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有學到的本事都能救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外科生涯(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高有炳(遺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理者:高伐林、高冬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文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有炳,湖北鄂城(今鄂州)人,1913—1998,著名外科大夫。畢業于上海同濟醫學院,抗日戰爭期間先后在重慶中央醫院、陸軍醫院任外科主治醫師。共和國成立后,任武漢市第二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外科主任,武漢醫學科研所所長,兼武漢醫學院教授。</p><p class="ql-block"> 在湖北、武漢地區,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他與姐姐高欣榮(1905—1997,婦產科專家)哥哥高有煥(1911—1972,內科專家),以醫學界“高氏三姐弟”擁有較高的知名度。三姐弟先后赴美深造,并一度在武漢合作開辦“高氏醫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C-01 高有炳。1938年8月攝于漢口。</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續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年年終僥幸過了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年終,要過一大關了:評議決定去留。我們同一年助理住院醫師是三人,即:上醫的楊克勤(后來是骨科專家,北醫三院院長),湘雅的唐家楨(后來是湘雅醫學院的胸外科教授),第三人就是我。三人都很擔心被淘汰,根據大家的看法,三人各有千秋,結果難料。多數認為我是外來人,“德日派”,被淘汰的可能性大。恰在這時,發生了一件事。香港淪陷后,香港大學婦產科教授Dr.King來這里婦產科任客座教授,白天作了一個子宮切除手術,晚上是楊克勤值班。未料到病人術后出血,出現有煩躁不安,首先是上醫來的管床的實習生發現,認為是手術后的疼痛,未加重視;他的上級是高年級同學楊克勤,那時正是半夜,實習生想照顧楊醫生多睡一會兒,就沒喊他起來看病人,自作主張給病人打了一針嗎啡,使病人安靜下來。未料到次日凌晨發現病人失血過多,搶救不及而死亡。死者是一位要人之妻,追究責任,是外國教授開的刀,不好說,只追到出血為何能打嗎啡?打針的是實習生,而楊克勤是具體負責人,算是他出的事故。所以在年終決定去留的會上,他不能留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C-02:楊克勤后來很有成就,他主編的《骨科手冊》,1983年出版,后來多次再版、重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第三年年終時,我倆都算是高年住院醫師了,兩人中又要淘汰一人,那就是我和唐家楨爭高低了。這一年兩人在工作上都是兢兢業業地苦干,并擔負科內外會診核對下一級醫生的手術指導,要求高了。幸虧我在頭兩年打下牢固基礎,又因為在醫學院的基礎學得好,所以就顯得“博學”,處處以理論結合實際來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哪一科學到的本事都能救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住院醫生,都要輪轉其它科室,以擴大知識面,這對一個外科醫生是非常重要的。在婦產科深入了解到生產過程,在后來有一次帶隊下鄉醫療時就用上了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那次我在重慶北泉作完一個切脾手術,正在門口休息時,一農民急匆匆跑來,直喘大氣,好不容易說出話來:“醫生快去救救我的老婆吧,她剛生下孩子,流血不止,人快不行了……你們快去救命!”我一聽二話沒說,就跟他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到他家,一看她半坐在那里,陰道像水管一樣往外冒血,人已蒼白,呼吸短促,已進入休克。情況危急,我一把將她子宮抓住,壓迫止血,指揮后到的人趕快輸液。血慢慢止住了。等病人恢復了,第三天便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p><p class="ql-block"> 同事都是外科和化驗室的人,不懂婦產科,問我說,你怎么知道產婦流血是這樣止血的?我就告訴他們,在生產后,由于胎兒生出子宮空虛,一般靠自己收縮將開放的血管壓迫而止血,這是正常情況;如遇到病人身體弱,勞累過度,就會發生產后子宮無力收縮,使開放的血管流出大量血液而致死。大家聽了折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C-03:高欣榮(中排左二)與周穆英(中排左三)一同留美深造、又一同回國救亡,周擔任重慶中央醫院婦產科主任,高欣榮擔任副主任。她們也將自己的本領傳授給高有炳。攝于1940年春重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時輪轉其它科室,如眼科、耳鼻喉科、病理科……對我從事外科都有很大幫助。例如在眼科學會了看眼底的變化與外眼部的手術,對眼內外的變化和病理都有一定的認識,這對于腦內腫瘤變化的準確診斷有重要幫助。</p><p class="ql-block"> 在耳鼻喉科由于參加手術,一般的扁桃腺摘除,慢性腮腺炎的開窗引流手術都會做了。最主要的是學會了使用診斷器械,對我以后開展胸外手術作氣管鏡檢查。起到了積極作用。</p><p class="ql-block"> 后來在外科工作時,有人感到奇怪,遇到使用特殊檢查機械時我為什么那么熟練,其實都是輪轉其他科室時學習的。