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江西紅色之旅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全國兵團戰友江西紅色旅游》活動,于2023年4月20至26日在開滿杜鵑花的江西省舉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本次活動以“沐紅色歷史,覽江西美景”為主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井岡山、瑞金、南昌起義這些我們在書本上學過的,今天終于看到了,其心情可想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4月19日19點11分的火車離開濰坊奔赴向往的井岡山。</span></p> <p class="ql-block">火車??一夜之間奔馳千里之外,睜眼看到的是南國風光,塊塊稻田夢里水鄉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經南昌轉車終于到了井岡山</span></p> <p class="ql-block">下榻在云海觀瀾賓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一天(21號)井岡山北山烈士陵園、博物館、毛澤東舊居、黃洋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字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進門后,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欏花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共有4.8萬名烈士長眠在那里,其中只有15722名烈士有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烈士陵園碑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在茨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茨坪后不可不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該館始建于1959年,館名由朱德元帥親筆手書,建筑古樸莊嚴,具有明顯的民族風格。館舍建筑面積達3065平方米,陳列面積2000余平方米,其中原物860多件,這些文物、圖片再現了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程,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目前這里的革命遺址均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是毛澤東于1965年5月25日時隔38年重回井岡山而寫的一首詞,全詞最早發表于《詩刊》1976年1月號,是毛澤東生前最后發表的兩首詞之一。詞中描繪了作者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后所看到的舊貌變新顏的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色,回顧了井岡山的革命斗爭歷史,抒發了作者的無限感慨和歡欣之情,贊美了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英雄氣概和凌云壯志。詞作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于一爐;善于用典、化用前人詩句和運用俗語、諺語入詩。豪邁是這首詞的基調。</span></p> <p class="ql-block">水調歌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雄偉的井岡山,八一軍旗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在1930年寫給林彪的一封信。是為答復林彪散發一封對紅軍前途究竟應該如何估計征求意見的信。毛澤東在這封信中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一種悲觀的思想。1948年林彪向黨中央提出,希望公開刊行毛澤東這封信時不要提他的名字。毛澤東同意了這個意見。在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版的時候,這封信改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了黃洋界,記不住整段文字,一定會記住這句:黃洋界上炮聲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江月·井岡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現代·毛澤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下旌旗在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頭鼓角相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敵軍圍困萬千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自巋然不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已森嚴壁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加眾志成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黃洋界上炮聲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報道敵軍宵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大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往井岡山的要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茨坪四周,它們是五條通往井岡山的要道,山峰陡峭,峽谷幽深,地勢十分險要。它們分別是北面的黃洋界哨口,南面的八面山哨口,西南面的雙馬石哨口,南面的朱砂沖哨口,東面的桐木嶺哨口。在這些哨口的萬丈深淵中可以看到蒼鷹在半山中盤旋,景象十分壯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黃洋界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茨坪北面的要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黃洋界是茨坪北面的要隘,坡陡路狹,地勢險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后,把黃洋界哨口作為重要設防五大哨口(朱砂沖、黃洋界、雙馬石、八面山、桐木嶺)之一,興修了工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砂沖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砂沖哨口,位于井岡山南面,距茨坪17公里,海拔600多米,是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因為這里的峭壁縫中流出朱砂色的泉水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砂沖哨口:是五大哨口中最險要的一處。一條羊腸小道從半山腰的陡巖峭壁中鑿開,右面是懸崖聳立,左面是萬丈深谷,谷底是朱砂河,流水湍急。因此,朱砂沖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當年是井岡山通往前川的唯一通道。現在的公路只能到達哨口腳下。若要游覽哨口棚,從朱砂大橋沿著登山小道上山,大概要辛苦您20分外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砂沖哨口設有兩條防線,在山頂的制高點上還設有瞭望哨。當年有一首民謠形容這個哨口說:“懸崖絕壁掛高山,朱砂沖來形勢險;遠看好像老虎口,近看又似狼牙關。”