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偉人手書唐代詩人李白“早發白帝城”</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虎踞夔門西口,利用夔門險要的山形水勢營造城池,依山傍水,憑高控深,是峽江城市類型的典型城址。</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位于重慶市奉節縣白帝鎮白帝村1號社,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臨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地處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西端入口。</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擁有多座城門,發現的有東門、小北門、大北門、皇殿臺甕城門(桑閤門)、小西門、西門等。東、西城門靠近長江。白帝城筑造是在歷代筑城基礎上增補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壓城的現象,南宋宋元戰爭山城則是城連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體系,具有強烈的軍事堡壘特征。</p> <p class="ql-block">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1月18日,當選“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標”。2022年1月,白帝城被列入重慶首批歷史名園名單。</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虎踞夔門西口,利用夔門險要駐防,是峽江城市類型的典型城址。白帝城筑造是在歷代筑城基礎上增補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壓城的現象,南宋宋元戰爭山城則是城連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體系,具有強烈的軍事堡壘特征。</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并在此屯兵積糧。公孫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親信先造輿論,于建武元年(25年)正式稱帝,自號“白帝”,并改子陽城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這座山為“白帝山”</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托孤:章武二年(222年)8月,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于東吳,兵退夔門之外。從此劉備一病不起,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重慶奉節縣的夔州城)永安宮托孤于諸葛亮。</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東、西有兩處碑林,在東碑林,有《鳳凰碑》和《竹葉碑》。在一些殿堂內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的鎏金塑像,白帝城內的出土物以南宋兵器為主,主要為各類鐵箭鏃、鐵矛、鐵鐓、鐵雷、銅弩機、礌石等。</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城墻圍合長度近7000米,南宋城墻約3900米,為夯土甃石結構。主要的修筑和使用年代是在南宋淳祐至元初至元年間。白帝城遺址的一字城墻有兩道。</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有“詩城”的榮譽,歷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登臨白帝城留下詩篇。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沒,秋時方出。諺云:滟滪大如象,瞿唐不可上,滟滪大如馬,瞿唐不可下。蓋舟人以此為水候也。</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因其天生易守難攻,成為古代歷朝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楚奪此地而得以西進,西漢公孫述據此地而割據一方,蜀漢劉備退守白帝城托孤而漢室得存,南宋筑山城而抗御蒙元,故白帝城有鎮守三峽、拱衛巴楚之稱。歷朝在白帝城先后建立過捍關、江關、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關、瞿塘衛等軍事堡壘性質的重鎮,尤其是宋元戰爭時期,白帝城為南宋“四輿”、川東“八柱”之一,與重慶城、合川釣魚城、渝北多功城、南川龍崖城、瀘州神臂城等,共同構建了南宋政權西線山城防御體系,明清時期,白帝城仍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軍事堡壘沿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州市|
辉南县|
凤山县|
淳安县|
邹城市|
梁山县|
平南县|
紫阳县|
都江堰市|
牟定县|
中阳县|
郸城县|
砚山县|
天镇县|
永安市|
佛山市|
英德市|
华坪县|
云林县|
仪征市|
旌德县|
荥阳市|
铜山县|
隆回县|
菏泽市|
宁安市|
鄂托克前旗|
庐江县|
江都市|
鄂托克旗|
浮山县|
丹阳市|
长子县|
丘北县|
丰都县|
武隆县|
蚌埠市|
突泉县|
紫阳县|
张家界市|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