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岳大廟巍峨,衡山秀冠五岳</p> <p class="ql-block">衡山,又名南岳、壽岳、南山,位于湖南衡陽市。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p><p class="ql-block">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蓋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呈東北—西南走向,長38千米,最寬處17千米,總面積64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上古時期君王唐堯、虞舜巡疆狩獵祭祀社稷,夏禹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當地尊稱南岳圣帝。</p><p class="ql-block">衡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旅游區,南距衡陽市中心35千米,有9溪、10橋、24泉、15洞、9池、9潭、38巖等。“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古稱南岳“四絕”,“麻姑仙境之幽,穿巖詩林之趣,龍鳳飛瀑之雄,禹王古城之古”,是南岳“新四景”。南岳旅游風景名勝區居湘中偏東地區,以主峰祝融為中心,總面積184平方千米。大致分南岳古鎮、水簾洞、忠烈祠、磨鏡臺、祝融峰、藏經殿、方廣寺、龍鳳潭8個游覽區。</p><p class="ql-block">??秀冠五岳</p> <p class="ql-block">南岳廟</p><p class="ql-block">又叫南岳大廟,位于衡山腳下的南岳區,朱明峰的南麓赤帝峰下,南岳鎮北街盡頭,坐北朝南,后有赤帝峰,前有壽澗水。南岳廟是祭南岳圣帝的寺廟,始建于隋代,是中國南方規模較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宮殿式建筑群之一,素有“南國故宮”之稱。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并形成98500平方米的規模。</p><p class="ql-block">南岳廟主軸線上由南至北共分九進,是一座集國家祭祀、民間朝圣、道教宮觀、佛教寺院于一體的宮殿式古建筑群,是南方最大的傳統文化博物館和藝術殿堂。</p><p class="ql-block">2006年,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正門叫星門,牌樓式建筑,由花崗石砌成。左右各有東西便門。</p> <p class="ql-block">南岳廟之奎星閣</p> <p class="ql-block">南岳廟之正南門</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為南岳廟第四進建筑,內有康熙皇帝御制的《重修南岳廟碑記》碑刻279字,首句為“南岳為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岳。”這也是南岳為“壽岳”的御定。</p> <p class="ql-block">圣帝正殿,為南岳廟第七進建筑,建筑面積1877平方米。殿前是一塊廣場,正殿聳立在17級的石階上,正中的石階嵌有漢白玉游龍浮雕,正殿高7.2丈,為重檐歇山頂建筑,內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征南岳72峰。殿頂覆蓋著橙黃色的琉璃瓦。大殿臺階四周,有麻石欄桿圍繞,欄桿中嵌有漢白玉雙面浮雕144塊。歷代統治者對岳神都加封,宋代加封為“司天昭圣帝”等。</p> <p class="ql-block">五岳之中,數南岳香火最盛。南方數省人富裕了,連年朝壽山進高香祈愿長壽,以致衡山香火生意十分興隆,山下形成了數里長的香火交易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南岳廟園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岳廟之北門</p> <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之上清寺</p> <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之南天門</p> <p class="ql-block">衡山四絕 - 祝融峰之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祝融峰</p><p class="ql-block">海拔1300米,是衡山的最高峰,是中國紀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為南岳風光“四絕”之首。由于常年煙云的烘托和群峰的疊襯,加之它矗立于地勢相對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顯得它峻極天穹。在古語中“祝”是持久永遠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遠光明。唐代大文豪韓愈在《游祝融峰》詩中贊嘆道“萬丈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北宋黃庭堅寫道:“萬丈祝融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上觀碧落星辰近,下視紅塵世界遙。”</p> <p class="ql-block">祝融殿前的桃形勒石,成為南岳壽山的一個標志。</p> <p class="ql-block">登上“天階”,可直達祝融峰頂祝融殿,祝融殿是為紀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隋以前即有建筑,最早為司天霍王廟,后廟遷到山下,(即南岳廟前身),又更名天尺庵,明代為開云祠,至清乾隆年間才改名為祝融殿。整個殿宇分為兩進,全部是用花崗巖石建成,殿頂上蓋著70厘米長,30厘米寬,重15千克的加錫鐵瓦,在這些鐵瓦中,還保存有數十塊宋朝鑄造歷經千年光潔而不銹的鐵瓦。</p> <p class="ql-block">衡山四絕 - 藏經殿之秀</p> <p class="ql-block">藏經殿在祥光峰下,是南朝陳廢帝光大二年(568年)慧思禪師所建。由于明太祖賜大藏經一部,存放寺中,所以稱為“藏經殿”。以后又相繼改為祥光寺、普光寺,后來仍叫藏經殿,現在的建筑是1933年所重建。藏經之秀”是南岳八大景區中最為秀麗多彩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衡山四絕 - 方廣寺之深</p> <p class="ql-block">沿南天門山脊南行約5公里,即到深邃幽雅的方廣寺,這里古木森森,銀泉淙淙,周圍八座山峰如蓮花瓣瓣,方廣寺就是蓮心。該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寺名方廣,取佛說十方廣布之意。后歷經各朝代修葺,寺中有宋徽宗寫的“天下名山”四字。</p> <p class="ql-block">衡山望遠 ,云霧繚繞飄逸 - 南岳如飛。</p> <p class="ql-block">衡山四絕 - 水簾洞之奇</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p><p class="ql-block">位于南岳鄉水簾村,距南岳鎮4千米,古名朱陵洞,傳說與衡陽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水簾洞水源來自南岳紫蓋峰頂,流經山洞,匯入6米余寬,深不可測的石洞,水滿溢出,垂直下瀉,形成瀑布,高60余米。</p> <p class="ql-block">南岳水簾洞之醉湖</p> <p class="ql-block">水簾洞在兩山之間,水從華蓋峰奔瀉而來,流入七米來寬而深不可測的石洞,洞滿水溢,順洞前的石壁飛流而下,形成了三十多米高的瀑布,象水簾一樣掛在半空。石壁從中突起,又把水簾折半托出,水滴飛出幾十米之外,真是跳玉噴珠,雪濺雷鳴。要是麗日當空,水簾之前更是五彩斑斕,飛虹閃耀,故有“水簾洞之奇”的稱譽。</p> <p class="ql-block">古人有嘆五岳曰:泰山如坐,華山如立,恒山如行,嵩山如臥,獨衡山如飛。</p> <p class="ql-block">??????感謝欣賞與品評!</p><p class="ql-block"> 19.10.17.</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常德市|
德钦县|
天水市|
绍兴县|
阳原县|
准格尔旗|
黔西|
博野县|
金堂县|
平武县|
锡林浩特市|
墨江|
漳州市|
盐边县|
饶平县|
潮安县|
韶关市|
蒲江县|
麟游县|
邢台县|
张家港市|
弋阳县|
益阳市|
汶上县|
株洲县|
长寿区|
丹棱县|
凯里市|
乃东县|
合作市|
白城市|
许昌市|
永和县|
崇仁县|
石城县|
广西|
黄陵县|
定襄县|
兴和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