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川藏中線之情人海</p> <p class="ql-block"> 川藏中線簡介</p><p class="ql-block"> “大美川西”,這個20年前第一次聽說的詞語,讓我這20年間,前后八次游走川西。</p><p class="ql-block"> 今天,也還是因為“大美川西”,讓我再進川西去西藏,不過,這次走的是游人罕至、風光絢麗、路途艱險、戶外驢友稱為的“川藏中線”。</p><p class="ql-block"> 多年來,曾經從①丙察察經察隅、②從白馬雪山經梅里、③從318經波密、④從格爾木走青藏、⑤從阿里經帕米爾高原走新藏線、分別走過5條不同進出西藏線路,而這次走川藏中線,應該是我走的第六條進藏線路了。</p><p class="ql-block"> 川西高原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其自然風景優美迷人,主要山脈在岷山、巴顏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兒山、沙魯里山。川西高原人文地理包括四川阿壩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藏區。</p> <p class="ql-block">搜索有關資料,出發前,我特意上電腦制作了一張川藏中線示意圖,等走完這趟線路,再根據實際走過的線路予以更正。</p> <p class="ql-block">5月7日開始,我和朋友阿康、貓貓及101四人,從武漢出發,計劃從國道318和317之間,走村道、穿鄉道,繞縣道,既武漢-金川(情人海,牛肝馬肺海等海子)-丹東(銀恩日月潭,莫斯卡)或黨嶺-玉科大草原-道孚-新龍(拉日馬大草原)-甘孜(錯通翠湖等)-德格-江達-貢覺-察雅-洛隆(加玉大峽谷,洛隆宗,背水姑娘,卓姆朗措)-邊壩(三色湖,祥格拉冰川,藍冰冰洞)-白嘎-羊秀鄉,雙色湖,薩普神山等-比如骷顱墻-轉川藏北線-丁青(布托湖、布加湖布加冰川,孜珠寺等)...至雪域西藏,計劃時間約15-20天。</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條極少人涉足隱世秘境,一條頂級自駕越野線路。眾所周知經典進藏路線主要有川藏南線、川藏北線、青藏線、滇藏線、丙察察、新藏線、阿里大北線等幾條線路。</p> <p class="ql-block">從左至右:101、老樹、阿康、貓貓</p> <p class="ql-block">川藏中線也被驢友稱為第九條進藏線路,這條線大部分地處藏北高原,滾滾怒江蜿蜒其中,于是就形成了非常漂亮的風光走廊,雪山、河流、濕地、峽谷...</p><p class="ql-block"> 這并不是一條完整意義上的進藏線路,它沒有國道編碼和省道編號,有些路段甚至連鄉村公路都算不上。整個線路是由數段縣道、鄉道和幾乎廢棄的林區公路連起來的一條路。甚至有時候只是一個方向,需咨詢當地老鄉繞道通行。這里沒有導航,沒有網絡,只有網絡上搜集的有限的信息。特別是白玉縣過金沙江簡易橋,經羅麥鄉至貢覺縣的越野路段,更是需要到現場確認才能通行。</p><p class="ql-block">這條線路難度遠遠大于丙察察等線,自駕時需要嫻熟的越野駕駛技巧,以及足夠的耐心、超人的毅力和豐富的野外駕駛經驗。沿途導航也只能用離線地圖分段進行。</p> <p class="ql-block"> 5月7日行850公里,住四川渠縣。</p> <p class="ql-block"> 5月8日八點半從渠縣出發,預計今天住馬爾康,中午于青白江服務區自己動手,制作一頓豐盛的午餐:臘肉、海蝦、黃瓜、土雞蛋、腌菜、青椒及主食面條,我們忙碌的自助餐,成了別人眼中的一道不一樣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大廚,也是這次出行的副駕之一,戶外驢友101,是我多年前,在獨闖大渡河大峽谷的一處懸崖峭壁下的大渡河畔,有幸結識的湖南的一位朋友,一直保持著聯系。</p> <p class="ql-block">過都江堰后,在岷江的大回彎中的島嶼,在云霧中若隱若現。</p> <p class="ql-block">岷江支流-雜谷腦河,古名沱水。發源于鷓鴣山的南麓,經阿壩自治州的理縣、汶川縣,在汶川縣威州鎮匯入岷江。</p><p class="ql-block">雜谷腦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上游米椏羅,中下游古爾溝溫泉、桃坪羌寨等著名的風景區。 </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老樹</p> <p class="ql-block">阿壩地區的藏族碉樓,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茂縣、汶川縣。這里有“碉樓海洋”的美譽。川西高原現存的高碉近千座,大多建于康熙、乾隆年間。這些高碉千姿百態、聳立如林。</p> <p class="ql-block">帥呆了 酷斃了的貓貓,也是本次出行副駕之一,專做外單的老板,也是我多年前的高山滑雪的雪友。</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六點到達阿壩州首府馬爾康,在攜程上找到一家藏族家庭客棧,導航結果盡然在阿壩州著名的卓克基吐司官寨旅游景區,客棧就坐落在嘉絨崇康街道上。</p><p class="ql-block">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馬爾康縣城7公里的卓克基鎮西索村。寨始建于1718年清朝康熙年間。</p><p class="ql-block">1935年7月,毛澤東同志及中央機關長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官寨就建在梭磨河上,自然風光絢麗,人文習俗有著極其豐厚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5月9日早上八點一刻,在一片扎西德勒的祝福聲中,與嘉絨藏族女老板告別,從馬爾康出發,由觀音橋離開國道進入金川毛日鄉,探尋情人海。</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主駕阿康,也是我們的車主。