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慕“和美課堂”之名,赴“和美課堂”之約。2023年4月15日——4月16日,我和數學教研組長張娟老師,在長沙育英學校參加了“和美課堂”第十九屆全國小學數學名師高質量教學觀摩研討會,領略名師的教學風采,感受數學教學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和美課堂的特色是——突出“一個核心”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鮮活案例引導教師二次開發教材;凸顯“三個維度”以任務情境為載體,探索單篇、大單元整體教學、項目化學習三種課堂教學樣態,將評價貫穿始終,實現教、學、評內在一致性;營造了“百花齊放”的研討氛圍,讓我們學習名師的教材解讀力,教學設計力,語言表達力,課堂創新力,教學反思能力。</p> 第一堂課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課,是來自江蘇的強震球老師執教的《體積單位》,課前他準備了充足的教具、學具,讓學生感知一維到二維再到三維的過程,知道了小線用來測量大線;小面測量大面;小體測量大體。以“從還原到遷移”這條主線,一直引導學生思考,真正實現了教師的深度教、學生的深度學。</p> <p class="ql-block"> 課始,一張圖片,還原本質。兩個長方體的出現,直接提問“誰的體積大?”請你們算一算。學生先是一臉茫然,無從下手。幾秒的安靜后,學生開始碰撞出火花,他們在不斷猜想中嘗試,最終提出了將它們分成若干個大小相等的小正方體,再用這個小正方體作為標準去測量兩個大長方體的大小。順勢,強老師提問“怎么想到的呢?”學生很自豪回答“長度和面積大小的比較就是這樣的,長方體肯定也可以。”強老師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后,引入課題《體積單位》。無形中, 由長度、面積單位自然遷移到體積單位。</p> <p class="ql-block"> 關于體積單位的學習,強老師讓學生想一想可以創造哪些體積單位?說一說每一個體積單位有多大?再找一找約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實物,學生們很快完成了,但1立方米的模型,學生們很無助,現場也充滿期待,突然一個眼尖的同學指向黑板旁一塊大布,驚喜的發現原來是1立方米的模型,直觀感受到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 最后,讓學生找生活中的物體估一估,并記一記這些體積單位的大小。告訴學生“孩子,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p> <p class="ql-block"> 講座中介紹:長度單位是起始課、是種子課,應側重體驗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表象,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思想方法和學習經驗;面積單位是發展,因此首先要重視面積單位的引入,在比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突破從一維到二維的思維難點,認識“自制”面積單位的局限性,討論體驗“公制”單位的標準普適性,找到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一步積累經驗;體積單位是總結,把長度、面積單位的學習經驗遷移過來,幫助學生自主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逐步形成完整的從一維到二維再到三維的基本測量單位體系。</p> <p class="ql-block"> 我們需要深度學習來還原課堂的根本面貌,要讓孩子在課堂上一定要有體驗——深度參與;要讓孩子經歷知識的創生、發展和形成過程,要帶領孩子感知事物的本質。</p> 第二堂課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的顧志能老師執教的《容積單位》,一開始老師直接拋出問題:把邊長18分米的正方形鐵皮剪去邊長2分米的4個角,會得到一個什么?并計算;如果減去邊長3分米的4個角,兩個長方體有什么怪怪的地方呢?質疑:剪去的多一些,為何容積還變大了?你聯想下去有感興趣的問題嗎?通過引導學生提問開展探究學習,進行思維的碰撞,詮釋了生問課堂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顧志能老師課后進行了講座《生問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什么是生問課堂?就是學生提出問題的課堂,學生提問.以問引學,生長問題意識的課。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p> 第三堂課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線下聽俞正強老師(浙江人)的課,他的課很接地氣,課堂樸實,語言幽默風趣。他執教的《認識速度》,讓學生建立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描述,速度得到的辦法,速度的單位;經歷一個以速度為指向的從活明白到想明白,再到學明白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 “小狗5秒鐘跑15米,小貓5秒鐘跑12米,誰跑的快?”結論:時間相同比距離,距離長的比較快。</p><p class="ql-block"> “小狗50米用了10秒鐘,小貓50米用了8秒鐘,誰跑的快?”結論:距離相同比時間,時間短的比較快。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輕松的判斷出來,是活明白的!</p><p class="ql-block"> “小貓2秒鐘跑了6米,小狗3秒鐘跑了12米,誰跑的比較快?”學生把它們轉化成“時間相同比距離——小貓1秒鐘跑3米,小狗1秒鐘跑4米” 或者“距離相同比時間——小貓4秒跑了12米,小狗3秒跑了12米”,這是學生通過思考得來的,是想明白的!</p><p class="ql-block"> 通過深入學習發現速度有兩種表現形式,“一個時間單位的距離,一個距離單位的時間”,而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一個時間單位的距離,這是學生學明白的。