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br> 布達拉宮,坐落于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br>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據說源于桑珠孜宗堡),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主體建筑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余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br>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br> 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觀光客不計其數。1961年3月,199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其為世界文化遺產。 臨近傍晚的布達拉宮 清晨的布達拉宮 ▼宗角祿康公園<br> 宗角祿康公園是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一座公園,位于布達拉宮東側山腳下。 ▼大昭寺<br>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譽, 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后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后,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br>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br>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圣者的痕跡。 ▼八廓街(八角街)<br> 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br> 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歷史上在拉薩多處設立過,修復的點是因為舊房子依然存在,所以作為舊址陳列館,2012年1月居住在這個大院的144戶整體搬遷到了貢布塘的是現代化公寓。<br> 陳列館所在的藏式傳統大院名為“沖賽康扎康”,是三層藏式樓房院落,位于古城拉薩八廓街北街,地處拉薩老城區中心地段,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清朝政府曾在這里成立首座駐藏大臣衙門,供駐藏大臣辦公和居住。由于駐藏大臣可以從大院南樓的窗戶近距離欣賞八廓街的繁華景象,因此這里被稱為“沖賽康”,意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 ▼羅布林卡<br> 羅布林卡位于西藏拉薩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紀40年代(達賴七世),是歷代達賴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園林。經過二百多年的擴建,全園占地36萬平方米,園內有植物100余種,不僅有拉薩地區常見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異草,還有從內地移植或從國外引進的名貴花卉,堪稱高原植物園。建筑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為主體,有房374間,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的、古跡最多的園林。羅布林卡意為寶貝園林。 ▼色拉寺<br> 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 明永樂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絳欽卻杰興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周圍柳林處處,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講經說法之地,有許多僧尼小寺環繞其間,寺東和寺南有普布覺寺、米瓊熱尼庫寺、貢巴薩寺、帕奔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麗尼姑寺;寺后還有珠康日卻、色拉卻頂寺等等。 青藏鐵路沿途風光 <p class="ql-block"> 謝謝欣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冶市|
淅川县|
临高县|
措勤县|
乐东|
乐都县|
鄱阳县|
盱眙县|
富顺县|
玉田县|
民权县|
昌乐县|
比如县|
视频|
尤溪县|
郸城县|
和田县|
桐乡市|
彭山县|
青河县|
五原县|
长汀县|
瑞金市|
湖北省|
南宁市|
柳江县|
甘南县|
兴安盟|
农安县|
澄城县|
泾阳县|
五莲县|
永康市|
抚州市|
裕民县|
湖北省|
稷山县|
高雄市|
宕昌县|
普定县|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