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秋游濟南之(二)——數泉記

海棠私語

<p class="ql-block">  第一個半天游玩大明湖,覺著大明湖雖美,論自然景觀,只覺湖水比別處城市中湖泊水質好些,但并不太突出,倒是大明湖柳色更勝一籌。我們寄望于第二天重頭戲——賞泉。我們打算花一天功夫賞遍濟南四大名泉。</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迎著朝陽出門,我們先在附近找家早餐店就餐。店里品種多樣,足夠我們這樣的外地人挑到合口味的食物,三人飽餐一頓,為之后的大半天游玩儲夠了能量,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打算先去五龍潭公園。 吃完飯按圖索驥往前走,邊走邊找人問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順河東街遇上位特別熱心的濟南本地大姐,聽說我們要去五龍潭,她帶著我們走到順河東街與共青團路的十字路口,她給我們指明方向,強烈建議我們步行過去,因為只離了半站路,坐公交都得往后找站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見我們又帶著老人,她更加細致地指路,甚至都離開了,還返回來強調一下。為此,我們很感激她,在濟南數次問路都得到熱心幫助,也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熱情的濟南人,在這里對他們說聲謝謝!</p> <p class="ql-block">  盡管大姐力勸我們步行,我們還是糾結了一陣,主要是接下來一天的行程都是游玩,想替母親省點腳力。最后還是母親拍板:走過去!果然,陪著母親慢悠悠的走,也只用時十分鐘不到。</p> <h1><b> 一、五龍潭公園</b></h1> 我們從公園南門進去,經過中共山東早期歷史紀念館,它閉著館,我們就從旁而過,往公園中央區走,隨即被清泉深深吸引,滿眼滿心都是泉,都是水!再也沒有關注任何建筑。 五龍潭公園面積不大,小巧精致。主要泉群位于公園中央。所有泉眼都被精心規劃打造過。大小泉眼分別被圍欄或塊石圍砌在一個個大大小小規則不規則的水池中,水池與水池相依,或相連,或相套。小泉冒泡,中泉吐波,大泉噴涌。<div><div><br></div><div> 園內也有亭臺樓閣,青瓦紅柱,都有楹聯,十分精致。這些建筑有的掩映在綠樹中,有的緊鄰泉池。</div><div><br></div><div> 園內步道縱橫,時而入林間,時而伸入草地,幾個折轉跨過一座小橋,可能又到了泉邊。<div><br><div> 泉池周遭,許是得益于泉水的潤澤滋養,各類植物綠意盎然,仿佛春深,全無半分秋意,把水也染綠了。不經意間,還能碰上這花那花開得嬌艷可人。可惜,一入公園,我們頃刻間為水陶醉,別的,全然視若無睹。<br></div></div></div></div> 水深為潭,既名“潭”,可見過去這里是有深水的。現在這里有兩個大方池,各有泉水直接噴涌出水面。其他的,泉眼眾多,但都不大。 泉池都非常干凈,除了偶爾幾片落葉,沒有漂浮物,也沒有沉渣,一汪汪活水無比澄澈清透。有的水草翠綠;有的有一條或幾條色彩靚麗的魚兒游來游去;有的池邊垂柳倒映水中,成為細節一致的鏡像;有的,啥也沒有,如鏡子般明凈。一樣的泉水,多樣的姿態,別提有多美!此刻道來,唯覺詞窮。 鏡頭里,水草與樹影虛虛實實,真假難辨 園內有些細節打造十分貼心。