俞老師把學生片段的想連接起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內化吸收了新知識!</p> <p class="ql-block"> 俞老師循循善誘,通過提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你難道不知道飛機嗎?”“那你為什么不舉手?”,語言幽默風趣。課堂內容層層遞進,一步步引導學生發現關于速度的秘密,發現速度的兩種模樣——一個時間單位的距離和一個距離單位的時間,最后又回歸生活中常見的關于速度的模樣——km/h,加深了學生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俞老師課后的講座《認識:從活明白、想明白、學明白》讓老師們受益匪淺。三個層面(經驗層面的速度,知識層面的速度,規則層面的速度)兩個模樣(一個單位時間的距離,一個單位長度的時間)就是速度方面的量感。國際交通工具的速度統一為一個單位時間的距離,便于比較,生活中就用這樣一個模樣。它的另一個模樣存在,只是不去用。</p> 第四堂課 <p class="ql-block"> 蘇明強老師(福建人)執教的《除法復習》一課,蘇老師注重學生分類思想、推理能力及超前意識的培養,學生不僅復習了舊知識,加深了理解,而且感悟了思想,積累了經驗,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感受到千變萬化的除法。連孩子們都不禁感嘆,蘇老師的這節課讓我們更愛數學,這就是蘇老師的魅力數學,也是課堂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蘇老師的課后講座《數的本質一致性教學研究與思考》指出從數的認識到數的運算的一致性,發展學生數感、培養學生數學眼光,并強調數的認識服務于數的運算,數的運算又依賴于數的認識。</p> <p class="ql-block"> 他用事實告訴我們要用發展眼光看待學生,人需要自信。教學要悟本質的東西,抓住數學的本質。</p> 第五堂課 <p class="ql-block"> 黃愛華老師(深圳人)執教的《認識三角形》一課,黃老師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貫徹落實到課堂中,讓學生感知到數學中的高是垂直線段,而生活中的高是豎直的。</p><p class="ql-block"> 通過三角形的畫法入手,引發學生思考,不同的三角形可能得出形狀、大小、高不同的幾種結果,再通過大小不同是因為頂點到底邊的距離不同,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層層遞進得出三角形的高,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理解知識。</p> <p class="ql-block"> 借助幾何畫板的三角形,將c點往左右拖拉,(按課前設置好的路徑與底邊平行)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三角形面積跟周長無關,只與底和高有關,既然底和高不變,底面積自然也不會變。</p> <p class="ql-block"> 借助幾何畫板,拓展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p> <p class="ql-block"> 黃老師課后的講座提到了單元整體教學和大觀念教學,以本課為例大觀念:研究圖形的一般路徑為“定義、特征、分類、大小、性質”,單元教學要有大的觀念:圖形的性質就是圖形元素的數量關系或者位置關系,要具有滲透思維,不斷豐富自己對數學的理解。課堂也要有包袱。</p> 第六堂課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師(江蘇南通人)執教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練習》,徐老師有教學思路,根據課堂生成的實際問題出發,運用三無教育,無電腦課件,無生活情景,無固定教案的“無痕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思考、交流討論,推想出四舍五入法試商調商的結論( 離整十數近的不要調商,離整十數遠的要調商),然后通過習題驗證結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p>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師課后的講座使我們對無痕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他把課分為四種類型:1.知識種子課(第一課時,與舊知識對接,慢慢教,細細學,深深悟);2.方法生長課(遷移,類比,猜想,驗證);3.思維拓展課(靈活運用,多種組合);4.整理練習課(一單元或多單元總復習)。</p><p class="ql-block"> 徐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讓我折服,我驚嘆于他對教材的深度解讀,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對無痕教育的追尋,更被徐老師對教育研究的用心與執著的情懷而感動。</p> 第七堂課 <p class="ql-block"> 吳正憲老師(北京人)是我的偶像,也是第二次線下聽她的課,年近七旬卻依舊在從事教學和教材編寫工作。</p><p class="ql-block"> 她執教的《分數解決問題》一課輕松有趣。吳老師采用對話和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重新打開一扇窗,學生通過舉例子驗證的方式總結出規律,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學生在吳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獨立思考,注重把數學教育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的發展上,為學生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她的課堂上,呈現出學生樂學、愛學、善學、會學的生動活潑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 吳老師的課后講座《在解決問題中培育學生的模型意識》中,一二年級感知模型(讓學生說著說著就會了),三四年級建立模型(讓學生做著做著就對了),五六年級進行整合、延伸、拓展。