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華巖(1682~1756),一作華嵒,字德嵩,更字秋岳,號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蛟洋華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脫去時習,力追古法,寫動物尤佳。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杰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自幼酷愛繪畫,后因家貧失學,備受世俗冷落,康熙四十二年(1703)華氏家族重建祠堂,曾因替正廳畫壁畫,鄉紳看不起他,群起反對,最后偷自進祠堂,畫上“高山云鶴”、“水國浮牛”、“青松懸崖”和“倚馬題詩”四幅畫,憤而離鄉飄泊,流寓于杭州,結交了很多文人學士,眼界大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6歲時曾北上入都,“得交當路巨公,名聞于上”,但并不得意,據戴熙《習苦齋畫絮》載:“華秋岳自奇其畫,游京師無問者。一日有售贗畫者,其裹華筆也,華見而太息出都。”他的中晚年一直頻繁往來于杭州、揚州,以賣畫為生。在揚州他結識了金農、高翔、李鱓、鄭板橋及鹽商巨子馬曰琯、馬曰璐兄弟,彼此交流切磋,詩畫酬答,使其繪畫修養得到多方面的拓展,成為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p><p class="ql-block"><br></p>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華喦的山水兼法院體,吳派、董其昌諸家,不拘一格,簡略率脫。在刻畫山水景象的時候,華喦能夠重視大自然的內涵,表達出山水的特有的氣韻。華喦能夠看到大自然山石蘊藏的力量和張力,他感覺冬天的山水在初春之后會散發出蓬勃的力量。比如在他有些畫中能看到一些樹葉凋零,山石滄桑,但又帶著幾分活力,仿佛來年的春天會變得郁郁蔥蔥。這種表達方法是委婉的,平淡之中蘊藏生機。<br></br></h3></br><h3>華喦出生布衣,終身未仕,具有清前期職業畫家文人化的特點,其"刷塵""離垢"等獨特的美學思想,深深的影響到了他的山水畫創作,整體透出生動靈活而又有現實氣息的藝術特色。</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 <h3>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h3></br><h3>華喦本身不僅畫技精深,而且能書善詩,通過詩書畫的完美結合,賦予了畫作更高的意境,簡單的生活場景蘊含著其對于文人閑適生活及情趣的向往,而對于空靜的禪意追求更是透露出了異常濃厚的文人氣息。</h3></br><h3>在華嵒的山水畫中,石濤的沉渾恣肆、惲壽平的松秀雋逸、北宗的峭利縝密、元人的深邃郁茂,都被他吸收融合。他沒有泥古不化,在游覽山河的過程中,不斷的“師造化”,形成了晚年疏放、簡率、冷峭、蘊藉的主流風格。</h3></br><h3> <p class="ql-block">華喦 山水十二開 冊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華喦故去之后,其聲名日益走高,至清末時,他的藝術作品在他的家鄉福建以及寓所揚州得到了一致的推崇,并且在官方的藝術史上得到了追認,“墨跡都藏富貴宅”,而且追隨效法他的繪畫技藝的畫家日益眾多,他也在藝術史上留下了“空谷之音”的美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宁夏|
马龙县|
团风县|
抚松县|
洛宁县|
随州市|
潼关县|
武宁县|
元朗区|
金秀|
蓝山县|
合江县|
佛学|
恩施市|
天峨县|
板桥市|
长兴县|
旺苍县|
乡宁县|
利川市|
湘乡市|
镇雄县|
车致|
清河县|
普兰店市|
天长市|
漯河市|
恩平市|
西充县|
和平县|
余干县|
东平县|
太仆寺旗|
亳州市|
三门县|
建宁县|
双城市|
正镶白旗|
务川|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