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癸卯季春,翻箱倒柜,大破大立之余,見一銅制墨盒,頗感財物聚散有數,人之聚散無常!近半年余未動筆撰文,今觀此銅墨盒,故聊以數筆,權作紀念罷了!</p> <p class="ql-block">此銅墨墨盒為民國時期所制,包漿醇厚,鐫刻一詩:</p><p class="ql-block">昨夜前庭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p><p class="ql-block">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p><p class="ql-block">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p><p class="ql-block">上款為:郁堂先生清玩。</p><p class="ql-block">落款為:楊寶瑛敬贈!</p><p class="ql-block">上款吳郁堂先生原名從周,云南石屏人,民國曾為個碧鐵路公司股東,元謀縣等多縣縣長,解放后聘為云南第一批文史館館員。吳郁堂先生嗜書畫,詩以銘志,楊寶瑛贈此銅墨盒,寓意深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紅河州彌勒市歷史名人遺物傳世較稀見,而相關彌勒市歷史上的清官遺物更罕之甚罕,故以此銅墨盒為引,愿鄉(xiāng)賢之物,后人能珍之!</p> <p class="ql-block">云南紅河州彌勒市新哨鎮(zhèn)里方村委會紅石巖村,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村后山面朝壩子聳立如刀削斧鑿的赤壁,縱觀儼如垂天紅幕,平望恰似立地屏風,清乾隆《彌勒州志》(1739年版)“古跡”篇記載:“紅石巖——城西南四十里,上有龍馬跡,可卜陰晴,下有平湖,峨峰倒影其中。”清朝時的彌勒貢生馬徐珍曾作《紅石巖賦》:“……金臺燦閣對長離之山,火鼎瓊漿在丹天之闕,珊瑚之色十里交輝,琥珀之光半天含照。煙雨之往來,聲色之清麗。”《彌勒州志》“水利”篇還有對紅石“山湖”的記載:“由紅石巖流灌西部田畝。”“山川”篇的記載則為:“山湖——城西南四十里,中產巨魚。”康熙年間彌勒知州吳永緒(山東歷城人)慕名前往覽勝,作《峨山倒影》詩云:“凌定蒼壁幾經秋,影入平湖翠欲流。恍惚靜看壺中布,依稀遙見蜃中樓。沙洲鴻雁參差落,水國魚龍上下游。咫尺蓬瀛原是幻,漫將魚艇作仙舟。”彌勒作家蕭鵬根據“赤腳大仙乘麟馬云游至紅石巖,被這方景色迷住,即落下云頭觀賞,留下那串足印”的民間傳說而賦詩一首:“赤腳大仙立足觀,金鑲玉砌迭瑚珊。鳥迷云戀丹天映,好個紅巖魚米川。”</p><p class="ql-block">由此可想見,紅石巖下紅石巖村,曾愜意地棲居于“山湖”之濱。而如今,“山湖”早已在人煙漸稠的農耕中沿里方河歸順甸溪融入珠江,縱橫阡陌的鄉(xiāng)路蔓延而過昔日的水靈靜謐而入鄉(xiāng)隨俗,不變的惟山上紅石巖,山下紅石巖村。遠在清末民初,紅石巖村里有一楊氏家族是享譽一方的書香世家。至今仍有一副楊氏宗祠聯云:“入門問家聲,響應宗版算發(fā)祥由來遠;升陛看祖籍,隨沐爺滇南奏捷到而今。”清光緒四年(1878年),楊氏祖輩楊家麟考中戍寅科舉人,署湖南龍陽、永興縣令。清光緒十一年,祖輩之后楊蔚文考中乙酉科舉人,任彌勒桂香書院山長。真可謂:吉地文星點斗,紅巖赤兔當空,一家雙舉,名聲大噪。</p> <p class="ql-block">就在清光緒三年(1877年)夏,紅石巖村楊氏家族添一第三代男丁,賜名寶瑛,字少樸(又為璞)。楊寶瑛幼時受良好家教,6歲入學,13歲在桂香書院直接受叔父楊蔚文指教,18歲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庠生。