第一次認識阿康,是十多年前,邀約去神龍架陰遇河單人皮劃艇野漂,那次在90度急拐彎中,我撞上懸崖絕壁翻艇自救的經歷,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 我們也曾經一起走過川西、走過色達、走過甘南...</p> <p class="ql-block"> 按計劃從馬爾康出發,到觀音橋后向西進入太陽河河谷,然后尋覓情人海。</p><p class="ql-block"> 在前往觀音橋途中,我提議阿康,我倆有一個共同好友,在十多年前曾經結識的覺姆卓瑪,現在就在觀音橋附近的一個寺廟里修行,何不去看看,于是順著卓瑪發給我的位置,離開317國道,進入村村通,結果在翻山越嶺后,村道最后四公里是在一輛越野車難以通行的懸崖峭壁之上,靠懸崖一邊還是虛土,我們的車子困在了這前后不得要領的地方,好在有兩個副駕前后緊盯著車輪,在車子傾斜好似要翻下巖壁時我轉身不敢看現場,阿康拿出挖鍬,101把靠山壁一邊的幾塊石頭挖掉,在前后副駕的不但指引和手勢中,勉強通過,看看后面的道路,決定放棄去看卓瑪,在一處勉強可以掉頭的地方,經過無數次的前行、倒擋,再次通過險情的地方,我完全避開險情的視線,車子終于回到了好一點的路況,整個過程大家只有一個信念,遇險自救才是王道。</p> <p class="ql-block"> 我們離開觀音橋,進入太陽河高山峽谷,去尋覓藏在深山老林中的情人海,河谷位于太陽河鄉和毛日鄉境內,以高原森林、高原湖泊、山地河谷等原生態自然風光為主;太陽河谷區由情人灘、情人海、神泉井、嘛呢碓、情人樹、經幡塔、試心洞等十二個景觀組成。是川西美景未被開墾的一塊處女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圖為太陽河谷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太陽河谷的高山杜鵑</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太陽河谷,導航情人海,當到達景區時,正好一陣雨夾著小點冰雹,我們冒雨在棧道上下行,海拔近四千米的情人海沉浸在茫茫似雨、似霧中,高山植被沐浴在一片白茫茫的霧海中,啥也看不見,于是回頭走棧道往上爬,剛剛上到山道平臺,結果云散霧開。整個情人海就呈現眼前。</p> <p class="ql-block"> 天氣突然放晴,阿康情不自禁放飛無人機。</p> <p class="ql-block">情人海又名“長海子”,地處四川省阿壩州阿科里鄉,藏語叫“撒爾足措”,它的背后有一段美麗的神話故事。夢歸之處,只為那一片淡雅的寧靜。</p><p class="ql-block"> 情人海自古被當地牧民奉為神湖,湖水常年呈現出寶石般的藍綠色,水面光滑如鏡,湖畔云杉、高山柏環繞。林影、山影、云影倒印在湖水中,云動而影動,風過而林動,是一個浪漫之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觀景平臺拍的的情人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離開情人海,已是下午一點多,在尋找牛肝馬肺海子時,無法在地圖上找到準確的點,沿路問藏民,藏民的語言無法讓我們找到準確的路線,幾次往返,最終錯過了要去的海子,只得在沒有標識的高山線路中行駛,結果是翻越了不知名的雪山,沿路沒有車倆、沒有藏民,只能跟隨延伸的道路前行,有三個多小時無法知道自己準確位置,因為沒有三網信號,完全是失聯狀態。</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多了,偶遇一當地藏民車,經打聽,知道前面會鏈接到省道,前行不遠就是玉科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投宿玉科鎮,已是晚九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5月10日,川藏中線行第四天。</p><p class="ql-block"> 昨天的情人海,在高海拔地區上下棧道垂直距離約1000米,再加上兩次行駛在雪山埡口,我們的兩位副駕高反了,一個呈現高原紅反應,今早退出行程,乘班車去道孚,轉成都飛回家,一個早上醒來吐了,但還能堅持走完行程。</p><p class="ql-block"> 我們投宿的玉科草原,海拔3700,用開水壺煮雞蛋,兩次才勉強煮熟。</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點出發,直奔玉科草原觀景臺,原以為很簡單的一個行程,結果是繞過好幾個山頭,到達山頂平臺,遠望黨齡方向,白雪皚皚,近看原始森林布滿了山頭,俯瞰玉科草原,牛羊成群...</p> <p class="ql-block">俯瞰玉科草原</p> <p class="ql-block"> 從玉科草原觀景臺下來,直接導航道孚,六十多公里,一路走來,沿著209縣道,風光絢麗,海拔4200米的路上,雪山連綿,每當阿康把車停下來,放眼望去,一座雪山連著一座雪山,蔚為壯觀,我有點審美疲勞了,再加上長期在高原行駛,也有點不舒服的感覺,阿康每次停車拍照,都讓我就在車上觀景,他去拍照。</p> <p class="ql-block">209縣道景觀</p> <p class="ql-block">下午5點到達道孚縣城,晚餐在當地特色美食第二名的餐館:牛肉燴、牛肉餅、烤菌子、酸奶...</p><p class="ql-block"> 今天宿道孚縣城,海拔不算太高,也就3000米。</p> <p class="ql-block"> 5月11日,探秘《川藏中線》第五天</p><p class="ql-block">上午九點從道孚出發,我們沒有走傳統的省道,而是沿著因修鮮水河電站而開辟的一條新路。</p><p class="ql-block"> 這條鮮為人知的通道,幾乎沒有車倆通行,而河谷風光是這樣子的讓人心曠神怡,遠方的雪山,在埡口間聳立,清澈的鮮水河時而靜靜流淌、時而咆哮翻滾,河水繞山腳而環抱草甸,山上原始森林覆蓋,岸邊矮樹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濕地上花草搖曳,湛藍的天空下,白云像飄帶在山間絮繞,這片沒有游人的風水寶地,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野生的猴子就在路旁的懸崖上望著我們這幾個不速之客,搔耳弄腮。