井岡山斗爭時期,敵人多次妄圖從這里進犯井岡山,均未得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砂沖哨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面山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面山哨口:位于井岡山西面,距茨坪19公里,海拔1484米,是井岡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與西面的雙馬石哨口、西北面的黃洋界哨口遙遙相對,這里是井岡山連接湖南酃縣的重要通道,現有公路相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面山是五大哨口中地勢最險峻,氣勢最雄偉的一座山峰。道路崎嶇,山體凸凹不平。站在峰頂可以眺望方圓數十里的風光勝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8年4月,井岡山軍民在這里修筑了三個工事,設有釘陣、壕溝等防線,并筑有紅軍哨棚。當年有一首民謠說:“山上溪水彎又長,八面山上放豪光,紅軍哨口在山腰,好比天然大城墻。八面山啊山連山,哨口做在山上山,反動白狗來進攻,有命來哩沒命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面山哨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雙馬石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雙馬石哨口:位于井岡山西面,距茨坪11公里,海拔1286米,也是著名的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是當年井岡山通往湖南酃縣的一條主要通道,現有公路相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雙馬石因道路旁有兩塊天然的麻石重疊在一起,遠望好像兩匹駿馬的馬頭,故而稱其為“雙馬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里峰巒峙立,山坡陡峭,斷崖裸露,難以攀登。唯一的一條小道,一旁是谷深壑幽,一邊是巨峰連云,地勢極為險峻。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時,就是從這里到達大井、茨坪的,王佐當時曾率部到這里歡迎工農革命軍。1928年夏,紅軍對哨口進行加固修筑,設了五個工事,三道防線。現仍保存完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桐木嶺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桐木嶺哨口:位于井岡山東面,距茨坪4公里,海拔866米,著名的井岡山五大哨口這一。現有公路相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桐木嶺的地形與山下相對高差很大,顯得高聳兀立,巍峨挺拔,在“鶴立雞群”之勢。當年的一年石板小道盤旋在深谷懸崖上,是井岡山通往永新的要道。這里因滿山遍嶺桐樹成林故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9年1月,湘贛敵軍對井岡山發動第三次“會剿”時,紅五軍第八、九兩個大隊打退敵人三個團的進攻,使哨口一直在紅軍的守衛之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后,當地政府對哨口工事進行了全面整修,建了紀念亭,修了簡易公路,游人迂回而上可至總哨口舊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桐木嶺哨口修筑于1928年4月間。設有一個總哨口和三個分哨口。工事的外圍布有竹釘陣地,主要防止江西方向的敵人進犯。當時有一首歌謠形容這個哨口說:“高山峻嶺緊相連,桐木嶺頭尖又尖,紅軍哨口守山頂,好比鐵寨牢又堅。關北(指山下的拿山一帶)上來桐木坳,坳上哨口做得好,臨高二千六百步,打得白匪無處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桐木嶺哨口海拔860米,桐樹成林,每年桐花盛開之時,花開漫山遍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黃洋界上看到的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現在季節黃洋界的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盛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22日全國兵團戰友聯歡大會在中信井岡山會議中心隆重舉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午由廣西柳州軍墾戰友歌舞團傾情奉獻: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劇《百年復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是節目其中之一,看看哪像是近七十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午是全國各地兵團戰友們的精彩節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會后山東全體人員留影紀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們參加了甘肅兵團的詩朗誦《戰友重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聯歡會圓滿成功宴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值杜鵑花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號車的淄博、天津、濰坊的兵團、知青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月二十三號游覽紅色葉坪革命舊址群、“一蘇”大會址,國家銀行、國家郵政局、紅色中華通訊社、中共蘇區中央局、毛主席舊居。“二蘇”大會址、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中央人民委員會舊址、毛主席舊居、吃水不忘挖井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瑞金是一個紅色與綠色并存的城市。瑞金是著名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蘇區時期黨中央駐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誕生地、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出發地之一、是全國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是中國紅色旅游城市。2014年5月27日,瑞金市列入江西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2015年7月,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復,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成為江西第七、贛州首個5A級旅游景區。2015年8月,國務院同意將瑞金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蘇大”舊址原是謝氏宗祠,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地和1931年11月至1933年4月的駐地。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大會向全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會后,祠堂大廳兩邊被分隔成15個房間,用作臨時中央政府各部辦公場所兼部長臥室。1933年4月,臨時中央政府從這里遷往瑞金沙洲壩。解放后,按“一蘇大”的場景和臨時中央政府原貌進行了復原陳列并對外開放。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二 蘇大”景區在城西北1.5公里的沙洲壩境內,有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是當年紅軍在瑞金留下的唯一自 己建造的大型房屋。它造型獨特,從空中俯視,宛若扣在大地中的紅軍八角帽。