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從中山一路到枇杷山的卡卡角角

劉薇

<p class="ql-block">渝中母城,中區干道之中山一路。背后的枇杷山純陽洞神仙的洞……那些縱橫交錯的市井小巷里,安靜而樂活的展示著鬧市一域的百姓生活。在這些市井味極濃的背街里,那些大隱隱于市的名人官邸,因文物而存在,讓塵封的人和事有了跡印,循著文物的線路去尋覓,將歷史的碎片串聯,母城第一次拓城和抗戰陪都的歷史風云,遠去卻并未隨風而逝。</p> <p class="ql-block">2023年的“五一”掃街,重慶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組織了這條線路:</p><p class="ql-block">中山一路一中蘇文協一觀音巖中山醫院一枇杷山巷一國民政府兵工署辦公室舊址一抗建堂一純陽洞巷一菩提金剛塔一李宗仁舊居、郭園、一老重慶市委辦公樓一枇杷山書院一戴笠(神仙洞公館)一枇杷山正街一紅星亭一紅樓一王陵基舊居一觀景平臺一枇杷山正街碉堡一枇杷山一巷一蘇聯大使館。</p> <p class="ql-block">從第一次拓城的中山路開始:</p><p class="ql-block">站在母城的中軸線中山路上,這條以不變應萬變跨越了近一個世紀的中區干道,今天仍然是母城的交通中樞。大江大河大山的重慶,有黃金水道,戰略縱深、無地震不懼水災。如果說重慶作為抗戰陪都是天選,而母城的中區干道,則是為抗戰陪都最好的準備和鋪墊。</p> <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20年代的重慶,渝中母城還局限于通遠門內。通遠門外則是歷代形成的大片墳地,荒冢無數。</p> <p class="ql-block">母城半島,三面環水,過江無橋, 通向遠方的陸路僅一條,始于十七門之唯一的陸門通遠門。向西行走于母城之巔,上枇杷山,過兩路口、爬遺愛祠,登鵝嶺、出佛圖關。這條延續千年的成渝古驛道出了母城,一路向西千余里,萬水千山達成都。</p> <p class="ql-block">1929年建市,首任市長潘文華為發展新城區,決心遷墳拓城,沖出通遠門。僅用一年時間,遷走了通遠門外的45萬座墳,由此開辟了渝中半島的三條“脊梁”:沿枇杷山脊的中區干線,沿長江一線的南區干線,沿嘉陵江一線的北區干線。</p> <p class="ql-block">中區干道全長3.5公里,1937年為紀念孫中山命名中山路:中山一路段:七星崗一觀音巖;中山二路段:觀音巖一兩路口;中山三路段:兩路口一上清寺:中山四路段:上清寺轉盤一曾家巖。</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的開拓,新城區迅速發展,公館洋樓沿線鋪建,成為了新的富人區。1938年的抗戰陪都,天選重慶,一躍而成為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遠東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匯集了全國的名流成為了各類的高地。中區干道一線的公館洋房換了新的身份:有的被國民政府征用為辦公機構,有的成為了國民政府高官的私人官邸。一條中山路,寫滿了抗戰陪都史,讓我們來慢慢閱讀……</p> <p class="ql-block">中蘇文化協會舊址(市保):</p><p class="ql-block">位于中山一路上的這處青磚洋樓,隱藏在一片民宅中,走過路過,曾經錯過。</p> <p class="ql-block">當它修舊如舊完畢,暴露在中山一路的馬路邊,讓人眼前一亮。它是1938年由南京遷往重慶的中蘇文化協會。1935年協會由湖南人張西曼(國民黨立法委員)在南京創辦,以溝通中蘇文化和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國民黨要員孫科曾任會長,郭沫若、王昆侖、屈武、陽翰笙等名人都先后加入協會領導層。</p> <p class="ql-block">抗戰爆發后中蘇文協遷到重慶此地,因地處中區干道交通便利,這里便成為進步人士的一處重要活動場所。周恩來領導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也在此地舉辦講演、展覽和座談會,吸引和團結民眾,成為了聯系各界人士、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陣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1日,為慶祝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中蘇文協舉辦展覽及酒會,蘇聯駐華使節,以及宋慶齡、孫科、馮玉祥等各界名流300多人到會。來重慶參加國共談判的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也應邀前來。</p> <p class="ql-block">中蘇文協在重慶堅持了八年,是抗戰時期中蘇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為爭取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支持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研究抗戰史、外交史、南方局史的重要物證。2000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國保)</p><p class="ql-block">中山一路,一組極具特色的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由方亭、主樓、側樓及附樓組成。