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輝川媚黿頭渚(一)公園簡介</p><p class="ql-block">無錫太湖黿頭渚景區(qū)是太湖西北岸無錫境內(nèi)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翹首而得名,是太湖風景名勝區(qū)的主景點之一。太湖風光,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于一體,碧水遼闊,煙波浩淼,峰巒隱現(xiàn),氣象萬千。黿頭渚獨占太湖風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勝景。大文豪郭沫若詩贊:“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更使黿頭渚風韻名揚境內(nèi)海外。黿頭渚風景區(qū)現(xiàn)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云山莊、萬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徑、太湖仙島、江南蘭苑、櫻花谷、無錫人杰苑及中犢晨霧、廣福古寺等10多處景點。自1916年黿頭渚始建園林以來,黿頭渚已經(jīng)歷了百年的歷史發(fā)展,經(jīng)無錫市政府、景區(qū)管理處多年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精心綴連,又大規(guī)模擴建新景點,使這一太湖風景名勝游覽之區(qū)日趨完美,面積擴大到500公頃,成為江南最大的山水園林之一。現(xiàn)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網(wǎng)絡(luò)照)</p> <p class="ql-block">山輝川媚黿頭渚(二)【櫻花大道】</p><p class="ql-block">櫻花踩在腳下,柳樹春風拂面,黿頭渚“櫻花大道”始于2021年3月底開放。春風又綠柳樹河岸,櫻花大道伴君同行,這一美景自此每年在黿頭渚景區(qū)附近的十里芳堤真實重現(xiàn)。春游黿頭渚的朋友們會發(fā)現(xiàn)景區(qū)外圍那條“最美景觀道”已悄然發(fā)生了蛻變,一朵朵形態(tài)各異的櫻花綻放在腳下,行走其間仿佛漫步在“櫻花大道”</p> <p class="ql-block">山輝川媚黿頭渚(三)【充山隱秀】</p><p class="ql-block">從黿頭渚充山大門,也就是景區(qū)現(xiàn)在的正大門進入,左手方向是著名的“充山隱秀”,右手是環(huán)湖的“十里芳徑”。通常步行進入景區(qū)的游客,均會走“充山隱秀”這條路。在充山隱秀的入口處,有一處飼養(yǎng)黑天鵝的【翠湖】。充山隱秀以樹木花草,自然野景取勝,古樹名木眾多,是太湖觀賞植物園的主要所在地。景區(qū)內(nèi)有醉芳樓、杏花樓、挹秀橋(挹唸yi)、聶耳紀念館等景點。正對著【翠湖】有一條僻靜的小道,小道的里端,有一座【聶耳亭】(網(wǎng)絡(luò)照)。這座聶耳亭,不是古人遺留下的古跡,而是音樂作曲家聶耳生前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 聶耳,原名聶守信,云南昆明人。他是中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大路歌》、《開路先鋒》兩首歌曲,便是在無錫黿頭渚創(chuàng)作出來的。【無錫人杰苑】無錫人杰苑 地處鹿頂山麓櫻花林間,由人杰館、雕塑像、演示廳等組成,展示了60多位無錫先賢的生平業(yè)績,成為寓教于樂的“梁溪山水客廳”和“無錫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在充山隱秀的入口處,有一處飼養(yǎng)黑天鵝的小湖,即【翠湖】。</p> <p class="ql-block">【聶耳亭】正對著【翠湖】有一條僻靜的小道,小道的里端,有一座【聶耳亭】。這座聶耳亭,不是古人遺留下的古跡,而是音樂作曲家聶耳生前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 聶耳,原名聶守信,云南昆明人。他是中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大路歌》、《開路先鋒》兩首歌曲,便是在無錫黿頭渚創(chuàng)作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挹秀橋】</p> <p class="ql-block">【無錫人杰苑】1</p> <p class="ql-block">【無錫人杰苑】2</p> <p class="ql-block">櫻花季的【充山隱秀】區(qū)1</p> <p class="ql-block">櫻花季的【充山隱秀】區(qū)2</p> <p class="ql-block">櫻花季的【充山隱秀】區(qū)3</p> <p class="ql-block">山輝川媚黿頭渚(四)【櫻花谷】</p><p class="ql-block">櫻花谷位于黿頭渚景區(qū)鹿頂山北麓,與中日櫻花友誼林毗鄰,又融為一體,占地20萬平方米,植有68個品種的櫻花3萬余株,是中國最大的櫻花專類園。