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你們離開以前》,畢嘯南著。32個至親骨肉的生死離別,一本治愈兩代人的生命自度書。</p><p class="ql-block">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關(guān)系是每個人都逃避不掉的宿命,是性格強(qiáng)橫的烙印。它深深影響著我們成人之后面對愛情、親密關(guān)系,工作職業(yè)的種種態(tài)度。它可以是終身的枷鎖,也可以是一生的良藥。</p> <p class="ql-block">1.小時候我跟著你們走,長大了我想帶著你們走,我們永遠(yuǎn)都是去往同一個方向。直到某一刻,我意識到,我真的要走自己的路了。我雙眼滿含淚水,鄭重地轉(zhuǎn)過身去,與你們作別。這一刻,屬于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p><p class="ql-block">2.我像打開自己一樣打開過他們嗎?像愛自己一樣愛過他們嗎?或者,像看待一個平等、獨立而完整的人那樣看待過我的父母嗎?</p><p class="ql-block">3.有些無畏的勇氣,也多虧了年少的無知。</p><p class="ql-block">4.時光倒流,一切是不是會有所不同?父母子女一場,有些事是不是不必那么計較,有些事是否可以做得更多?</p><p class="ql-block">5.我不是貪心的人,如果這輩子人生的諸多身份,只能擇一個圓滿,我選盡力做一個好兒子。</p><p class="ql-block">6.一個人的自我和解是場終生之戰(zhàn),兩代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往往是這場戰(zhàn)爭中最關(guān)鍵的一役。父母之于子女,或者子女之于父母,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7.大概那是第一次,我淺薄的人生湍急的河,到了一個轉(zhuǎn)彎處,我真實而準(zhǔn)確地感受到,奶奶和爸爸都老了。</p><p class="ql-block">8.他們在一場又一場的旅途中不斷打開自己,并把生命中的遺憾一個又一個輕輕放下。記憶總是美好的,如果你愿意把遺憾彌合。</p><p class="ql-block">9.人生在世,有太多的痛苦和遺憾。與父母的告別,是我們永遠(yuǎn)不能忘卻的傷痛,永遠(yuǎn)不會停止的思念,永遠(yuǎn)不想等來的明天。</p><p class="ql-block">10.為人兒女,我們常常渴望來自父母的理解和關(guān)懷,仿佛一切都是天經(jīng)地義;可是我們又何曾真的了解與尊重過他們的一生呢?父母之于子女是,子女之于父母亦然。</p><p class="ql-block">11.無論做怎樣的準(zhǔn)備,父母的離去都是巨大的悲傷。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往后余生你就是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了。</p><p class="ql-block">12.在生命的最后,他才意識到,他曾經(jīng)那么想擺脫他爸的影子,卻越活越發(fā)現(xiàn)自己最終活成了爸爸的模樣。他似乎是背負(fù)著爸爸的影子,重復(fù)著爸爸的足跡。</p><p class="ql-block">13.清代詩人蔣士銓在《歲暮到家》中寫道:“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fēng)塵。”年輕時面對生活往往自顧不暇,疲于應(yīng)歸,等稍微成熟了,有了一些積蓄和能力時,卻發(fā)現(xiàn)父母已經(jīng)老了,一身大大小小的疾病,頭發(fā)白了,走不動了,甚至更痛心的是,他們中有的人,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何止是“遺憾”兩個字說得清,道的明的,但無奈,這就是人生。</p><p class="ql-block">14.曾經(jīng)的快樂,已是山河破碎。</p><p class="ql-block">15.她竟然在無意識而又深刻地重復(fù)著父母的錯,那些原生家庭的模式、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的言行,都在她身上自然又意外地流淌成河。</p><p class="ql-block">16.有的父母,他們面對不同的子女,即便都深愛,但人性使然,總會讓他們潛意識里偏向一個,而“冷落”了另一個嗎,就像父母兩個人在我們心中也會有些微妙的差別一樣。</p><p class="ql-block">17.我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當(dāng)父母,他們帶著各種烙印,從不同經(jīng)歷、背景、文化中跌跌撞撞、能摸索出一條父母之道,實屬不易。每個人的父母都有不完美,但那份血濃于水的親情卻是一樣的。</p><p class="ql-block">18.也請原諒他們的不完美,就像小時候,他們也包容你的不完美一樣,他們有時不懂你,不代表他們不愛你。即便有時你覺得他們不愛你,也請接受吧,不要因他們的錯而綁架自己,要學(xué)會與他們的錯慢慢分離。