江邊上,在湧金門城樓上可看到修建于1165—1173年間的建春門浮橋。后又順著城墻走到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此處是貢水與章水兩江匯合處,兩江在贛州匯合后稱為贛江。我是第一次到贛州,印象還不錯,因時間較短,算是打卡一游。然后驅車去湖南郴州小東江。</p> <p class="ql-block">小東江我與夫人2015年1月從海南回重慶時特繞道從廣西來過這里,因是冬季小東江沒有云霧,故未有漁夫在江中撒網打魚的表演(小東江每逢夏季,也是攝影愛好者云集之地)。這次我們住在東江水庫里的一農家樂,第二天一早便駕車前去拍小東江漁夫撒網,遺憾的是晚了十多分鐘,錯過了最漂亮的晨霧。這里的晨霧瞬夕萬變,幾分鐘前很美,可能幾分鐘后就散了。</p> <p class="ql-block">5月19日在小東江拍攝完后到郴州城里吃早飯,然后直接開車行駛六百多公里到張家界,這是我第五次來張家界了(五次張家界之旅在我的“行行攝攝、老玩玩游記第一篇已作祥細報道)。當天住武陵源景區大門外商業街的一家“布谷民宿”,在此住了兩晚。</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離開武陵源開車返渝,中途去酉陽龍潭古鎮逛了下(幾次路過都未下道去看一看,這次時間還允許)。主要看了龍潭古鎮最大的一個大戶人家的院子“王家大院”,這是一個保存完好的老院子,在這里出了兩個名人:一個是瞿秋白的夫人,一個是孫中山的秘書。龍潭古鎮也是趙世炎烈士的故居,建有趙世炎塑像和生平事跡博物館。看了才知道,原來趙世炎還是李鵬的舅舅,李鵬的母親是趙世炎的九妹。</p><p class="ql-block">離開龍潭古鎮回到重慶家中已近下午七點。19天的華中、華東環線之旅圓滿結束,總計行程約60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至此結束,謝謝你關注!下一篇(第十五篇)再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悟县|
乌审旗|
繁峙县|
县级市|
凤冈县|
连平县|
信阳市|
丰镇市|
阿坝县|
上栗县|
四平市|
绥阳县|
朝阳区|
黄冈市|
昭通市|
邢台县|
浦城县|
定安县|
宕昌县|
湖南省|
兴仁县|
漳州市|
湛江市|
台湾省|
洪洞县|
开封县|
玛多县|
望都县|
深州市|
北宁市|
黎川县|
昌乐县|
崇左市|
泸西县|
慈利县|
甘孜县|
平舆县|
郁南县|
六安市|
邵东县|
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