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好!今天分享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講稿著述《易經雜說》??第1??0??個經典故事。</p><p class="ql-block">??故事的題目:監本《易經》</p><p class="ql-block">《易經》為什么不容易看懂?因為對象、數方面沒有基本的認識,所以必須把《易經》的象(這個“象”我們不妨輕松點,以現代語來說它是圖案畫)認識清楚。《易經》不像別的書本,聽過了就算了。同時,講(易經》有一個系統,假使中間缺了一節,以后就接不上了。</p><p class="ql-block">還有學《易經》,其中的注解,有的是不對的,不能看的,尤其宋朝朱熹注的《易經》,也許比我高明,但他似乎根本還沒有讀通,如參考他的,就完全走錯了路。而且宋朝以后的《易經》注解,多數是走物理的路線,就是用儒家的學術思想來解釋《易經》,而我們手邊的這本《易經》,過去叫做監本,就是明朝以后的國子監——近乎現代的國立大學的課本。這個監本是明朝儒家采用了朱熹的思想而定的。明清以來,我們講孔孟之學,大部分都傾向于朱熹的思想。明朝之所以捧朱熹,等于唐太宗捧道教,因為老子姓李,唐太宗也姓李。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也找出一個姓朱的人來捧。明朝永樂皇帝以后,硬性規定,考功名時,四書五經必定要用朱注的,所以我們幾百年來的文化思想,受這個規定的禍害很大,他們都是用儒家四書五經的思想來講《易經》的理。</p><p class="ql-block">如果研究《易經》有興趣,學久了就會知道,《易經》的理,不必太偏重它,但并不是不重視,因為研究幾年,懂了《易經》以后,大家都會說理。譬如對于乾卦,朱熹認為是那樣,我們亦可以認為是這樣,各有各的理,正理只有一條,歪理可有千條。而《易》的象與數,卻是科學的,沒有辦法講歪的,就非要學會它的規矩、法則,才能懂得《易經》。可是千古以來,有關《易經》的書本,都不肯把這個規矩說清楚,乃至于老師都不肯說清楚。在抗戰時期,有一位留美學科學的四川朋友,對象數很有研究,但卻不肯隨便教人,所以對象數我們要特別注意。</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故事分享就到這里。感恩您的聆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峰|
蛟河市|
东乌|
黄梅县|
秭归县|
辽宁省|
卢湾区|
英德市|
丰原市|
磴口县|
安阳市|
中江县|
右玉县|
金湖县|
肇州县|
沂水县|
铜梁县|
北川|
怀安县|
张家港市|
长顺县|
祁连县|
和政县|
军事|
侯马市|
卓资县|
隆林|
乌兰县|
哈巴河县|
宜春市|
修武县|
定南县|
两当县|
衡东县|
肥西县|
伊金霍洛旗|
清水河县|
张北县|
铜梁县|
洪洞县|
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