</p><p class="ql-block"> 更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拉日馬草原,屬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春天里一望無際的草地開滿了各色野花,淡淡的花香縈繞不絕,沁人心脾,有藏民馴馬,縱橫奔馳,不聽話的四歲小馬駒,在騎手的馴導下,狂野撒歡……</p><p class="ql-block"> 200多公里的路程,我們走走停停,全程基本在海拔2500-3500左右行駛,直至接近縣城,才翻過一座海拔4700的山頭,不時有冰坡眼前略過,以至于副駕貓貓今天開車一天不覺得累,而不停的嘮叨要帶家人一起過來走一次...</p> <p class="ql-block"> 藍天白云下,鮮水河在這里拐了個U型后</p> <p class="ql-block"> 行駛了幾十公里,遇到塌方</p> <p class="ql-block">鮮水河繞山而過</p> <p class="ql-block">雪山 森林 草甸 河流</p> <p class="ql-block">我們時而停車,駐足欣賞美麗的河谷</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河灘上,幾個中年藏民在訓練才四歲的馬駒</p> <p class="ql-block"> 快接近新龍縣城時,道路修的漂亮了,也有了編號“S314”</p> <p class="ql-block">晚六點投宿新龍縣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12日 探秘《川藏中線》第六天</p><p class="ql-block">早上從新龍出發,已經是上午9點半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從新龍走雅礱江大峽谷,經甘孜走甘白線到達白玉。</p><p class="ql-block"> 你如果沒有走過這條線,真心希望你能在有生之年走一趟,絕不會讓你失望。</p><p class="ql-block"> 順著雅礱江上溯,一條深切的大峽谷,谷底海拔三千米左右,各種高山植被覆蓋了延綿不斷的山澗,進峽谷不過幾十公里,有一座古老的橋:波日橋。</p><p class="ql-block"> 看似一座很普通的橋,但它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古跡。波日橋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師唐通吉布承擔設計,從側面看,波日橋有著粗獷的圓弧橋墩,整齊美觀的橋臺,木榫完美契合的橋身,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實的“飛橋”,體現了神秘的雪域文化。</p><p class="ql-block"> 走過波日橋不久,繼續溯江而上,郁郁蔥蔥的高山與奔騰的雅礱江之間,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建筑,它就是亞吾寺,其艷麗的色彩與青山綠水形成極大的反差,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橫跨在雅礱江上的波日橋</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參觀波日橋時,正遇新龍縣文旅局年輕而干練的美女局長視察古橋,并給遠道而來的我們,講述古橋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站在阿康和貓貓之間的藏族漢子,就是這座奇橋設計者第五代傳人。</p> <p class="ql-block"> 從波日橋走來,繼續沿著雅礱江大峽谷上溯,在峽谷深處,一座金碧輝煌的亞吾寺呈現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此寺為蓮花生大士加持過的殊勝密境圣地,公元1276年6月15日,元朝國師薩迦派至尊八思巴尊者之上首心子,吉祥瑪哈嘎拉智慧護法的真實化身嘎·阿涅當巴(善知識根嘎扎巴)即在此地創建了亞悟寺。</p> <p class="ql-block">從雅礱江大峽谷出來,即是甘孜縣城,而從甘孜到白玉,一條公路稱為甘白路,這是一條景觀大道,有著特殊的地形地貌,它被評為國內最美公路之一,沿途風景不斷變換,一路上會經過河谷、原始針葉林區、草原、牧場、海子、冰川遺址以及雪山等。路過的每一處風景都會讓人興趣盎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甘孜城變化真大,多年前,我曾經從流經阿須草原的雅礱江上,皮劃艇野漂到甘孜縣城,如今再次到甘孜城,已今非昔比,原來窄小的街道,已由寬廣的馬路代替,頗有現代城市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出甘孜縣城,繼續西行,海拔逐漸升高到4000米以上,公路兩旁連片的雪山蔚為壯觀,這里是著名的卓達拉山。</p><p class="ql-block"> 在卓達拉山路段,途徑的埡口海拔4600米。甘白路在萬山之巔蜿蜒,遠處綿延的雪山似乎都在腳下,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到達拉龍措,這里是白玉縣一個高海拔的牧場,據常年跑這條線路的司機說,天氣晴朗的時候,拉龍措的湖水呈現深藍色,美極了,可惜天不作美,我們到來時,漫天飛雪,什么也看不見。因為拉龍措這個美麗的湖泊還誕生了拉龍措國家級濕地保護區,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頸鶴每年遷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p> <p class="ql-block">從國家級高山濕地保護區出來,有一條三岔路,往左就是著名的亞青寺。</p><p class="ql-block"> 因疫情,亞青寺曾經關閉參觀了三年,我們來已經解禁,只是遇風雪交加,鮮有游客,寺外也不見僧人。</p><p class="ql-block"> 亞青寺現常住有兩萬余僧尼,覺姆(藏語女尊者以稱呼尼姑)為主,是藏區很有影響的大寺廟。小盒子房,從數千間到二萬多間,是修行者們自己建立的。</p><p class="ql-block">寺院不同于色達五明佛學院依山而建,亞青寺的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繞河而筑。</p><p class="ql-block">亞青寺在章臺大草原中間,建在在四面環山的草原濕地上,地勢開闊,海拔四千米左右,溫度較低,就算是夏季七八月份早晚的溫度也就幾度而已,由于進亞青寺地域經過公安檢查站時已被叮囑不得拍照,我只是由袖口遮住手機,也無法找到拍攝角度,很隨意拍了兩張寺廟建筑。