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魯山段店窯之絞胎瓷

魯陽山人

<p class="ql-block">絞胎陶瓷是我國博大精深的古陶瓷系列中一個珍貴品種,因其特殊的制作工藝,使其在我國陶瓷文化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絞胎工藝起始于唐,興于宋金,延續于元明,在我國北方一些主要窯口均有燒制。</p><p class="ql-block">&nbsp;絞胎亦稱“絞泥”、“絞胎”、“絞花”,其制作工藝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絞拉坯,制作成形,經素燒后再施一層透明釉或彩釉,再次復燒而成。&nbsp;由于泥坯絞揉方式不同,紋理變化亦無窮,能絞出木紋、大理石紋、鳥羽紋、云紋、水波紋、席編紋、團花和菱花紋。絞胎器物按制作工藝還可分為全絞胎、半絞胎、貼面、鑲嵌、拼花,還有絞彩(也稱絞釉)。這些絞胎紋理有的似行云流水、變化多端,有的似老樹纏繞、盤根錯節,有的似層山疊嶂、霞蔚蒸騰,十分壯觀。這種裝飾構思奇巧、獨具匠心、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充分發揮了工匠們的藝術想象力,創造出了那些非凡的藝術珍品,也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藝術遺產。絞胎陶瓷的燒制成功,是人們擺脫了隋唐以前青、白、黑單色釉的束縛,以其特有的制作工藝和表里如一的胎體裝飾效果,創造性的以兩種色差較大的泥料為底色經藝術加工達到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這種裝飾的特點就是因為工藝特殊,其作品沒有重復性,即一器一種紋理,絕難復制。絞胎器物一般為使用器,即碗、盤、罐、壺、瓶、擺件和文房類,還有祭器、動物、人物類。器物表面處理分為施釉和素燒兩種工藝。絞胎工藝是將實用和審美集于一體,把器形與裝飾高度結合,從工藝技法到藝術造詣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可謂精美絕倫、富麗堂皇,不愧是中國古陶瓷史上的一朵美麗的奇葩。因其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歷來受到國內外博物館和收藏家的青睞。</p> <p class="ql-block">由于絞胎陶瓷的問世,因其新穎獨特的裝飾受到了當時上流社會的追捧,致使北方各大窯場競相燒制。經調查在中原地區燒制絞胎陶瓷的主要有河南鞏縣窯、當陽峪窯、扒村窯、臨汝窯、魯山段店窯以及淄博窯,具體由哪個窯場開創先河,還一時無從考證。</p> <p class="ql-block">魯山段店窯是中原地區著名窯場,從掌握的實物資料看,該窯于戰國時期就已經燒制很成熟的青瓷,到了唐代為皇家所燒制的花釉瓷拍鼓已使魯山段店窯名揚天下。但該窯在唐宋時期燒制絞胎陶瓷,而且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這種情況知之者甚少,有人看到該窯一些精美的絞胎器物后很感驚奇。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該窯從未進行過系統的考古發掘,與之相關的考古資料欠缺而造成的。實際上段店窯也是最早在唐代燒制絞胎器的主要窯口之一,只是還沒有正式披露罷了。</p> <p class="ql-block">圖1</p> <p class="ql-block">圖2</p> <p class="ql-block">該窯燒制絞胎陶瓷的主要時期在唐代和宋金時期,唐代的絞胎器有素燒(圖1)和施釉(圖2)兩種工藝,泥料一般為土色和褐色,素燒基本為陶器,器型有缽、硯臺、爐、球丸等型,其燒制溫度較低,吸水率高。施釉器有罐、碗(圖3)、瓶、枕(圖4)、蓋盒、人物、動物(圖5、6)、水盂(圖7)、拍鼓、茶具等,釉色有透明釉、黃釉、綠釉,還有一類是在器物上施多種彩釉,這類多種彩釉也被稱為唐三彩。其中一部分燒制溫度較低,還應稱為陶;一部分溫度較高,瓷化程度也較高,可稱為瓷。到了宋金時期,絞胎瓷工藝又有了新的變化,泥料一般為白色和黑灰色,基本都是高溫瓷胎,沒有了行云流水、變幻莫測及大氣磅礴的那種紋理氣勢,大部呈現羽毛狀圖案,有的似孔雀開屏,有的似麥浪翻滾,還有的類似于席編紋和水波紋。因胎泥色差分明,燒制溫度較高,絞出來的花樣紋理更加清新亮麗、器物更加富麗堂皇,尤顯別具一格。但缺點是紋理較單一,少了唐代工藝的活潑生動,器型也明顯減少,大部為碗(圖8)、盤、罐、缽等。也可能因為該窯在宋金時期以燒制汝青瓷為主,其它品種包括絞胎器物的燒制數量和品種有所壓縮,筆者在窯址考察中也證實了這種現象。</p> <p class="ql-block">圖3、4</p> <p class="ql-block">圖5、6</p> <p class="ql-block">圖7、8</p> <p class="ql-block">筆者有幸在藏友處見到和收藏了幾件魯山段店窯的絞胎器物,現把其器型和特征公布如下:</p><p class="ql-block">1,唐絞胎陶硯(圖9):長17厘米,寬8厘米,厚2厘米,模制工藝,素燒無釉,正反面都有硯池,按其形狀也稱簸箕硯和抄手硯,屬文房用具。