做到內容結構化一致性,如30的2/3就是求30的2/3倍,把分數乘法整合成乘法模型。</p><p class="ql-block"> 以數量關系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從提取數學問題、總結規律到解決問題一系列活動中,培養學生會思考、會表達、會欣賞、會反思的能力。</p> 第八堂課 <p class="ql-block"> 張齊華老師(江蘇人)的《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張老師始終“站在學生的身后”,大膽放手,將學生放置“學習的前臺”。20分鐘里,孩子們在明確學習目標后,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嘗試解決問題;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組織交流,進行問題思辯。整節課中學生完全是對話的主角,教師真正做到了組織者、引導者。</p><p class="ql-block"> 學習共同體中的孩子們各司其職,有序、有效地完成一個個學習任務,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更多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張老師的課堂向我們展示了教師如何把思考還給學生,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走向深度教學,完美呈現了社會化學習的成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張老師讓我們明白了數學教學要走向深度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他的這節觀摩課,就為我們怎樣“走向深度教學”給予了很好的啟示。從課題的引入,到問題的呈現,從問題的探究,到結論的獲得,以及知識間本質聯系的發現過程中,老師始終只扮演了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課后張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社會化學習是學生基于學習小組而開展的致力于數學素養與社會化素養協同發展的交往式數學學習。發展孩子的社會化素養,讓學生在共同體當中學會充分的表達、交流、對話、協作、反思、批判等。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中更要關注學生的學,而不只是只關注自己的教。根據學習基本規律,學生討論和實踐及教授他人的學習效果,遠遠比聽講閱讀的學習效果好。</p><p class="ql-block"> 社會化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成績,更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相互答疑,真正落實“獨立思考”這一重要的學習方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基于共同體的學習中,學生既能“學會思考”,獲得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升;又能“學會學習”,在“教師缺席”的情況下實現“學習自治”,讓他們真正成為一個自主、自在、自覺、自由的學習者;還能讓學生“學會交往”,在發展自身學科素養、學習素養的同時,讓各自的社會化技能和素養得到提升,包括如何與他人溝通、對話,如何在團隊中承擔責任等,每個人不僅僅是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人際交往、機會分配、協同合作等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整體發展。</p> 第九堂課 <p class="ql-block"> 賁友林老師(江蘇人)執教的《比的認識》,賁老師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關于比的例子,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比。整節課循序漸進,由淺及深,不知不覺間,孩子們在一個個問題的引導下理解了比的本質,感受比就像一把尺子,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p><p class="ql-block"> 讓學生感知到同類量的比就是倍數關系,不同類量的比就是對應關系;而賽場上的幾比幾是相差關系,不去研究,只研究倍數關系和對應關系的比。</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一堂堂別開生面的示范課,讓我們領略了數學思維之美。精研課程標準,創新課堂樣態。大師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嫻熟的課堂教學方法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點燃了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激情。</p><p class="ql-block"> 十分感謝這次機會,感謝這個先進教學理念與優秀教學經驗的平臺,讓我們老師們能夠開拓視野,找到靈感,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共同努力通過數學課堂真正提高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思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沁水县|
昭苏县|
沂水县|
六枝特区|
北安市|
师宗县|
三门县|
东方市|
平泉县|
明光市|
凭祥市|
南投县|
吉林省|
项城市|
钟山县|
金堂县|
正安县|
和田县|
玉屏|
阜新市|
塔河县|
呼玛县|
九龙城区|
大名县|
昌黎县|
临西县|
衡水市|
邯郸县|
盐源县|
金阳县|
佛山市|
定陶县|
上饶市|
平潭县|
淮北市|
阿荣旗|
万山特区|
安新县|
巩留县|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