人們把它稱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前身,也是蘇區時期的標志性建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此召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瑞金革命紀念館現為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是為紀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直接領導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締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而建立的專業性紀念館。1953年籌建瑞金革命紀念館,1958年正式開館,1994年更名為“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2007年10月,江澤民同志題寫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館名。是首批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2008年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紅色故都”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府,主要由葉坪、紅井、二蘇大、中華蘇維埃紀念園(南園和北園)四大景區組成。這里是云石山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出發地,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紅井位于瑞金沙洲壩。1933年所挖。1950年,瑞金人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據地慰問團的到來,維修了這口井,并取名為“紅井”。環境優美,空氣好,如果有時間可以慢慢走一圈,感受當年革命前輩的生活,也能感受到鄉村的寧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學課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子叫沙洲壩。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沙洲壩是個缺水的`村莊,村子里一口井也沒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吃水非常困難,要到幾公里以外的小河去挑。主席決定帶領紅軍戰士為村里人挖一口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主席帶領幾個紅軍戰士,到村邊勘察水源,選定了一處地濕草多的地方,開始挖了起來。鄉親們見主席親自挖井,也紛紛帶著工具趕來了。挖到五米深的時候,一股泉水噴涌而出。井挖好后,大家在井邊鋪上了鵝卵石。鄉親們的吃水問題解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后,鄉親們在井旁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沙洲壩村內的紅井井口直徑1.7米,井深5.15米,井壁以卵石砌成。這口井之所以稱為紅井,是蘇區時期,老一輩革命家帶領干部群眾一起開挖的,它是當時黨和蘇維埃政府密切聯系群眾、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的歷史見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紅軍戰士聽課學習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位于瑞金市烏石村,系民房。1933年5月中央軍委從前線遷到這里。此房防駐有軍委總參謀部及其第一局和作戰科等機構。總政治部、總動員部等機關也分駐附近。舊址于1953年修復開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瑞金展覽館內利用雕塑、影像、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展示中央在瑞金五年零八個月的歷史資料顯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是為紀念南昌起義而設立的專題紀念館,成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號[28],占地面積5903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基本陳列陳展各類圖片、圖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藝術品51件;陳展內容主要有:新館大樓南昌起義、人民軍隊光輝歷程以及舊址復原陳列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是全國文明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跨時代的紅色旅途:記錄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英勇奮斗的艱苦歷程; 是一部畫卷,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波瀾壯闊的壯麗畫卷;是一部部凱歌,傳承著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是一座座豐碑,記載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英烈的奮斗足跡。又一次把我們帶回到那個世紀,那腥風血雨的年代:硝煙彌漫于整個中國大地,中華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而無法自拔,國家四分五裂,國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時世造英雄,無數仁人志士懷著一顆赤忱的愛國心,為解救人民解救民族而艱苦探索……在此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帶著歷史的必然應運而生,登上歷史舞臺,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創業,從此,中國的面貌渙然一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這段跨越時空的旅行中,我們看到,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黨克服重重困難,在逆境中謀求發展,由五十三人的小黨派一躍成為勞動中國革命勝利的中堅力量,創造出萬里長征等無數震驚萬世的奇跡,成為指引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忠實代表,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閃爍出璀璨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城頭的第一聲槍響,從1949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舊世界,鋪展出波瀾壯闊的畫卷——一幅幅,一幕幕,一路路,一處處,一步步……傳承著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踏著一路荊棘,伴著一路春風,帶著滿腔熱血,中國正一步步地走向未來,走向輝煌。 我們也正走過“紅色之旅”的歷程,走向新的旅程,走向新的光輝,走向新的明天!</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文安县| 洛扎县| 淳安县| 周宁县| 和平县| 安乡县| 大城县| 夏津县| 尼玛县| 阳朔县| 车险| 濉溪县| 张掖市| 阳山县| 和硕县| 泽库县| 孝昌县| 梁平县| 南部县| 云龙县| 武威市| 西昌市| 广汉市| 县级市| 蓝田县| 夏河县| 汉寿县| 桐乡市| 阿巴嘎旗| 高安市| 南昌县| 林西县| 海兴县| 博客| 湘西| 台中县| 韩城市| 阳信县| 内乡县|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