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給自己一個出發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b> 本想著為中國高鐵事業做點貢獻,奈何想去的幾個點都是一票難求,只得選擇自駕,改為去一個路程適當,想著也相對不是那么熱門的城市。去了以后才發現,五一的熱情無處不在。</b></p><p class="ql-block"><b> 下午3點20放學后即刻出發,南昌,等我哦!</b></p> <p class="ql-block"><b> 南昌市,簡稱“洪”或“昌”,古稱豫章、洪都。 </b></p><p class="ql-block"><b> 南昌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b></p> <p class="ql-block"><b> 民國十六年(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后,南昌制造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是中國重要的制造中心、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b></p> <p class="ql-block"><b> 南昌是一座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的安義曾出土過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b></p><p class="ql-block"><b>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的南昌當時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稱,三苗為炎帝神農氏后裔。三苗時期南昌北至艾溪湖,南至青云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b></p> <p class="ql-block"><b> 《禹貢》屬揚州地。春秋屬吳。戰國屬楚。南昌地處吳、楚交界,吳楚相爭多在于此。《左傳》記載:昭公七年(前553年),楚令尹子蕩伐吳師于豫章。戰國時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鐵、鑄鐵技術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進工藝。</b></p><p class="ql-block"><b> 秦屬九江郡,潯陽,郡治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據《漢書》記載,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在垓下打敗項羽之后,派大將灌嬰率兵平定江南“吳、豫章、會稽郡”。灌嬰平定豫章后,立即設官置縣,首立南昌縣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為縣名,穎陰侯灌嬰奉命駐軍當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千米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開創南昌建城史。</b></p><p class="ql-block"><b> 三國時為東吳豫章郡。晉元康初年(291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后移治潯陽(今江西九江)。兩晉及南朝時為豫章郡、豫章國。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版圖上的重要城市隨著東晉經濟的發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舊城區)。</b></p><p class="ql-block"><b> 隋開皇九年(589年)罷郡置洪州,607年(大業三年)復為豫章郡。</b></p><p class="ql-block"><b> 唐武德五年(622年),平定地方割據勢力林士弘,復為洪州,設總管府。武德八年(625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初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洪州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避唐代宗名諱,豫章郡更名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稱洪州。建中年間(780-783年),置江南西道觀察使。咸通六年(865年),升為鎮南軍節度使。唐朝中后期又先后改為都督府、江南西道。唐代洪州已成為江南一大都會,尤以造船、造紙、印刷、紡織、兵器、金、銀、銅器制造較突出。洪州窯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所燒制的青瓷遠銷海內外,質地優良,也是皇家貢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六大名窯之一。</b></p><p class="ql-block"><b> 五代十國時期,南昌的經濟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并于961年(宋建隆二年)將都城從江寧遷往南昌,號“南都”。</b></p><p class="ql-block"><b> 宋開寶八年(975年)復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屬江南西路。天圣八年(1030年),江南西路的治所設在南昌。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繼位前曾封建王于此地,故升隆興府。北宋年間,洪州已成為全國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區面積達14~16平方公里,設16個城門,是歷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時期。</b></p><p class="ql-block"><b>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興路,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更名龍興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元稱隆興路,后又改為龍興路。是含今天江西、廣東在內的江西行省治所,為全國最重要的十路之一。