考慮到游人親水需求,特地設計出一段石板底面,讓水流淺淺漫過,再用一塊塊長方石鋪出彎彎跳蹬,石間清流潺潺。 人行其上,被樹色染透的水就在腳下,怎么看也看不夠,怎么拍也拍不夠,忍不住就蹲下來玩幾把水。 我們并不追究這些大大小小的泉眼都有些什么故事,只被眼前這么純凈這么多姿的水迷住,從東岸到西岸,又回東岸,一路走走停停賞玩。<div><br></div><div> 駐足在大池旁,看碗口粗的泉水白花翻涌,聽它歡聲歌唱;探頭小池邊,等待小泉一串一串冒上來珍珠般的泡泡;為一尾美麗的魚兒驚呼;被垂柳在清波中彎彎曲曲的翠綠倒映驚呆!在刻著福字的青石板上孩子般雀躍;又順著水流追尋它流向哪,匯到哪?簡直樂不思蜀!</div>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五龍潭泉池中的觀賞魚非常有特色!它并不是慣常所見那樣,簡單地養上肥肥胖胖紅紅黃黃一大群。從各泉池情景來看,養多少,養大養小,什么色彩,應該都是經過精心選擇搭配的。<div><br></div><div> 有的小池只有區區一尾,長不過三五寸;大一點的池子可能有三五尾十幾尾,最大的方池中才會成群,但也不是密密麻麻地多。它們色彩豐富,大致是因為品種不同。有些美麗非凡,應該比較名貴。 <div><br></div><div> 它們有時藏在水草間,有時在水草里鉆來鉆去,多數時候在淺表漫游。見人走近,少者一擺尾,倏地游遠;多者常常不理會人,該咋地還咋地;大群的反而向人靠近。</div><div><br></div><div> 靚麗的魚兒為泉池更添幾分斑斕與靈動。有了它們,這些源頭活水更加靈秀可人。</div></div> 水草間涌泉若吐珠,在鏡頭下變成一幅抽象畫。 記憶中,人生幾十年,除了在山野,從沒有在哪個城市見到清泉如許,更沒有見過清泉被賦予如此豐富的色彩,著實令人癡迷。要不是趕時間,我們能在里面玩上一天。看看在泉水四周晨練的當地人,突然羨慕起他們來,天天與這么美的清泉作伴,泉城人真是幸福呀! 溜溜達達到了東門,五條石龍迎門排立,雖覺俗氣,但也算是應個景吧。這里才是正大門。<div><br></div><div> 其實都沒玩夠,迫于行程,得趕往趵突泉了。</div> 正大門一景 <h1><b> 二、趵突泉</b></h1> 趵突泉就在五龍潭南門對面,與五龍潭公園隔街相望。我們從東門出來,按圖索驥很快找到它。<div><br></div><div> 我們急切與它相見。在大門口草草拍兩張照片,隨即購票進入。</div> 趵突泉名滿天下,一睹芳容早就納入旅行清單,此刻到了,竟然有些迫不及待。<div><br></div><div> 可是,“好戲在后頭”,建園者深諳其道!急著看到是吧?不急,得慢慢來!</div><div><br></div><div> 看地圖知道,趵突泉公園大致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位于南側和東側,斜邊呈鋸齒狀不規則。</div><br> 我們從北門進來,恰好在三角形頂端,泉眼靠近底端。 進門沿右側走,一會兒一個轉彎,一會兒過道拱門,以為就快到了泉邊,結果呢,一會右邊有座樓,一會左邊一個小院,樓前院內這兒淌水,那兒噴水,主題十分突出。 知道泉城歷史厚重,皇帝都來過很多次,更別說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有的生于斯長于斯,有的在這里生活停留,足跡遍布濟南,留下豐富的文化底蘊。這天下名泉邊,更是如此,每一處都有故事,是值得來學習探究的。但此刻,沒有什么能比那眼泉更牽動心弦,別的,都是路過,恐怕連名字都沒記住。