在輪轉科室里多半是每周要看幾次門診,一些醫生同事都不喜歡看,覺得浪費時間,我就用這個機會多學知識。例如許多眼科病人作了散瞳后,如結果正常,一般講就不看了,而我卻也多看。每人正常的眼底不盡相同,遇到疑問可向上級專家指教,對今后診斷病人大有幫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C-04:高欣榮和高有炳姐弟倆在成都望江樓薛濤井留影,攝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高欣榮終身未婚,一直與弟弟們的家人共同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爭辯得面紅耳赤的會最受歡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醫院與上海醫學院合作,所以學術空氣濃厚。每周有大型臨床學術討論會,每月有一次全院性臨床病理討論會。這都是一般醫生最喜歡參加的,我從不缺席。</p><p class="ql-block"> 臨床學術討論會是由主任主持,每周六下午舉行。預先挑出一個開刀前的疑難病例,管床醫生報告病人病情、檢查結果與治療方案,由高年助理住院醫師補充,再用抬床將病人抬來放在會場,經過大家檢查與詢問后再送回病室。然后展開討論,大家發言,詢問治療意見,由負責住院醫師作答。</p><p class="ql-block"> 負責的醫師思想壓力很大:當著全科那么多人,還加上其它科的實習生,在近百余人的會場,發言要有各方面的學術支持和事實根據,否則就會被問住、“批倒”。對人們提出的疑問回答不出,是很丟臉的事!所以每次開會之前,負責的醫師除了熟悉病人的情況,必須多看國內外的文獻參考書。由于與上醫合作,上醫的圖書多,皆可利用,只是時間問題。</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就為一個病例查找文獻,搞到半夜兩點多才休息。白天的工作又緊張,在手術后便躺倒了——好在身體壯,沒有真正躺下。這種會議得益最多!人們提出的各種疑問,負責的醫師如果口拙或實在回答不了,上級主治醫師和主任便出馬代答。這種會起到了促進努力學習的功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C-05:當外科大夫,必須要有結實的體魄。高有炳(右二)從小熱愛體育,常常穿著球衣。</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一種,是每月一次全院性的大型臨床病理討論會,凡有關牽涉到的科室主任及有關負責醫生必會參加,同時病理科教授一同參加并主持。這個會討論的病例不一定是外科病人,凡是住院但病因不明、經過各種會診和治療仍然死亡的病人,經過病理解剖證明病因,得出最后診斷——當然,最后的王牌謎底事先是保密的,讓大家在會上爭辯得面紅耳赤之后,才宣布最后診斷并講出理由。這種會是最受歡迎、醫護人員參加最積極的大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輩表揚我“學術求知的精神很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威信也是在這些會議上建立起來了。剛來時因為不熟悉情況,不敢隨便發言。以后了解了,便以自己的醫學基礎,根據病理生理的變化,系統發言,反駁別人的判斷,在學術上就逐漸取得了同僚的信任和重視。</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次科室收了一個翻車事故導致腹外傷的婦女,作了剖腹檢查、腸破裂修補手術,手術順利,術后拆線傷口也很好,沒有哪里疼痛,大小便也正常,白血球也由剛開刀初期的11,000降到8000,除中性較高外也正常。但總是有低燒,攝氏37.8—38度,下午嚴重些。請了婦產科會診,說與他們無關;病人要求出院,又不敢放她走。科內開過多次大會小會,總不能確診是什么原因引起低燒,有人推測:可能因體質受到打擊變弱了,染上結核病?但又沒有根據。我就每天仔細檢查腹部,摸,聽診,終于發現有些異常,那就是下腹有時蠕動特多,且時有下墜感,而大便檢查又是正常。我就想到,是否剖腹手術時腹腔有積血存留,以后發生感染而引起低燒?在討論會上我說出來,建議作一次經肛門鏡抽檢直腸窩。當時許多人不信,說不可能持續這么長時間,但既然無法改善病人的病情,只好同意我的意見,由我作自動穿刺。</p><p class="ql-block"> 第一針未抽到什么東西,有些本來就不信的人走了,一面還說,我就認為不是嘛!實際上我是怕刺傷腸管,隨后在指頭指引下觸到軟的部份,穿刺進去,就有黏稠濃汁抽出來了,大約抽出30—40cc,我就將穿刺處切開小洞作引流。很快病人就痊愈出院了。這是連科主任和沈克非都看過的病人,他們知道了,在一次學術會上提出表揚:“高有炳這種學術求知的精神很好。外科難題很多,就是要努力鉆研么!”這樣一來我的威信無形中提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C-06:高有炳(右二)在手術中。攝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未完待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系高有炳大夫去世前不久所寫。圖片多為其本人拍攝或收集,少數由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第二醫院)提供,也有來自網絡,若有侵權,敬請告知,即時撤下。標題為整理者所加。——整理者附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峙县|
申扎县|
绥宁县|
高淳县|
肥城市|
鄢陵县|
三江|
巴林左旗|
辽阳市|
东兴市|
北海市|
宜黄县|
扬州市|
方正县|
桑日县|
塘沽区|
德江县|
丹阳市|
府谷县|
靖远县|
凤阳县|
赫章县|
珲春市|
富锦市|
兴国县|
金秀|
云南省|
蓬莱市|
呼和浩特市|
上思县|
宁海县|
福安市|
卢湾区|
山丹县|
淮北市|
大名县|
南宫市|
启东市|
南江县|
东明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