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常州別稱龍城,歷史悠久,有“龍興之地、八邑名都”之美名。</p><p class="ql-block">讓我帶你走進常州,了解常州,你可以觸摸到這座城市的厚重歷史,探秘到遠古時期不同的古跡與遺址。</p><p class="ql-block">——題記</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platform/hot-discussion?um_rtc=a7f34306d56cc6a9092c6d624922043f&user_id=61415237&v=9.2.7&mask_id=50ser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四月踏青季.邀你探秘古跡與古址】</a>(傲骨如梅)討論活動集錦</p> 意園 <p class="ql-block">意園在常州市后北岸4-8號,原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狀元趙熊詔的花園,內有清初常州畫家惲南田的畫齋—望云水榭。1860年,太平軍占領常州,在狀元第內設立圣庫,英王陳玉成駐此理事,成為當時常州府最高的權力機構。光緒中葉,武進縣令史干甫在圣庫原址修建花園,名為今天的“意園”。</p> 知音舫 <p class="ql-block">傳說春秋時期名叫俞伯牙的楚國人,他是一位絕妙天下的琴師,在晉國做官。官船回鄉途中恰是八月中秋,激起了俞伯牙的思鄉之情,于是彈琴,彈第一曲,被一位樵夫叫鐘子期的聽出其意“巍巍乎,意在高山”,彈第二曲“蕩蕩乎,意在流水”,俞伯牙很高興,他終于遇到了一個知音。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發生在常州鐘村附近,今武進奔牛鎮。</p> 古運河 <p class="ql-block">常州與蘇州之間的江南運河開鑿早于邗溝9年。據清《宣統江蘇通志》記載:“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運河在(常州)府南,自望亭入無錫縣界,流經郡治西北,抵達奔牛鎮。”</p><p class="ql-block">“曾為江南運河始,閱盡千年繁華時。”千百年來,古老的大運河為常州帶來了“中吳要輔、八邑名都”的盛名,更為常州留下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眾多的名勝古跡。</p> 青果巷 <p class="ql-block">常州青果巷東起新坊橋,西至天禧橋,早在2014年就被評為歷史文化街區。街區內的老建筑以明、清、民國時期的為主,因此也被稱為常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活化石”,甚至有“一條青果巷,半部常州史”的說法。</p><p class="ql-block">青果巷是常州文脈之地,文風興起唐代,先后走出了近百名科舉才俊和一大批近現代名人,因此被贊譽為“江南名士第一巷”。</p> 孟河古城墻遺址 <p class="ql-block">常州新北區孟河城古城墻遺址是一段長25米的原城墻土墩,是常州府抵御金兵南侵及倭寇進犯北部的重要通道。孟河城墻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由明朝的御史孫翊奉旨修建。明初起,倭寇大量入侵,老孟河也成了他們經常進入內地的一個道口。所以嘉靖皇帝決定在沿海和沿江的主要入道口建立一批軍事要塞,孟河城就是其中一個。</p> 通吳門 <p class="ql-block">通吳門,俗稱東門,出城往東便可通達吳郡(蘇州)。通吳門始建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是常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門。出通吳門向東,就是東南第一叢林——天寧寺。城門南邊有東水關,控制運河與市河的船舶航運,因此,通吳門是本城東邊交通要塞,控制了水陸交通運輸。</p> 太平天國護王府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國護王府位于常州市局前街 187號毛家弄口,原為清代陽湖縣衙署所在地。是太平天國護王陳坤書的府第遺址,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主要是七開間回字形的大樓,中間為天井石板地面。屋檐上有龍鳳紋和跳龍門圖案的滴水瓦,樓下落地長窗雕刻丹鳳圖案,樓上朝南一邊窗格刻回文圖案,都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建筑藝術作品。</p> 史侯祠 <p class="ql-block">中國史氏第一座大廟“史侯祠”位于常州溧陽東郊埭頭鎮,始建于東漢初年,是為紀念東漢名將、溧陽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后多次被毀,族人屢屢修復擴建。</p><p class="ql-block">據記載至清光緒二十五年為第十五次修建,占地60畝,殿堂百余間,成為江南第一大祠。抗戰時又遭日寇破壞,以后在此辦起了埭頭中學。</p> 古戲臺 <p class="ql-block">歷盡滄桑的古戲臺,是一部沉甸甸的戲曲史,也是一座座戲曲博物館。常州現存7座古戲樓,先探秘常州新北區西夏墅梅村戲樓。該戲樓始建于宋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建,同治二年重修,2004年12月按原貌修復。戲樓坐南朝北,上下各三間,磚木結構,戲樓呈凸字形,風格古樸。</p> 龍珠山寺 <p class="ql-block">龍珠山寺位于常州新北區羅溪鎮境內的寺廟,始建于唐代,原為道教廟堂。唐代因道教始祖老子是皇帝李姓祖宗,便在各地興建道教寺院,龍珠山上始建祖師廟,至明代初年,改建為東岳廟。清雍乾年間重修,乾隆帝下江南,循大運河、德勝河由王下村至此,特御書匾額“敕建龍珠山”,并賜田百余畝。鼎盛時期,有殿宇九十九間半,層樓疊閣,香煙繚繞。</p> 九龍禪寺 <p class="ql-block">九龍禪寺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3~519),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在其發展過程中歷經風雨、飽經淪桑、毀建交集。直到 1993年6月,經武進人民政府批準,重建了殿宇與配殿,九龍禪寺才正式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現全寺占地面積15畝,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其中殿堂面積1450平方米。</p> 慈山寺 <p class="ql-block">慈山寺,原名祠山廟,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鳴凰西街,始建於同治年間(1862-1874年),后屢遭毀損,舊址幾乎殆盡,1995年批準開放。走進這里,目之所及,仿佛一下子來到了國外。它的建筑有別于一般的傳統寺院,是彝族干欄式,房檐的拐角約有280條金身龍雕,精致壯觀,慕名而來的游客會說:“一眼入泰國,原來在常州”。</p> 南山竹海古村 <p class="ql-block">南山竹海景區地處常州溧陽,是國家5A級景區。景區以竹文化和壽文化為主題,坐擁3.5萬畝翠竹。而雞鳴村就是藏在竹林深處的千年古村,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相傳雄雞一鳴,三省皆聞,因此而得名。這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商埠,明清時期就商賈繁茂。如今重新修過的古村,被漫山翠竹包圍,造就了一個“藏在深山人未識,竹林深處有人家”的秘境。</p> 金壇龍山塔 <p class="ql-block">常州金壇龍山塔在南郊顧龍山上,始建于元代,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崩塌,康熙四十年鄉人出資重建。值香港精英妙舍主持應成法師捐資,于1988年5月動工修繕。塔系樓閣式磚木結構,共七級,平面呈八角形,高40米。此塔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顺县|
江源县|
井研县|
阜新|
阳山县|
休宁县|
自治县|
郯城县|
深圳市|
林甸县|
青州市|
新河县|
岳阳市|
新乐市|
青浦区|
岑巩县|
维西|
都兰县|
洮南市|
山东省|
资溪县|
铜山县|
卓尼县|
鲁甸县|
碌曲县|
梁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九龙城区|
伽师县|
鹤山市|
通江县|
东平县|
通化市|
泰安市|
斗六市|
汕头市|
中江县|
新营市|
藁城市|
许昌县|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