</p> <p class="ql-block">出亞青寺,返回三岔路口,從右路駛往白玉縣城,海拔從4000米逐漸下降,直到下降至3000米左右,山澗又恢復了豐厚的植被,一條叫做歐曲的清澈的河流,在峽谷中蜿蜒,河流岸邊,長滿了各色鮮花,雖然大飽眼福,卻由于光線問題,而無法拍照與讀者共享。</p> <p class="ql-block"> 行駛途中遇到一只野猴,目不轉睛的望著我們的車子,于是阿康停下車來,貓貓扔餅干給這只不速之客,這猴也不怕我們,竟然去搶吃餅干,甚是可愛。</p> <p class="ql-block"> 宿白玉縣城,已是晚九點。</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5月12日,探秘《川藏中線》第七天</p><p class="ql-block">早上9點半離開白玉縣城,出城不遠就是兩河口,清澈的雅礱江,匯入渾濁的金沙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著金沙江,向江達方向走不多元,只見兩座高山夾著金沙江奔騰而來,金沙江就是長江的主源,不禁想著滾滾長江天上來!</p> <p class="ql-block">繼續沿著金沙江上溯,在金沙江的支流贈曲匯入金沙江的河口處,是一三岔路口,向左拐即是進入西藏管轄的江達縣,我們向右拐有一條上山的路,沿著盤山路不停的盤旋上升,由金沙江谷底的海拔2900多米,一直到海拔4000米的山頂,這里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噶陀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依山而建,宏偉壯觀,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嘆為觀止。雪山環繞金剛圣勝地,佛語伏藏持護者眾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該寺保存有元朝御賜的蓮花生刺品殘部、八思巴贈與該寺的印章,明朝文殊佛像、清朝皇帝御賜的經書《可奔全集》、瓷碗及格薩爾時期的箭簇、單耳青銅罐、獸型等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噶陀寺流連忘返,時值中午,于是就在寺廟食堂午餐,一碗素面20元,不算便宜,不過想想物質運送到這海拔4000米高度,其難度可想而知,也就釋懷了。</p> <p class="ql-block">從噶陀寺下來,原路返回到三岔路口,向左拐奔向西藏地界的江達縣,翻過矮拉山后,路旁有一座很大的瑪尼堆,其間筑有幾座白塔,我們停車繞著瑪尼堆順時針方向行走三圈,我還特地加壘了一塊十來斤重的石塊,以示虔誠加敬意。</p> <p class="ql-block">圖為阿康在轉瑪尼堆</p> <p class="ql-block">接近江達縣城,在金沙江河畔有一觀景平臺,背景是巍峨的崇山峻嶺,圖為貓貓悠然自得欣賞大自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晚五點投宿海拔3600米的昌都江達,而進入西藏。</p> <p class="ql-block">5月14日,探秘《川藏中線》第八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離開江達已是上午10點,目的地是察雅,“西線無戰事”,雖然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但還是有值得回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今天全天都在海拔3600-4300之間行駛,沒有豐厚的植被,眼前全是巍峨的山脈,山路彎彎、千轉百回,在翻過雪集那山埡口后,在一片山坡上,漫山遍野的太陽能板,蔚為壯觀,相隔不遠,有兩個這樣的太陽能發電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禿禿的高原山脈,讓人有點審美疲勞,不過,每當車行至海拔3800左右時,你會看到路旁成行的2-3米高的樹,一顆一顆呈現寶塔狀,淺綠色小葉片濃密的遮住樹枝樹干,色彩與灰褐色巖石形成鮮明反差,由小程序識別為“小葉楊”,有時在山洼處,會有成片的出現,給整個高原帶來一點生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高原上有些成塊的平地上長有很矮小的枯草,這卻成了眾多牦牛的牧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茫茫原野上行駛,有時會出現一只野狐貍,慢悠悠的從你車旁不遠處經過,等你停車拍照時,卻不見了蹤影,沒有人煙的地方,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這不,在一個山頭上,遠遠看見一個動物,似羊似驢,因隔的太遠,把手機鏡頭焦距放大到無數倍,也還是不清楚,有懂行的專家,謝謝賜教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5點到達海拔3100米的察雅縣城。</p> <p class="ql-block">5月15日,探秘《川藏中線》第9天</p><p class="ql-block">早晨9點1刻出發,今天目的地是260多公里外的洛隆縣城。</p><p class="ql-block"> 網絡上最近炒作西藏版獨庫公路,曾經的茶馬古道,新晉西藏最美自駕線路,就是在G318和G317之間,一條起自昌都察雅縣,終點為日喀則市薩嘎縣的 G349,而我們今天走的就是從察雅到洛隆這一段。</p><p class="ql-block"> 從察雅出來不久,公路沿著瀾滄江向上爬升,浪拉山是昌都附近的高峰,韓紅也曾經為之高歌《浪拉山情》。