</b></p><p class="ql-block"><b>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直到清末。</b></p><p class="ql-block"><b> 民國二年(1913年)設贛東道。[77]民國三年(1914年)為豫章道。民國二十五年(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后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南昌成為了中華民國軍事首都、民國第二首都。民國十九年(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紅軍部隊向南昌方向進攻駐扎在今新建區西山鎮西山萬壽宮附近,后佯攻南昌牛行車站一會兒向國民黨軍進行“八一示威”后,便撤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南昌會戰失敗后日本占領南昌,由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管轄。設立南昌、新建(西山)縣屬南昌市。(注:今天在當時南昌縣屬新建縣管轄)。</b></p><p class="ql-block"><b>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南昌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直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地。</b></p> <p class="ql-block"><b> 經過5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抵達之前網上預定的下榻之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站,我們當然選擇了滕王閣。</b></p><p class="ql-block"><b> 滕王閣在很多古文獻中都有記載它的壯美,它的景色都堪稱一絕,自古贊美它的詩作多到數不清,這成為了古時候一座觀賞當地美景的重要景點之一。那一句落雁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象,讓人忍不住遐想。</b></p><p class="ql-block"><b>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沿江路,地處贛江東岸、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現存建筑為1985年重建景觀;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西江第一樓”。</b></p> <p class="ql-block"><b> 滕王閣主體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建筑,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3.5米。</b></p> <p class="ql-block"><b>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做是吉祥風水建筑,古謠云:“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b></p> <p class="ql-block"><b> 滕王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一層內置有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西梁枋正中掛有白棟材同志書“西江第一樓”金匾。</b></p> <p class="ql-block"><b> 滕王閣迭廢迭興多達28次,今閣為第29次重建,依城臨江,站在閣樓第五層觀景臺,憑欄遠望贛江西岸之美景,可見贛江西岸紅谷灘高樓林立,豫章城的過去和未來,盡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 作為皇子,沒有機會和能力問鼎權力頂峰的話,如何才能讓自己善終?吃喝玩樂,吟詩作賦,遠離政治應該是很不錯的選擇。</b></p> <p class="ql-block"><b> 二層和四層是兩個暗層,這兩層分別以”人杰“和”地靈”為主題。正廳分別有大型壁畫《人杰圖》和《地靈圖》,應和《滕王閣序》中的那句”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展現的是江西大地眾多人杰和”鐘靈毓秀”的壯麗山川。</b></p><p class="ql-block"><b> 《人杰圖》繪有80位歷代江西名人,王安石、湯顯祖等都是江西人哦。畫中還有歷代狀元,從南唐到清朝,江西一共出了48位狀元,其中文狀元44位,武狀元4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地靈圖》是大幅的江西山水風光圖。室內有</b><b>瓷器小型展、江西清朝末年的木雕、磚雕展。室內還展示了滕王閣的歷代變遷史、古代建筑的小構件小型展覽。</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層是一個回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中廳屏壁有丙烯壁畫《臨川夢》一幅,取材于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第五層東廳的南北兩側分別是百福廳和祈壽廳,百福廳擺放的是一座”百福屏”,上面有一百個不同的”福”字。祈壽廳里有被譽為”天下第壽”的壽字屏,此屏上碩大的”壽”字出自清朝光緒皇帝的御筆。滕王閣在古代就是人們在重陽節登高、祈福、祈壽之地,所以放置此屏在滕王閣有其更深的寓意。</b></p> <p class="ql-block"><b> 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筑,一般為當地最高標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于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古人云:“求財去萬壽宮,求福去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圣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抬頭忽見九重天!</b></p><p class="ql-block"><b>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下,高懸著蘇東坡手書的”滕王閣”金匾各一塊。