攢尖及歇山屋頂的中式建筑,曲線優美,它如地標般獨特于中山一路觀音巖上。</p> <p class="ql-block">這棟9層樓房是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最高立法和司法機抅一立法院、司法院和管理少族民族地區民族事務的中央部門合署辦公地。</p> <p class="ql-block">該建筑記錄了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那段艱難的歷史,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促進統一祖國的重要歷史見證,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2013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站在這棟文物建筑之前細細尋覓,印在青磚上的1935字跡依然可見。90年的風雨無法抹去的字跡,也許是房屋主人初建之時長居久安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1935年由自貢人李義銘在中區干道的荒地上修建,取名義林醫院。畢業于華西醫學系的李義銘任院長??箲鸨l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其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內政部等機構以及重慶市衛戍警備司令部都先后征用過義林醫院辦公??箲饎倮螅瑖裾畽C構返回南京,義林醫院仍為重慶市衛戍警備司令部征用,直到1947年才歸還給義林醫院。</p> <p class="ql-block">重慶解放后,李義銘將私立義林醫院捐贈給重慶市人民政府。1950年8月,重慶市衛生局將其改組為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1961年2月,又改組合并為重慶市外科醫院,1999年更名為中山醫院。2016年,中山醫院與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合并后改名為重慶市人民醫院。作為重慶市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擁用了位于中山路上的兩個院區和新開辟的兩江院區。</p> <p class="ql-block">一棟建筑,始于醫院的初衷而建,戰亂中作為司法兵戎之地,其救死扶傷的使命終結。新中國之后,醫院的使命得以新生并延續至今,或許會讓其原主人九泉之下也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舊址(市保)</p><p class="ql-block">這處枇杷山巷山城步道上的3棟老建筑,依山而建。它曾是重慶市博物館的職工宿舍用房,其文物價值一度被埋藏。</p> <p class="ql-block">在2016年經三峽博物館及多名專家予以證實,建筑年代為1938年,是被稱為“中國兵工之父”的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俞大維的辦公室。它是抗戰大后方兵工生產的指揮部,直接受命于主管軍政部的何應欽。文物建筑被發現后,相關部門十分重視,立即暫停拆除并且予以了原址保護,目前已修復完畢。2019年,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此處山坡上還有石碉堡與防空洞的遺跡,它們與老房子一起,展示了這里曾有過的抗戰峰火歲月和一段可歌可泣的中國兵工鐵血西遷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全面抗戰爆發后,因上海、南京相繼失守,中國現代兵器工業的精華漢陽鐵廠及金陵兵工廠,龍華兵工廠等命懸一線。兵工署署長俞大維深知,武器對一場戰爭的重要性,必須力保中國兵器工業的命脈。1938年2月他與時任經濟部長的翁文灝呈請組建“鋼鐵廠遷移委員會“?!颁撨w會”于1938年3月奉命成立,承擔起將中國軍工的精華遷移到抗戰大后方的歷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鋼遷會開展的工作為拆卸、運輸、建設三個方面。在鋼遷會的統一指揮下,1938年3月至10月21日以拆卸為主;1938年6月初至1939年底,以運輸為主;1938年5 月開始,大后方復工建設和拆卸、運輸齊頭并進。</p> <p class="ql-block">鋼遷會將漢陽鐵廠等56800余噸的機器材料拆卸,并沿長江分7處中轉站轉運至重慶,落戶大渡口組建重鋼,書寫了奇跡。</p> <p class="ql-block">1938年重慶合川人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傾力而出民生輪船公司的家當,親歷一線統一指揮,用40天時間輸送了三萬多滯留宜昌的人員和十幾萬噸極其珍貴的工業物質。</p> <p class="ql-block">生死搶運中,民生公司的“民俗”輪在巴東附近被日軍擊沉,數十名船員血灑長江。</p> <p class="ql-block">宜昌搶運的緊張程度及其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其英勇悲壯后來被喻為“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書寫了中國的一家民營企業牽頭并以此為主要力量創造的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抗戰期間制造中國兵器的9成鋼材源于重慶,原金陵兵工廠西遷重慶后的21兵工廠(重慶長安廠)成為中國抗戰大后方規模最大的兵工廠,提供了中國軍隊輕武器的一半產量,重慶由此擔當起了中國抗戰的鋼鐵脊梁。