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最風雅的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王冰雪</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p><p class="ql-block">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年代,很少有人再用“先生”一詞來形容一位女士,因為那必定是來自克己的禮儀和崇高的敬意。然而,就有這樣一位先生,她值得我們所有的贊美。她是中國文化的一潺清溪。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擺渡人”。她站在哪里,哪里就是詩的國度。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遍布芬芳的聲律。她可以代表古典中國。她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教師,最風雅的先生。她一生致力于古詩詞研究,培養(yǎng)了大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文學人才。她輾轉多國,但始終情牽華夏。她是“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她是“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她,就是葉嘉瑩。她出生于1924年,今年99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她是一個教師,她是一個學者,她更是一個詩人。詩人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是敏感,多情,特別容易被感動!一朵花,一陣風,一片云, 一聲鳥鳴,都能牽引他們的視覺,引發(fā)他們靈感的山洪。葉嘉瑩仿佛天生就有這樣的特質,有著詩人獨有的細膩、敏感與多情。所以,她生命中的種種經歷,種種景象,都能牽動她的思緒,成為她最樸素的詩材。</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在葉嘉瑩15歲的時候,她寫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詩——《秋蝶》:</p><p class="ql-block"> 幾度驚飛欲起難,晚風翻怯舞衣單。</p><p class="ql-block"> 三秋一覺莊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p><p class="ql-block"> 一只被凍得飛不起來蝴蝶,讓他想起了李商隱的詩句——莊生曉夢迷蝴蝶。這只飛不起來的蝴蝶,是不是夢醒的莊生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從葉嘉瑩先生的少年時代開始,她對這些草木昆蟲就充滿了關懷。</p> <p class="ql-block"> 北方本不常見竹子,但是因為蘇東坡的兩句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她就特意跑到同學家里挖來一段竹根,移種在母親開辟的花池里。秋天來了,其他花草都已經凋零,只有她的竹子青翠依然。她想問問竹子:你所有的同伴都枯黃了,你怎么忍心“獨自青青”呢?所以,她又寫了一首詩——《對窗前秋竹有感》:</p><p class="ql-block"> 記得年時花滿庭,枝梢時見度流螢。</p><p class="ql-block"> 而今花落螢飛盡,忍向西風獨自青。</p><p class="ql-block"> 一個人生在世間,對宇宙萬物有多少仁愛之心?又有多少自私和貪婪之心?我不知道,為什么15歲的葉嘉瑩就能想到這么高深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 葉嘉瑩不是一個好命的女子。在她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遭受了致命性的打擊——少年喪母,中年丈夫入獄,老年又痛失愛女。 1941年,17歲的葉嘉瑩考上了輔仁大學,也是在那一年,她的母親突然去世,那樣沉重的悲痛,讓她一連寫了8首《哭母詩》。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p><p class="ql-block"> 噩耗傳來心乍驚,淚枯無語暗吞聲。</p><p class="ql-block"> 早知一別成千古,悔不當初伴母行。</p><p class="ql-block"> 當初,母親不讓她陪著去天津做手術,可是,如果她知道,那一別就是生死相隔,她怎么會不去陪伴母親的最后一程?</p> <p class="ql-block"> 1948年,葉嘉瑩和丈夫來到臺灣。1949年冬天,因為白色恐怖,丈夫被拘捕。1950年,葉嘉瑩也被拘捕,因為女兒還不滿一周歲,所以又被釋放出來。但她失去了在“彰化女中教書”的工作和住所,她只好投奔到丈夫的姐姐家。在哪里,她不但沒有一個房間睡覺,甚至連一個床鋪也沒有。她只能在走廊鋪個毯子,帶著女兒睡在走廊。她就像一株被風吹起的蓬草,離開了故土,遭遇了離亂,跟故鄉(xiāng)完全隔絕……因此,她又寫了一首詩《轉蓬》:</p><p class="ql-block">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xiāng)根。</p><p class="ql-block"> 已嘆身無托,翻驚禍有門。</p><p class="ql-block"> 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p><p class="ql-block">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p> <p class="ql-block"> 對葉嘉瑩來說,最大的打擊是1976年所遭遇的“喪女之痛”。20世紀60年代,她先后赴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經過十年辛勞,生活漸漸安定,兩個女兒也長大成家。1976年,葉嘉瑩去費城探望小女兒,卻接到大女兒夫婦在多倫多遭遇車禍,雙雙亡故的噩耗。在安排完女兒、女婿的后事之后,她含淚回到溫哥華。她像每一個尋常的母親一樣,把自己關在屋里,閉門療傷。在接連數十天閉門不出的哀痛中,她寫下了十首《哭女詩》,最后一首是這樣寫的:</p><p class="ql-block"> 從來天壤有深悲,滿腹心酸說向誰。</p><p class="ql-block"> 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p><p class="ql-block">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多么勤勞善良,都難免會有意外發(fā)生。有些傷痛拒絕就好,沒必要分享;有些挫折接受就好,沒必要追問!人生的必修課就是接受無常,順應變故。當葉嘉瑩想到這里的時候,她又成長了,她學會了接受生命之無常。</p> <p class="ql-block"> 從1979年開始,葉嘉瑩每年利用假期自費飛回國內講學。她一分錢都沒有拿國家的,反而將畢生的積累3568萬元都捐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在她跨洋奔波30多年之后,2014年,她正式回到祖國定居。她在南開大學創(chuàng)立了中國古典文化研究所,并親自擔任所長。</p><p class="ql-block"> 出生在農歷六月,也被稱為“荷月”的葉嘉瑩,一生鐘愛荷花,一生以荷花的君子之德自相惕勵。她曾為南開大學馬蹄湖的荷花寫下這樣的詩句:</p><p class="ql-block"> 結緣卅載在南開,為有荷花喚我來。</p><p class="ql-block"> 修到馬蹄湖畔住,托身從此永無乖。</p> <p class="ql-block"> 就是這樣一個女子,以柔弱之軀、兼濟天下的豪邁,平定了自己的天下,將中國詩詞的魅力散播天下!有人問她:“中國古典詩詞究竟有什么用?”她動容地說:“詩,讓我們的心靈不死!”</p><p class="ql-block"> 浮和沉,名與利,都不是她所追求的東西。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在她離開世界以前,把即將失傳的吟誦留給世界,留給那些真正的詩歌愛好者。</p><p class="ql-block"> 詩,能讓我們的心靈不死!無論你信與不信,事實就擺在那里,即使99歲高齡,她依然如磐石般堅韌,如松柏般頑強,如春風般明媚,懷著滿腹詩情畫意,明麗了近一百年的春秋。</p><p class="ql-block"> 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望都县|
出国|
怀宁县|
梨树县|
芮城县|
旺苍县|
黔西|
高尔夫|
赣州市|
息烽县|
任丘市|
桐柏县|
阿克陶县|
全椒县|
广昌县|
桃园县|
承德市|
浑源县|
厦门市|
泗水县|
平乐县|
施秉县|
慈溪市|
诸暨市|
安泽县|
焉耆|
鲜城|
木里|
麦盖提县|
剑川县|
大理市|
十堰市|
民权县|
白山市|
永靖县|
德格县|
台前县|
蚌埠市|
汽车|
察隅县|