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南通鑫夢享舍得核心客戶智慧之旅</b></p> <p class="ql-block">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脈南段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境內,地處岷山南段弓桿嶺的東北側,地理坐標為東經103°46′14″—104°5′3″、北緯32°54′13″—33°19′57″。距離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長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頭的一條大支溝,總面積65074.7公頃。</p> <p class="ql-block">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樹正溝、則查洼溝、日則溝、扎如溝四個景點,其中又分為多個大大小小的景點,以高原鈣華湖群、鈣華瀑群和鈣華灘流等水景為主體,其水景規模巨,景型多,數量眾,形態美,表局精和環境佳。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超過80%,藤本植物有38種,有74種國家保護珍稀植物。 有陸棲脊椎動物122種,其中獸類21種,鳥類93種,爬行類4種,兩棲類4種。 </p> <p class="ql-block">九寨溝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岷山山系大熊貓A種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帶,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之一。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較高的生態保護、科學研究和美學旅游價值。九寨溝是以地質遺跡鈣化湖泊、灘流、瀑布景觀、巖溶水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地質公園,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p> <p class="ql-block">九寨溝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也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發現與考察</p><p class="ql-block">千百年來,九寨溝隱藏在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嶺中,人類的活動顯得微不足道。該區藏民幾乎與世隔絕,過著自給自足的農牧生活。由于山高路遠,九寨溝一向鮮為人知。</p> <p class="ql-block">1975年,國家農林漁業部的一個工作組對九寨溝進行了綜合考察,并得出了“九寨溝不僅蘊藏了豐富、珍貴的動植資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優美風景區”的結論。同年,林學家吳中倫教授對九寨溝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他身臨其境,感慨萬千:“我曾到過歐美數國,也未見到有這樣奇美的自然景色,必須很好保護起來”,他立即告知省林業廳并上書四川省政府。省林業廳立即行文南坪縣林業局:“九寨溝則查洼、日則溝兩百米以外才能砍伐”。這是林業部門保護九寨溝的最早措施。</p> <p class="ql-block">調查與保護</p><p class="ql-block">1977年,四川省珍稀動物資源調查隊,寫出了《四川省珍稀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建議將南坪縣白河自然保護區擴建至九寨溝區域內。</p><p class="ql-block">1978年8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提出了在九寨溝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必要性,引起了四川省委的高度重視。</p><p class="ql-block">1979年,進駐九寨溝的兩個林場遷出。同年,根據四川省革命委員會“關于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通知”(川革發[1979]36號)文件精神,成立四川省南坪縣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管理所。</p> <p class="ql-block">建設與開放</p><p class="ql-block">1982年,國發(1982)136號文批準城鄉建設環境等部門審定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請示的通知,把南坪九寨溝定為風景名勝區。</p><p class="ql-block">1983年,“四川省南坪縣九寨溝保護區管理所”更名為“四川南坪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管理處”。</p><p class="ql-block">1984年,國務院以國發(1984)136號文件將九寨溝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p><p class="ql-block">1985年,成立九寨溝旅游公司,對旅游行為進行統一管理。</p><p class="ql-block">1987年1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87)24號文批準了九寨溝總體規劃。</p><p class="ql-block">1989年,建立九寨溝鎮,形成管理處、管理局、鎮政府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統一管理九寨溝。</p> <p class="ql-block">揚名海內外</p><p class="ql-block">1992年12月14日,九寨溝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16屆會議批準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從而成為具有世界意義和突出價值而需要全世界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自然遺產地。</p> <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脈南段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境內,地處岷山南段弓桿嶺的東北側,地理坐標為東經103°46′14″—104°5′3″、北緯32°54′13″—33°19′57″。距離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長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頭的一條大支溝,總面積65074.7公頃。</p> <p class="ql-block">地貌</p><p class="ql-block">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勢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懸殊,區北緣九寨溝口海拔僅2000米,中部峰嶺均在4000米以上,南緣達4500米以上,主溝長30多千米。峰頂和兩側山峰基本終年積雪。九寨溝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地質背景復雜,碳酸鹽分布廣泛,褶皺斷裂發育,新構造運動強烈,地殼抬升幅度大,多種營力交錯復合。</p> <p class="ql-block">氣候</p><p class="ql-block">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高原濕潤氣候。九寨溝春天氣溫較低變化較大,平均氣溫多在9—18℃之間,4月天氣前有凍土及殘雪;九寨夏天氣溫回升較快且穩定。平均氣溫在19—22℃,夜晚較涼宜備薄毛衣;秋天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氣溫多在7—18℃,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后有凍土出現;冬季較寒冷、氣溫多在0℃左右。中心地帶的諾日朗,年均溫7.3℃。九寨溝降雨少(年降雨量不足600毫米)而集中,7—8月是典型的雨季。</p> <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108個高山湖泊,它們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積大小不同,小的半畝,大的千畝以上。九寨溝有許多天池,其中最大的長達7千米,天池的四周覆蓋著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九寨溝大型瀑布有17處,為九寨溝諾日朗瀑布。保護區內最大的湖泊為長海子,它由此向南達7千米。</p> <p class="ql-block">本片攝于:四川省九寨溝景區</p><p class="ql-block">游覽人員:舍得酒業南通客戶</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3年4月18日</p><p class="ql-block">攝影制作:陸文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肃北|
汽车|
正安县|
徐汇区|
绥中县|
湘乡市|
新津县|
正蓝旗|
枝江市|
师宗县|
安塞县|
石家庄市|
崇仁县|
白朗县|
元氏县|
平阳县|
潢川县|
德保县|
贵州省|
岚皋县|
寻甸|
莫力|
健康|
固阳县|
海伦市|
南安市|
当涂县|
禹城市|
巨野县|
松原市|
邢台市|
出国|
盐源县|
平安县|
连南|
金塔县|
高碑店市|
青河县|
平遥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