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南京馬幫開啟了春季旅游。這是一次短途之旅, 南京——安徽——湖北。</p><p class="ql-block"> 這次春季旅游是我三年來的首次旅行。旅游,放松心情,用眼睛??享受風景,用凡心感受自然風貌。</p><p class="ql-block"> 碧藍的天,有飄忽不散的云,行街的人,有連綿不斷的情。</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美景無限,只有行走在旅途,才知鮮花和荊棘映襯,坦途和坎坷銜接;艷陽和風雨交織,得志和失意錯位。</p><p class="ql-block"> 天下之事,無平不陂,無往不復。需要的是我們淡泊豁達,寧靜致遠。</p><p class="ql-block"> 4月19日晨,我們一行50多人從南京總統府出發,另有幾輛自駕車也隨行前往——首站旅游地安徽金寨。</p><p class="ql-block"> 經鬧市區時,道路擁擠不堪,大巴車開了一段路程后,我有點不太舒服,額頭開始冒汗,可能是長時間沒坐大巴車的緣故,有點不太適應。此時后座的大姐拿出兩粒B6給我吃下后,感覺好了一點,但只能是閉目養神。</p><p class="ql-block"> 經長江三橋,大巴車一路風塵,三個多小時后,接近中午,我們到達安徽金寨雙擁廣場,正式開啟紅色之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金寨雙擁廣場</p> <p class="ql-block"> 這架停放在雙擁廣場的是“強五攻擊機”, 超低空性能強,主要打擊裝甲車、坦克等地面目標,素有空中美男子之稱</p> <p class="ql-block"> 金寨縣隸屬于安徽六安市,位于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地處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p><p class="ql-block"> 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前線指揮部。</p><p class="ql-block"> 金寨縣是中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p><p class="ql-block"> 金寨籍紅軍中,共走出600多位高級將領,在1955年至1964年的授銜中,金寨籍開國將軍有59位,其中上將1位,中將8位,少將50位。</p><p class="ql-block"> 走進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令人肅然起敬。館內陳列分為序廳,革命史廳,將軍廳,金寨名人廳,烈士廳,洪學智將軍紀念館,今日金寨廳 七個部分。</p> <p class="ql-block">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金寨籍將軍照</p> <p class="ql-block"> 洪學智將軍塑像</p> <p class="ql-block"> 將軍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位90高齡的老人在仔細觀看金寨將軍們的陳列物品 </p> <p class="ql-block"> 28年紅旗不倒,兩次革命武裝起義,12支紅軍隊伍,10萬英雄兒女,59位開國將軍……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一個光榮的名字——安徽金寨。</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先后有10萬金寨兒女參軍參戰,血灑疆場。</p><p class="ql-block">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熱土一杯魂”。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都在訴說著那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4月20日晨,根據行程安排,我們將前往湖北黃岡麻城龜峰山。該山位于湖北麻城東部的龜山鎮境內,距麻城市區3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7點40分,我們從金寨花園酒店出發,約10分鐘左右,車已行駛到高速路口,卻被交警攔住,要求靠邊等待。后經交涉,才知因大霧高速路口被封。</p><p class="ql-block"> 由于不知道大霧持續時間,車上領隊,馬幫聶部長隨即改變行游方案,指使車輛掉頭,前往梅山水庫。</p><p class="ql-block"> 梅山水庫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腹地,坐落于金寨縣城南端,它位于史河上游,壩址在梅山鎮大小梅山之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1954年3月開工,1956年初,連拱壩主體工程基本俊工,1958年水庫開始蓄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梅山水庫全景</p> <p class="ql-block"> 梅山水庫連拱壩</p> <p class="ql-block"> 看完梅山水庫,并不覺得它有多么的宏偉,但要細細品味,回往歷史,就覺得當時這座世界上第一連拱壩水庫,是多么的偉大,想想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是多么的需要傳承。