回來翻出照片來比對,百花園、濼苑、皇華苑、有竹堂、三圣殿、娥英祠,嗯,都曾路過。 到了娥英祠前,娥英祠在左,右側圍墻根下有條清流嘩嘩有聲,我蹲下看了半天,猜它就是趵突泉的出水道。<div><br></div><div> 果然,娥英祠再往前,啥沒看見,就聽見前面人聲鼎沸,幾步過去,眾人圍著一池玉波,那個在電視里反復看過的建筑進入視野,我們此刻在它的一側。</div><div><br></div><div> 建筑的廊檐延伸出來的臺面上,人們挨挨擠擠依欄而立,這可是在疫情其間!雖然人人口罩,別的,似乎也顧不得了。</div> 欄外不遠處的池中,三股清泉突上水面,水花翻涌,嘩嘩有聲。這就是在影像資料中看過無數遍的趵突泉啊!它就那么真實地在眼前從地底噴涌而上,一池水纖塵不染,深不見底。以泉眼為中心,波浪起伏,層層蕩開,有聲有色,多么生動!多年夙愿得償,別提多滿足!<div><br></div><div> 我們在這里逗留了許久,不時讓出欄桿給別人拍照,等人離開,再靠過去憑欄而望。</div> 趵突清波 前些天看報道,說近日濟南下了大雨,有力地補充了地下水水位,趵突泉水量充沛,高度已達33米多。<div><br></div><div> 記得前些年報道過,因為濟南近年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趵突泉都快消失了。那時就特別揪心,以為往后再也看不見趵突泉了。現在看,經過這些年的環保和治理,泉城的各個泉(我堅信肯定不單是趵突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此刻看著它嘩嘩噴涌,心里特別慶幸我們遠道而來,能一睹它的風采!</div> 我們滿心滿眼都是泉,在這里逗留許久,才回首關注身后的建筑,原來它叫濼源堂。泉池四周,就濼源堂看臺離泉眼最近。<div><br></div><div> 看臺對面有觀景回廊,右側還有個亭,都有楹聯。不用猜,篤定這些都有來頭。沒請導游,也沒問它們都是誰的大作誰的墨寶。直到我們去到左側,才看清正那個亭就是觀瀾亭,亭左右兩旁水里兩塊碑大名鼎鼎:“趵突泉”、“第一泉”。<div><br></div><div> 正巧,旁邊有個老年團,年輕的女導游正講得帶勁:看!對面水里那個碑,趵突泉三個字,大家發現點啥沒有?那是乾隆皇帝寫的!大家發沒發現?那個“突”字少了一點!之后她口若懸河,給那群人講了個十分生動的故事。我所知甚少,對各地歷史心懷敬畏,不敢妄言,但看姑娘講得過于活靈活現,反而不敢相信了。行文至此,想起這樁事,上網搜了搜,網上說此碑是清代書家胡纘宗寫的。一個小插曲。</div></div> 觀瀾亭被柵欄擋起來,不讓人上去。大家只能隔空打量它一番。據說那曾經是康乾二帝賞泉之處,真假不得而知。<div><br></div><div> 我正在用鏡頭把觀瀾亭上的楹聯拉近,費力地辨認,身旁的導游剛好朗朗上口:“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天雷”。導游說,舊時周邊住戶,夜里都能聽見趵突泉的的響聲。那么,現在的趵突泉比過去小了多少呢?</div> 到了東側我發現,位置不同,泉池水色大不一樣。剛剛我們還沒有走到泉池邊時,水色一池玉色。在濼源堂那邊,水色淺綠,現在在東側,則一池碧波,還顏色不均,建筑陰影下部分深綠。一池清水,色彩變幻,波瀾層出不窮,大氣且鮮活。 東側,與趵突泉一條小路相隔的另一池清泉,卻大異其趣。這里不同于趵突泉的翻騰洶涌,也沒有波瀾層出,而是一池清水清澈見底。池周沒有建筑,只有綠植,這水色更豐富,有了柳的倒影,樹影的斑駁,樹的深綠,天空的蔚藍。