由兩級臺座之下的底層算起,這一層實為第九層,所以這一層大廳有”九重天”的題匾。廳室正中上方有圓拱形藻井,24組斗拱由下而上,由大到小,螺旋前進,共有12層,取意1年12個月,24個節氣之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國人最喜歡的祈福方式。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華夏圣旨博物館是滕王閣著名景點之一,匯集明清歷代帝王封贈的圣旨、牌匾、懿旨、科考用具等實物,展示歷史文化的深刻內涵。展品以圣旨為載體的四個系列共約500余件,其中清代皇帝從入關帝順治到末代皇帝溥儀的圣旨30道。有自清初至清末十位皇帝的圣旨和數道明代與越南的圣旨。其中不乏罕見孤品,如龍邊圣旨、鶴錦面圣旨,四米長的龍邊織造文字圣旨、越南圣旨、木刻圣旨等。另外在近百件科舉用具展品中,有各級科考的試卷以及作弊夾帶的器具等。在百余件牌匾、楹聯中,多為清代進士狀元,以及重臣、封疆大吏所書寫,其書法凝重、對仗工整,鎏金溢彩,蔚為狀觀。另外官宦宮遷用品及雜項類近二百件,包括龍袍、蟒袍、兵器、甲胄、漢畫以及漢代器皿等,工藝可謂登峰造極,美不勝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紀念南昌起義而設立的專題紀念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原先需要預約進館的,因為五一人流量爆滿,預約無效,只能慢慢排隊了。雖然烈日炙烤,但是到了這個叫軍旗升起的地方的城市,不去參觀一下紀念館,好像又白來了一樣。</b></p> <p class="ql-block"><b> 紀念館基本陳列陳展各類圖片、圖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藝術品51件;陳展內容主要有:新館大樓南昌起義、人民軍隊光輝歷程以及舊址復原陳列等。</b></p> <p class="ql-block"><b> 紀念館序廳在保留了原有“第一槍”、“軍旗”等核心要素外,首次采用了全景大型雕塑,在全國紀念館中尚屬首創;展覽設置了《攻打敵軍指揮部》等大型多媒體場景、360度全息柜、多通道環幕投影技術,增強了展覽的表現力、感染力和沖擊力;在展廳內搭建了長達400多延米的歷史時間長廊,使用大量的背景圖像烘托南昌起義革命歷史事件與八一背后的故事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起義實景模型展示</b></p> <p class="ql-block"><b> 江西南昌,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座英雄的城市。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這里打響。后來這一天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1997年,建軍70周年的日子里,江澤民親筆為紀念館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江西省博物館籌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點保護單位。</b></p><p class="ql-block"><b> 因為提前預約,所以免去了排長隊的煩惱。</b></p> <p class="ql-block"><b> 江西省博物館匯集了江西各地發現的珍貴歷史文物和古代藝術精品,是全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確立了常設展覽與臨時展覽相結合的陳展體系,由8個常設展覽和3個臨時展廳構成,全圖景展現江西大歷史格局和文化特色,高質量滿足新時代公眾多元需求。</b></p> <p class="ql-block"><b> 江西省博物館主題收藏有5個,分別為青銅器、金銀器、陶瓷器、玉石、字畫;館藏景德鎮瓷器精品有121件。</b></p> <p class="ql-block"><b> 江西省博物館藏品 3.4萬余件。展品以江西各地出土的歷代陶瓷器數量最多,如商周時期的印紋陶器、六朝的青瓷器、宋代的影青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紅瓷器以及明清時期的粉彩、五彩、斗彩瓷器等。洪州窯、吉州窯、景德鎮窯等名窯的產品更具特色。除陶瓷器外,還有1975年九江縣出土的唐代煉形神冶瑞獸紋銅鏡,1979年貴溪仙水巖出土的東周黑陶云雷紋獸首鼎,瑞昌碼頭晉墓出土的西晉洪州窯青瓷豬圈,1986年贛州七里鎮窯出土的宋代七里鎮窯鼓釘紋罐等一大批金銀器、青銅器、玉石器和古字畫等藏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江西省博物館展品中還有五四運動時期出版的《新江西》、《紅燈周刊》(趙醒儂主編),以及蘇區石印本《共產黨宣言》、黃公略、滕代遠贈送給地方干部的銅墨盒、 萬太縣曾招秀送丈夫當紅軍的獎牌、 鑄有“打倒帝國主義” 字樣的地雷、印有“紅軍勝利萬歲”字樣及鐮刀、斧頭、紅軍行軍圖案的青花瓷碗、解放軍橫渡長江時使用過的航標燈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省博隔壁就是省圖。</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江西省美術館大樓建于1968年10月,始用名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館,之后先后改名江西省革命歷史展覽館、江西省革命博物館、江西省展覽大樓、江西省展覽館、江西省展覽中心;2018年12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展覽大樓“退商還文”的決策部署,改名為江西省美術館。</b></p><p class="ql-block"><b> 美術館在外觀設計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與歐洲建設相結合的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南昌最具特色的標志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就如同,去北京一定要到天安門廣場一樣,到南昌,八一廣場是必須要打卡的。</b></p> <p class="ql-block"><b> 八一廣場是南昌市的心臟地帶,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經濟、文化、娛樂休閑等活動的重要場所,佇立著由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b></p> <p class="ql-block"><b> 城市旅行首選出行方式是地鐵。