</p><p class="ql-block"> 我記得北宋理學家張載有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的先輩,我們的先賢先圣,太早時期就給我們指明了所走的路。</p><p class="ql-block"> 梅山水庫是50年代初建設的,那時我們剛剛建國,新中國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特別是三年的朝鮮戰爭剛剛結束,使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更是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 作為國家第一個“一五”計劃期間的重點工程,梅山水庫就像是一顆璀燦的東方明珠,在新中國水利、電力發展史上異彩綻放。</p><p class="ql-block"> 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彭真、聶榮臻、萬里、胡耀邦、溫家寶等曾親臨水庫視察。</p><p class="ql-block"> 70年代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托蘭和列寧勒水電設計院院長,阿爾巴里亞水利考察團等多國專家人員來梅山水庫參觀考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從大壩走出,來到大巴停車場已近上午10時左右,但還有不少人游興未盡。這時太陽出來,大霧隱匿,我們上車前往湖北麻城。</p><p class="ql-block"> 在車上,大家簡單用了隨身攜帶的食品作為中餐。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車,我們到達湖北黃岡麻城龜峰山景區。</p><p class="ql-block"> 走到售票廳,只見大廳并無多少游客,我們一行人散到各售票口自行購票。我拿出“退役軍人優待證”,售票員告訴我免門票,擺渡車和索道纜車不免。這種優待是我從軍退役30年來第一次享受,著著實實感受到了黨中央和習主席對軍隊建設的關心和對退役軍人的關愛。</p><p class="ql-block">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這兩句話很有味道,一下把麻城提上了一個新高度。</p><p class="ql-block"> 出了售票大廳,我們來到索道平臺,在纜車拐彎處等待上車。拐彎處纜車速度有點快,不小心有可能會摔倒。</p><p class="ql-block"> 纜車緩緩上行,這時感覺到速度很慢,有恐高的人只能背對后排,兩眼直視,不敢往下看。</p> <p class="ql-block"> 約20多分鐘,纜車到達山頂,出索道大廳,走向左邊的木棧道,棧道兩邊的杜鵑花蕊映入眼簾,綻放的花瓣??不多,大都是含苞待放,給人一種羞答答念想。</p> <p class="ql-block"> 含苞待放</p> <p class="ql-block"> 來到觀賞平臺,這里視野開闊,整片的杜鵑花逐漸多了起來,在平臺的右前方,有一株杜鵑王妃,確實好看,細細品味,還真有一點王妃的風韻,給人一種美感。</p> <p class="ql-block"> 杜鵑王妃 容榮華貴</p> <p class="ql-block"> 在平臺上,各種擺拍姿勢層出不窮,特別是女游客們沉醉在這花??海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美,是人的自然屬性,更是每個人一生的藝術追求,每個人都會把“美”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自然生態的世界里,“美”無處不在。</p> <p class="ql-block"> 看完花??海,我們來到索道大廳準備返程。此時,大廳回字型排隊護欄里站滿了人,隊伍一直排到廳外。</p><p class="ql-block"> 坐上纜車,時間已是下午三點左右,這時對面緩緩駛來的纜車仍然有游客上山觀賞。但這時的天氣陰了下來,上山觀花拍照效果會差一些。不過,各人的美感不一樣,上山觀花就是一種美的享受,美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回到金寨,已是傍晚6點多鐘,吃過晚餐出來,看到對面的廣場夜燈璀璨,人潮涌動。唱歌的,跳舞的,練劍的,健身的,散步的,以及小孩子們跑動歡快的笑聲,詮釋了金寨人民的幸福指數。</p><p class="ql-block"> 臨近一看,才知是“八月桂花遍地開紀念廣場”。</p><p class="ql-block"> 經了解,該廣場是為了紀念金寨10萬英雄兒女和59位開國將軍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廣場從現代化入手,以群像式,全景式展現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文化,也為人們打開了一扇近距離了解金寨英雄兒女那段紅色歷史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21日晨,我們繼續前行,去往安徽三河古鎮。休息一晚的大家精神十足,倍感興奮。在這車上的人來自各行各業,人才濟濟,特別是音樂細胞充實著整個車廂。</p><p class="ql-block"> 馬幫聶部長既當領隊,又當主持,還兼職領唱。在他的熏染下,廂體內笑聲、歌聲、歡快聲響徹車廂,幸福滿滿!</p><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鎮,位于安徽合肥市肥西南端,與廬江、舒城交界,有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在境內匯合,并稱三河。</p><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在全國十大古鎮排名中名列第五。