浪拉山頂也似一個小型平原,遠處的雪山看起來很近,我們到達浪拉山4572埡口,正值雪子密集飄灑,整個浪拉山天昏地暗,白茫茫一片,看不見天際線,分不清天上人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過了浪拉山埡口,公路似乎沒有下降的意思,而是在廣垠的高原上百轉千回,不久前面出行一個不大的高原湖泊—日龍措,由于天氣原因,湖水顏色有點渾然,此時已是中午,于是我們停車后,在一塊大石頭的遮蔽擋風下,燒牛奶熱飲,以增加人體熱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過日龍措,公路繼續攀升,不久到達海拔4771米的磨坡拉山口,這里有一個觀景平臺,周圍白茫茫一片,極低的氣溫,讓我們不得久留,留下一張照片就繼續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翻過磨坡拉山口,海拔開始下降,沿路雪山延綿,有時分不清是雪山還是白云,雪域高原上不時會出現一只狐貍、偶爾前方有幾只禿鷲在覓食,當海拔繼續下降到3500時,山上的植被開始豐富起來,被白雪刺激的眼神,也恢復正常的視覺效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不斷下降的公路進入美麗的雪豹峽,一條不知名的小溪,在峽谷中流淌,當走出峽谷,又進入山巒疊嶂的景象時,一條大江隨著公路在山中流淌,這就是怒江,溯江而上,向車外觀望,兩岸是危峻的山,如削的石壁,當中是洪波狂湧的江水。</p><p class="ql-block"> 大約下午5點,我們到達海拔3200米的洛隆縣城</p> <p class="ql-block"> 5月16日,從洛隆到邊壩,有著太多的驚喜,這段古稱“茶馬古道”,今稱為西藏版獨庫公路一段約160公里的行程,我們自駕竟然用了11個小時,不為別的,就是景色迷人,沿路不得不經常停車,為大自然的如此杰作而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出縣城不久開始翻越八里拉雪山,在海拔4000米左右,原始植被與雪山共存</p> <p class="ql-block">從洛隆出來不久既翻越八里拉山雪山,海拔4800的埡口,四周白雪皚皚,天與地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翻過八里拉雪山,既到了邊壩縣地域,這里是著名的三色湖景區。</p><p class="ql-block"> 三色湖位于邊壩普玉村,由黃湖、黑湖、白湖三個湖泊組成,其中白湖藏語稱“錯嘎”,湖色略呈灰白色(但今天因艷陽高照下卻呈翠綠色)。黑湖藏語稱“錯那”,是三湖中面積最大的,群山環抱,深不可測,因湖水太深,深藍而墨,故為黑湖。黃湖藏語稱“錯斯”,三湖中面積最小,太陽光下,水色金黃,湖土同色。</p> <p class="ql-block"> 我們首先到達白湖,這里雪山、牧場、胡泊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雪山下的牧場</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黑湖,由于黑湖離公路有一段距離,我們剛剛停下車,一位藏族中年婦女走過來,主動給我們帶路,翻過兩個小山坡才能看見深邃的、靜靜躺在雪山下的黑湖,我開始以為她帶路要收費的,哪知道她帶我們看見黑湖后就主動打招呼離去,還處于未開發的景區藏民是多么的淳樸。</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黑湖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雪山下的黃湖</p> <p class="ql-block">在三色湖附近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冰洞,也就是最近比較火的普玉村藍冰洞,去藍冰洞道路崎嶇、泥濘,只能租藏民的摩托車進去,摩托車往返得行駛一個多小時,租車費每人200人民幣。</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在三色湖游客中心拍到的雪山,在這游客中心,沒見一個工作人員,也沒見一個游客,養在深閨無人識的景色,不久就會成網紅打卡地,我們在這呆了半小時,想等晚霞映在雪山的情景,后來發現方向上的錯誤,只得悻悻地離開...</p> <p class="ql-block"> 從早上九點一刻,到晚上八點,我們今天用11個小時,且行且晃,才行駛完短短160公里路程,晚宿邊壩縣城。</p> <p class="ql-block">今天5月17日,是探秘《川藏中線》以來的第11天。</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點半從邊壩縣城出發,導航比如縣的白嘎鄉,公路沿著一條峽谷爬升,出峽谷就開始翻山越嶺,不久跨越雪線,周圍雪山聳立,直到看到埡口的標識牌,才知道我們翻越的是“嘎的拉山”,其海拔為4998米,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是這次自駕出來翻越的最高埡口了。</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冰天雪地、綿綿不絕的雪山一座連著一座,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圖為阿康打卡嘎的拉山</p> <p class="ql-block"> 貓貓和阿康在茫茫雪海中漫步</p> <p class="ql-block">看著眼前的白雪世界,我情不自禁的按下錄視頻的按鈕</p> <p class="ql-block">翻過4998米的嘎的拉山,我們一路下行,到達海拔4000米的白嘎鄉政府所在地,因離這里30多公里開外,就是著名的薩普神山和冰川,于是阿康提議先在此地登記好今晚住房,然后驅車去薩普神山。</p><p class="ql-block"> 去神山和冰川的路,在接近目的地的10多公里,路面極其崎嶇,只有越野車才能慢慢通行。</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到達景區時,極目遠望正前方就是薩普神山,薩普冰川有山岳冰川的特性,在薩普山腳有一個清澈如鏡的湖,稱薩木措,湖面平均深度30米,是由雪山千年冰雪融化所形成,自神山山腳延伸,分為兩部分,靠近山腳下的為冰川湖泊,終年不化;另一部分為主湖,湖水碧綠,湖內魚兒成群。</p><p class="ql-block"> 仰望了神山,在工作人員的指點下,我們沿著冰湖的左坡,向薩普神山方向,在崎嶇不平的山間小道上爬行,直至走過冰湖,來到神山腳下,這里四周都是高聳入云的雪山,我們站立的地方海拔在4700多米,也就是薩普冰川的海拔,而薩普雪山主峰色浦崗日海拔6996米,</p><p class="ql-block">據說,薩普因雪豹而得名,這里有提醒游客“有雪豹出沒,注意安全”的警示牌。