</p> <p class="ql-block">“鋼遷會”的組建何等的及時重要,以至于日本侵略者后來認識到中國的這次搶運在整個戰爭中的巨大作用,嘆道:“假定昭和十三年(1938)攻占武漢作戰的同時就攻占宜昌,其戰略價值就大了。〞</p> <p class="ql-block">1938年各兵工廠相繼遷于重慶并復工,至1945年抗戰勝利時止,所有兵工廠生產彈藥武器的指令,都是從山坡上這三棟如今看起來低調簡陋的老房子里發出。這組建筑成為了中國抗戰一段鐵血西遷歷史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抗建堂舊址(市保)</p><p class="ql-block">位于中山一路純陽洞高坡上的這組磚石結構建筑,與中山路相對高度達數十米,顯得異常宏偉壯觀,它是被曾譽為“中國話劇的圣殿”一抗建堂。</p> <p class="ql-block">抗戰爆發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山城也隨即成為了中國的文化高地。時任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出任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因劇團沒有演出排練場地,決定在觀音巖附近的山坡上新建一座新劇場。</p> <p class="ql-block">1941年建成,當時流行口號“抗戰必勝,建國必成”,郭沫若提議命名為抗建堂,并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劇場題名。中國當時很多著名的話劇團都在此演出過經典劇目:曹禺的《北京人》《雷雨》,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話劇“四大名旦”白楊、舒繡文、張瑞芳、秦怡也在此嶄露頭角。</p> <p class="ql-block">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來等人的關懷和支持下,抗建堂也成為了宣傳抗日救亡的重要活動場所。其“霧季公演”,更是書寫了抗戰文化運動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抗戰陪都曾遭至日機無差別的狂轟濫炸達6年多。重慶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霧季,因經常大霧彌漫,不利日機空襲,重慶文藝界遂利用此段時間,舉行大規模的盛大演出,史稱“霧季公演”。抗建堂為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抗建堂作為見證過在抗戰艱難歲月里書寫下抗戰文化運動輝煌篇章的重要建筑,于1992年由重慶市政府公布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菩提金剛塔(市保)</p><p class="ql-block">母城之巔純陽洞上,一座濃郁的藏式風格的白塔高高矗立。石塔通高26.73米,造型獨特,融合了藏傳佛教的喇嘛塔的色彩和西洋特色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一座塔講述了一段歷史:</p><p class="ql-block">1929年重慶建市時,首任市長潘文華為開辟新市區,作出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遷墳決定,并起用川軍猛將郭勛祺擔任了中國第一位遷墳局局長。同為川軍猛將,倆人大刀闊斧,將重慶通遠門外40余萬座墳塋全部弄走,開拓出了從七星崗到上清寺的新城區。</p> <p class="ql-block">此舉百姓不理解,一時間,重慶人怨聲載道,“民怨忿郁,人鬼恫傷”。為平息民怨,安撫民心,潘文華決定建一座藏式佛塔撫慰亡靈。1930年由潘文華、潘昌猷等捐資千萬余元,請西藏的洛那活佛選址并指導修建菩提金剛塔,1930年12月建成。</p> <p class="ql-block">塔成之后,高僧和數十名喇嘛從藏區到此做法事,超度亡靈,誦經祈禱。〝七星崗鬧鬼,金剛塔鎮邪〞成為了傳說,而金剛塔矗立于母城之巔近百年,確實起到了“護民安舍”的作用。金剛塔的建立對聯絡漢、藏民族感情,促進漢、藏文化交流,都有積極的意義,具有重要的社會歷史文化、建筑藝術和宗教文化價值。2000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李宗仁官邸(市保)</p><p class="ql-block">這位曾任中華民國首屆副總統、代總統的桂系軍閥代表人物,在重慶市有兩處官邸。</p><p class="ql-block">此處枇杷山神仙洞的官邸,為抗戰時期,李宗仁從郭勛祺手中租住,作為在抗戰陪都時的居住和辦公之地。上清寺德安里處為1949年1月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后,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在重慶短暫居住之地。