櫻花谷建有賞櫻樓、躡云閣、繁英軒、簇春橋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1</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2</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3【賞櫻樓】A</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4【賞櫻樓】B</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5</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6</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7</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8</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的賞櫻季9</p> <p class="ql-block">山輝川媚黿頭渚(五)【十里芳徑】</p><p class="ql-block">【十里芳徑】是黿頭渚景區(qū)大門的主干道,依山傍水,十里風光,移步換景。春日桃紅柳綠,入夏荷塘飄香,仲秋紅葉斑斕,嚴冬白雪皚皚。它是一條醉人的、秀色可餐的花樹之路。它始自寶界橋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筑的三門王樓式琉璃頂"太湖佳絕處--黿頭渚風景區(qū)"牌樓,及湖邊圓形"待閑烏亭";然后一路依山傍水,經(jīng)茹經(jīng)堂、充山門、波色月色水榭、漕灣,至"山輝川媚"牌樓;向左拐過"江南蘭苑"、"世界之窗"游樂宮,中日櫻花友誼林;穿"挹秀橋"橋洞,最后與原路相交,全程成"9"字形。</p> <p class="ql-block">春日</p> <p class="ql-block">夏荷</p> <p class="ql-block">秋色</p> <p class="ql-block">冬景</p> <p class="ql-block">山輝川媚黿頭渚(六)【藕花深處】</p><p class="ql-block">【藕花深處】 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詞人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位于十里芳徑蠡湖邊,荷花、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連片數(shù)里。夏日,碧葉搖曳,蓮荷飄香。漫步荷塘,賞荷避暑,清風送爽,真乃舒心怡神之快事。</p> <p class="ql-block">山輝川媚黿頭渚(七)【公園門牌樓】</p><p class="ql-block">【黿門樓】(網(wǎng)絡(luò)照)黿門樓在充山腳下,呈牌樓狀,上蓋桔黃色琉璃瓦,建于1986年。由此前行3.5千米直通老門樓,即【黿頭渚門牌樓】。</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門牌樓外,櫻花盛開時的入口處。</p> <p class="ql-block">【黿渚明珠】在“黿頭渚”門牌樓外不遠處。</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公園門牌樓】</p><p class="ql-block">黿頭渚公園門牌位于犢山村,建于1972年,當時是公園的大門。牌樓飛甍重檐,琉璃瓦頂,正面有“黿頭渚”三個鎏金大字;背面書“山輝川媚”四個大字,點出了公園的風景特色: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公園門牌樓背面書“山輝川媚”四個大字,點出了公園的風景特色: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p> <p class="ql-block">進入門牌樓,左側(cè)是【太湖別墅】門樓。</p> <p class="ql-block">橫云飯店,無錫人熟悉的飯店,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能進去瀟灑地搓上一頓的人,為數(shù)不多。</p> <p class="ql-block">通往太湖仙島的輪渡碼頭周圍,是太湖的一片水域,被中犢山、小箕山(錦園)、大箕山諸峰環(huán)抱。湖水廣闊處,可見若沉若浮形如大龜?shù)娜健:躺巷L光明媚。</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太湖,民間有這樣的傳說:話說王母娘娘設(shè)蟠桃會,沒請孫大圣,致其亂打一氣,把玉帝送王母的大銀盤打落到下界,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成了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成了"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p> <p class="ql-block">閑話黿頭渚(八)【太湖佳絕處】,輪渡碼頭</p> <p class="ql-block">【太湖佳絕處】牌坊,輪渡碼頭處,原為“橫云山莊”門樓,始建于民國二十年(1931年),結(jié)構(gòu)古典,北式風格,斗拱連接,琉璃頂、飛檐翹角。