清咸同年間,“紅白旗事件”波及彌勒境,紅石巖村楊氏舉家遷往彌勒城西門避居。楊寶瑛牢記祖父楊家麟、叔父楊蔚文教導,牢記古訓于心:“子正衣冠、曳華裙則麗其服,登心臺、鈞元致則麗其志,捶筆珠璣、掞辭其金則麗其文,學皆文武、數剖興亡則彌縫巧合。知造物之興榮,應巨掌之大手,信窮達之一觀,又何羨乎紐授!”</p><p class="ql-block">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楊寶瑛受“戊戌變法”影響,赴省城報考鄉(xiāng)試。他臨時改變志向參加“省自治研究會”活動,不久報考“省教育官訓練所”被錄取。次年冬結業(yè),省督看中楊寶瑛的才學人品,委任某縣縣令,但他無意于官場,婉言謝委,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回到彌勒家里侍奉繼母。時醫(yī)藥奇缺,且家境又不景氣,楊寶瑛自習醫(yī)書,拜訪民醫(yī)采擷單方,自煎湯藥,并先嘗藥驗性后才給繼母進藥。之后數年守候病榻以篤孝行,受到街坊鄰居交口稱贊。</p> <p class="ql-block">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彌勒桂香書院改辦高等小學堂,彌勒縣令黃炳南得知楊寶瑛的品德才華,請他出任第一任校長。他當校長的第一課是把全體師生集合在《新建桂香閣暨書院記》石碑前講乾隆年間彌勒署州王緯撰寫的碑記:“……小子受學請業(yè),朝斯夕斯,三更燈火,五更雞鳴,咿唔不輟……日事講習討論,辯難析疑,探性道之源流,窮圣賢之根柢,參古今之異同,研書理于毫芒,摩文章以神化……德修行潔,不怍于人,不愧于天……”</p><p class="ql-block">上任伊始,楊寶瑛制定了“嚴、勤、誠、實、德、智、謙、恭”八字校訓,要求教師嚴于執(zhí)教,學生勤于攻書。他身體力行,處處做出表率。他對祖國遭受列強侵略痛心疾首,時刻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牢記國恥,發(fā)憤圖強。愛國必須救國,救國才算愛國。”</p> <p class="ql-block">民國二年(1913年),楊寶瑛出任彌勒縣師范講習所所長,為全縣培養(yǎng)了第一代小學教師。民國八年(1919年),楊寶瑛出任彌勒縣勸學所所長,他努力奔走建立學校教育基金。胡道文任彌勒縣長時,他協助胡清理公產,撥得教育租谷500余石,全縣各小學均建有“學田”,初步解決了校舍建設和師資經費問題。</p><p class="ql-block">民國十四年(1925年),英帝國在上海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昆明學生組織“云南省學生滬潮后援后”募集資金。楊寶瑛見報后將積蓄的銀圓21元寄往后援會,并附一封他抗議英帝國主義暴行的信。他的信在《民治報》上發(fā)表,產生了積極影響。</p><p class="ql-block">民國十六年(1927年)七月,彌陽小學校長劉銳良被縣參議長張培良誣陷,縣長姚必光竟不分青紅皂白將劉殺害。楊寶瑛義憤填膺,率全城師生示威。公祭這天,他寫一副挽聯掛于靈堂:“甸水生悲,峨山披孝,彌陽崗高呼赤子,緣何死于非命?桃園染紅,李樹落英,教育界痛失良師,哪日雪洗沉冤?”</p><p class="ql-block">楊寶瑛任勸學所長期間,許多教師不愿到山區(qū)教書,而有些鄉(xiāng)村教師則要求調進縣城,對說情、送禮者,他一概嚴詞拒絕。同時,他把兒子思云、思慧派往西山路龍和紅萬兩村小學任教,還動員兩兒媳一同上山扎根,兩子一去就是十幾年。他對此深有感觸地寫了一首詩:“杜絕求情豈辱任,樸遵表率自無暇。為人做事當守本,遣子上山望坐家。舒適城中將變懶,扎根野地應開花。此言謹記莫生異,但得傳聞作贊夸。”