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五一假期,京城風和日麗,適宜出行。一早我和老伴就出了門,朝著目的地---西城新文化街出發,去尋找她原單位的舊址,順便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復興門內大街向南</span>進<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筆管胡同</i><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直奔新</span>文化街。一進胡同就能看到這面斑駁的院墻,它是晚清<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醇親王南府(光緒皇帝出生地)</i>的北墻,該王府是在<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明代鮑家大院</i>基礎上改建的,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啦。</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 color="#b06fbb">新文化街</font></i><font color="#333333">也有許多故事。它</font>原來叫<font color="#b06fbb"><i>石駙馬大街</i></font>(因<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明宣宗</i>駙馬<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石都尉</i>的宅第在這里而得此名),1965年又因"破四舊"和曾有新文化運動先驅者在此街居住和活動過等多重因素,改名為新文化街至今。</p> 站在新文化街西端向南看,映入眼簾的是<font color="#b06fbb"><i>鮑家街43號</i></font>,這里是赫赫有名的“<font color="#b06fbb"><i>中央音樂學院</i></font>”,該院傳承了“延安魯藝音樂系”的紅色血脈,名家濟濟、人才輩出。 <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鮑家街</i><font color="#333333">為</font>南北走向,它與東西走向的<font color="#b06fbb"><i>新文化街</i></font>,在新文化街最西端(筆管胡同北口)形成<i style=""><font color="#b06fbb">丁字路口</font><font color="#333333">,</font></i>中央音樂學院就在這丁字路口向南幾十步,分為東、西兩個校區。其西校區占用<font color="#b06fbb"><i>原醇親王南府</i></font>部分建筑,歷史悠久、古色古香。下圖為西校區之東門。 該院東校區在新文化街西段的南側,大部分建筑是近二、三十年來,通過拆遷新文化街原住戶而新建的。東校區規劃合理,現代時尚。其東校區開西門于鮑家街上。 緊鄰中央音樂學院西校區的金融街少年宮等機構所用院落同屬<i><font color="#b06fbb">醇親王南府</font></i>的范圍。節日期間大門緊閉,未得探訪,稍有遺憾。 <p class="ql-block"> 老伴原工作單位亦是一座老的<i style=""><font color="#b06fbb">四合院</font></i><i><font color="#b06fbb">落</font></i>,其位置在新文化街西段的北側,二、三十年前就被拆遷啦。 現在,舊址上已建起了高大上的北京金融街之“長安興融中心”了。</p> 眼前,記憶中的老街原貌雖然難尋,但老街新容還是有久違之感覺。我們饒有興致的繼續執行既定目標----在這條老街上漫步。 位于新文化街東段的“<i style=""><font color="#b06fbb">鑲紅旗滿洲都統衙門</font></i>”,所幸還健在,此衙門是<i style=""><font color="#b06fbb">清雍正</font></i>時期為統管八旗事務而專門設立的。只是如今已變成“大雜院”了,實在有點可惜呀。 我們繼續往東走,來到清早期<font color="#b06fbb">“<i>八大鐵帽子王</i>”</font>之一的<font color="#b06fbb">“<i style="">克勤郡王府</i>”</font>門前,該王府建筑群整體保護不錯,好像近期還修繕過,外觀整潔漂亮。現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所用。 <p class="ql-block"> 在新文化街與鬧市口大街相交路口處,往東行幾十步,然后再北行,就可到達文華胡同24號<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北京李大釗故居</i>。李大釗是中國革命之先驅,他的偉跡早已耳熟能詳,更有電視大劇<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覺醒年代》</i><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講述早期覺醒者們的革命壯舉和艱辛歷程</span>,在此無需贅述。</p> <p class="ql-block"> 在李大釗故居還舉辦有“北大紅樓和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活動”展覽,有實物、圖片陳列,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李大釗故居,再回到新文化街繼續東行,就可到達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舊址。這里也是“北大紅樓和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活動舊址”之一。 </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新文化街東頭的<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span>1919年改為此名<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其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的<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京師女子師范學堂</i>,該校建筑屬晚清時期的西洋風格。李大釗和魯迅先生都曾先后在此校任過教,并從事過早期革命活動。我們在中學語文課本上學過的、魯迅先生著名的<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紀念劉和珍君》</i><font color="#333333">課</font>文和相關事件就發生在此校。</p> <p class="ql-block"> 在校園內,目前還安放有魯迅先生的半身塑像,莊嚴肅穆,讓后人時刻敬仰。此地現都歸入“北京市魯迅中學"了。</p> 我們即將結束此次漫游時,在新文化街西端胡同口巧遇熱情、開朗、健談的老街坊牛姓大姐,簡短交談后,老伴與這位大姐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尾聲</b>:在新文化街最西端向北到復興門內大街的高樓大廈之間,目前尚存一片平房區,居住著一百多戶不肯搬遷的老市民 。據其中的一位大姐介紹,這些留下來的住戶都是些不缺房、不缺錢的主兒,他(她)們之所以還執拗的釘在原地,不為別的,只為堅守住對故土的那份眷戀。</p> <p class="ql-block"> 日漸西下,我們帶著愉悅的心情和疲憊的身驅原路返回。至此,本次訪故里、游老街行動就劃上圓滿的句號啦(以上內容,如有與歷史事件相悖之處,懇請指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建始县|
如东县|
固阳县|
沙洋县|
玛沁县|
沅陵县|
克拉玛依市|
中江县|
乌拉特中旗|
板桥市|
左云县|
全椒县|
崇州市|
旺苍县|
宜都市|
封丘县|
阳谷县|
新民市|
瓦房店市|
胶州市|
枞阳县|
宁德市|
滨州市|
都昌县|
鲜城|
屏东市|
平山县|
中卫市|
盐津县|
和平县|
烟台市|
伊宁县|
新津县|
青田县|
井陉县|
彭州市|
额尔古纳市|
玛沁县|
连江县|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