<div><br></div><div> 這里有股小泉,一串串泡泡咕嘟嘟地冒上來,不斷為池子注入活水。這里池與池相連,清流在石縫間流淌。它叫楓溪。看見這名字,我把目光投向水岸邊那些綠植,楓樹特別多嗎?紅葉浮滿清溪時節,一定很美。咦,這不就是秋天嗎?還一派濃蔭,我們來早了些吧。</div> 楓溪一角 我們繞到趵突泉南側的觀景回廊上,換個角度再次觀賞趵突泉。<div><br></div><div> 又轉身到回廊門后面,欣賞那里的另一池水。仔細尋找了一下,沒發現泉眼,也不見水流,這池清清靜水是怎么來的?沒明白。</div> 再回到楓溪邊歇腳,才注意到路邊有座高大的石碑,正面書“激湍”二字,背面是首詩——《再題趵突泉作》,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雙御碑,分別是康乾二帝手跡,康熙大帝題“激湍”,乾隆作詩。可謂至寶,不由上下端詳,細看一遍。 雙御碑 我們沿楓溪溜達,邊歇腳邊觀賞,也沒再追究那些泉都叫什么,只記得有處清泉在一蘢修竹旁,別具一格,很美!<div><br></div><div> 到滄園門口,見門口石質地面上又刻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待到從另一道門出 來,地上又是!我都笑了,也不知今天是第幾次看到這首詩了,有時是全篇,有時就半闕,有時在地上,有時在墻上。看來,這提給大明湖的成了泉城人的最愛。因為每個去濟南的外地手機收到的歡迎短信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泉城濟南歡迎你”,我手機上這條短信保留至今。</div><div><br></div><div> 大致逛過滄園,明知道公園中部還有部分沒走到,也不管了,就自東門而出,打算奔下一站,黑虎泉。趵突泉一行算完成。</div> <h1><b> 三、黑虎泉</b></h1> 東門外停著幾輛人力三輪(說是人力三輪,其實是電瓶車),警察正在趕他們。見有游客出來,他們口中應付警察,卻磨磨蹭蹭不肯離開,還湊過來拉生意。<div><br></div><div> 一位拉車大姐和我們搭上了話,得知我們要去黑虎泉,同時想兼顧解放閣,大姐為我們規劃路線。她條理清晰,言之鑿鑿,一言以蔽之,搭她的車去,省事省心省力。與她交流,感覺她快人快語,既有山東人的熱情率直,也有點生意人的小精明。一番交談下來,感覺她的話可信,小精明倒也無傷大雅,我們呢,也想在這么好的天氣里坐個慢車觀光一下,就坐上了她的車。三個人,二十塊,直達黑虎泉對岸的解放閣。</div> 車在寬闊的大街上叮叮當當歡快地跑起來。我叮囑大姐安全第一,大姐說她拉了二十多年車,小心著呢!<div><br></div><div> 大姐邊走邊與我們說道,這是哪,那是哪。我向她打聽上哪兒吃飯最好,她說一般游客都上寬厚里小吃街,不過不建議我們去,那里又貴又不見得好吃。她給我們推薦了一個地方,可惜等我們逛完,忘了那個名字,找不到了。</div> 大姐果然把我們拉到了解放閣下,很省事。<div><br></div><div> 解放閣是濟南標志性建筑,是在原有城墻角上筑臺、建閣,以紀念濟南戰役勝利。“解放閣”三個大字是陳毅元帥所題。</div><div><br></div><div> 專門到此打算參觀一下,結果,面對那高高的臺階心生畏懼。才爬完泰山,腿還打著顫呢。只對著它拍了幾張片片,就轉身從它側面下到了護城河邊。</div> 繞到解放閣側邊準備去河邊,看見墻下部有行字:濟南戰役攻城突破口遺址。乖乖!當年解放濟南就是從這兒打進去的呀!不自主地環顧四周:天藍藍,水清清,花紅柳綠,車水馬龍,歡聲笑語,一派和平安寧好景象!