1975年根據(jù)郭沫若詩句并集其手跡制額。</p> <p class="ql-block">“涵萬軒”水榭,位于“太湖佳絕處”牌坊后。軒內(nèi)懸掛“湖山罨畫”一額,系乾隆手筆。民國十八年(1929年),無錫民族工商業(yè)者榮宗敬,在那里建造了“錦園”。整個照壁擋住了院中景色,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園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門外煙袋斜街,據(jù)說還是圓明園中故物。牌坊結(jié)構(gòu)古雅、斗拱相連,湖水被周圍的山林、島嶼所環(huán)抱。北面有中犢山島,是太湖療養(yǎng)院所在地;對面就是大、小箕山,山上樹木蒼翠,景色優(yōu)美。</p> <p class="ql-block">絳雪軒(正面)</p> <p class="ql-block">絳雪軒(背面)</p> <p class="ql-block">長春橋</p><p class="ql-block">長春橋于1936年建,位于【涵萬軒】和【絳雪軒】之間的一泓水池中,橋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橋拱形,仿佛頤和園中的玉帶橋,橋洞映日成渾圓形。湖堤上引種日本櫻花,已有60多年歷史。每年4月,花開如云,淡白相間,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嬈,謂之“長春櫻花”。長春橋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題額“絳雪軒”,與涵萬軒對景。絳雪軒旁為云逗樓,園主為紀念先祖楊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題額。上坡,有花神廟,建于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態(tài)端麗。</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廣場</p><p class="ql-block">黿頭渚的小廣場上保留為了紀念徐霞客而塑的銅像。銅像神情堅毅,象征著他胸懷理想,目光遠大,探索真理,勇往直前,無所畏懼,雙腳彎曲,象征路途艱辛。整座雕像象征了這位“中華旅游達人”與山水大地融合為一體。大部分人只知徐霞客到過黿頭渚,卻很少有人知曉黿頭渚是徐霞客出游的第一個地方。</p> <p class="ql-block">山輝川媚黿頭渚(九)【橫云山莊】</p><p class="ql-block">“太湖佳絕處”門樓后,長春橋堤右轉(zhuǎn),即是橫云山莊,是黿頭渚古典園林景區(qū),瀕湖倚山,亭臺廊榭,小橋流水,一派江南水鄉(xiāng)古典園林風貌,長春橋、絳雪軒、“具區(qū)勝境”牌坊、徐霞客銅像、誦芬堂、凈香水榭等景點分布其間。</p> <p class="ql-block">【具區(qū)勝境】</p><p class="ql-block"> “具區(qū)勝境”牌坊屹立于長春橋畔船塢處,面臨太湖,斗拱飛檐,古樸清雅。背額“橫云山莊”。“具區(qū)”是太湖古稱;橫云山莊則是公園的原名。</p> <p class="ql-block">具區(qū)勝景牌坊前正中,湖石聳立,狀如作揖迎客。前行還有王蔭之的“到此忘機”刻石,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頓消,超然世外。王嘉蔭(1911-1976),別名王蔭之,字癡公,邯鄲永年人。著名當代地質(zhì)學家,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教書的,舊社會稱“孩子王”。他 193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地質(zhì)系,先后在北京大學、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地質(zhì)研究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曾任北京地質(zhì)學院巖石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地質(zhì)系地球化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地質(zhì)學會理事等職。</p> <p class="ql-block">【太湖七桅罛船】(罛唸gu)</p><p class="ql-block">正對橫云山莊前的湖面,停泊著太湖七桅罛船,船長25米、寬5.2米,豎有七根粗大的桅桿,最高的達17米,全船采用柏木制造。據(jù)說,1607年,21歲的徐霞客就是乘坐這種七桅帆船,從黿頭渚出發(fā),開始壯游華夏的旅途,歷經(jīng)幾十年,行程遍及大半個中國,寫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記》。