</p> <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楊寶瑛辭別教育崗位,在位于彌陽西門小街的三間響瓦房家里設店行醫(yī),遠近求醫(yī)者不分親疏,概不收取脈金。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國民革命軍第8軍參加滇西松山戰(zhàn)役后退駐彌勒休整,次年撤離時丟下了幾個重傷員,后淪為乞丐。有個四川籍的傷兵重危,楊寶瑛煎了藥叫三子思訓端給傷兵療傷,還給傷兵送去飯菜,傷兵痊愈后為報恩,主動要求到楊寶瑛家干點活,楊先生收下后相待如親子。抗戰(zhàn)勝利,傷兵拿著楊寶瑛給的路費回家與父母相聚。之后其一家人多次來信感謝楊寶瑛的救命之恩。</p><p class="ql-block">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彌勒縣長王承忠奉命籌組縣臨時參議會,與各界人士協商公推參議長人選,一致推舉楊寶瑛出任。楊寶瑛幾次推辭難辭,按法定程序當選臨時參議長,后又當選省參議員。他天天穿長衫步行上下班,有時深入民間詢問民情,他不赴任何宴會,拒絕請客送禮。這年,彌勒春夏大旱,至9月26日方下透地雨,又遇秋早寒,成為全省重災縣之一,民心浮動,社會不安,楊寶瑛焦心如焚,數次催王縣長發(fā)放積谷救災,王托詞說:“國難當頭,倉谷不可隨便放空。”無奈,他以參議員身份親赴省議會、省府陳述,又數次具文上報,請求減免課稅、救濟災荒。省府減了當年部分農稅。</p><p class="ql-block">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彌勒縣正式選舉產生縣參議會,很多人提名楊寶瑛為參議長候選人,他堅辭不受,并主動辭職回到他破舊不堪的家中,兩袖清風,自得其樂。國民三十五年(1946年)早春三月,寒氣逼人。楊寶瑛自感已不久于人世,特把3個兒子叫回作交代:“為父一生未添一片瓦,未增一綹地……我死后不難為你們,簡簡單單送上山就算盡了你們的孝。”農歷三月六日晨,楊寶瑛與世長辭,享年69歲。</p><p class="ql-block">楊寶瑛逝世后,沒有壽衣,沒有棺木,家中僅有他床上破舊的被子蚊帳,罐里裝有幾碗米,十分寒酸。時任縣長蔣子孝以彌勒中學校長名義把校中存放的柏木板拿出找木匠做了一口棺材。縣城士紳自發(fā)組成治喪委員會,募捐裝殮,設靈堂,各界人士送花圈、祭帳吊唁。縣長蔣子孝親送一副挽聯祭奠:“彌鄉(xiāng)教院先驅,官場楷模,醫(yī)林表率。史冊留芳,爭頌先生之高風亮節(jié);峨甸花叢絕色,人中精英,紅土香魂。江山作證,誰如少樸之博愛深情?”</p><p class="ql-block">出殯那天,彌勒城的街巷擠滿了人流……全城沉浸在悲痛之中,草木流淚,甸溪河水也仿佛在緩緩哀咽……楊寶瑛廉潔、寬厚、博愛、正派,德高望重的一生,贏得的是平民愛戴,留下的是無盡緬懷。</p> <p class="ql-block">磊落清風鐫刻字,君子相交一墨盒。</p><p class="ql-block">人生沉浮皆銅臭,慚愧讀史二誤課。</p><p class="ql-block">癸卯季春,滇南段炳祥撰于昆明潘家灣古玩市場店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沈丘县|
盘锦市|
前郭尔|
博白县|
哈尔滨市|
洛扎县|
南充市|
凭祥市|
淳安县|
东丽区|
治县。|
格尔木市|
栾城县|
邹城市|
鄂托克旗|
子洲县|
北宁市|
宜春市|
玉树县|
临泉县|
申扎县|
保德县|
开封县|
宜宾市|
贵德县|
汉沽区|
陈巴尔虎旗|
和龙市|
社旗县|
湄潭县|
阿拉尔市|
东台市|
始兴县|
天柱县|
大新县|
广东省|
民权县|
景德镇市|
武定县|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