</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游客并不多,但雪域高原的景觀,的確讓人震撼,其壯麗的景象難以用文字表述,由于光線問題,拍攝的照片也盡不如人意,好在我們現場感受到了如此壯觀的景色,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 神山與冰川</p> <p class="ql-block"> 貓貓站在神山下</p> <p class="ql-block">老樹站在冰湖前</p> <p class="ql-block">薩普神山</p> <p class="ql-block">今晚宿白嘎鄉</p> <p class="ql-block">5月18日,探秘《川藏中線》第12天,從白嘎鄉到巴青縣城。</p><p class="ql-block"> 9點多出來不久,就一直不停盤山而上,手機海拔表軟件標示100米100米的往上竄,查不到是那座山峰,直到爬上埡口,才知道名叫夏拉山,而且是我們這次出行翻越的最高海拔5072米。</p><p class="ql-block"> 整個山頭白雪覆蓋,遠遠的望去就好像是一朵朵輕盈而柔軟的棉花,這景色真是讓你美不勝收,讓人留戀往返。</p> <p class="ql-block">貓貓在海拔5072米的夏拉山埡口</p> <p class="ql-block">翻過夏拉山,當海拔下降到4200左右的時候,只見山嶺嵯峨,遠近高低各不同,在一公路急拐彎處,有標牌顯示“怒江第一大拐彎”,我們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景觀,立即停車后,翻過一個小山坡,突然呈現在眼前的景色,讓人目不接暇,只見深切在山谷的怒江,好似一匹桀驁不馴的野馬,在這壁立千仞,層巒疊嶂的山谷間,拐了一個大彎,向下游奔騰不息,不盡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刀的如此杰作!</p><p class="ql-block"> 怒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千轉百回后注入了印度洋。</p> <p class="ql-block">怒江壯景千重浪,魔鬼奇觀四百旋</p> <p class="ql-block">公路隨著怒江向怒江的下游蜿蜒,海拔下降并不明顯,約半小時后,我們到達達摩寺多多卡天葬臺,而這里有一座聞名于世界的骷顱墻。</p><p class="ql-block"> 到達景區,我們拾級而上,在半山腰有一個小小的院落,工作人員打開側門,引領我們走進院落,映入眼簾的就是當面墻上與墻體筑為一體的密密麻麻整齊排列的人體骷顱。</p><p class="ql-block"> 在小小的院落內,中間有一塊兩米見寬,三米見長的地方,工作人員反復告誡我們,不能走上那塊地方,那就是天葬的臺面。</p><p class="ql-block"> 院落是無頂的,骷顱墻不高,站在骷顱墻內就可以看見遠方的雪山。</p><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員是一個藏族小伙子,在武漢的藏族中學參加過公務員考試,見我們是武漢來的游客,比較健談,說藏民族的天葬,是人類最環保的習俗,我們贊同的表示的確如此。</p><p class="ql-block"> 在一些人的頭蓋骨上,有規則的鉆有兩個小窟窿,咨詢這藏族小伙子,說是鉆取制作佛珠云云。</p><p class="ql-block"> 這座骷顱墻已有幾百年歷史,在墻的一角,還堆有最近天葬后制取的頭顱,等待筑墻而用。</p><p class="ql-block"> 圖為骷顱墻小院落</p> <p class="ql-block">中間凹下去的地方,就是藏民百年后尸骨有天葬師進行分割天葬的地方,游客不能踏上這塊神圣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骷顱墻</p> <p class="ql-block">站在骷顱墻內,可以遠望雪山</p> <p class="ql-block">骷顱墻墻角,還堆積有近來天葬后的頭顱</p> <p class="ql-block"> 從骷顱墻景區出來,我們驅車前往巴青縣城,沿路都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行駛,途中遇到大雪紛飛,飄打在行駛的車窗玻璃上,能見度很低,我們不得不放慢速度,直到大雪停了,云開霧散,我們到達巴青縣城,已是下午6點。</p><p class="ql-block"> 今晚宿巴青。</p> <p class="ql-block"> 5月19日,探秘《川藏中線》第13天</p><p class="ql-block">早上八點半從巴青縣城出發,目的地是丁青,走成那線210公里,路況也不錯,不過2小時車程,我們竟然走了12小時,就因為太美的自然風光,不得不讓我們在藍天白云下駐足不前。</p><p class="ql-block"> 出巴青縣城不久,就連著翻越了兩個4千多米的雪山埡口,司空見慣了的埡口風光,我們沒有停車。</p><p class="ql-block"> 翻過兩個埡口不久,離開主道,往左邊有一條路,這就是通往“布加冰川”的一條鄉道。</p><p class="ql-block"> 布加雪山,一個藏區最著名的苯教圣山,坐落在丁青西部,是藏東最高的山峰,其傾瀉的冰川,一直不為外人所知,2016年,中國地理景觀大發現科學考察團隊在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巴青縣、索縣三縣交界的布加雪山,發現五條發育完整的巨型懸冰川,成為世界最密集懸冰川。</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長的一條懸冰川從布加雪山峰頂伸到海拔4200多米的冰磧湖,傾瀉而下的懸冰川落差高度達2100多米,形成坡面大約70度的懸冰川體。</p><p class="ql-block"> 我們把車盡量往前靠近冰磧湖的地方停靠,還沒等停車,就已經被這眼前的景觀所折服,只見三面環繞雪山,正面是冰川,冰川下面連著湖面,整個雪山冰湖在藍天白云下融為一體。</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直沿著小道往前行,走到湖的邊上,隔著湖水,眼前就是傾瀉而下的布加冰川,今天天氣特別給力,明媚的陽光照在雪山之巔,映襯著蔚藍的天空,這景色讓人窒息,我在湖邊久久凝視著冰川,湖水輕輕蕩漾,這不正是《山海經》中的瑤臺和瑤池么。