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慶竟有這樣的古風格桃源小鎮,名氣不小,但極少人知道,盡管它從未被大眾提及,卻藏著最接近陶淵明理想的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桃花、良田、美池、長桑竹,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盡管它沒有鳳凰的熱門,卻有更原始的秀美古鎮。</p> <p class="ql-block">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集秦晉歷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天坑溶洞地下河共生巖溶地質奇觀于一體。桃花源風景區與陶淵明筆下描述的“世外桃源”極其吻合。</p> <p class="ql-block">酉陽桃花源地處武陵山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在此接壤,距重慶主城九區360公里,從重慶市區出發經G65渝湘高速(包茂高速)即可到達。桃花源是離酉陽縣城不到500米處的石灰巖溶洞,高、寬約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內流出,溪畔有一個四角木質小亭。傳說是當年漁人問津之處,故名“問津亭”。仰視洞口高處,著名歷史學家馬識途先生題寫的“桃花源”三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還原了一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遺世獨立的“秦人村落”,讓人恍若穿越千年時光,夢回“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詩并序》</p><p class="ql-block">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馀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乃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p> <p class="ql-block">世人都說“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p> <p class="ql-block">攝影、編輯:阿杰</p><p class="ql-block">文字:部分網絡</p><p class="ql-block">謝謝老師、美友到訪瀏覽</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苗栗市|
攀枝花市|
九龙县|
洪江市|
丹江口市|
阿勒泰市|
桦南县|
彩票|
瓦房店市|
卫辉市|
修文县|
五华县|
麻栗坡县|
宽甸|
五原县|
永泰县|
都江堰市|
壤塘县|
元谋县|
峨山|
家居|
滦平县|
仲巴县|
南开区|
西吉县|
海城市|
秀山|
车险|
开封县|
博野县|
阳江市|
鄄城县|
桦南县|
疏附县|
景东|
宜良县|
日照市|
芜湖县|
涡阳县|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