試想當年,炮聲隆隆,殺聲震天,腳下這片土地一定曾被鮮血染紅。心中感慨,默念:感謝先輩流血犧牲換來今天好日子! 濟南戰役突破口遺址 沿著石階小道,沒幾步就到下了河邊。這里是濟南護城河,整個濟南泉水經過循環大致都流入了護城河。<div><br></div><div> 我們在解放閣這側,黑虎泉其實還在河對岸斜下方。本來是沖黑虎泉而來,沒想到一到河邊,立刻被眼前的幾眼小泉迷得流連忘返,在那里玩了很久,最后顧及老母親要餓肚子了,才戀戀不舍地離去。</div> 小路下去有座小亭子,我們讓母親在河邊小亭坐下歇歇腳,自己跑去看旁邊的泉眼。<div>  </div><div> 這里是處小小泉眼,雖在河邊,也被石塊半圈起來。直徑不到兩米的小池,池底幾乎被水草鋪滿。水質清透,水草如碧玉般翠綠,毫無半分雜質,幾支褐黃枯干點綴其間,居然別有韻味。小小泉眼有好幾處,時不時地這里冒串泡泡,那里冒串泡泡,攪得水草時不時輕輕擺動。那泡泡在陽光下閃著銀色的光,如鉆石般晶亮,斜斜地從水中往上竄,至水面消失不見。別提有多可愛!</div><div><br></div><div> 我就蹲在石塊上,饒有興致地數那亮晶晶的水泡,賞那微微搖曳的水草,為翠玉般碧綠的泉水陶醉。偶然一抬頭,望見解放閣,暗想:得虧當年的大炮沒把這小小泉眼給炸堵了。 </div> 拍了好多張,效果都很差勁,怎么也拍不出它非凡的美來。 在這處泉上游,相隔十數米,那里也有泉眼被圈起來。不同的是那里絡繹不絕有人取水,而這里沒有。見狀,我們沿著小道到那邊探看究竟。<div><br></div><div> 這里兩個水池相連,各用石塊圍住。下方池中立著塊石碑,書“白石泉”。兩個水池各有泉眼,水流經石頭間隙流進河里。</div><div><br></div><div> 取水的人不斷地來,使的家伙各各不同,有的用壺,有的用桶。我們站岸上看了會兒人取水,見一個池子暫時沒人了,才下去站到石墩上近距離觀賞。</div><div><br></div><div> 另一池邊有位大哥在打水。他那桶挺大,我與他交流起來。大哥告訴我們,他是老濟南人,家里祖輩都飲這泉水。現在城市發展,他家搬離了,住處離這兒二十公里,都是開車過來取水。每只桶有50斤,有三只桶,取一次管三天。我問他為什么不去對岸黑虎泉取水,他說經過化驗的,黑虎泉水質硬,這邊的水質更適合飲用,泡茶最好了。他還有些憤憤然,因為聽說以后這兒不讓取水了。</div><div><br></div><div> 這個消息如果是真的,就有些費解,好好的泉水,干嘛不讓人取用?</div> 等那位大哥走了,我又去他取水那個池邊蹲下來,細細觀賞一池清泉。<div><br></div><div> 這兒也有水草,一樣翠綠可愛,把一池清泉襯得碧瑩瑩,剔透如玉。池中泉眼有好幾處,大的泉水直涌上水面,小的只見淺底數粒細沙輕輕翻滾,隨即再沉下去,要不是陽光明媚光線特好,估計都看不見,也有亮晶晶的泡泡成串冒出來。就算人們桶啊壺的伸進去一通攪動,水也一樣清透,毫無半分改變。泉水輕涌,一池活水波紋細細碎碎不斷,石頭縫清流嘩嘩有聲,無比靈動。</div><div><br></div><div> 我強烈地想嘗嘗這清泉,卻為在這清流中洗手是否恰當猶疑,片刻后還是在出水口下方洗凈手,雙手掬上一捧池水喝了一大口,含一會兒才吞下。之后咂摸一番,感覺這水沒啥特別的味道,用不上清冽、甘甜這些字眼,只覺得純純粹粹,清清爽爽,一口下去,口腔有被徹底清洗過一遍的潔凈感。這種味覺很清晰,持續了很久,及至再喝手中的瓶裝礦泉水,口感也不及它。</div><div><br></div><div> 之后一整天,都還能回憶起這種感覺。晚上回到住處,瓶裝水恰巧喝完,也累了,不想出去買,打算將就,接自來水燒來喝。