</p><p class="ql-block"> 此時,貓貓在山坡上煮咖啡,阿康則放飛無人機,兩小時后,我回到車旁,等了好久阿康才回到停車地方,他說從右邊棧道走到了另一個緊靠冰川的小湖,就在冰川腳下,贊嘆看見的美到極致,我和貓貓不甘心,于是和阿康又返回,走上棧道,隨著棧道迂回曲折、繞山繞水,行走約一公里多,突然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我們走下棧道,直到湖邊沙灘上,往右走,沙灘上覆蓋著亦雪亦冰的覆蓋層,湖水在雪山與冰川的映襯下,在陽光中折射出藍寶石一樣的色彩,這種色彩,似淺藍、似淺綠,或者都不是,我和阿康、貓貓都找不出準確的詞匯來描述,這里除了我們三人,沒有游客,四周安靜極了,沒有一點聲音,仿佛整個世界都停止了呼吸。</p><p class="ql-block"> 時間在不經意間流逝,在一步一回頭中返程,手機不停的拍照消耗電量,回到車前,我和阿康說,這次出來花一萬元也值得,并說,要是不第二次返回去更深入到靠近冰川的舌尖小湖,我會后悔一輩子的了,正說著,阿康突然聽到一種聲音,立即說有雪崩,側身遠望雪山,有雪塊像瀑布似的往下垮,阿康遞給我望遠鏡,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雪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冰川大約呆了足足5個多小時,才依依不舍的離開,驅車繼續向丁青方向,在離丁青大概還有50公里左右,在路的左邊,有一大片的草原,草原的前方就是巍峨的雪山,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影時有變化,近前是綠色的草原、草原的盡頭是黑色的山體、山體之巔是皚皚白雪,白雪之上是蔚藍天空飄浮的朵朵白云,阿康穿著紅色的羽絨服和貓貓的藍色上裝,在偌大的草原上,兩個反差極大的點在移動,這情這景,讓人如癡如醉...</p><p class="ql-block"> 回過頭來,為了捕捉晚霞照在雪山的場景,阿康支起了單反相機,正傻傻的等著,突然有烏云漫過來,我們連忙收拾好相機,開車上路,急促的雨點打在車窗上,不一會就云開霧散,到丁青縣城已是華燈初上...</p> <p class="ql-block">5月20日,從丁青出發到類烏齊,途中分叉出去有2個重要景區,一個是布托湖,一個就是聞名于世的孜珠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丁青縣城北部約25公里左右的布托湖,處于瀾滄江支流色曲河的腹地,溪流縱橫,雪山高聳,而要到達布托湖,要經過盤山險道,冒著山上滾石隨時崩塌砸車的危險,有的山口狹窄的僅僅一車通過。</p><p class="ql-block"> 克服險道的恐懼,我們上午到達布托湖景區,分大小兩個相隔幾公里的湖泊,海拔近4600米,茫茫雪域高原,兩湖的四周是高聳入云的雪山,由雪山孕育的湖泊被冰與雪覆蓋,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碧波蕩漾,禁不住有點失望,不過既然來了,阿康還是放飛了無人機,而貓貓在雪地里架起爐具燒咖啡(由于海拔高,沒有燒開),而我有了對雪山的審美疲勞,隨便拍了幾張雪景,就上車避寒。</p><p class="ql-block"> 雄關漫道</p> <p class="ql-block"> 圖為阿康在布托湖放飛無人機</p> <p class="ql-block"> 貓貓因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煮咖啡無法煮開,而白忙乎了。</p> <p class="ql-block">從布托湖出來,沿著317國道往類烏齊方向行駛約一個小時多,在一個水庫附近,有一條上山的盤山便道,經過無數次的險道盤旋,才能到達海拔4800多米的孜珠山頂的孜珠寺。</p><p class="ql-block"> 孜珠意為為六座山峰,這里異峰突起,挺拔險峻,怪石纏繞疊疊。這里是藏傳佛教的分支雍仲苯教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寺廟。這里因為地勢異常險峻,再加上海拔太高,所以明顯能感覺到遠離世俗社會,保持著藏傳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傳承。</p><p class="ql-block"> 孜珠丁真俄色活佛曾說:“孜珠寺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除了非常有緣份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們將車一直開到接近寺廟的最近停車場,棄車等頂,沿著山頂的寺廟轉山路轉山頂。</p><p class="ql-block"> 有個空洞的山峰是孜珠山的第三峰,傳說那個空洞是大鵬鳥穿山而過留下的,因為像一面懸空的鏡子,可以照見世人之心,照見世間空性,所以第三峰又叫“見性峰”。</p><p class="ql-block"> 在山上呆了近兩個小時,眼見遠方烏云過來,寒風咋起,我們立即驅車下山,因山路太陡峭,整個山路都是石渣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果風雨雪交加,貿然下山是很危險的,首先考慮得</span>安全。</p> <p class="ql-block"> 老樹在孜珠山頂孜珠寺轉經</p> <p class="ql-block"> 重新踏上317國道,到達類烏齊縣城已是晚上八點多,宿類烏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21日,探秘《川藏中線》第15天,從類烏齊到德格縣城410公里,海拔下降,地域上已由西藏進入四川境內,途中山體都被高山綠松覆蓋,整個行駛在郁郁蔥蔥的峽谷中,藍天白云是今天的主旋律,因美篇規定非會員不能上傳超過100張照片,因此,留幾張讓給明天的幾處景點...</p><p class="ql-block"> 到達德格已是晚上9點,縣城海拔3200米,宿德格。</p> <p class="ql-block">5月22日,探秘《川藏中線》第16天。</p><p class="ql-block"> 德格城區,坐落在金沙江畔的雪山峽谷之中,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而就在德格城內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印經院,它與布達拉宮的印經院,日喀則印經院并稱“藏族三大印經院”。