</b></p> <p class="ql-block"><b> 萬壽宮站出站遇上人流高峰,感受了一把五一的熱情。</b></p> <p class="ql-block"><b> 萬壽宮文化是江西人文精神的一種象征,是江西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b></p><p class="ql-block"><b> 只因到達萬壽宮已是夜幕降臨,再次感受了一把人潮洶涌,人間煙火。</b></p> <p class="ql-block"><b> 走進這家小店,突然似有種穿越的感覺,滿滿的時代感。</b></p> <p class="ql-block"><b> 穿梭于各個小巷弄堂,雖然濃濃的商業味,卻也是不一樣的人間煙火。</b></p> <p class="ql-block"><b> 超有年代感的標語,忍不住咔嚓一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結束南昌一日游出發鄱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江西省鄱陽縣境內,景區面積為365平方公里,薈萃了鄱陽湖水、鳥、草、魚等自然精華。是一片遠離都市繁囂的自然純凈世界。這里擁有浪漫的“濕地”,密集的“湖”,珍貴的“鳥”,多姿的“水”,驚艷的“草荻”等自然風光。</b></p> <p class="ql-block"><b> 鄱陽湖,古稱彭蠡澤、彭澤、官亭湖、揚瀾、擔石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于青海湖。是長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重要湖泊。</b></p> <p class="ql-block"><b> 從烏金汊碼頭出發,坐游船前往白沙洲。</b></p> <p class="ql-block"><b> 鄱陽湖候鳥樂園由多個生態湖面組成,占地35000平方米,園區以鄱陽湖所具有的珍稀鳥類為主體,以鳥類救護,物種研究和科普宣教為主要內容。</b></p> <p class="ql-block"><b> 鄱陽湖濕地科學館分走進濕地、鄱陽湖濕地與中國文化、拯救濕地在行動三大板塊,共設置了11個場景分別是六大世界典型濕地場景和5大鄱陽湖自然濕地場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認真觀察拍攝珊瑚標本</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鄱陽湖,不單是一面湖,幾座山,一片鳥國生機,一派漁鄉風韻。這里還是歷代賢臣、士大夫廣施德政的人間樂土,隱士高人無限向往的美好家園,詩人畫家激情揮灑的淡雅長卷。這種歷史與文化的沉演,安放在最本真最自然的鄱陽湖上,便暈染成了一種返璞歸真的精神寄托,滲透出了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哲學,如湖面繁星滿天的倒影,心中天人合一的妙境。</b></p> <p class="ql-block"><b> 好奇娃問這些細密的小孔是咋來的呢?</b></p> <p class="ql-block"><b> 因航道原因,我們只看到了鄱陽湖女神像——饒娥塑像的背面。饒娥像高38米,高美壯觀,由全銅雕鑄而成。饒娥是唐代孝女,被列入中國古代十二大孝女,后成為鄱陽湖民間女神,護佑湖區人民。</b></p><p class="ql-block"><b> 許多美麗風景的背后,都有個美麗的故事,這也是中國特色文化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因季節的原因,雖然沒有看到萬鳥齊飛的場景,但是碧綠的大草原還是讓人心曠神怡。</b></p> <p class="ql-block"><b> 第三站,我們來到了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大器成景,厚德立鎮的景德鎮。</b></p><p class="ql-block"><b> 景德鎮市,別名“瓷都”,制瓷歷史悠久。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陶瓷工業非常繁榮。</b></p><p class="ql-block"><b> 一下高速發現燈柱子都是用瓷器的,</b></p> <p class="ql-block"><b>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建筑風格獨特,借鑒了景德鎮清代獨創的蛋形柴窯構造特點,設計成8個長度不一、大小各異的多曲面鋼筋混凝土拱體結構,錯落有致地散落在御窯廠遺址以東區域,拱體內外側采用懸掛窯磚裝飾,拱體兩端采用木框玻璃幕墻封閉,通過下沉廣場、景觀水池、民窯遺跡、景觀綠化、清水混凝土墻頂、青色花崗巖地面,把建筑、景觀、遺址融為一體,獲“2017年度未來建筑獎”之“最佳文化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下轄御窯廠遺址、祥集弄民宅兩個國保單位,御窯博物館、劉家弄民窯博物館兩個展覽機構,古陶瓷研學交流中心、品陶齋陶瓷文化研究院兩研學機構和景德鎮文物商店等。</b></p> <p class="ql-block"><b>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館藏文物大多為御窯廠遺址出土文物標本和復原器,其中不少為海內外珍品和孤品。現共藏有復原器約3000件套,御窯標本近1000萬片,其中常設展廳展出展品約1000件套。還設有臨時展廳2間,學術報告廳1間。另有陶瓷修復表演室1間,可供觀眾體驗陶瓷修復。是古陶瓷研究者、收藏愛好者和廣大觀眾了解景德鎮御窯發展歷史和藝術成就,領略御窯瓷器的極好場所,被文博業界譽為當今世界研究、鑒賞御窯瓷器的“天下第一館”。</b></p> <p class="ql-block"><b> 旅游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用眼睛享受風景,寬闊自己的心境,忘掉不順心,迎接新的開心。旅游是在尋找新的美麗,追逐新的感觀世界,丟掉多余的自己,遇上最真實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b> 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那就出發吧!</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辽阳市|
六枝特区|
华池县|
小金县|
永清县|
剑川县|
于田县|
讷河市|
宁阳县|
广元市|
巴青县|
报价|
苏尼特右旗|
清水河县|
永嘉县|
咸宁市|
遵义市|
资兴市|
陇川县|
梁山县|
崇仁县|
常州市|
北京市|
南华县|
洛南县|
兴安县|
太和县|
凤城市|
司法|
玉门市|
龙山县|
沈丘县|
化德县|
长宁县|
犍为县|
巩义市|
财经|
临湘市|
东光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