</p><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鎮境內以古巷、古橋、古街、古廟、古城墻、古炮臺、太平軍指揮部而聞名,歷史文化底蘊豐厚。</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點有三縣橋、望月橋、鵲渚廊橋、萬年臺、忠武閣、英王府、名人居等。</p><p class="ql-block"> 景區入口處有一巨石,上面刻有“三河”2字,是楊振寧先生所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鎮牌坊</p> <p class="ql-block"> 楊振寧先生書</p> <p class="ql-block"> 上街以后,大家都分散開來,各自觀賞。首先映入眼簾的第一風景便是“三縣橋”。</p> <p class="ql-block"> 據三縣橋橋頭石刻記載:三縣橋又稱石頭橋,位于大南門口,主橋長38米,寬7米,橫垮小南河已近百年,全橋沒有一根鋼筋,沒有一滴水泥,但堅固異常,堪稱一奇。</p><p class="ql-block"> 據傳,該橋為宋代包和尚用盡畢生化緣所得修建而成。古橋銜接肥西、舒城、廬江三縣,故名三縣橋。</p><p class="ql-block"> 古橋與橋頭徽派建筑融為一體,景色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 望月橋</p> <p class="ql-block"> 萬年街</p> <p class="ql-block"> 古商坊</p> <p class="ql-block"> 古 街</p> <p class="ql-block"> 古商鋪</p> <p class="ql-block"> 民俗園</p> <p class="ql-block"> 英王府</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墻</p> <p class="ql-block"> 古炮臺</p> <p class="ql-block"> 太平軍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太平軍遺址</p> <p class="ql-block"> 沿街閑逛,邊走邊看,也嘗試了一下古鎮特色:臭豆腐干,黑白兩道,咸辣有加。走著走著,竟走到了南街八巷,看到了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孫立人故居。</p><p class="ql-block"> 孫立人出生于安徽廬江,先后畢業于清華大學、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任新38師師長;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在緬作戰期間共殲滅日軍3萬3千余人,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素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之美稱。</p> <p class="ql-block"> 看完孫立人故居,向前走不了多遠,我們又看到了楊振寧先生舊居,尋思而去旁邊又是“一人巷”</p><p class="ql-block"> 說起“一人巷”倒是有一典故值得回味。相傳清朝嘉靖年間,縣城內有兩家相鄰的大戶,一家姓何,一家姓李,后因同時建房,為爭一墻之地,互不相讓,告到縣衙,縣令深感棘手。因為何家的親屬在京為官,有權有勢;而李家也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縣令左右為難,猶豫不決,無法善判。</p><p class="ql-block"> 后來,何家修書向親屬御史訴說此事。何御史看罷家書心想:此地乃是我故鄉,如因區區小事,以權壓人,豈不受家鄉父老恥笑!于是立即提筆,回詩一首,作為家書:</p><p class="ql-block"> 千里寄書為一墻 讓人一尺又何妨</p><p class="ql-block">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p><p class="ql-block"> 何家人接到家書,遵照何御史囑咐,主動先讓一墻;李家人見此深受感動,也讓出一墻,由此而留下“一人巷”,此事被后人傳為佳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人巷</p> <p class="ql-block"> 楊振寧先生舊居</p> <p class="ql-block"> 楊振寧先生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學家,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等。</p> <p class="ql-block"> 下午5點左右,我們離開三河古鎮返回南京,到達南京已是晚上6點多鐘。這次春之游時間雖短,但感覺輕松愉快,遠離了塵世的浸染,親近了大自然無限魅力,拉近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龙岩市|
达拉特旗|
名山县|
黎川县|
乌拉特后旗|
大渡口区|
临泉县|
津市市|
泰和县|
金昌市|
顺义区|
晋江市|
苍梧县|
内江市|
都匀市|
甘谷县|
凤庆县|
华亭县|
叶城县|
新沂市|
永嘉县|
安庆市|
温州市|
沧州市|
明星|
民和|
玛纳斯县|
哈巴河县|
长顺县|
昌都县|
荔波县|
兴国县|
增城市|
新密市|
福清市|
孟连|
阳信县|
奉化市|
永靖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