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的“釋源”和“祖庭”。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于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p> <p class="ql-block">漢明帝夢見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于是遣使赴天竺求法。永平十年,求法使者與中天竺僧人攝摩騰、竺法蘭,白馬馱載著佛經、佛像,一同返回洛陽。初居接待外使的鴻臚寺,次年詔令于雍門外建住所,仍以外使賓禮對待,住所名延續鴻臚寺的“寺”,取名“白馬寺”,自此佛教建筑稱為“寺”。</p> <p class="ql-block">清涼臺原是漢明帝少時讀書乘涼之處,白馬寺最后一進院落建在其上,稱為空中院落。是攝摩騰、竺法蘭譯經之所,二僧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p> <p class="ql-block">清涼臺墻體斑斑駁駁,磚塊顏色大小不一,是因被毀后歷代在殘基上復建,飽經滄桑,保留了歷史的印跡。白馬寺清涼臺,這是一個特別的所在,中國佛教文化從這里出發。</p> <p class="ql-block">泰國佛殿苑位于洛陽白馬寺古建區西側,長寬各108米,有四座苑門,東西南北各一座,其中東門為正門。</p> <p class="ql-block">苑內的主要建筑以曼谷大皇宮、金山寺等為籃本,建有舍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館、流通處、鐘鼓樓、涼亭等,建筑金碧輝煌,錯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1899年印度將舍利贈送給泰國國王拉瑪五世,安放在曼谷金山寺金山塔上,供奉了一百多年,2014年白馬寺舉行了隆重的迎請佛舍利儀式,將舍利安放在泰國佛殿苑舍利塔內。</p> <p class="ql-block">印度大佛殿,仿印度著名佛教遺址桑奇大塔建造。中心是一個巨大的覆缽式穹窿頂,頂部安裝有玻璃天窗,陽光從天窗投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圍。</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說法像,表現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說四圣諦度五比丘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上下兩層塔身及殿門前牌坊上雕刻有佛本行故事與佛本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底部設計有水系,水流往來,噴涌不斷;佛殿外回廊環繞,靜謐整齊。</p> <p class="ql-block">緬甸佛塔苑仿曼德勒皇宮樣式,東門為正門。</p> <p class="ql-block">主體建筑緬甸大金塔,仿仰光大金塔規制縮小而建,高32.92米。</p> <p class="ql-block">塔內供奉的4尊佛像均為釋迦牟尼佛,東起順時針依次為佛陀成道相、說法相、布施相、禪定相。</p> <p class="ql-block">殿堂四周墻壁上鑲嵌有4塊大玉雕,表現了佛陀降生、成道、說法、涅槃四大圣事。還有8塊小玉雕,展示緬甸著名的佛塔佛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永顺县|
苍溪县|
广东省|
张家界市|
彰武县|
彰化县|
砚山县|
襄垣县|
广东省|
宽城|
邵东县|
隆林|
华蓥市|
凌源市|
宁德市|
思南县|
太谷县|
晴隆县|
临猗县|
额尔古纳市|
汶川县|
中宁县|
永嘉县|
桑植县|
韶关市|
西藏|
吐鲁番市|
长春市|
东光县|
奈曼旗|
林口县|
仙桃市|
永德县|
新化县|
隆回县|
开原市|
姚安县|
云安县|
剑阁县|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