開水一入口,發覺因為白天的試喝,現在簡直云泥之別,無法下咽!這慣常的“將就”操作那一刻卻沒法將就,不得不下樓買水。這時深悔沒有帶上大瓶取些泉水回來,頗為遺憾。此是后話。</div> 白石泉邊取水人 再說回來賞泉。<div>  </div><div> 我們就這個池跑到那個池,又回到亭邊小池,在解放閣這側三個小池邊逗留了近一個小時,才帶著母親從上游的大橋上過河,往黑虎泉去。 <div><br></div><div> 立足橋上,護城河及兩岸風光盡收眼底。</div><div><br></div><div> 護城河上段水不深,一河清流,水面水下沒有丁點雜質,河底也長著水草。黑虎泉三股泉水注入河中后,下方開始行船。</div><div><br></div><div> 站在橋上縱覽,遠處一條清流被天空染得藍而深邃;近處,岸邊垂柳倒映水中,仿佛河水濯洗柳枝,連水也被染成柳色。黃頂朱欄的木船載著游客在河中上下穿梭。兩岸高處,是車水馬龍的喧囂世界,低處,是明澈凈爽的水世界。一處熱烈,一處清潤,對比鮮明。</div></div> 護城河邊游玩的人 下到岸邊,河堤被打造成寬闊的平臺,河岸不知是不是被削的,高陡幾近垂直,能看到上面建筑,但沒有階梯根本上不去,游人只能順著河堤走。<div><br></div><div> 黑虎泉這側這時在陰面,沿著河堤走,一掃對岸陽光直射下的幾分燥熱,特別舒爽。<br><br> 正如電視里看到的那樣,黑虎泉水從人工打造的三只虎頭口中嘩嘩吐出,先注入一個長方池,再流入河中。<div><br></div><div> 我們看過一旁標牌上文字介紹,又去巖邊探究一番黑虎泉本源。那個原本的泉涌處現在被一方小小柵欄擋住。原本因泉水在石巖中奔涌聲如虎嘯而得名,現在被人工打造引流,早已失去虎聲。再扭頭看身后的虎頭吐水,莫名生出幾分煩躁:這哪里還有半分天然泉的樣子?!</div></div> 沿著堤岸往下游走。與對岸一樣,這側也不是只有黑虎泉,附近還有大大小小泉眼若干。有的被引出,有的自然流出,有的冒出,有的嘀嗒滲出。黑虎泉沒人取水,倒是有些小泉有人接水。有些游客也拿著杯子瓶子接水飲用。 河水染上天空之藍 走過了泉群,我們打算上岸去吃午飯,才發現這一段真的沒有可以上去的階梯。不得已,只能繼續往下游走。<div>  </div><div> 肚子已經餓了,走得有些沒精打采。但風景很迷人:放眼四周,這是一個非常清潔的環境,沒有半分雜質礙眼。堤上綠樹濃蔭,藤蔓爬滿岸壁,有些正開著花;身旁這條清流一段是天空的色彩,一段是樹的顏色,不時夾著花的斑斕。在它周圍,不論花與樹被它滋養得多么生機勃發,此刻,也都是它的陪襯。它那么純凈,那么明亮,那么纖塵不染,令人仿佛置身原野深山,只有那些最原始的清流才可以與之媲美,哪里有半分城市水體的模樣?</div><div><br></div><div> 太美了!我不由得一遍遍感嘆。濟南作為一省首府,其規模與發達程度不言而喻,要叫響泉城的名頭,把水體保護成這樣,得下多大功夫,得克服多少困難!由衷地為濟南點贊!</div> 走到了一座橋下,居然也沒路,上不去,只好繼續往下走。 這一段路感覺好長,已經中午一點過,直走得我們饑腸轆轆才到了另一座橋下,終于有爬上去的階梯。原來已經到了 南門大街。<br><div><br></div><div> 要離開了,竟然有些不舍,要不是限于行程,真想把護城河走完。</div> <h1><b> 四、花絮</b></h1> 下午及晚上都有安排,我們是滿滿當當玩了一整天。不過,后面的行程有些不盡人意,就不贅述,以幾則“花絮”簡要概之吧。 (一)午餐<div>  </div><div> 上岸后,眼前就有家不錯的餐廳,三個人沒有猶豫,直奔它。