</p><p class="ql-block">19.不要用他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即便這個“他人”,是父母。</p><p class="ql-block">20.有些離開,也許只是物理意義上的一瞬間,而許多真正的告別,是在一個人走后的很多很多年。</p><p class="ql-block">21.青春從來不晚。請你們?yōu)樽约憾睢W屛覀兏髯跃省_@是我們父母兒女一場,彼此間最好的命運與饋贈。</p><p class="ql-block">22.我一直喜歡那輕輕柔柔的氛圍,仿佛是一位安詳慈悲的老人,一直在北京的夜空靜靜地守護(hù)著這座城市里每一個漂泊、孤獨、歡喜的生命。</p><p class="ql-block">23.我喜歡與陌生人間的對話,那是一種遙遠(yuǎn)的熟悉,望穿的詩意,直達(dá)生命底色的回聲。</p><p class="ql-block">24.這個男人,曾經(jīng)是我心中的天地,頭頂?shù)娜赵拢h(yuǎn)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他只是我的父親,一個正在老去的男人。</p><p class="ql-block">25.青春是張望世界,成熟是守住自己。</p><p class="ql-block">26.我一直是在深深的暖意中成長的人。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獨自想,像我這樣的人,只要心中守住一份溫情,便可抵御無情世事,悠悠歲月。</p><p class="ql-block">27.無論是誰,無論做出多大的豐功偉績,無論走過多漫長的歲月人生,我們對父母的認(rèn)知其實永無盡頭,父母賜予我們的愛也永無盡頭。</p><p class="ql-block">28.命運無情,生活艱辛,人性殘缺,我們都無法掌握,也很難改變。但兩代人之間,彼此的同情、理解、與尊重,終能抵擋這人世間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p><p class="ql-block">29.在純粹的愛的滋養(yǎng)中生長的人,擁有面對全世界的能量和底氣。</p><p class="ql-block">30.生活里那些無言的時刻,往往藏匿著人生的真相。</p><p class="ql-block">31.《布達(dá)佩斯大飯店》里,在逃亡的火車上,古斯塔夫?qū)ero說:“即使世界混亂瘋狂如屠宰場,還是有文明的微光出現(xiàn),那便是人性。”</p><p class="ql-block">32.我心中的的理想國,就是比普通人看得更遠(yuǎn)一點,就像畫餅充饑一樣,不停地看到遠(yuǎn)方有一個美好的東西,他愿意為這份美好而不懈地去努力,即使這個東西,他至死也得不到。</p><p class="ql-block">33.這世間大部分親密關(guān)系維持到最后,靠的都是一種“深情的厭倦”。</p><p class="ql-block">34.在這安靜的日子里,我不斷追問你們,叩問自己,我究竟是誰?從哪里來,又將到何處去?我問來處,從生物學(xué)、心理學(xué)、人類學(xué)等各學(xué)科里尋找你們遺傳予我的基因,教習(xí)予我的品性,給予我的愛與負(fù)擔(dān)。我悟過程,不再去追求所謂完美,在尋找美好的路上始終與自己的內(nèi)心在一起并最終抵達(dá)豐厚的平和。我思?xì)w途,生命的意義一在于其客觀的過程,經(jīng)歷真,體驗愛,創(chuàng)造美;二是以生命的追求與信仰超越時空的局限,乃至超越生死。</p><p class="ql-block">35.人類一代又一代,我們肩負(fù)著上一代給予我們的包袱與禮物,活出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36.命運多么殘敗,生命依然值得。</p><p class="ql-block">37.這是一場獨立。我漸知我一生所求,知我不可更改的殘缺與命運,知我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的信仰與堅守。</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場告別。與青春告別,與懵懂、膚淺、憂懼的自我告別,也是與深情繾綣的你們告別。</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場成長。我曾想若有一天你們離去,我將無法面對,但今天的我可以坦然和你們說再見。</p><p class="ql-block">因為,我終于明白,世界上有一種愛永垂不朽,那就是你們永遠(yuǎn)在我心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遂昌县|
肥东县|
大埔县|
天津市|
高要市|
贺兰县|
嘉黎县|
喀什市|
宁晋县|
沽源县|
牡丹江市|
河西区|
绥德县|
汽车|
峨眉山市|
靖宇县|
临武县|
辛集市|
临朐县|
临沂市|
萨迦县|
河间市|
荣成市|
永仁县|
和平区|
木里|
苏尼特左旗|
德江县|
通许县|
江山市|
昌吉市|
杭锦旗|
桐城市|
遂川县|
封开县|
麻栗坡县|
古交市|
油尖旺区|
永和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