</p> <p class="ql-block">李宗仁一生最能讓國人記住的是,1938年指揮臺兒莊戰役殲敵萬余,獲得大捷,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p><p class="ql-block">國民政府退守臺灣后,李宗仁出走美國,于1965年7月回到大陸,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這處抗戰時期重要軍事領導人的舊居,反映了重慶作為戰時首都的歷史史實,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2009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郭園一郭勛祺舊居(重慶市歷史建筑)</p><p class="ql-block">李宗仁官邸和郭園同為郭勛祺之房產,在建筑上本為一體,但作為兩個官邸以后,大門各開,互不相通。去郭園需從枇杷山正街印制一廠進入。老廠房將郭園完美遮擋,須拐角方可見這棟青磚洋樓。</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位在川軍中具有傳奇故事的將領。</p><p class="ql-block">郭勛祺是劉湘的得力戰將,曾任重慶城防司令。1930年擔任了中國第一位遷墳局局長,為開辟重慶新城區作了貢獻。</p><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時期,郭勛褀曾在一場戰役中與七位共和國的元帥交過手。1935年1月貴州習水土城戰役,此役,中央紅軍因情報不準致判斷失誤,與郭勛褀部在土城青杠坡激烈交戰,雙方損失慘重。最終為保存實力,中央紅軍撤出戰斗,在貴州習水土城渾溪渡口和元厚渡口過河入川,史稱一渡赤水,由此揭開了四渡赤水之序幕。</p> <p class="ql-block">抗戰時期,郭勛褀帶川軍奔赴抗戰前線。念于與陳毅的舊交,與新四軍配合抗戰,還頻繁資助新四軍彈藥和物資。此舉引起了老蔣的不滿,為了防止郭勛祺投奔共產黨,蔣介石搶先下手將他降職囚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在襄樊戰役中被我軍俘虜。陳毅和劉伯承在中原軍區面見郭勛褀并讓其回到四川進行策反工作。郭回川后成立了保衛司令部,聯系舊部和多位重量級川軍將領,積極部署策反工作,為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和促進成都的和平解放發揮作用。</p> <p class="ql-block">由此,郭勛祺成為了在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民黨將領沒有送去改造的例外,并在新中國建國之后被授予要職。歷任川西行署委員兼交通廳廳長、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兼交通廳副廳長、四川省水利廳副廳長、省體委副主任、省人大代表等職。于1959年病逝于成都。</p> <p class="ql-block">戴笠神仙洞公館(歷史建筑)</p><p class="ql-block">陪都時期,軍統局付局長戴笠在重慶有5處落腳之處:下羅家塆軍統局本部,曾家巖151號,上清寺康莊3號,歌樂山中美合作所內的松林坡公館,這處神仙洞公館是專門為與電影明星胡蝶幽會修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1946年戴笠飛機失事摔死后,胡蝶與丈夫再次去往香港,此處公館由軍統局接收,成為軍統辦公室。解放后作為重慶市委機關辦公室之一。1970年該房屋移交市博物館管理。</p> <p class="ql-block">戴笠神仙洞公館是目前渝中區保留較完整的民國時期公館建筑之一,具有一定建筑藝術價值。該公館又是當年軍統活動的中心之一,見證了抗戰時期的一段歷史過程,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列為了重慶市的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枇杷山書院(考古書院)</p><p class="ql-block">與戴笠神仙洞公館毗鄰的這處書院,是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下屬的書院。依托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中共重慶市委枇杷山辦公大樓舊址改建而成,將其打造成歷史文化閱讀空間,同時也是重慶考古人的“會客廳”,文博學術交流的“大講堂”。至2021年書院建成開放以來,重慶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也在此組織過多場公益講座,邀請了多位本市重量級的文史專家學者作客,深受歷史文化愛好者的歡迎。</p><p class="ql-block">“五一”節的掃街,文保志愿者們在熟悉的書院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共重慶市委枇杷山辦公樓舊址(市保)</p><p class="ql-block">母城之巔枇杷山是從通遠門到佛圖關之間的便道。這處母城的高地可俯瞰兩江,風景優美。上世紀30年代四川軍閥王陵基將枇杷山主峰一帶全部買下,建造了以自己姓氏為名的王園。</p> <p class="ql-block">重慶解放后的西南大區時期,中共重慶市委在王園內辦公,并修建了此辦公大樓。</p> <p class="ql-block">西南大區撤銷后,1955年中共重慶市委搬遷到中山四路原中共中央西南局駐地辦公。此樓經改造后,作為重慶市博物館展覽大樓使用。三峽博物館建成后,博物館遷出,此樓交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使用。