<br></div><div><br></div><div> 這家餐廳菜品比較豐富,還能兼顧南北方口味。我們在這里享受一頓大餐,吃得很過癮。菜比頭天在大明湖旁豐盛得多,價錢還便宜了七八十塊,很滿意的一頓!</div><div><br></div><div> 大堂經理是位美女,服務熱情周到,臨出門還非常殷勤地跑前跑后,并征詢意見,對我們的光顧表示感謝。鑒于她的熱情與誠懇,我當即答應為她打個廣告,這里點出這家餐廳的大名:河畔人家。</div> (二)黃河<div><br></div><div> 濟南幾大名泉,現在就剩珍珠泉了。據說那里不大,用不了多少時間。我沒同大家商量,直接安排行程,打算下午去黃河邊走走看看。</div><div><br></div><div> 第一次看到黃河,是在壺口瀑布。這才第二次。黃河到了濟南,都快入海了,不知它是個什么樣子?特別好奇。</div><div><br></div><div> 聽說在泰山頂上運氣好的話可以看見天邊的黃河,我們登頂后天氣不錯,但有霧霾,遠處天地一片混沌,啥也看不見。想著濟南就在黃河邊,不以為意,專門安排了這個行程。</div> 吃太撐,想走走,然后打算在車上瞇一會兒,選擇坐公交最合適。<div><br></div><div> 走十幾分鐘到公交站,花幾十分鐘,倒了一趟車,就到了黃河大堤下。</div> 沿著一條坡道爬上去還費了些勁。坡道比較長,陽光也熾熱,走得我們熱汗涔涔。<div><br></div><div> 猜到大堤會比較寬,沒猜到它這么寬,感覺有兩三百米吧。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上面建成了公園,花、樹、草坪、車道、步道,長椅,一應俱全。有游客在游玩,也有本地人在樹蔭下吹拉彈唱、打牌下棋。</div> 我們遠道而來,無心逛公園,只想看看黃河。沿著步道橫穿,直達黃河岸側。<div><br></div><div> 河堤很高,看下去黃河很低,離得很遠(其實,黃河在濟南是懸河,比濟南城高出好幾米)。河如其名,渾濁土黃,河面寬闊。遠遠望去,看不見它在奔流,更別說濤聲。一派沉寂,在九月的秋陽下如死水,顯得毫無生氣。</div><div><br></div><div> 我們都很失望。我還好,既來之則安之。小妹就不一樣,雖然是第一次看見黃河,但眼前的黃河令她失望透頂。才離開泉水,她就開始想念那些泉了,看著眼前的黃河,她特別想念靈秀可愛的五龍潭,只覺把時間浪費在這里十分可惜。我本來打算到下方那座跨河鋼浮橋上走走,甚至跨過500米寬的黃河,到對岸溜達一下。小妹反對,她毫無興致,只得作罷。我們坐下休息一陣就返回城中。</div> (三)溜達的黃昏和晚上<div><br></div><div> 返回城中時間已經五點過,導航來到濟南省政協大院前,打算進去觀賞珍珠泉。這是濟南四大名泉中最后一個沒看的。</div><div><br></div><div> 誰知平素任人參觀的珍珠泉這時卻不讓游客進去。門衛攔下我們,給出理由:過幾天要開政協會,會議開完之前暫時不開放了。能說什么?!帶著八十歲老母千里迢迢地來,就這個結果!郁悶至極!朝著大門翻了個白眼吐出一個字:切!走出去一段還沒想開,又抱怨:沒事把個名泉圈在機關大院里干什么?不該搬家嗎?抱怨歸抱怨,我們就這樣完美地錯過了珍珠泉。</div> 看不成珍珠泉,見身后就是條古香古色的老街巷,我們很高興,看不到珍珠泉,逛逛別處也是好的。一頭扎進去,結果,這就是我們昨晚逛過的小吃街。<div><br></div><div> 一看是逛過的,頓時沒了興致,但看附近有核酸檢測點,還是往里走。明早坐火車需要核檢報告。