硯體的絞胎紋飾似行云流水、似層巒疊嶂,紋理清晰,前后左右相連,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圖9</p> <p class="ql-block">2,唐絞胎陶脈枕(圖10、11):長15厘米,高9厘米,寬8厘米,長方形圓角,前低后高,一邊有出氣孔。枕面及四邊為貼塑工藝,底面為白板有支釘痕,面中間為一大菱形圖案,圖形內有若干小菱形,貼塑塊及圖形均為絞胎工藝,黑白兩種泥料相互揉搓搭配,外罩透明釉。重要的是枕底部刻有“大中元年”字款,“大中”為唐宣宗年號,“元年”為公元847年。在唐絞胎器物上刻紀年這是第一次發現。</p> <p class="ql-block">圖10、11</p> <p class="ql-block">3,唐絞胎長方形陶臺幾(圖12):長17厘米,寬12厘米,高3厘米,全器分五塊粘接而成,全絞胎,基本施滿淺黃釉,四邊為橋洞型支腿。器型獨特罕見、工藝復雜,臺面紋飾似兩朵盛開的牡丹花。該器可能為文房擺件。</p> <p class="ql-block">圖12</p> <p class="ql-block">4,唐絞胎神獸尊(圖13):高21厘米,口徑12厘米,該器型為仿晉青瓷神獸尊,形象威武大氣。器主體為全絞胎工藝,器口和神獸的五官為一般泥料貼塑和粘接,器身分三段銜接,通體施淺黃釉,器底為平底墊燒。該器瓷化程度較高,可稱為絞胎瓷,器身絞胎紋理似層層山巒,渾然天成。用絞胎的工藝形式表現復古器具,且工藝復雜,實不多見。</p> <p class="ql-block">圖13</p> <p class="ql-block">5,唐絞胎模印胡人馴獸壺(圖14):高28厘米,壺身稍扁,頸部有三圈珠紋,下半部為半圈珠紋,全絞胎工藝,絞胎紋理似大理石紋且清晰可辨,兩面印有胡人和雙獅獸,器型和紋飾具有典型的西域風格;器身施黃釉,平底無釉墊燒,燒造溫度低為陶胎。該壺器型較少見,工藝精美,紋理和紋飾的合理搭配,更顯豪華尊貴,實不可多得。</p> <p class="ql-block">圖14</p> <p class="ql-block">6,宋絞胎碗(圖15):口徑15厘米,高6厘米,碗體用白色和灰黑色泥料加工而成,瓷化程度高,圈足墊燒,器身施透明釉,釉面勻凈,除口沿和圈足為接白胎外,均內外絞鳥羽紋理,碗中心婉若一只開屏的孔雀,巧奪天工,極其罕見。</p> <p class="ql-block">圖15</p> <p class="ql-block">7,宋絞胎缽(圖16):高7厘米,口徑18厘米,平底支燒,溫度較高,施透明釉。通體用褐色和白色泥料絞成成排狀的類似花卷饃似的紋理,里外相同,顯示出高超的工藝水平。</p> <p class="ql-block">圖16</p> <p class="ql-block">8,宋(或為金)絞彩玉壺春瓶(圖17):高20厘米,在瓶下部的白色化妝土上涂有褐色彩釉,絞成的紋理好似一副寫意的水墨山水畫,其濃淡相間、亦真亦幻。這種絞彩的藝術效果與絞胎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它是在繼承絞胎工藝的基礎上,是以節約成本為目的的一種絞胎簡約版,適合大批量生產,以滿足低層次需求。</p> <p class="ql-block">圖17</p> <p class="ql-block">9,宋(或為金)絞彩動物脈枕(圖18):長15厘米,高5.5厘米。造型為一臥豬,形態安詳可愛;器身施白色化妝土,前部分用藍、綠彩料絞成流淌狀花紋(有的還加上紅彩),這樣多種彩料的混合使用,從而使器物更顯動感、更有生氣。</p><p class="ql-block">絞彩工藝是工匠們的一大發明,既保留了絞胎的藝術風格,有創新的用各種彩料隨心所欲的涂抹,達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即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受到各級層人士的喜愛(見圖19、20、21)。</p> <p class="ql-block">圖18</p> <p class="ql-block">圖19、20、21</p> <p class="ql-block">以上發表的只是魯山段店窯唐宋時期燒制眾多絞胎陶瓷的一個縮影,這些器物制作技藝的復雜程度都達到了當時陶瓷燒制技術的頂峰。從近些年來發現的各種器物的造型來看,該窯從魏晉、北朝到唐宋時期均為皇家和官府定制和燒制貢瓷,也是為皇家和官府服務的重要窯口。該窯有著一千多年的燒瓷歷程,無論其燒制陶瓷的時期之早、品種之繁、質量之優、工藝之精,北方其它窯口都難于與之比肩,所以絞胎陶瓷在這里能大放異彩也就不足為奇了。(完)</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1日于鄭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城县| 抚远县| 偏关县| 海盐县| 玉田县| 金湖县| 嘉禾县| 淮安市| 石首市| 凤庆县| 沿河| 富顺县| 达拉特旗| 许昌市| 赫章县| 哈巴河县| 大埔区| 大庆市| 余江县| 永城市| 钦州市| 长宁县| 贞丰县| 博爱县| 湖南省| 神农架林区| 宜都市| 长春市| 准格尔旗| 仙居县| 望奎县| 响水县| 会宁县| 邛崃市| 古田县| 肇东市| 桓仁| 祁连县| 西畴县| 嘉定区|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