這艘百年歷史的七桅罛船,一直都是太湖上獨特的風景,屬建國后近現(xiàn)代歷史紀念建筑及優(yōu)秀建筑類,是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為濱湖區(qū)市級以上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值得一提的是,七桅帆船的制造技藝在2016年成功入選了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錄。造一艘船需要多個熟練工配合協(xié)作,同時拼接完成,如今已無法再造出這樣的船了,而這船身保養(yǎng)的手法也很特殊。 為了讓七桅罛船不“孤單”,景區(qū)投資百萬元仿造了兩艘同一規(guī)格的七桅“古漁船”,與七桅古船遙相呼應(yīng),成為太湖中一道美麗的“活風景”。登上新造的七桅帆船,抬眼便望見那七根粗大的桅桿。進得船艙,可聞到一股清清的木香,分列兩旁的40余張座位盡顯古色古香。安坐下來,透窗觀賞太湖美景,品嘗“漁家姑娘”端上的“太湖三白”等特色湖鮮,感覺真是美妙。向船老大學學織網(wǎng)、捕魚、掌舵和撐落篷帆,體味一番漁家風情。</p> <p class="ql-block">太湖七桅罛船2</p> <p class="ql-block">太湖七桅罛船3</p> <p class="ql-block">【誦芬堂】</p><p class="ql-block">誦芬堂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詞人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在大片湖水的輝映下,蜿蜒小溪,曲橋清流,別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叢中,因而亭上懸“藕花深處”匾額。亭北是清芬?guī)Z。四面環(huán)水,上有宮殿式祠宇五間,原為楊家祠堂。堂額“清芬”,為李苦禪重書。兩旁有安徽賴少其所書的“湖闊魚龍躍;山陰草木香”楹聯(lián)。堂懸張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額。兩旁武中奇書孫保圻的聯(lián)句: 鷗侶無猜,四面云水誰作主; 鴟夷安在,五湖煙雨獨忘機。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婷婷玉立,若面拂輕紗,身披蟬翼,翩翩有神。對面有“凈香水榭”和“牡丹塢”。這里建筑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游人觀察了浩渺雄闊的太湖,又覓得如此幽靜的古典園林小區(qū),頓覺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涌芬堂內(nèi)景</p> <p class="ql-block">誦芬堂廊墻</p> <p class="ql-block">環(huán)水堤上,不同角度看誦芬堂外觀1</p> <p class="ql-block">環(huán)水堤上,不同角度看誦芬堂外觀2</p> <p class="ql-block">環(huán)水堤上,不同角度看誦芬堂外觀3</p> <p class="ql-block">沿誦芬堂環(huán)水堤前行,還有王蔭之的“到此忘機”刻石,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頓消,超然世外。王嘉蔭(1911-1976),別名王蔭之,字癡公,邯鄲永年人。著名當代地質(zhì)學家,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教書的,舊社會稱“孩子王”。他 193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地質(zhì)系,先后在北京大學、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地質(zhì)研究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曾任北京地質(zhì)學院巖石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地質(zhì)系地球化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地質(zhì)學會理事等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山县|
清流县|
兖州市|
封开县|
吕梁市|
武陟县|
平陆县|
安福县|
纳雍县|
青海省|
阿图什市|
汝阳县|
沿河|
寿光市|
兖州市|
麻城市|
南召县|
石门县|
安乡县|
虞城县|
鹿邑县|
上蔡县|
诸暨市|
宁海县|
响水县|
延寿县|
江都市|
杭锦后旗|
拉孜县|
长岭县|
黑水县|
上栗县|
扬中市|
呼伦贝尔市|
观塘区|
体育|
宾川县|
大理市|
德钦县|
南阳市|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