<div><br></div><div> 地圖顯示核酸檢測點就在附近。一邊導航,一邊打聽,費好大一番功夫,兜兜轉轉半天,才在一個廢棄檢測點不遠處找到,原來地圖顯示的是那個廢棄點。這波折騰的!</div></div> 做完核檢,太陽還有點余暉,橘色的光溫柔地籠罩著這座城市,穿過高樓和樹葉,撒下片片柔和的光影。樓和樹影都被拉得老長老長,整座城市似乎都格外溫情。<div><br></div><div> 馬路上車如流水,車聲灌耳,交警來來回回走動。陌生的城市,熟悉的情景,泉城也在告別又一天。<div><br></div><div> 沒了目標,我們散漫地東看看西瞅瞅,沿街瞎溜達,發現又走到那個大超市前。剛好需要買些東西。<div><br></div><div> 午餐吃太晚太撐,晚上別的都不想吃,只想吃點素菜湯;明天一個早要上火車,早飯出來吃也有點來不及,住處鍋碗瓢盆都有,于是買了蔬菜、水果、面點,湯圓,晚餐、早餐、車上零食齊活。</div><div><br></div><div> 走了一大天,累的夠嗆,回到住處煮點菜湯對付。早早歇息。</div></div></div> (四)后記<div>  </div><div> 第三天早上,起床收拾整理,早餐畢出門,又是一個和風麗日好秋日。我們在朝陽里登上回程火車,戀戀不舍告別濟南。</div><div><br></div><div> 這次濟南之行只安排兩天時間,因為那段時間全國多處疫情爆發,都怕因封控而滯留,所以不敢玩太久。別提濟南別處景點,連珍珠泉也都沒看,就匆匆離開,實在心有不甘。我們留戀泉城,留戀靈秀五龍潭,留戀名滿天下趵突泉,留戀清波環繞護城河。那一刻,實在是羨慕泉城人民,恨不得自己也成濟南人!</div> 在紛亂的思緒中,好在這趟火車要停靠泰安站。<div><br></div><div> 透過車窗,泰山再次映入眼簾,把我和小妹拉回到幾天前登山時的記憶中。我們在短短的時間內辨認著泰山氣象站、南天門、岱頂,逐一指給沒有登山的老母親。這才轉移了注意力。</div> 回到家隨即動手開始碼字,打算記錄下泉城之行,記錄下泉城那些難以忘懷的清泉。 沒曾想,敲完大明湖之后就卡住了,不是因為別的,只是覺得要用文字去描述泉城水之美,實在感覺力不從心,于是都留下個開篇擱置了。<div><br></div><div>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一春。春天再去江南,回來想動手紀錄一下,打開草稿箱,看見這個躺了半年的開頭,又記起泉城之行,那些泉水那明澈多彩的姿態,再次浮現。與母親聊起,她老人家居然也念念不忘,希望再去玩一次。我開玩笑道:要不我們搬濟南住得了?</div><div><br></div><div> 玩笑之余我在想,這么美好的一次旅行,怎么也得記下來。這才有了碼字的動力。好與不好且不表,留下珍貴的記憶才要緊。遂完成。(全文完)</div> <div><br></div> 。 <br><br>  <br><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宜丰县| 潜山县| 禹城市| 鸡泽县| 札达县| 昌黎县| 金湖县| 平阴县| 郯城县| 冷水江市| 静宁县| 图们市| 江川县| 易门县| 泰和县| 龙江县| 白水县| 晋宁县| 桂东县| 乐平市| 通辽市| 迁西县| 徐闻县| 高密市| 四平市| 共和县| 揭阳市| 分宜县| 和政县| 夏邑县| 怀安县| 开阳县| 莱芜市| 洪泽县| 太白县| 福安市| 军事| 灵山县| 金秀|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