2009年列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p> <p class="ql-block">王陵基公館、紅樓(兩處均為渝中區文物)</p><p class="ql-block">王陵基四川樂山人,四川軍閥,四川省最后一任省主席。抗戰時期先后參加過第二次長沙會戰、常德戰役、先后任第九、第六兩戰區副司令長官??箲鸷笕蔚谄呓椌竻^司令官。</p> <p class="ql-block">1946年任江西省主席。1947年任四川省主席。1949年12月,在四川江安被解放軍俘獲后送入戰犯管理所改造,成為國民黨將領中級別最高的戰犯。1964年獲得特赦并安排工作,1967年3月病故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王陵基公館和紅樓,是王園十余棟別墅中現保留的兩處。它們是民國初年重慶歷史的見證,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作為建筑又別具一格,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又具有一定的建筑藝術價值?,F兩處均為渝中區文物。</p> <p class="ql-block">紅星亭</p><p class="ql-block">在枇杷山公園的最高處,是老重慶人童年的記憶之亭。這處位于母城之巔的地標,在王園時期是護衛王陵基私產的一座碉堡。1955年,王園擴建成枇杷山公園“還園于民”,并在王園碉堡的舊址上改建了紅星亭。亭子呈八角形帽狀,頂上一顆紅心,成為了老重慶地標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觀景臺</p><p class="ql-block">位于枇杷山正街的觀景臺面對珊瑚壩觀長江南岸。</p> <p class="ql-block">珊瑚壩是渝中區長江水域左岸最大的沙洲,由江水常年自然沖積形成。1933年,當時的四川省政府劉湘撥款修建了珊瑚壩機場。珊瑚壩機場是一個季節性機場,隨著長江潮水的漲落而開啟關閉。1937年后,作為國民政府空軍機場,中國空軍由此起飛迎戰日本轟炸機,以保衛重慶市。1942年后,飛虎隊進駐珊瑚壩機場,與少量幸存的中國飛機一起保衛駝峰航線和重慶市。</p> <p class="ql-block">枇杷山正街碉堡(歷史建筑)</p><p class="ql-block">枇杷山正街,爬上這一坡網紅打卡的梯坎,彎彎拐拐的穿梭于重慶市三院家屬院內,可見一處制高點上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碉堡建于抗戰時期,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露出地面部分設置一長狀的觀察與射擊孔,以鎮鎖長江,保衛主城,保護機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處修建于抗戰時期的軍事防御堡壘,也是陪都抗戰歷史的見證,作為重慶市歷史建筑保存。</p> <p class="ql-block">蘇聯大使館舊址(國保)</p><p class="ql-block">重慶人民醫院(原第三人民醫院)大院內,一幢四樓一底典型的仿巴洛克式磚石木結構建筑,貴族感與年代感并存。該樓于1936年修建,與南泉的曾公館同為一人所建,是原川軍師長曾子唯的私產。</p> <p class="ql-block">抗戰陪都時期,第一個抵達重慶并呈遞國書的外國駐華使團是蘇聯,國民政府對此極為重視,斥巨資收購曾公館,辟為蘇聯大使館。蘇聯外交使團在維護世界和平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里蘇聯大使還與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共領導人會晤。</p><p class="ql-block">抗戰期間,蘇聯大使館曾遭到日機4次轟炸,幾經修復。為避日機轟炸,蘇聯大使館曾遷往南山??箲饎倮?,蘇聯大使館于1946年5月重返南京。1947年該樓改作市立醫院使用。</p> <p class="ql-block">蘇聯大使館舊址顯示了戰時首都重慶的國際政治和外交地位,作為蘇聯支持中國抗戰的重要物證,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研究價值。作為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舊址群的構成之一,2000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斗轉星移百年,滄海桑田巨變。母城拓城沖出通遠門與抗戰陪都的天選機遇,讓重慶母城蝶變。蝶變后,歷史仍可追憶,行走中,建筑仍可觸摸,感恩對文物的保護,讓歷史文化信息能夠遺存下來,也讓我們能夠〝回望歷史,感悟情懷,追憶景象,傳承壯志?!?lt;/p> <p class="ql-block">(圖中照片部分來自網上和文保志愿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孝感市| 乃东县| 腾冲县| 紫阳县| 云阳县| 体育| 平邑县| 青河县| 沙坪坝区| 丰县| 定边县| 金塔县| 阿巴嘎旗| 泰和县| 叙永县| 陇南市| 太原市| 定南县| 彭州市| 巩义市| 县级市| 阳信县| 璧山县| 滕州市| 武定县| 长白| 车致| 应用必备| 卢龙县| 浙江省| 长泰县| 五莲县| 邵阳县| 自治县| 泰顺县| 互助| 南京市| 牡丹江市| 黄浦区|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