</p><p class="ql-block"> 今天7點半就起床,趕往印經院做早課,阿康和貓貓,隨眾多的信徒,繞印經堂走了三圈,我走了半圈就退出了,阿康讓我和他一起走完,我說不太習慣,我歷來就不信這些,所以也就不當真。</p><p class="ql-block"> 8點半,印經堂開門迎接游客,我第一時間走進印經堂,脫帽繞堂順時針一圈,經堂的四周廊道都供著大小不等的佛像,而中間這一塊,堆放著一人高的經書,出經堂準備上二樓,結果在裝修,于是出經堂和阿康、貓貓回酒店后,約10點多離開德格,今天目標是趕往馬爾康。</p> <p class="ql-block">德格到馬爾康,全程走G317,約530公里,一路天氣還不錯,在過雀兒山隧道后不遠,就到了玉隆拉錯。</p><p class="ql-block"> 位于川藏線?317國道上的玉隆拉措,是當地藏民們心目中的圣湖。它也是317線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湖泊,這里海拔4000米,是由周邊的冰川雪山融化后匯聚而成的高原湖泊,同時也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蝕湖。</p><p class="ql-block"> 湖泊的自然生態保護的極好,周圍有大量的高原云杉、柏樹、杜鵑樹和草甸環繞。湖水湛藍而純凈,好一幅大自然柔美的畫卷。</p><p class="ql-block"> 相傳藏族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中的英雄格薩爾愛妃珠牡來到湖邊,被秀麗的湖光山色和幽靜的環境所吸引,徘徊湖邊流邊忘返,她那顆眷念美麗河山的心猶沉海底。后人為了紀念愛妃珠牡,取名為玉隆拉措。</p><p class="ql-block"> 從景區停車場,徒步到玉隆拉措不過一刻鐘的距離,翻一個小山坡,眼前一亮,玉隆拉錯酷似一顆璀璨的明珠相嵌在雪山之下,不禁讓人感覺這就是人間仙境。</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湖邊往山上走,在高處更能看清全貌,在雪山、松柏環繞下的海子,偶然會有一只或兩只飛鳥在雪山之間、在湖泊上空略過,尤怕打擾如此安詳、靜謐、甜美的海子仙女,她是那樣的與世無爭…</p><p class="ql-block"> 我安靜的坐在湖邊,唯怕打擾了玉隆拉錯仙女。</p> <p class="ql-block">從玉隆拉錯出來,已是中午,我們在停車場吃了簡單的路餐,繼續趕路,不知道行駛了多久,前面隱約出行了狀況,好多小動物在遠方的路面上喜鬧,待駛進一看,原來是一大群獼猴圍著一輛小車討要實物,阿康趕快剎車,我趕快從后座的紙袋里找到兩個面餅,給阿康和貓貓,讓他倆撕下若干小塊投喂獼猴,這一舉動,竟然引起群猴向我們的車圍上來,爬到車前蓋上,后視鏡上,望著我們,簡直成了鬧劇,為了擺脫群猴的纏繞,我們關緊車窗,停止喂食,慢慢啟動車輛,才擺脫群猴的騷擾。</p><p class="ql-block"> 由于路上耽誤了不少時間,考慮夜晚開車不安全,于是改變目標,提前在觀音橋鎮停車就宿。</p> <p class="ql-block">5月23日,探秘《川藏中線》第17天。</p><p class="ql-block"> 因昨天到觀音橋很晚,沒有仔細觀察酒店周圍的環境,今早醒來,拉開2米乘2米的房間大玻璃窗簾,向外望去,目前的景色讓我們三個人都驚呆了,對面是郁郁蔥蔥的高山,只見一條河流在高山下與我們投宿的酒店之間奔騰不息,咆哮著流向遠方的天際,推開窗玻璃,一股清晰的帶著些許水氣的空氣撲鼻而來,以至于阿康和貓貓都去打聽夏季來旅游避暑的人多不多,長期租住價格有沒有優惠,看來看上了這塊避暑的風水寶地(備忘:觀音橋妙心蓮舍酒店18728236222)!</p><p class="ql-block"> 因酒店帶早餐,于是下樓早餐后,回到四樓的房間,我們不想馬上離開,在窗前靜靜地坐著,享受著自然的美好,呷一口茶、吮一口含著水氣的空氣,翠綠的山脈與河流,蒙膿了我的眼眸,打開手機地圖軟件,才知道這條河叫做杜柯河,它流向金川河、匯入大渡河,遐想中流入長江、大海!</p><p class="ql-block"> 唉,美篇編輯部規定非會員每篇美篇只能上傳100張照片,我的指標已經用完,這么風光無限的照片只能私藏了,偶爾發幾張到群里,分享給我的群友。</p><p class="ql-block"> 近10點離開觀音橋,從馬爾康上高速,一路走來,從海拔4、5000米青藏高原到成都平原,海拔下降到500米一下,可能是醉氧了,在車上竟然昏昏欲睡,今晚投宿南充。</p> <p class="ql-block">5月24日,探秘《川藏中線》第18天</p><p class="ql-block"> 昨晚到達南充已是晚上8點半了,南充市中心燈紅酒綠,我們晚餐各喝了一瓶啤酒,興致勃勃來到嘉陵江邊吹風,從青藏高原的冰天雪地,一下子感受到夏日的清爽,幾天時間,經歷了365天的一年四季。</p><p class="ql-block"> 今天南充到武漢,走滬蓉高速930公里,春風十里,從雪山冰湖的純凈,回到人世間的繁華紛雜,突然感覺到,藏民族的天葬,體現的就是一個人赤條條的來到這個世界,同樣是干干凈凈的離開,這就是個體人的原始本質,其它,諸如榮華富貴、高官厚祿都是體現的爾虞我詐...</p><p class="ql-block"> 回家了,每天還是去徒步一萬步,下一個戶外目標是哪?</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p class="ql-block">編后注:</p><p class="ql-block">探秘《川藏中線》行線路</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7日~5月24日 每晚投宿地</p><p class="ql-block">7 武漢-8渠縣-9馬爾康-10玉科草原-11道孚-12新龍-13白玉-14江達-15察雅-16洛隆-17邊壩-18巴青-19丁青-20類烏齊-21德格-22觀音橋-23南充-24武漢</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齐河县|
松江区|
名山县|
航空|
玉树县|
南京市|
湘乡市|
禄丰县|
合江县|
普格县|
黔东|
五原县|
边坝县|
邛崃市|
汾西县|
离岛区|
通渭县|
蓬溪县|
板桥市|
新建县|
青田县|
常熟市|
孝义市|
宁夏|
盐边县|
尖扎县|
丁青县|
宁城县|
石泉县|
巩义市|
大冶市|
峨边|
周宁县|
繁昌县|
疏附县|
敖汉旗|
巩留县|
涪陵区|
行唐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