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舊文重發(讀“ 100個人的10年”有感)

酸石榴

<p class="ql-block">小楊說在“當當”買了本新書:《100個人的10年》。問我,想讀不?</p><p class="ql-block">我已經很久沒有讀紙質書了,但是這本書還是很想讀的,盡管曾經讀過。</p><p class="ql-block">這是馮驥才先生著的“口述文學”,說的是普通老百姓在文革中的悲慘故事。</p><p class="ql-block">【百度】是這樣評論這本書的:“馮驥才以二十世紀歷史將以最沉重的筆墨,記載這人類的兩大悲劇: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這兩大劫難的親身經歷者,都在努力忘卻它,又無法忘卻它。文學家與史學家有各自不同的記載方式:史學家偏重于災難的史實;文學家偏重于受難者的心靈。本書作者試圖以一百個普通中國人在“文革”中心靈歷程的真實記錄,顯現那場曠古未聞的劫難的真相。 一百個普通中國人在“文革“中心靈歷程的真實記錄,顯現那場劫難的真相。 作家馮驥才通過廣泛的社會調查,披閱十載,將一代中國人的心靈記憶載入史冊。”</p><p class="ql-block">我很同意這個說法,不過要指出,這段話有個差錯:號稱“100個普通中國人”,其實只有20多個人,離開100個人還相差很遠。</p> <p class="ql-block">我和馮先生一樣,是從頭到尾曾經參加了這耗時10年的一場史無前例毀滅生靈的“文革”浩劫,從“無限崇拜、無限熱愛”到“懷疑恐懼”,直至“深痛惡疾”的人,他書里面寫的故事個個都是觸及靈魂的,同時也是我非常熟悉的。因為只要一閉上眼睛,就覺得都是些曾經真實發生過在自己周圍和身邊發生的故事,雖然快過去半個世紀了,回想起來,仍然是刻骨銘心、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重讀這些故事,我的心仍然像第一次聽到時一樣激動和毛骨悚然;因為想到文革這樣的惡行至今沒有得到認真清算、一些文革的遺毒還在社會上不時死灰復燃;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不但不知道這一段歷史,還覺得不可思議,認為這些故事都是胡編亂造的,或者是偶然湊巧的,這讓我的心里感覺很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口氣逐字逐句、認認真真從第一頁讀到最后一頁的。讀完,我掩卷沉思,反復回味,忽然發現:這是一本“2014年6月”才出版的最新版本,作者馮先生還寫了“新版再記”。再翻開目錄仔細查詢,更發現一個新情況:最早發表的“《100個人的10年》序”在新版里已經被刪掉了。</p> <p class="ql-block">我本來是個粗枝大葉的人,“好讀書,不求甚解”。但是新版把這篇“序”刪掉了,讓我的心里多少有點遺憾。</p><p class="ql-block">因為這個舊“序”,于我有一段情結。</p><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我應邀到曼谷去參加聯合國糧農組織召開的一個專家咨詢會議。當時成都是沒有國際航線的;就是在北京,也沒有直達曼谷的航線,去曼谷要從香港轉機。</p><p class="ql-block">在北京機場,我邂逅了馮驥才先生。他要去德國參加他的新書首發,也恰好和我同機飛香港。那時候飛機少,候機的時間很長,再加上飛機上的3個多小時,我們就天南地北地聊了許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馮先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作家,不但他的好幾部名著,像《神鞭》、《三寸金蓮》等我都一一拜讀過,我還知道他的中國畫功底很了得,雖然名氣還不大,但是就畫的水平而論,絕對不輸許多大家。更讓他很是吃驚的是,他不久前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100個人的10年》序”,我不僅讀過,而且很有心得。所以我們彼此似乎覺得相見恨晚,遇到了知己。于是我們的話匣子“一瀉千里”,聊的天也“千杯嫌少”。他告訴我許多他和作家們的故事軼事,也興致勃勃地談到了當時的文學文化“春暖花開”的大好形勢;他告訴我,他參加了總書記召開的文化界座談會,說H總在座談會上甚至提到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在他看來,新的時代已經迫在眼前了。。我也被他描繪的百花齊放美麗前景陶醉了,他的樂觀、直率和健談深深地感染了我。</p> <p class="ql-block">在聊到這本《100個人的10年》的時候,我問他:“你這書寫完了嗎?準備什么時候出版?”</p><p class="ql-block">他說:“還在寫呢,100個人的故事,都要選擇最典型的,工作量非常大。。。”</p><p class="ql-block">“。。那祝你早日出版,我會很期待,也會等著先睹為快呢。。”我說。</p><p class="ql-block">馮先生說:“我會竭盡全力快馬加鞭的,畢竟這是我們民族最不應該忘記的一段歷史。。。等出版了,我一定寄給你一本。。。”</p> <p class="ql-block">一晃,29年過去了,雖然其中還發生過一場政治大風波。馮先生的這本書還是出了,先是在《十月》雜志上發了幾段,后來發了單行本。我也陸陸續續讀了。只是讀來讀去,覺得在數目上只有24個人,離開“100個人”還很遠,我以為馮先生還沒有寫完。這次“新版”的書里,才知道,先生在1996年就已經寫完了,舊版本說的是24個人的故事;新版本,我數了數,增加了5個人,一共是29個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完了?為什么不是100個人?在“新版”里我找到了先生的確切“解釋”。馮先生說:“。。。這個‘一百’在中國是一個整數的概念,不是數字上正好一百個。。。”</p><p class="ql-block">只寫29個人就宣告擱筆了,讓我很迷惑,很不解。以我的想法,100個不多,1000個也還不多。我希望還更多些,更細分些,譬如:“100個紅衛兵的10年”、“100個高干子弟的10年”、“100個教授的10年”、“100個‘地富反壞’子女的10年”、|“100個造反派的10年”、“100個知青的10年”。。。馮先生不寫了,我希望其他的作家接著寫。因為一是,文革10年的故事太多太多,怎么寫也寫不完;二是這些故事不能忘記、不該忘記。&nbsp;</p><p class="ql-block">另外,我在馮先生的字里行間,沒有發現“為什么要在‘新版’里把最早最具真實想法和寫作初衷的“序”刪掉了?”我想,應該是有其原因的。當然是什么原因,我不好猜。</p><p class="ql-block">我現在的心情是有機會的話,再重讀一遍那篇29年前(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1986年10月~11月期間在《人民日報》)發表的那篇“《100個人的10年》序”,看看那時候寫的些什么?</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成都的圖書館里能不能找到?想想應該是找得到的。</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寫這段文字,以作紀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安康市| 辛集市| 鲁山县| 迁西县| 晋江市| 江山市| 阳高县| 胶州市| 察隅县| 土默特左旗| 恩施市| 买车| 清远市| 孟村| 新绛县| 安国市| 静安区| 乌拉特前旗| 宁南县| 大足县| 利川市| 石楼县| 镇江市| 邯郸市| 潞西市| 崇信县| 长宁县| 安达市| 乳源| 崇阳县| 芜湖市| 巴楚县| 唐河县| 星座| 阳西县| 汾阳市| 丰顺县| 东辽县| 巧家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